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查找医院感染漏报的原因,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方法自2005年针对漏报率高的原因,采取一系列有效干预措施,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三级网络的作用,加强宣传与培训,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等,以控制医院感染的漏报。结果经过5年的努力,医院感染漏报率从2005年的38.85%下降至2009年的3.17%,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控制在北京市卫生局医院管理年要求的三级甲等医院感染漏报率≤10.00%的标准。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2.
杨青 《中国保健》2007,15(22):61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探索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对策.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别对医院2005年5月和2006年5月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的查阅方法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专、兼职人员素质较低是造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结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管理规范化,监测常规化,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全院医院感染病例漏报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缺乏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责任心不强是造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采取有效监测手段,发挥三级监控组织的职能管理作用,才能有效降低辱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4.
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探索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对策。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别对医院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的查阅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医院感染概念不清,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专、兼职人员素质较低,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是造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结论 加大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做到管理规范化、监测常规化,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信息网络监测医院感染控制漏报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漏报情况,提高医务人员自报医院感染的意识,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及漏报率.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网络对医院2007年11月-2008年12月13 346例住院患者,搜索体温≥37.5℃的6563例发热患者进行前瞻性、回顾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400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6.09%,其中漏报率为26.25%;外科漏报率居首位29.52%;漏报肺部感染构成比42.85%占首位;2007年11月与2008年12月医院感染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P<0.05),不同月份医院感染漏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45,P<0.05);不同月份医院感染督报、自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45,P<0.01),自报明显高于督报.结论 利用医院信息网络结合发热症状监测系统,前瞻性监测发热病例及时督报医院感染,大大地降低了医院感染漏报率,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自报医院感染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干预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效果.方法 连续地进行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监测,并比较采取干预措施前后的医院感染漏报率.结果 2000-2002年医院感染漏报率为11.79%,2003-2005年为2.63%,后者比前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41所医院58 204例病人的医院感染漏报调查结果,漏报率平均为30.41%,各医院漏报率波动在1.80%~ 78.07%。漏报率受医院级别、性质与规模的影响,且随科室、病人所患基础病和感染部位的不同而异。病原体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漏报。通过分析发现,监测工作开展好的医院其漏报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信息系统,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方法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医院感染病例网上直报、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监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信息发布功能。结果 2008年出院患者13 745例,感染308例,漏报103例,漏报率为33.37%;2009年出院患者14 066例,感染250例,漏报12例,漏报率为4.74%。结论信息化直报,提高了医师依从性和信息准确性;多渠道的信息反馈,提高了环节质量;信息化的培训方式,保证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与登记,常常低于实际情况,即产生漏报现象。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应定期进行漏报率调查,以评价监测质量和更改不实之处,提高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的准确性。现将我院2004年4月1日-5月31日的出院病例医院感染漏报情况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加强管理 提高院感病例上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方法采用现场与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了临海市中医院2005年7月~2006年6月住院的病人3 419例。结果共有127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5.25%,其中有16例漏报,漏报率为12.60%;10例误报,误报率为7.87%。结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中存在漏报、误报现象。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防止漏报、误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开发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医院感染管理动态监测,预防医院感染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杜绝医院感染恶性事件发生。方法采用C/S+B/S架构,与军卫一号信息工程接轨,以Delphi和NET为开发工具,结合Java Script+ASP+XML+web Service等先进开发技术,对HIS中医院感染相关信息进行提取、整合、分析及预警。结果该系统解决了医院感染统计中数据的复杂逻辑关系问题,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前瞻性干预控制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借助该系统对医院感染各环节及高危因素进行前瞻性监测,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漏诊、漏报。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提高认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 对328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凋查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17.38%;感染部位前3位分别是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占82.48%;高龄、住院时间长、入院前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控制不佳、并发症及侵入性诊疗措施是糖尿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治疗原发病与并发症、有效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避免侵人性诊疗操作是防治糖尿病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韶关市新丰县1997-2006年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逊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8):754-756
目的掌握韶关市新丰县各级医院传染病漏报情况,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对该县各级医院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1997-2006年共查出乙、丙类传染病2483例,漏报677例,平均漏报率27.27%;乙类传染病漏报率(24.16%)低于丙类传染病漏报率(66.48%)(Χ^2=7.54,P〈0.01)。2002-2006年平均漏报率(13.26%)低于1997-2001年平均漏报率(40.84%)(Χ^2=5.31,P〈0.05);县级医院的漏报率(12.30%)低于镇级医院(40.80%)(Χ^2=6.45,P〈0.01)。共对2631张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了分析,其中及时报告1507张,平均及时率(57.28%);实现网络直报前1997-2003年平均及时率(28.04%)低于直报后2004-2006年的平均及时率(80.95%)。结论要减少传染病的漏报、迟报现象,提高各级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必须加强传染病报告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增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寻求有效控制方法。方法对某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 192例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 192例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225 例,238 例次,医院感染率18.88%,感染例次率19.97%,较平均医院感染率4.3%明显增高(χ2=550.11,P<0.01)。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58.82%)、泌尿道(15.55%)、胃肠道(10.93%)、皮肤软组织(10.08%)等。高龄、住院时间长、意识障碍、伴有并发症及侵入性操作均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关。发生医院感染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脑梗死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病种,且发生医院感染后影响预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的基础上,应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间出院的糖尿病患者病历,对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247例糖尿病患者,其中53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4.25%,明显高于同期全院医院感染率2.84%(χ^2=9,18,P〈0.01)。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见,共发生47例次;其次为胃肠道13例次,泌尿道11例次,皮肤黏膜1例次,口腔1例次。糖尿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与高龄(≥60岁)、住院时间长、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及有创诊疗有关。结论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严格控制易感因素,并针对其危险因素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16.
138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某院1999年2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38例肾移植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率54.3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33例,44.00%),其次为泌尿道(19例,25.33%)。贫血、合并慢性疾病、低蛋白血症、总住院时间、排异反应、高血糖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率高,应引起重视;须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18.
3 055例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NI)的特点,分析引起NI的危险因素,寻找控制NI的措施。方法 对1996年8月~2000年12月问,3055例住院患者NI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328例,医院感染率10.74%;351例次,例次发病率11.49%;感染多发于脑卒中患者,以脑梗死、脑出血为著,其构成比分别占45.12%和15.55%;感染部位分布以上、下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最常见,分别占38.18%、22.79%、21.65%和7.12%;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侵入性操作、病区空气洁净度、住院时间、季节、年龄、抗生素应用等是引起NI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NI发病率较高,获得途径以外源性为主,针对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重点监控,同时提高医护质量,合理用药,一定能降低NI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于2006年11月-2007年10月对ICU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对使用呼吸机、动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3种侵入性操作的使用率及其相关医院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224人次,发生医院感染81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6.16%。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9.53‰,经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日医院感染后发病率为20.82‰。呼吸机、动静脉插管及导尿管的使用率分别为51.33%、96.22%和96.14%,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泌尿道日感染率分别为45.15‰、6.24‰和8.93‰。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溶血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和白假丝酵母菌。结论各类相关导管的使用是造成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制定相应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以有效降低ICU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