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帛医书是以养生和医疗方法为主体的出土文献,其养生思想融入贵生、天人同构、阴阳、精气等哲学观念,形成了完整的理论构建。该养生理论的思想渊源是西周之后形成的公共哲学基础,和诸子百家是同源异流、相互影响的关系。简帛医书的内容都可以归为"方技"类,而方技不只是记录实用技术的文献,也是独立发展的另一条思想脉络,有其自身的流变轨迹和思想内涵。在诸子百家之中,简帛医书的养生思想与道家主要是早期老子思想的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学术界关于简帛医学的研究进行概述,主要从简帛医书研究、简帛医书比较研究两个方面展开,提出构建简帛医学体系的观点:一是明确简帛医学的概念,即以简帛医书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其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学问;二是建构简帛医学"理法方药"体系,即以简帛医书为核心,按四大经典"理法方药"的体系建立;三是加强简帛医学流派体系建设与研究,包括荆楚医派和扁鹊医派。从而为构建简帛医学学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简帛医书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和原始文献资料,其中所记载的方药是与临床运用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之一。从"文字释读""医理考证"和"临床验证"三个方面阐述简帛医书方药相关研究进展,认为这三个方面研究相互支撑,协同促进了简帛医书方药临床价值的发现与发挥。  相似文献   

4.
简帛医书所记载的方药内容丰富,医方众多。三十多年来,学术界对简帛医书方药的价值与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研究,成果丰硕,但还存在不足,今后可在分类研究、比较研究、临床研究三方面予以拓展。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生育就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先秦两汉简帛医书中就存在着大量涉及生育的医方文献,其内容包括了对生育相关疾病的认识与描述,治疗所用的方药与剂型,以及服用方法与所起到的功效等众多方面。现通过对简帛医书中所涉及的生育医方进行文献梳理,总结早期医家对生育疾病的分类与认识,分析简帛医书中生育医方的特点,并讨论了其当代价值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70代以来,马王堆、张家山、武威等地相继出土了大量的汉代简帛医书,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注意到了与《黄帝内经》相关篇章(如《灵枢·经脉》篇)的对应关系。研究证明,出土医书不仅对研究《黄帝内经》的成书与校读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黄帝内经》的脉诊与经脉学说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利用出土文献研究《黄帝内经》相关学术研究进展的梳理,指出这一方向的研究具有"探本溯源"的独到学术价值,未来将对中医理论构建和学术源流的研究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医方是先秦两汉简帛医书的重要组成,而养生方又是简帛医方的重要内容。养生方主要涉及补益、延年、养颜、房中等,其中补益剂占养生方的一半以上,是养生方最主要的内容。由于出土文献破损严重,这些内容亟待系统整理。现通过对简帛医方中补益剂的整理,按现代方剂学进行分类,将其分为补气方、补阳方、阴阳双补方、补阴方四类。同时对补益剂特色进行总结,从而有助于梳理早期中医养生学的理论渊源,并为现代中医养生方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略论马王堆竹木简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三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十四种简帛医书,其中竹木简医书有四种,它包括《十问》、《合阴阳方》、《杂禁方》、《天下至道谈》等,共约四千余字。除《杂禁方》为木简外,其余皆为竹简。这批医书都是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下葬的,距今已经两千一百多年了。对于研究西汉以前的医药学来说,这是一批十分珍贵的文献。《杂禁方》是专论符禁祝由的,迷信内容  相似文献   

9.
养生是中医学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早在先秦两汉简帛医书中就有大量的论述。通过对先秦两汉简帛医书中关于养生论述的总结,指出当时医家认为养生身体的表现主要有发黑肤泽、耳目聪明、身轻善行、性功能正常、力强寿长、气充精足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马王堆简帛医书因埋藏地下日久,霉变剥蚀,导致文字漫漶,脱简夺文、坏字讹文甚多,给释读带来了诸多困难.虽然前辈学者释读注解了大量疑难字词,但仍难免有错读、漏释、误注之处.本文对马王堆简帛医书中部分外治法文献字词作出新的注释.  相似文献   

11.
全面分析简帛医书中出现的经脉名称,从而明确早期经脉命名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简帛医书中的十一脉系统作为经脉学的理论框架被后世医家所继承和发展,并在《灵枢》中形成了成熟而完整的十二经脉体系。在早期经脉系统的演变过程中,医家们对于手厥阴经的认识形成与发展是整个过程中颇具争议与关键的一环。从简帛医书中的经脉入手,与《灵枢》中的手厥阴经相对比,以期厘清早期经脉的演变过程与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载经方类医书中的病症在秦汉简帛中多有出现。现结合传世文献,对秦汉简帛中瘅、疝两种病症的内容进行研究,以期反映当今学界对这两种病症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4.
出土简帛医学资料是中医学的源头文献,出于时代久远,破损严重等,对简帛资料的研究往往众说纷纭。本文针对医学简帛中的"■"进行考证,提出不同说法,认为应是"腘"字。  相似文献   

15.
医海采珠     
<正> 马王堆出土医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不久前来自全国十一个省、市区的六十多名专家学者,在长沙市参加了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学者们认为马王堆出土医书的成书年代,在秦昭王至汉文帝之间,比我国最早的古典医籍《黄帝内经》还要早二至三个世纪。  相似文献   

16.
在甲骨、简帛、玉版等出土文献中均有散在的祝由疗法的记载,根据出土文献所载,结合相关传世文献,分析探究中国早期的祝由疗法。  相似文献   

17.
分析马王堆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字存在变异乱象。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书(抄)写者图省力,避繁趋简,久之,渐渐成为被当时医药行业内部默认的异写字,一些又因反复传抄而形成讹别字。发现周家台秦简、武威医简及新近出土的成都老官山医简《六十病方》中"■"字的变异情况与《五十二病方》如出一辙。而老官山《六十病方》又多一种"×沸×釀"的煎煮法。"■"字的错乱给简帛医方煎煮法的阅读与理解造成障碍。简帛医书中的"×沸煮""煮(煎)×沸""×沸×釀"的药物煎煮法,是一种"煮沸——(冷却)止沸——再煮沸(或同时杂和它药再煮沸)——再(冷却)止沸……"的多次反复煎煮法,多用于膏剂、傅(敷)剂及药物较多的医方,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来,出土了相当数量的渉医简帛,其中载有不少中医熏法的内容。熏法是中医应用较为常见的一种外治法,可治疗内外科多种疾病。根据简帛文献记载,熏法早在秦汉时期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简帛医书中有大量不见于传世医籍的中药异名,且多为联绵词,必须弄清楚这批异名才能真正读懂这批珍贵的医学文献。本文搜集整理了马王堆医书和武威医简中值得引起注意的中药异名共66个,异名大都标出其上古音韵地位,一一注明其主要的已知名,然后逐一摘引出异名所在文句。  相似文献   

20.
治风活血法应用沿革及发展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武威汉墓医书的记述 1972年和1973年自甘肃省武威县及湖南省长沙市出土的武威汉墓医书和马王堆汉墓医书,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医书。在武威汉墓医书《治百病方》书简中,第5个方为“X瘀方”,药物组成有“乾当归二分、弓穹(川芎)二分、牡丹二分、漏芦二分、蜀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