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临床疗效作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河南省荣军医院9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展开心理疏导联合优质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评分(HAMD)、焦虑评分(HAMA)及干预后2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且护理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干预前,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心理疏导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负性情绪,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康复,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王静  杨玲 《职业与健康》2012,28(23):3005-3006
目的探讨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PSD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康复等常规治疗以及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及第8周后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接受干预后4周SDS评分为(39.2±12.8)分,与对照组[(47.3±12.7)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SDS评分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时间延续差异有进一步明显的趋势。NIHSS及ADL评分在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干预8周后,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提高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认识,进行认知的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各自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在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则差别明显,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干预与一般心理护理方法相比,在改善中风后患者的抑郁心理状态上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分(BI)以及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NIHSS、BI指数以及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以及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I指数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26%显著低于对照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脑梗塞患者开展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等,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选取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肺癌化疗患者127例,随机分为情志护理干预组(64例)和常规护理组(63例)。常规护理组给予肺癌常规护理治疗,情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VAS、HAMD)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生存率在1、3、6个月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情志护理干预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两组患者治疗前VAS、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VAS、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数值上均有改变,但常规护理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情志护理干预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数值上看,情志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情志护理干预虽然不能延长肺癌晚期患者生存期,但能明显改善患者VAS、HAMD评分,提高肺癌晚期患者生存质量,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中医情志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符合入选条件的32例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调查评分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心理干预的基础上辨证实施中医情志干预,并将干预结果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3周干预后,两组的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同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即中医情志护理组疗效更佳(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对于2型糖尿病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十分明显,采用对不同不良情绪因素进行辨证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纠正了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程度的作用。方法从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筛选得到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程度。结果组间三个疗程末NIHSS评分对比,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护理后干预组患者SDS评分与护理前和同期对照组患者评分相比均明显降低(脚.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而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对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2021年4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栓塞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30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实行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评分以及肢体功能评分并无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抑郁量评分上远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肢体功能评分上,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脑栓塞后抑郁患者提供精细化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高其肢体活动能力,在促进其神经功能康复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多发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丹东市某医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评分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阳性率。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评分为51.16±3.65和49.42±3.5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0.14±4.39和62.06±3.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CL-C评分、PTSD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多发性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并能有效减少PTSD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昕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491-493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恢复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20 mg/d,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帕罗西汀20 mg/d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以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S-QO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和SS-QOL评分均降低,并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干预结合耳穴埋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干预结合耳穴埋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65%,明显较对照组80.43%高(P 0.05)。结论:中医情志干预结合耳穴埋豆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也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面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医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11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护理前,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57-155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采用HAMD和SSQOL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状况,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 SS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SSQOL评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的HAMD评分、 SS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改善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 <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抑郁症状,可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其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艾滋病(AIDS)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AIDS确诊患者共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为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7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效能平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减轻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10例H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更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5%(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HCH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12月至2019年9月治疗脑梗塞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差异(P0.05),护理后B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A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与肢体运动功能,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TOB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4d。采用NIHSS评分及BI评分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第14天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TOB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以需求调查分析为导向的跟踪式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出院后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以需求调查分析为导向的跟踪式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均治疗护理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后心理弹性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NIHSS显著降低,Fugl-Meyer、BI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总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弹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以需求调查分析为导向的跟踪式康复护理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以及负面情绪,功能恢复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老年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其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AS、SDS评分并加以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55.43±3.02、54.63±2.83)明显低于对照组(60.93±4.94、59.96±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