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损伤多为外伤所致,引起失神经支配的肌组织进行性萎缩及肢体功能障碍.为了阻止肌肉萎缩,促进神经组织及肢体功能康复.我们采用中频电体操治疗外伤性神经损伤取得较好的疗效.外伤性神经损伤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5~69岁,病程10d~1年27例,>1~4年3例;12例患者作肌电图检查,2例完全失神经,4例重度神经损伤,6例神经性损伤;13例作时间-强度曲线检查,完全失神经1例,重度神经损伤4例,中度3例,轻度5例.采用ZTD-3A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机,调制频率10Hz,全波断调,调制度100%,电流强度2~20mA,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确定电极面积,作用电极面积10~15cm~2,2个电极分别放在不同的病变肌肉上,每个部位10min,每日1次,治疗次数7~80次.结果痊愈20例,关节功能及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3例,肌力增加Ⅱ~Ⅲ级;有效5例,肌力增加Ⅰ级.无效2例,肌力无改  相似文献   

2.
本组100例,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22~58岁;病程2月~10年;病种为腰肌纤维织炎、慢性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采用国产 ZTD3A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机,以病变部位而异,分别采用50、1000、150cm~2电极板,并置或对置;疼痛较重时,采用25~50%调幅,疼痛较轻  相似文献   

3.
<正> 正弦调制电流有显著的止痛、解痉、血管扩张和营养作用。心脏供血不足病人在正弦调制电流的作用下,心率降低,左心收缩期好转,疼痛症候群减轻或消失.作者把120名高血压(ⅡA 和ⅡB 期)病人分为大致相同的两组:正弦调制电流和药物综合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所用药物为同一类型.正弦调制电流作用于领区。电极面积378和220cm~2,置于脊髓节段C_4~T_2和T_9~L_1投影区.电流参数:交变电流,起初为连调波,从第4次开始至治疗结束,采用连调波和变调波,调制频率100Hz,调幅50~100%,波组持续时间2秒。治疗持续时间3~10分钟,每日1次,10~12次为一疗程.每组病人又以循环高动力型和循环低动力型划分为两个亚组。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胃下垂的张力低下、无力等症状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象和方法:经X线确诊为胃下垂并伴有消化器官症状的患者22例,男4例,女18例。其中轻度3例,中度17例,重度2例。患病时间1个月~20年,平均24.5个月。补中益气汤颗粒制剂每次1包(2.5克),1日2~3次,饭前或饭后均可。每日  相似文献   

5.
作者运用自拟“升胃汤”治疗胃下垂108例,疗效比较理想。108例病例均经钡餐透视确诊为胃下垂。药物组成:黄芪10~30克、自术10克,陈皮10~15克,太子参10~30克,升麻6~9克,柴胡9~12克,枳壳10~18克,砂仁10克,大黄(后下)3~12克,制马钱子2~4克,甘草3~6克。加减:纳差、  相似文献   

6.
胃下垂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疾病,指X线检查中发现胃的位置低于正常,胃小弯切迹在髂嵴连线以下,同时伴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隐痛,易饱胀,厌食,恶心,嗳气,便秘,消瘦等。笔者从事消化内科及胃镜临床工作10余年,于2001年1月~2005年3月,运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下垂3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探讨感应点送低频电流与正弦调制中频电流治疗颈椎病症的效果比较及感应点送电流治疗机制。方法对286例颈椎病(1)采用上海产ZGL-1型直流感应点送治疗机,治愈显效率为83.57%,总有效率为98.25%。(2)北京产ZTD-4型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机,治愈显效率为67.13%,总有效率为93%。结果经统计学处理χ2=9.41,P<0.01。感应点送低频电流治疗颈椎病优于正弦调制中频电流,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频感应点送电流有兴奋神经和肌肉的作用,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粘连,降低肌张力,减轻痉挛和疼痛,恢复神经肌肉功能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正弦调制中频电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正弦调制中频电疗配合吞咽训练,对照组进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两组病人均实施常规护理。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的咽水试验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训练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6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弦调制中频电疗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9.
周慧玲  黄光如  王林 《中国康复》2004,19(6):370-370
胃下垂患者30例.均经X线胃肠钡餐证实,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类似表现.男2例.女28例;年龄18~55岁,平均41岁;轻度胃下垂6例。中度10例.重度14例;病程5个月~1年.平均14个月。均采用笔者自创手法结合饮食调节治疗.未服用任何药物。①饮食调节:嘱患者少吃多餐,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进食从完全流质到半流质或软食。  相似文献   

10.
正弦调制超声、中频电同步叠加疗法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的康复疗法。我们采用该疗法治疗31例软组织损伤的病人,疗效非常满意,并与传统的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62例均由外科确诊为软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1.
514例中男238,女276,年龄18~76岁,病程1天~10年。随机分成三组:甲组用DG-2型动态干抚电治疗机,固定法。乙组用ZTD-3型正弦调制中频电治疗机,并置法。丙组用KWD-707型脉冲电疗仪,固定法。三种治疗方法从治愈、显效率来看:甲组为72.2  相似文献   

12.
骨盆牵引与调制中频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2 0例 ,男 14 6例 ,女 74例 ;年龄 2 6~ 6 5岁 ;病程 2d~ 30年 ;均有腰痛症状 ,伴有下肢疼痛或麻木 16 0例 ,感觉减退 6 2例 ;CT或MRI检查提示L3~ 4椎间盘突出 12例 ,L4~ 596例 ,L5~S1112例 ,多节段突出 2 3例。 2 2 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频和超短波组各 110例。中频组采用调制中频电治疗 ,方形电板 4cm× 6cm分别置于患处两侧 ,选用仪器内置 1号处方 ,剂量以患者耐受为宜 ;然后进行仰卧位腰椎骨盆牵引 ,牵引力从体重的 1/4开始逐渐增大 ,以不超过体重为宜。超短波组采用超短波治疗 ,波长7 37m ,…  相似文献   

13.
自 1 996年 1 0月以来 ,我们应用微波并推拿手法痛点“滑动按压”治疗肩背部肌纤维织炎 ,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将临床疗效观察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51 5例肩背部肌纤维织炎患者 ,分为微波并推拿治疗 (治疗组 )和超短波并正弦调制中频电流治疗 (对照组 )。治疗组 2 63例 ,男 1 82例 ,女 81例 ;年龄 2 9~ 55岁 ,平均 43岁 ;左侧患者 90例 ,右侧患者 1 73例 ;病程 5~ 360d,其中 <30d者 1 69例 ,30~60d者 73例 ,61~ 90d者 1 2例 ,>90d者 9例 ;对照组 2 57例 ,其中男 1 79例 ,女 78例 ;年龄 30~ 56岁 ,平均 44岁 ;左侧患者96…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们不用任何器械,采用一套通俗的医疗体操治疗胃下垂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便了病人。现将疗效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36例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17-35岁14例,36-55岁12例,56-67岁10例;病程半年以内7例,0.5-1年21例,1~4年6例,5年以上2例。均有明显腹胀,食欲不振,乏力等,X线钡剂检查,胃小弯在髂脊连线下3~6cm18  相似文献   

15.
等幅正弦中频电碘离子导入并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148例盆腔炎患者 ,均经妇科检查确诊 ,年龄 19~ 48岁 ,病程 1月~ 9年 ,均有不同程度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部分病人伴有痛经、月经失调、白带增多甚至脓性白带 ,妇检有不同程度的附件增厚、压痛或盆腔包块 ,B超检查示盆腔积液 2 1例 ,盆腔包块 5 3例。 14 8例患者分为 2组 ,其年龄、病程、病情等相近 ,具有可比性。治疗组 86例 ,采用抗生素加等幅正弦中频电碘离子导入和超短波治疗 ;对照组 62例 ,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 2组所用抗生素的种类、剂量和给药方式相同 ,根据病情给予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加灭滴灵静滴或口服 2~ 3周。超…  相似文献   

16.
张晓学 《中国康复》2004,19(2):89-89
我科自1997年以来,接治门诊和住院的呃逆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8~75岁;病程24h~25d;伴有高血压史2例.胃炎史2例,酌酒史1例。均采用低频调制中频治疗.将直径为10cm圆形硅橡胶电极板一对.外套温热湿棉布套贴于剑突及两肩胛下角连线中点对置.选用三角波。中频频率4KHz。低频频率l~99Hz.间调、断调、变调波  相似文献   

17.
超短波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我们将 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超短波疗法加电针与超短波疗法加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病程 2d~ 3个月 ,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 30例中 ,男 2 1例 ,女 9例 ;<31岁 9例 ,31~50岁 1 6例 ,>50岁 5例。B组 30例中 ,男 1 7例 ,女 1 3例 ;<31岁 9例 ,31~ 50岁 1 6例 ,>50岁 5例。 2组间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1 )A组 :①急性期采用超短波疗法 ,频率50MHz,波长 6m ,园型电…  相似文献   

18.
双动态调制中频电流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动态调制中频电流的止痛作用与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研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双动态调制中频电流和正弦调制中频电流刺激,于刺激后分别测其痛阈;临床观察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同上,观察其对5种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双动态调制中频电流的痛阈明显高于正弦调制中频电流;双动态调制中频电疗法对5种常见疾病的疗效亦高于正弦调制中频疗法。结论:双动态调制中频电流的疗效优于正弦调制中频电流;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疗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发表关于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疗法的文章至今已21年,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疗法作为一种新疗法,它的治疗作用比低频脉冲电流优越。近年来,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的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并在医疗实践中广泛应用,适应症包括:骨关节病,支气管肺部非特异性炎症,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性神经血管病等。现将近年来正弦调制中频电流疗法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发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面神经麻痹半年后的中频电治疗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中频电对面神经麻痹半年后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男、女各18例,年龄17—79岁,平均(45.5±15)岁。采用正弦调制中频电,全波断调,通断比1:2,调制频率10Hz。主电极直径3—4cm或点状电极,每个部位治疗8—10min,平均(34.6±35.9)次,电刺激未恢复或部分恢复的表情肌。结果:流泪21例,5例消失,14例减轻,2例无效。食滞20例,11例消失,9例减轻。鼓腮不能11例,略能鼓腮7例;治疗后5例能鼓腮,13例症状减轻。肌纤维束颤2例,治疗后消失。33例面部僵硬治疗后明显减轻。额枕肌额腹无自主收缩2例,治疗后肌张力增加,外侧视野扩大。对挛缩及联带运动无治疗作用。结论:中频电对面神经麻痹半年后的症状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