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训练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东莞市高埗医院收治的经阴道自然分娩的90例产妇,产后42 d复查时诊断盆底肌力3级,愿意接受盆底康复训练,观察训练前后盆底肌肉Ⅰ类、盆底肌肉Ⅱ类、总肌纤维的最大肌电值和张力,并以尿失禁调查问卷(ICIQ-SF)调查产妇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Ⅰ类肌纤维治疗后盆底肌力≥3级的比例77.79%、Ⅱ类肌纤维治疗后盆底肌力≥3级的比例66.67%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总肌电值(10.5±2.6)μV明显高于训练前(8.2±2.5)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训练后SUI发生率8.89%明显低于训练前的2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产后盆底肌的肌力,减少SU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5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1例于产后6周来院复查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尿失禁阳性率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其尿失禁阳性率下降为了6.90%,与训练前32.7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02,P0.05);且同时也低于对照组产后6个月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盆底肌力对比方面,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肌力明显提高,与该组训练前及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0,P0.05;t=36.336,P0.05);在Ⅱ类肌纤维肌力方面,两组产后6个月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2,P0.05;t=18.470,P0.05;t=18.774,P0.05)。结论在产后依据产妇的具体状况来采取适当的康复训练措施,对于预防产后尿失禁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该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范围限定在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尿失禁及盆底肌患者,随机分为3组作为训练组,产后6个月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训练组与对照组症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训练组与对照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前肌纤维的肌力、尿失禁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训练组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尿失禁阳性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能够尽早恢复产妇盆底肌肉肌力,减少尿失禁几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接收的22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比其产后1个月和产后10个月的POP分度情况,产后1、4个月以及10个月的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结果产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POP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0个月,两组患者的POP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在产后1个月为12.7%、产后4个月为2.7%、产后10个月为4.5%,对照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在产后1个月为15.5%、产后4个月为12.7%、产后10个月为15.5%,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功能采用盆底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提高产妇盆底肌功能,减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促进产后产妇身体的恢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刺激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测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0度、Ⅰ度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PFIQ-7、PFDI-2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减少了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改善了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于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河南省妇幼保健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的112例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产妇为剖宫产产妇;观察组56例产妇为顺产产妇,两组产妇均采用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压力以及不同时间肌纤维收缩力。结果:康复训练前,两组产妇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以及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训练后,两组产妇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以及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均优于康复训练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时间的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从该院选取50例已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6周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产后6周来该院接受检查的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尿失禁阳性率和盆底肌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观察组中,相较于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前,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尿失禁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尿失禁阳性率较低(P0.05);相较于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前,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观察组Ⅰ类纤维肌力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类纤维肌力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高于6个月前的水平,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时间的选择过程中,在根据产妇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的情况下,可有效预防产后尿失禁,同时可提升产妇的盆底肌力,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表格法将产后复诊产妇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灸治疗,每日1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随访1年。比较2组治疗前及产后3、6、12个月的排尿评分、盆底肌收缩力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及尿失禁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产后3、6、12个月排尿评分、ICI-Q-SF评分下降,盆底肌收缩力评分上升(P0.05);治疗不同时点比较,观察组产后3、6、12个月的排尿评分、ICI-Q-SF评分、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收缩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改善排尿状况,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改变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产后42 d检查的足月分娩的3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及阴道压力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个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阴道静息压、盆底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改变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盆底肌张力,加快盆底肌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28-830
目的:探讨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妇科治疗的100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均用多功能盆底生物反馈仪进行盆底肌力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尿垫试验阳性率及排尿评分、盆底肌电位均值及盆底肌疲劳度值、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垫试验阳性率及排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Ⅱ级肌力、Ⅲ级肌力、Ⅳ级肌力的肌电位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Ⅱ级肌力、Ⅲ级肌力、Ⅳ级肌力的肌疲劳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CI-Q-SF评分及SF-36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显著,有助于快速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盆底肌力,降低肌疲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8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PHEN IX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及Kegel运动,对照组行普通产后康复治疗宣传教育,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盆底肌肉电生理情况。结果:产后3、6、9个月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盆底肌电活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采用PHEN IX康复治疗仪和Kegel运动能改善盆底功能及盆底肌肉收缩与伸张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法结合盆底肌肉训练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然分娩的6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治疗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A进行常规产后宣教,对照组B进行产后宣教及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组进行产后宣教及盆底肌肉训练,同时口服补肾益气中药。三组产妇分别于产后6周进行随访,对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A产妇漏尿量及漏尿次数多于对照组B及治疗组,对照组B产妇漏尿量及漏尿次数多于治疗组,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类肌肌力比较,对照组A与对照组B及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I类肌肌力比较,对照组B及治疗组肌力优于对照组A,治疗组肌力优于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肾益气法结合盆底肌肉训练可有效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康复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行盆腔肌力检查的180例自然分娩产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90例。两组均予相同康复训练及护理措施,治疗组再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肌电压、尿粪失禁情况、婚姻生活质量,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Ⅰ类、Ⅱ类肌力肌电压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盆底Ⅰ类、Ⅱ类肌力肌电压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尿失禁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粪失禁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婚姻满意度、性生活、夫妻交流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婚姻满意度、性生活、夫妻交流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联合康复训练、有效护理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增加患者盆底肌力,改善尿粪失禁情况,提高婚姻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70例,排除其他方面因素干扰,所有产妇给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产妇产后6周开始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产妇产后4周开始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频率,详细记录两组产妇T、VSP、VRP指标情况。结果在尿失禁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14.3%,观察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2.9%,观察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VSP、VRP指标方面,对照组产妇T、VSP、VRP分别(4.4±1.2)s、(29.4±3.7)cmH2O、(32.8±3.9)cmH2O,观察组产妇T、VSP、VRP分别(6.3±1.5)s、(33.2±3.8)cmH2O、(36.2±4.4)cm H2O,观察组T、VSP、VRP等指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尽早展开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级盆底康复训练方案在产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顺产分娩的单胎产妇资料,从中选取39例采用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纳入对照组,另选取采用分级盆底康复训练的39例产妇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产妇盆底肌表面肌电指标、盆底肌力指标、性功能及盆底功能的评估结果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疾病的发生率,调查产妇满意度。结果:训练后,两组产妇前、后静息阶段,Ⅰ类、Ⅱ类肌测试阶段、耐力测试均较训练前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后,两组产妇Ⅰ类肌、Ⅱ类肌持续收缩压与维持时间均较训练前升高,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训练后,两组产妇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盆底障碍影响问卷(PFIQ–7)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观察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总满意度为94.87%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夜尿、便秘、尿失禁发生率及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效果显著,可以促进盆底功能康复,对于提升产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86例足月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产后第3天进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产后第3天进行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两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以及6个月进行盆底肌功能评估,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阴道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有利于产妇产后盆底器官功能恢复,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产后瑜伽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效果。方法: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用凯格尔训练加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组加用针灸及产后瑜伽。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及持续收缩时间较对照组高(P0.05),盆底肌力疲劳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腰骶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灸结合产后瑜伽可提高产后盆底肌力,促进恶露快速排出及子宫快速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研究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7 月来郑州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 150 例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75 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 产妇进行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治疗后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的 差异。结果:观察组盆底Ⅰ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盆底Ⅱ A 和Ⅱ B 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及收缩个数均明显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中产后盆底肌力分级为Ⅲ级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Ⅴ级者 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33 %,明显低于对照组 的 1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和盆底肌力,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医耳穴疗法联合盆底康复治疗措施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效果,为临床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接诊的90例初产妇。按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盆底康复治疗措施,研究组则采用中医耳穴疗法联合盆底康复措施进行治疗。产后1年,评估两组产妇的康复效果。在产后1 d、6个月及1年,组织产妇进行复查,对产妇的产后排尿、盆底肌肉评分状况以及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肌力状况进行检测记录。治疗后,对产妇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及产妇对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康复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9200,P=0.0477)。产后1 d,两组患者的排尿及盆底肌肉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3个月及1年,两组患者的排尿状况评分均明显降低,盆底肌力状况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的排尿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1 d,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3个月及1年,研究组患者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1 d,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3个月及1年,研究组患者盆底肌力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500,P=0.0442)。结论:中医耳穴疗法联合盆底康复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改善产后盆底康复状况,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