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方 《护理学杂志》2008,23(9):22-23
目的 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运至病房或检查的危重患者1084例.其中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取传统方式转运患者510例为对照组;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转运患者57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及接收科室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2例、死亡14例、接收科室不满意19.02%;观察组分别为58例、2例、4.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单制管理在降低危重患者院间长途转运不良事件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符合院间长途转运标准的258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26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核查方法,观察组设计核查清单,转运护士根据清单逐项核查,比较两组转运中与仪器设备相关、与急救药品相关、与患者管路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仪器设备功能障碍、氧气不足、电量不足、急救药品不足、导管堵塞等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在药品过期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单制管理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长途转运中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安全转运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方 《护理学杂志》2008,23(5):22-23
目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运至病房或检查的危重患者1084例。其中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取传统方式转运患者510例为对照组;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转运患者57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及接收科室满意率。结果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2例、死亡14例、接收科室不满意19.02%;观察组分别为58例、2例、4.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以全面提高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方法将2009年1~12月从急诊科转送的609例危急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0年1~12月的759例危急重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建立安全转运路径后,按安全转运路径实施,流程包括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联络与协调;转运中监护与急救;转运后交接等措施。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实施急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能转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观念,加强转运途中病情观察与监护,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收科室满意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神经外科ICU患者转出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将神经外科ICU患者1 176例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80例、观察组596例;患者由神经外科ICU转出至普通病房过渡护理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方式,观察组制订和实施标准化流程实施交接。结果观察组转运期间患者病情变化、物品遗漏发生率及交接时间显著少/短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制定并实施标准化流程,有利于提高神经外科ICU患者转出工作效率和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方法将急诊科4 899例急诊危重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 651例、观察1组1 568例、观察2组1 680例。对照组根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按常规方式转运,观察1组成立医护工转运小组,在MEWS的基础上增加SpO2及GCS评分形成基于MEWS评分的综合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转运;观察2组再增加团队配合培训。结果观察1组、2组4项意外事件除输液外渗或堵塞1项外,另3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25);转运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MEWS评分的综合评估系统的应用及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创伤评估在急诊创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我科抢救室救治需要院内转运的创伤患者106例为对照组,依靠生命体征和临床经验判断,无预警分级转运,共转运211例次。将2013年7~12月在我科抢救室救治需要院内转运的创伤患者136例为观察组,采用校正院前指数结合创伤评估程序进行预警分级转运,共转运255例次。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家属)对转运满意度及相关科室对转运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创伤评估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中,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运送质量,保证了转运过程及时、安全和通畅,提高了科室间合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助中心专业化转运团队在院内急重症患者转运中的作用。方法对支助中心转运组员工进行院内急重症患者转运的专业培训,与急诊科医护人员共同组成专业化转运团队,共同做好转运前准备、制定转运方案、实施转运。比较实施专业化转运前后各4个月院内急重症患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和接收科室护士满意度。结果实施专业化转运后患者及接收科室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意外事件发生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化转运提高了支助人员的转运水平,保障了院内急重症患者转运安全,提高患者及接收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急救中心危重患者抢救质量和护士急救综合能力。方法将210例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98例、观察组112例;对照组按急救中心常规交班;观察组基于33种疾病急救流程设计交班模板,按急救流程抢救患者后采用相对应交班模板进行晨会交班及病例救治过程讨论。实施5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时滞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情处置合格率及专科护理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士病情处置能力、专科护理能力、自我评价及医生的评价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采用基于疾病急救流程交班模板交班及实时讨论,有效提高了急救护理质量和护士急救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自制SBAR式交接表用于急诊患者转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BAR式交接表在急诊科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急诊转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交接,观察组采用自制SBAR式交接表规范患者转出交接流程。结果观察组交接不良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管路脱出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交接医护人员对交接工作的各项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SBAR式交接表的应用规范了急诊患者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患者安全与团队合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管理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院前转运至我院心血管内科收住住院的240例危重症患者按转运时间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院前转运时采用常规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组院前转运时给予"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病情变化,比较两组院前救护阶段抢救时间和院前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抢救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 "互联网+"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管理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可常规将"互联网+"远程心电监测管理应用到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院前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老年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更换管路和滤器的效率和安全性。方法 将41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老年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1例。对照组按常规置换滤器与管路69例次,观察组采取双机法更换滤器与管路65例次。结果 观察组更换滤器与管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更换过程中血压波动值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心率波动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老年重症患者采用双机法更换滤器和管路,可显著提高更换效率,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将421例神经外科ICU重症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03例、观察组2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建立医护共同参与的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管理模式并用于患者管理。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程度、肠内营养等待时间、达到全量营养时间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管理模式的实施可减轻神经外科ICU重症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程度,使患者早期获得有效营养。  相似文献   

14.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86例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94例、观察组9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疼痛管理、氧疗、视听觉及谵妄前兆的观察、睡眠管理,渐进式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圆角鼻贴及扣环夹在胃肠减压双重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6例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使用圆角鼻贴+扣环夹法固定胃肠减压,对照组使用直角鼻贴+挂绳法固定胃肠减压。结果观察组鼻贴卷边率、胃管脱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鼻贴更换间隔时间显著延长,胃肠减压器固定落实率显著提高,护士粘贴鼻贴的时间及固定胃肠减压器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圆角鼻贴及扣环夹应用于普外科胃肠减压双重固定,增强了固定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降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成立研究小组,编制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核查单,采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及反思2个循环过程,找出核查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完善核查单,并比较行动研究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临床应用2个循环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危重患者院内转院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由45.00%下降至18.75%。结论基于行动研究的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核查单的编制及应用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行为安全管理方法,以提高临床实践中的识险避险能力。方法按实习时间将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的实习护生587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的实习护生533名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实施安全训练观察程序。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锐器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手卫生认知、手卫生依从性率及技术操作规范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将安全训练观察程序应用于护生临床实践环节中,有助于规范实习护生安全行为和技术操作,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