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耳乳突疾病,如急、慢性中耳乳突炎、乳突肉芽型疾病。或形成胆脂瘤型乳突炎都是需要拍摄乳突部片来诊断。我院多年来乳突部拍片采用徐、梅氏位作为常规位置,现将体会报告如下。在应用徐氏位按照时间才侧斜位),患者呈半俯卧式,其头部位置为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被摄侧外耳道位于床面中心线上。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o角,通过被摄例外耳道到达胶片,胶片中心放于被摄侧耳廓下缘。在应用梅氏位(双45喻后斜位)时,患者呈仰卧式,其头部位置为:先摆成前后位,再将欲摄侧向床转,呈45o角,将外耳道置于床面中心线上。中…  相似文献   

2.
1 操作致伤原因分析 DSA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站在床的一侧,用手把住床的一角推动床面前后左右移动,以适应各种检查位置的需要.但是工作人员常因检查时精神高度专注而不慎将握住床角的手指抠在床边的下沿,置于床面与固定床架之间而被钳夹致伤.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特设计在床边角上按置把手,彻底解除了工作人员的伤手之忧 .  相似文献   

3.
HF225医用诊断X射线机采用双床双球管配置,最大功率20kW,逆变频率30kHz,最大毫安200mA,最大电压125KV,轻便、小巧的控制台,储存有摄影程序,亦可由操作者自行设定和记忆需要的摄影参数,操作简便,数字显示,摄影床的床面任意方向移动及锁止,十分便于对准所需摄影部位,立柱旋转90度,球管臂下到与床面齐平,球管旋转90度对床面病人进行侧位拍片,旋转球管对床面病人进行倾斜摄影摄影床上的球管旋转对准立式摄影架,进行胸片、头颅等的摄影检查,具有透视和摄影功能,能满足普放的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一种超声检查床,可根据具体检查部位随意移动病人位置,并在任意位置固定.方法 采用两层床面,分别受控横向移动装置和纵向移动装置.利用齿轮与锥尖的分开和接触来控制床面的移动和同定.结论本制作采用纯机械传动,避免漏电对患者的潜在危险.横向和纵向自由移动床面,并在任意位置固定,极大地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故障现象 台湾产的美迪兰P2100手术床在使用时出现床失控.有时发生整个床面突然上升,有时发生床面小背段突然下跌.且在出现故障时,按任何操作键都无作用.只有拔掉床电源(AC220V)后,床面停止上升或小背段停止下跌.  相似文献   

6.
目前C T机都采用垂直升降式扫描床来满足承重、稳定和精度的要求,其横向进床部分由床面支撑(Table Support)和床面(Table Top)两部分组成.但这类扫描床控制电路复杂、信号传输电缆繁多,工作一定时间后易发生故障且不易判断和修复.在此对我院西门子SOMATOM PLUS4螺旋CT一例较普遍性而判断较难的故障进行分析,仅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玉涛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11-1711
作者总结1994年至2000年经头颅平片明确诊断的186例颅盖骨骨折病例,并对照分析CT扫描的检查结果,论证X线平片对于颅盖骨骨折检查仍具有重要价值及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本组186例病人中,男124例,女62例,年龄3岁~62岁,平均年龄3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09例,打击伤70例,坠落伤7例。186例病人均使用国产X线机摄片。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听眦线与床面垂直,两耳与暗盒两边等距,摄头颅正位片;病人俯卧于检查床上,头侧转,颏下垫以棉垫,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摄头颅侧位片;受伤部位与X线侧切摄切线位片。186例病…  相似文献   

8.
1 故障现象、故障检修 (例 1)1.1 故障现象 开机后 ,球管床面纵向移动正方向消失 ,未能听到电磁铁吸和声 ,反向移动正常多次开关机后无效。1.2 分析与检修 该机球管与床面移动控制部分采取数字集成门电路设计 ,此处采用与非门电路只有当 1脚~ 7脚信号都为 1时 ,8脚才会为 0 ,引发电磁铁及电动机工作 ,由于 1脚~ 6脚为正反方向公用 ,而反向移动正常 ,可用排除法排除 ,7脚接床面正方向限制开关 ,经查移动操纵杆时始终为 0 ,打开床侧面面板 ,发现床限开关已移动 ,无法闭合其底脚螺丝松动移位 ,加固螺丝后 ,移动操纵杆时 ,7脚电压由 0 V…  相似文献   

9.
葛竹青 《河北医学》2006,12(3):280-280
常规顶颌位摄取颧弓片时,患者取府卧位,下颌骨颏部正中贴紧片盒,并前伸,头颅矢状面向健侧倾斜,使正中矢状面与片盒形成53°夹角,X线中心线通过患侧颧弓中点垂直射入胶片中心。但此位置由于患者病情各异,头颅脸形的不同,使用传统摄片角度时,如果操作者定位稍有偏差,易使颧弓与顶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45岁 ,左侧下颌骨体第三臼齿横向内生 ,形成寒性囊腔 ,需手术根治。普通X线平片显示 ,左下颌骨侧位有一 15mm×3 0mm大小的透光内腔 ,长轴与下颌骨体平行。需作下颌骨体横向断层 ,查清此囊腔壁的厚度 ,为手术准备。2 实际应用与结果使用岛津HD15 0G— 40型 12 5 0mAX线机的HL -3 1型多轨迹断层机 ,圆轨迹 ,12 0mm半径 ,6cm层高 ,每间隔 0 5cm一层 ,胶片四分割 ,条件选择为 63mA ,5S ,60Kv ;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 ,双手放于同侧肩旁 ,下颌颏部贴床 ,下颌骨体部垂直床面 ,摄影时嘱患者屏气 ;照…  相似文献   

11.
故障现象1使用交流供电时,机器工作正常,当转换到电池供电时,机器不工作。 故障分析与检修该机主要由前置放大电路、键控电路、主放大电路和供电电路组成。由于交流供电时,机器正常工作,所以可确定前置放大电路,键控电路和主放大电路是正常的。电池供电时,机器不工作,说明故障在供电电路。首先,检测机内电池电量充足。该机还具有交直流自动转换功能,因此根据故障现象,极可能是交直流转换控制电路工作不正常。该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交流电源中断时,充电/工作选择开关SW401仍在工作位置,整流桥块D400无电压输出,集成稳压块IC400(1)脚也无电压,这时门电路IC403A的输入端(1)、(2)、(8)脚均为低电平,其输出脚(9)端为高电平,这个高电平经电阻R462加到三极管Q400的基极使其导通,从而继电器RY400线圈得电工作,(1)、(2)接点吸合,由蓄电池向电路供电。首先对IC403A的输入输出逻辑关系进行检查,确定IC403A工作正常,然后测量三极管Q400的c-e结电压,在0.3V左右,说明三极管工作在导通状态,再检测继电器线圈阻值正常,但这时测量其接点(1),仍无12V电压,将继电器外壳取下,观察到其接点已发黑损坏,更换新的继电器后,机器工作正常。在对电路进行检测前,应先检查蓄电池供电电路3A保险丝是否损坏,以免走弯路。  相似文献   

12.
故障现象 1 出现故障提示“ ER-109”,扫描床回不到最低位,且支架提示“ SLIP”。 检查与修理查错误代码表, ER-109为“ Cradle Mode Error”。再根据床不能下降到底可确定是固化在 EPROM内的 interlock混乱。而造成 interlock出现混乱有可能是床、支架倾斜角度、病人托架位置三者之间,某一部分位置反馈出现故障所致。床可以运动,可说明液压泵部份没有损坏;极有可能是病人托架部份出现故障。拆开床面部份后,发现托架带动的钢丝已断裂,且托架带动的钢丝运动的卡口装置也已松动变形。将其重新复原,并向代理商购买一条新钢丝。换钢丝时注意将托架拉到顶 (离支架最远 ),然后再调整位置反馈电阻,使其 2、 3脚之间的电阻为 500后,再分别调整 TGP板上的 P0、 PG、 H0、 HG电位器,故障彻底排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腭刺活动矫治器矫治吐舌习惯,因调整不当引起患者睡眠时阻塞性呼吸不畅的病例,提醒医生在迂到此种病例时,注意检查腭刺的位置并做适当调整或改用其他方法矫治,同时注意检查患者鼻腔,咽腔有无病变,以保证矫治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方法:将腭刺活动矫治器的腭刺从腭侧龈缘处伸出,游离端应顺下切牙舌侧1.0mm处抵近口底保证舌体口腔内的活动,使舌根不致于后坠。结果:经复诊调整腭刺后,患者睡眠时再未发生舌根后坠所造成的阻塞性呼吸不畅,可以在夜间继续戴用矫治器,保证了矫治效果。结论:腭刺游离端弯向舌侧不能过大,以免过多的限制舌体在固有口腔内的活动而引起舌根后坠,在睡眠时导致呼吸不畅或窒息而夜间停用影响矫治效果。提醒注意遇此类患者时应当注意检查患者的鼻腔,咽腔有无病变,并选择适当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海  李霞  温蜀江 《黑龙江医学》2005,29(10):729-731
目的探讨在拍摄C6~T2侧位时,如何避免椎骨不与肩部骨质重叠,提高相关椎体的诊断,并研究其被遮挡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1)回顾分析268例成人颈、胸椎侧位常规摄影,其中156例C6~T2被肩关节及上部肋骨遮挡;(2)牵拉侧位:被检查者双手在外力作用下被动牵拉,使双侧肩关节与C6~T2不相重合;(3)游泳者位:被检查者一侧上肢上举,另一侧上肢靠外力被动向下拉伸;(4)卧位侧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X线中心线向足侧倾斜5°~10°角,对准被检椎体经滤线器射入胶片中心;(5)被检查者不允许移动或昏迷时,采取双侧仰卧35°角斜位替代常规侧位。结果156例C6~T2在侧位摄影时被肩关节及上部肋骨遮挡,而采用此方法后均得以解决。结论上述检查方法有利于C6~T2的显示,是一种有效、经济、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手术夹闭技术.方法 分析10例经3D-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病例,术前模拟手术体位的3D-CTA确认瘤颈位置及指向,辨认瘤颈附近有无分支动脉,以便制定手术方案.术中行诱发电位和微血管多普勒监测,辅助神经内窥镜观察,如确认动脉瘤与颈内动脉的分支血管有密切关系,使用常规夹由颈内动脉两侧与颈内动脉长轴垂直方向将其夹闭,如无分支血管则使用套圈夹平行颈内动脉长轴夹闭,必要时可联合使用多枚瘤夹,重塑血管.结果 术后1个月时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者8例,4分者1例,3分者1例,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3D-CTA和(或)DSA复查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畅;发生永久性失明1例.结论 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术中各种辅助手段及正确的手术方法对手术夹闭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乳突为头颅顳骨之一部分,当中耳发生疾患时,同时会发生乳突的病变,由于乳突包含在顳骨之中,若用一般物理检查、压痛探触等颇不易明确诊断,所以利用X 线对乳突的检查即具有重要的意义。茲就有关的检查方法、病变、种类综述如下:一检查方法乳突的位置在顳骨之外下方,內侧有密度较高的岩样部(锥体)及共他骨质相互重叠,因而在一般的正或侧位利用 X 线球管中心线作垂直投照时,即被隐蔽而不能暴露,所以如果要满意的观察乳突或中耳情况,必须要将球管作各种不同角度的倾斜投照,方可避免骨质重叠而将所需检查之部分暴露,球管倾斜之角度  相似文献   

17.
体部伽玛刀定位系统添加标尺对定位精度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品婷  梁军  高宏  张恒 《医学争鸣》2005,26(12):1129-1129
0 引言体部伽玛刀使用CT定位时,定位床与CT床之间存在可变性,可造成定位床位置变化对定位精度有一定影响.为了控制这种可变性保证定位精度,有必要制作一种可量化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球形、磁性和杆式附着体对下颌全口覆盖义齿基牙位移的影响。方法制作球形、磁性和杆式附着体式覆盖义齿,在后牙区放置食物片并负载2 kgf、4 kgf、6 kgf、8 kgf时,用激光位移测量仪测量计算出基牙的位移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侧后牙放置食物片时,磁性附着体垂直向位移最大,球形附着体的唇舌向倾斜和水平扭转最大,杆式附着体近远中位移最大。单侧后牙放置食物片时,工作侧除垂直向位移外,杆式附着体均大于磁性附着体。非工作侧杆式附着体在近远中和唇舌向倾斜、水平扭转均为最大;球形附着体在唇舌向倾斜和移动大于磁性附着体。结论不同附着体类型的覆盖义齿基牙,在实验中显示出不同的位移、倾斜、扭转的运动特点,磁性固位方式较杆式固位方式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9.
<正> 1 产前的准备工作:解除产妇心理上的恐惧,增强产妇对分娩的信心,取得产妇的合作,检查时注意会阴有无陈旧性裂伤、瘢痕、水肿、会阴体的高低,松紧度,弹性等,临产时会阴消毒后涂用液体石腊,有利于手指扩张阴道口,可用普鲁卡因(试敏阴性者)0.5%~1%分别在两例大小阴唇做扇形封闭,然后轻按摩会阴,这样胎头娩出时肌肉松弛,不易损伤。 2 分娩时减少会阴撕裂:保护会阴不宜过早,影响胎头下降,宫缩间歇时应放松,以免压迫过久引起会  相似文献   

20.
故障现象 1 按下手闸 AN4,偶尔曝光正常,大部分时间只有 JC8工作,其余无反应. 故障检修从故障现象来看,电路中有接触不良的情况.依据电路分析,极有可能是限时电路引起,于是把限时板拆下,用烙铁把限时板上的焊点重新点焊,经过处理,故障暂时排除,以为修复.但是过了数日,又出现上述现象,于是首先测量 JD4工作电路,当测到 JD5常闭触点(左,中)时不通,于是打开 JD5罩壳,发现 JD5的触点处于常开(中,右)位置,用螺丝刀轻轻把此触点推回常闭位置,再按下 AN4,曝光正常,此时观察发现 JD5触点未返回常闭位置,于是怀疑 JD5另一组线圈( 1, 2)、( 3, 4)未工作引起此故障.关机仔细测量发现 JD5( 1, 2)、( 3, 4)引脚与插座接触不良,为了确保工作,用细导线把 JD5的 1, 2, 3, 4四个引脚与插座上的引脚连接点焊,处理完毕,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