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左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和右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血透中心2011年4月-2014年2月行颈内静脉长期置管患者共18例次,其中右颈内静脉长期置管10例次,左颈内静脉长期置管8例次。观察两组患者血流量、并发症(包括感染致拔管率、管路堵塞致拔管率、放射条件协助插管率)及spKt/V值等指标。结果:右颈内静脉置管组血流量为(243.75±12.81)mL,而左颈内静脉置管组血流量为(211.25±38.34)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感染致拔管率、管路堵塞致拔管率、放射条件协助插管率、spKt/V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置管是良好的血管通路,右颈内静脉更优于左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6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34例PICC置管为A组,3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比较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A组与B组相比,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为高,穿刺时间明显较短,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 80例血液净化颈内静脉导管术进行观察和分析 ,并探讨导管封存抗凝剂的类型对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法由颈内静脉插管 ,观察插管及用管情况和导管封存抗凝剂的类型对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80例次均插管成功 ,血流量在 2 0 0mL/min以上 ,留置时间为 7d~ 3个月 ,平均 4 1d。12例留置导管平均 8d出现栓塞 ,换管封存低分子肝素后至适应证解除拔管时未出现导管栓塞情况。结论 颈内静脉是较佳的临时血管通路 ,完全满足常规血液透析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需要。同时 ,导管封存低分子肝素对留置时间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手术指征患者按照配对分组法分为4组,A、B、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20 min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3 ng/m L、5ng/m L、7 ng/m L,D组作为对照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达到靶控浓度后4组均静注长托宁、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待意识消失及肌松满意后行气管内导管插管,术中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及间断静注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深度,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于40~60。记录4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并于不同时刻抽取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结果 B组及C组气管插管后、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MAP、HR均显著低于D组(P均<0.05);B组气管插管后、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MAP均显著低于A组(P均<0.05);C组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HR均显著低于A组、B组及D组(P均<0.05)。A组、B组及C组气管插管后、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均低于D组(P<0.05);且C组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于气管插管后、切皮5 min、手术1 h、手术2 h及手术结束即刻均低于A组及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且一定范围内随着靶控浓度增加,其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及脑氧摄取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08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并对颈内静脉导管进行有效维护.结果:所有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6%,所有患者均救治成功,置管期间发生感染4例,堵塞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结论:加强颈内静脉导管护理,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周欣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84-84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前行血管超声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09年02月~2012年4月期间进入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312例,随机分组:观察组162例采用穿刺前B型超声定位,对照组160例穿刺前未行B型超声定位.对照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62例患者100%一次性穿刺成功,出现并发症(误伤动脉等)为0例.对照组160例患者94例一次性穿刺成功,58例2针以上穿刺成功,8例出现误伤动脉,其中1例放弃颈内静脉穿刺.结论:无超声引导穿刺情况下行穿刺前超声定位后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以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降低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血液净化患者进行颈内静脉导管治疗的护理效果和相应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4例接受血液净化颈内静脉导管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观察蛆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7例。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全面综合干预。结果:干预组导管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观察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对血液净化患者进行颈内静脉导管术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置管是指经任何一条静脉插管使其尖端到达中心静脉特别是上腔静脉的方法。不同静脉的插管其发生感染率有所差异,有报道其中颈内静脉感染率为7.3%、锁骨下静脉为13%、股静脉腹股沟区域的细菌更多,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最佳的深静脉置管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方法:分析40例深静脉置管的患者,置管部位包括颈内静脉及股静脉.封管方法为纯肝素封管.结果:40例患者接受了深静脉置管,平均置管保留时间为72.5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2.5%.颈内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93.2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8.2%,股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34.7天,并发症发生率为30%,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为血液透析治疗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0.
张红  赵彩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105-106
目的:探讨PICC导管头端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探头压迫颈内静脉纠正PICC导管头端位置.结果:1例患者PICC正位成功.结论:采用超声探头压迫颈内静脉可使导管头端到达理想的位置,有效纠正PICC导管异位.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置管在ICU抢救各种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是抢救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多发伤病人输液、输血、肠外高营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深静脉的护理尤为重要,危重病人大多数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道分泌物多,口腔分泌物也比较多,特别是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导管离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部位较近,给病人吸痰时易污染深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并发症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急诊透析病例或未做动静脉造瘘术者透析时把血液引出和回输的临时性血管通道。临床上常用的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留置导管。现将我科 1996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收治患者中 ,行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引发并发症的 2 5例患者的处理及防护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996~ 2 0 0 2年期间 ,患者年龄 15~ 89岁 ,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引发并发症 2 5例 ,其中导管脱落 3例 ,导管堵塞 11例 ,导管留置而导致感染 4例 ,局部渗血较重 7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 ,病情均稳定。2 常见并发症及防护2 .1 导管堵塞2 .1.1 常见原因 导管堵塞是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最佳的深静脉置管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方法:分析40例深静脉置管的患者,置管部位包括颈内静脉及股静脉.封管方法为纯肝素封管.结果:40例患者接受了深静脉置管,平均置管保留时间为72.5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2.5%.颈内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93.2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8.2%,股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34.7天,并发症发生率为30%,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为血液透析治疗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预防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感染,延长颈内静脉导管留置的时间。方法:加强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置管后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穿刺口和皮下隧道感染的发生。结论:做好卫生宣教,加强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护理,可以延长颈内静脉留置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术治疗后的护理措施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3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术后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血肿、局部感染、血栓形成、脱管以及穿刺点周围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治疗后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显著增强透析疗效,缩短留置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4年开展血液透析以来,已为3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近360例次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尺动脉一贵要静脉)动静脉内瘘吻合术,12例次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植人术建立血透永久性血管通路,绝大部分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少部分患者因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失败或永久性颈内静脉导管反复感染抗感染治疗无效而不得不改行经肱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排除已改行肾移植术,腹膜透析,或因各种原因死亡,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外目前我院正在做维持性血透患者135人,其中经肱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11人,约占目前所有永久  相似文献   

17.
李碧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164-165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142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138例患者在常规颈内静脉置管护理下完成治疗,顺利拔管,另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精心持续有效的导管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颈内静脉置管成功应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护理.方法: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血透科应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26例,并评价其结果.结果:本组26例患者,留置导管时间1~6个月,血流量平均200~250ml/min,透析效果满意.结论:颈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由于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4岁,因恶性胸膜间皮瘤入院治疗,3个月前曾行经右颈内静脉的深静脉插管导管留置。自诉右侧颈部出现条索状肿块。查体:右侧颈部触及条索状肿块,质中等,无明显压痛。超声检查:右侧颈内静脉平颈总动脉分叉处下方2cm处向下直至与右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管腔内充满低回声,管腔内径最宽处约1.5cm,按压时管腔不能被压闭。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是治疗多种严重肝脏疾病的最有效措施,但由于术前患者全身情况一般较差,肝功能低下、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引流管道多而复杂及大量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应用,患者抵抗力低下,给病原菌的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降低术后感染率,做好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我院肝胆外科2005年7月—2006年8月进行了3例肝移植手术,现将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29~45岁,平均39岁。2例为酒精性肝硬化,1例为中晚期肝癌。均行同种异体肝移植。平均手术时间为10 h,术后麻醉未醒,带气管插管、右颈内静脉、左桡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