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2000~2002年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的感染情况,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对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HIV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3年共检测15 148人次,检出HBsAg阳性1291例,检出率8.52%;梅毒41例,检出率0.27%;未检出HIV感染者.各类人员之间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20岁以下年令组HBsAg阳性率高于其它4个年龄组.各类人群中,交通员工、餐饮从业人员未检出梅毒感染者,其它人群间相比,归国人员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公务、商务和出国劳务人员;不同性别间梅毒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20岁以下年龄组未检出梅毒感染者,其它4个年龄组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2000~2002年,梅毒检出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结论20岁以下年龄组HBsAg阳性率最高,应在该人群中积极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降低其感染率.应将归国人员作为梅毒检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舟山口岸1286名归国渔民艾滋病和梅毒进行监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探索本口岸归国劳务HIV及梅毒的感染特点,为远洋作业的劳务人员防制艾滋病、梅毒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2年10月对1 286名(2 590人次)归国渔民进行用酶标法、金标法进行艾滋病血清学监测;用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梅毒螺旋抗体血凝试验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3例HIV感染者,总检出率0.23%,共中40-50岁2例,占感染总数的66.67%;检出梅毒10例,总检出率0.78%,其中30-40岁8例,占感染总数80%,传播途径均为性接触.结论加大普及对归国渔民卫生宣教工作,加强监测力度,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口岸归国人员HIV、梅毒感染情况及卫生监管现状,分析国境卫生检疫在传染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统计2003~2008年上海口岸归国人员艾滋病、梅毒监测结果及人群分布,并与同期全国相关疾病感染情况比较.[结果]2003~2008年在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SITHC)体检的归国人员中,检出HIV感染10例,占全部HIV阳性人数的14.08%;检出梅毒65例,占入境总检出人数的6.03%.该人群艾滋病、梅毒感染率分别为31.71/10万人、206.11/10万人,均超过全国及上海地区人群感染率.[结论]人员跨国流动带来疾病传播危险,归国人员性病、艾滋病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仍为口岸城市及全国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需多方联合加强对归国人员的卫生服务和健康监管,进一步加强检验检疫机构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通报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对拱北口岸8940名出入境人员HBV感染的情况,检出HBsAg阳性者887人,阳性率9.92%;出国劳务人员HBsAg阳性率为12.45%;30~39年龄组的阳性率为16.20%;男女性别的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用信函对146名归国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结果表明,调查方法、内容得当,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共发出信函177份,收回149份,回收率为84%。对调查有效应答率达82%。通过调查认为,开展对出国,归国人员的体检是必要的。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应重点对AIDS、性病及疟疾等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石岛口岸出国劳务人员疾病谱,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收集整理石岛口岸5 072名出国劳务人员的疾病监测资料,按年龄、性别等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检出HBsAg阳性351人,阳性率6.92%,以中青年为高;胸片异常30人,检出率0.59%;心电图异常158人,检出率3.12%.结论病毒性乙型肝炎和肺结核是影响石岛口岸出国劳务人员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应重点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7.
宁波口岸6194名入出境人员疾病监测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宁波口岸1994年1月至1995年7月对6194名入出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结果.其中HBsAg阳性364例,阳性率方5.88%.出国劳务人员中HBsAg阳性率略偏高,为6.24%;乙型肝炎10例;SGPT异常5例;隐性梅毒感染者5例;肺结核1例;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疾病监测体检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NGU在STD中的分布,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2001~2003年禹城市卫生防疫站性病门诊425例就诊患者进行相关检测。[结果]425例患者中,检出CT或UU阳性的118 人,阳性率为27 77%。其中2001 年检测143 人,阳性率为19 58%;2002年检测129人,阳性率为25 58%;2003年检测153人,阳性率为37 25%。男性283人,阳性率为26 16%;女性142人,阳性率为30 98%。性病患者中,个体商贩与服务业人员的阳性率均较高,20~49 岁阳性率较高。[结论]由CT、UU感染引起的NGU是较常见的性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重庆地区于87年8月至89年5月对本地不同人群包括性关系混乱者、性病患者、同性恋者、外籍人员、出国归国人员、出国人员及用过血制品人员共2890人进行了艾滋病检测,虽结果全部为阴性,但认为该地区入出境人员量大,性病增多,仍有必要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2000~2002年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了解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对黑河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艾滋病病毒(HIV)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3年共检测15148人次,检出HBsAg阳性1291例,感染率8.52%;梅毒感染41例,感染率0.27%;未检出HIV感染者。各类人员之间HBsAg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20岁以下年龄组HBsAg阳性率高于其它4个年龄组;各年度比较,HBsAg阳性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各类人群中,交通员工、从业人员未检出梅毒感染者,其它3类人群间相比,归国人员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公务、商人员和出国劳务人员;不同性别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性;20岁以下年龄组未检出梅毒感染者,其它4个年龄组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2000~2002年,梅毒感染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结论] 20岁以下年龄组HBsAg阳性率最高,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应在该人群中积极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降低其感染率。应将归国人员作为梅毒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肇庆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的现状,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在肇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体检的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体检人数为2224人,检出各种传染220例,总检出率为9.89%,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198例,检出率为8.90%;梅毒14例,检出率为0.63%;丙型肝炎抗体阳性7例,检出率为0.31%;开放性肺结核1例,检出率为0.04%;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未检出。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和梅毒螺旋体阳性是影响肇庆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梅毒感染者明显增多。公务商务人员、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是肇庆口岸的重点监测人群。加强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普及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连云港口岸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连云港口岸出入境人群中传染病的感染和流行特点,为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连云港口岸33 914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传染病727例,检出率为2.14%,其中HBsAg阳性546例;梅毒171例;肺结核6例;HIV感染4例。结论HBsAg阳性是连云港口岸检出的主要传染病,交通员工HBsAg阳性检出率最高。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两类人群传染病检出数占总检出数的95.32%,对这两类人群应加强疾病监测和健康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地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二连浩特口岸17 072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各类传染病感染者1 319例,检出率为7.73%。其中HBsAg阳性者1 262例,检出率7.39%;梅毒31例,检出率0.18%;活动性肺结核23例,检出率0.13%;HIV抗体阳性3例,检出率0.02%。结论HBsAg阳性是影响二连浩特口岸出入境人员健康的主要问题,应加强传染病宣传和监管,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监测体系,且劳务人员、旅游探亲人员、商务人员应作为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出入境人员中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4年47119名出入境人员体检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检出各类疾病17552例,总检出率为37.25%。其中传染性疾病1929例,检出率为4.10%。HBsAg阳性1684例,检出率为3.57%;梅毒感染者119例,检出率为0.25%;HIV感染者4例,检出率为0.01%;肺结核患者122例,检出率为0.26%。[结论]3年中HIV和梅毒感染检出率呈缓慢上趋势;HBsAg阳性检出率呈珊陕速上升趋势;肺结核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云南省梁河县婚前体检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梁河县2006~2011年所有参加婚前体检者进行HIV抗体检测,确定HIV感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06~2011年梁河县共有13 507名婚前体检者接受HIV抗体检测,发现HIV抗体阳性60人,HIV检测阳性率为0.4%,2006~2011年HIV检测阳性率依次为1.1%、0.8%(13/1 723)、0.3%(6/1 914)、0.3%(8/2 488)、0.3%(10/3117)、0.4%(12/3 255)。其中,女性HIV感染率为0.5%(29/5994),男性感染率为0.4%(31/7 513);汉族感染率为0.5%(41/9 012),傣族感染率为0.3%(8/3 055),景颇族感染率为2.8%(6/2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梁河县婚检人群中景颇族HIV感染率显著高于汉族(OR=5.43,95%CI:2.25-13.11,P<0.001)。结论:梁河县婚检人群中总体感染率水平相对较低,但景颇族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有必要继续利用婚检平台开展HIV检测和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并加大针对景颇族婚检人群的艾滋病预防和干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黄岛卫生检疫局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965名三资企业人员疾病监测体检情况。2965人中中方人员2893名,检出各种疾病184例(含HBsAg阳性),占中方体检总人数的6.36%。外籍人员72名,检出各种疾病8例(含HBsAg阳性),占外方体检总人数的11.11%。作者对疾病监测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在三资企业的外籍人员中开展疾病监测体检对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保护人体健康及促进三资企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飞 《现代预防医学》1996,23(4):230-231,242
对3777名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体检项目有异常的共496人,检出率为13.13%,检出率最高的是HBsAg6.46%,其次是长指甲4.24%,高血压2.07%,最低的是沙门氏菌0.03%和志贺氏菌0.03%,活动性肺结核、营养不良、脾大无检出。HBsAg检出率与性别、年龄、职业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寿光市农村居民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下一步乙型肝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2012年对寿光市所有农村居民进行一次HBsAg检测,阳性者进行ALT检测。结果检测357082人,HBsAg阳性9730例,阳性率为2.72%,其中ALT异常466例,异常率为4.79%。HBsAg阳性率,男性为3.26%,女性为2.24%(P〈0.01);最高的镇为圣城街道,最低的镇为稻田镇;30~39岁组最高,为3.69%,〈10岁组最低,为0.37%。HBsAg阳性者中ALT异常率,男性为5.61%,女性为3.71%(P〈0.05);最高的镇为台头镇,最低的镇为圣城街道;各年龄组最高为40~49岁的6.24%,最低为〈10岁组的2.78%。不同镇(街道)、不同年龄居民HBsAg阳性率和阳性者ALT异常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寿光市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以青壮年较多,男性多于女性,工业发达流动人口较多的值(街漕)高干以各农为丰的值(街谱).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布鲁氏菌病防治现状。探讨今后布病防治对策。方法:对存栏牲畜采血作血清学检查,对重点人群采用布病皮试、血清学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进行检测。以及时发现人畜布病疫情,采取防控对策。结果:1983-1995年间全面开展了畜间布病普查。共查11个地市的86个县(市、区)的奶牛、山羊和猪等家畜共计238403头,检出布病阳性326头,阳性率为0.14%。人间布病共监测11个地市42个县(市、区)18098人,皮试阳性355人,阳性率1.96%,血清学阳性7人,阳性率为0.04%。控制达标后的1996-2005年中。共检查奶牛、耕牛、羊和猪等牲畜180675头,检出阳性奶牛和山羊1245头,阳性率为0.69%。对职业人群监测18262人,其中皮试5182人,阳性28人,阳性率为0.54%;直接血清学检查12897人,阳性110人,阳性率为0.85%,发现布病病人31例,人畜布病阳性率有逐年增高趋势。结论:应做好牲畜检疫,建立牲畜健康证制度,加强对牲畜养殖、屠宰、生皮毛加工等重点人群的布病监测,以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