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肺癌中IL-35对T细胞表型及对癌症进展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肺癌移植瘤模型,施用IL-35中和抗体,监测肿瘤生长情况。并通过检测肿瘤中T细胞的浸润情况及其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情况,进一步探究对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影响。最后通过对肿瘤浸润T细胞的体外刺激实验,检测浸润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结果瘤体积及瘤重的检测结果表明IL-35中和后可以抑制肺部肿瘤的生长(P<0.05)。同时,中和IL-35还可以导致更少的调节性T细胞浸润(P<0.01),细胞毒性T细胞的比例增加(P<0.001),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的表达量降低(P<0.001),肿瘤组织中IFN-γ及TNF-α的含量升高(P<0.01)。此外,中和IL-35的肿瘤浸润T细胞的体外激活能力也显著增强(P<0.001)。结论 IL-35的中和可以抑制肺部肿瘤的生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肿瘤浸润的调节性T细胞减少,效应T细胞的耗竭被逆转,从而增强了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泌IL-7的溶瘤疱疹病毒(HSV)是否可以通过激活CD8+T细胞抑制肝癌生长。方法:Western blot检测IL-7表达情况;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溶瘤病毒HSV以及HSV-IL-7对肿瘤细胞的体外裂解情况;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HSV以及HSV-IL-7对肿瘤的抑制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以及肿瘤组织中IL-7、IFN-γ、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的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CD8+T细胞Granzyme B的分泌水平。结果:HSV-IL-7感染的肿瘤细胞均高表达IL-7;HSV以及HSV-IL-7在体外均可以有效裂解B16-F10、CT-26以及H22肿瘤细胞系,且具有剂量依赖性;HSV-IL-7可以显著抑制H22肝癌细胞的体内生长(P<0.01),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P<0.001);HSV-IL-7可以显著提高肿瘤部位IL-7的含量(P<0.000 1),同时有效增加肿瘤浸润CD8+T细胞的数目(P<0.001);HSV-IL-7可以显著增强肿瘤浸润CD8+T细胞分泌Granzyme B的能力以及增加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TORC1抑制剂通过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生物学活性影响KRAS基因突变型结肠癌的进展。方法建立KRAS突变型结肠癌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KRAS突变组,mTORC1抑制剂组和KRAS突变+mTORC1抑制剂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T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L-10、IFN-γ、TGF-β的表达情况;另外构建KRAS突变型结肠癌细胞系HT29,将细胞分为4组:HT-29组,KRAS突变组,mTORC1抑制剂组和KRAS突变+mTORC1抑制剂组;CCK-8法检测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53、Bcl-2、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KRAS突变组结肠癌小鼠相比较,KRAS突变+mTORC1抑制剂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增加(P<0.01,P<0.001),Foxp3^(+)Treg细胞的数量减少(P<0.0001),小鼠血清中IL-2、IFN-γ的水平升高(P<0.0001,P<0.001),IL-10、TGF-β的水平降低(均P<0.001);另外,与KRAS突变型HT29组细胞相比,KRAS突变+mTORC1抑制剂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P<0.05),并且凋亡情况显著提高(P<0.0001),并且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01),Bax、cleaved caspase3、p5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01,P<0.001)。结论mTORC1抑制剂通过影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以及通过p53/caspase相关通路抑制KRAS基因突变型结肠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联合阿帕替尼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上调的肺癌的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8组,将人参皂苷Rg3或/和阿帕替尼联合ICOS激动剂单克隆抗体作用于小鼠体内,观察各组肿瘤生长、肿瘤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富集和细胞因子IFN-γ、IL-4和TNF-α变化,以及其表面ICOS表达情况。结果人参皂苷Rg3和阿帕替尼联合应用,显著增强ICOS激动剂单克隆抗体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促进CD8~+T淋巴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上调IFN-γ、IL-4和TNF-α分泌;ICOS激动剂单克隆抗体促进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ICOS表达,但其表达量不受Rg3和阿帕替尼的影响。结论人参皂苷Rg3联用阿帕替尼能增强ICOS促进的肺癌模型动物内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共表达CC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的溶瘤腺病毒是否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生长以及其是否可以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在溶瘤腺病毒Ad5的E3区插入鼠CCL19基因,获得工程化溶瘤腺病毒Ad5-CCL19, Western blot法检测Ad5-CCL19感染的小鼠MFC细胞CCL19蛋白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CCL19对MFC小鼠胃癌细胞及MGC803、 BGC823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MFC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CCL19对在体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CD4、 CD8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T细胞的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水平。结果Ad5-CCL19可以有效感染MFC细胞并分泌CCL19, Ad5-CCL19可以对靶细胞产生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性。体内实验结果表明,Ad5-CCL19较Ad5的MFC小鼠胃癌抑制能力更强,并能够有效增强肿瘤组织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浸润并增加IFN-γ和TNF-α的分泌。结论 Ad5-CCL19感染MFC胃癌细胞可以显著抑制其生长,提高肿瘤部位的抗肿瘤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1抗体联合紫杉醇化疗治疗小鼠乳腺癌的效果。方法应用小鼠乳腺癌细胞系D2F2皮下注射构建Balb/c小鼠乳腺癌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PD-1抗体组和PD-1抗体联合紫杉醇组,分别用PBS、紫杉醇、PD-1抗体、PD-1抗体联合紫杉醇处理小鼠。测定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曲线、生存率以及质量,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肿瘤微环境以及脾脏中CD8+T细胞产生IFN-γ的变化,从而评价各组治疗效果。结果不同组荷瘤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产生IFN-γ的变化是PD1抗体处理组与PBS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D-1抗体联合紫杉醇处理组与PBS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2)。PD1抗体处理组与联合用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8 5)。另外,不同组荷瘤小鼠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产生IFN-γ的变化是联合用药组与PBS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2)。联合用药组与紫杉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 9)。PD1抗体处理组与联合用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39)。把不同组荷瘤小鼠的生长曲线比较得出,PD1抗体治疗组与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0);PD-1抗体联合紫杉醇治疗组与紫杉醇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 8)。其生存率比较,发现PD1抗体治疗组与联合用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紫杉醇组与联合用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PD1抗体联合紫杉醇治疗显著增强小鼠乳腺癌治疗效果。本研究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及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溶瘤流感病毒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抗体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全面鉴定重组溶瘤流感病毒delNS1-GM-CSF,通过血凝实验、TCID50测定重组溶瘤流感病毒滴度;电镜观察病毒形态和病毒粒子大小及分布;利用H22肝癌荷瘤Balb/c小鼠模型,研究delNS1-GM-CSF联合PD-1抗体对肿瘤杀伤和T细胞浸润的影响。结果重组溶瘤流感病毒delNS1-GM-CSF的血凝效价2^(8)~2^(9)。肝癌荷瘤Balb/c小鼠模型表明,重组溶瘤流感病毒delNS1-GM-CSF联合PD-1治疗组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显著强于单病毒组或单抗体组(P<0.01)。重组溶瘤流感病毒delNS1-GM-CSF和PD-1联合治疗组具有较强的杀伤肿瘤效果(P<0.01)。免疫组化和H&E染色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小鼠肿瘤中T淋巴细胞较丰富,肿瘤坏死严重。结论重组溶瘤流感病毒delNS1-GM-CSF联合PD-1抗体治疗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增强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后小鼠脾脏CD8+PD-1+T细胞含量及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使用日本血吸虫感染5~6周的C57BL/6小鼠,分离脾脏,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变情况;分离淋巴细胞并计数,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PD-1+T细胞的含量;使用细胞表面染色的方法观察CD8+PD-1+T细胞的CD25、CD69、CXCR5、CD40L的表达变化;经PMA和离子霉素的刺激,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检测IFN-γ、IL-10和IL-12的分泌情况。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后,小鼠体质量下降(P0.05),而脾脏质量和体积均明显上升(P0.01);脾脏中CD8+PD-1+T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数目增加(P0.01);感染组CD8+PD-1+T细胞高表达CD69(P0.05),而感染组CD8+PD-1+T细胞CXCR5分子表达显著下降(P0.05);经PMA与离子霉素刺激以后,CD8+PD-1+T细胞IFN-γ分泌增加(P0.05)。结论血吸虫感染5~6周小鼠脾脏中CD8+PD-1+T细胞为一群主要的活化细胞群可大量分泌IFN-γ,在血吸虫感染疾病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是否能够恢复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和小鼠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分离顺铂化疗前后肿瘤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抗CD3抗体和抗CD28抗体共刺激条件下,加或不加IL-12。培养后,ELISA检测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亚群T细胞IFN-γ的水平。建立顺铂毒性小鼠模型,采用以上方法检测IFN-γ、TNF-α水平。结果肿瘤患者产生的IFN-γ和TNF-α显著低于正常人;与化疗前患者相比,化疗后患者IFN-γ和TNF-α的产生明显减少,IL-12可以显著增强IFN-γ和TNF-α的产生;T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L-12可以恢复化疗后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IFN-γ的水平。小鼠体内实验证明,化疗药物抑制小鼠T细胞的免疫功能,IL-12能完全恢复T细胞免疫功能。结论化疗药物抑制肿瘤患者和小鼠细胞的免疫应答,而IL-12能够恢复化疗药物对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从而对肿瘤化疗患者重建免疫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参与脑缺血后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体内实验:免疫荧光检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小鼠模型脑组织中NK细胞浸润情况以及干扰素(IFN)-γ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pMCAO小鼠模型脑中NK细胞浸润数目和IFN-γ表达;腹腔注射NK细胞中和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pMCAO小鼠12 h脑内NK细胞浸润情况.②体外实验:建立体外血脑屏障并加入NK细胞和荧光标识的牛血清白蛋白(BSA-FITC),氧糖剥夺(OGD)实验6h后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将NK细胞与小鼠神经细胞共培养,并加入IFN-γ阻断剂,OGD6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①体内实验示pMCAO小鼠脑中有NK细胞浸润和IFN-γ表达,与非缺血侧相比,缺血侧的NK细胞浸润显著增多并于12 h达到高峰(P12h<0.001);脑缺血组织中浸润的NK细胞表达IFN-γ与非缺血侧相比增多(P12h<0.001、P24h<0.01、P96h <0.05);清除体内NK细胞后,pMCAO小鼠脑内NK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0.001),脑内IFN-γ表达显著下降(P <0.001).②体外实验示OGD条件下,NK细胞组与对照组相比,BSA-FITC渗透显著增多(P<0.01);NK细胞可促进神经细胞死亡(P<0.01).结论 NK细胞参与脑缺血损伤过程;NK细胞通分泌IFN-γ加重血脑屏障破坏和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持续刺激致T 细胞功能耗竭的机制,探究补肾健脾方对T 细胞功能耗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BCG 初免,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持续刺激C57BL/6 小鼠,模拟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在病人体内持续存在所造成的慢性感染病理过程,构建T 细胞耗竭模型。在T 细胞耗竭模型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方灌胃治疗。治疗3 周后检测不同实验组细胞免疫水平,包括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和CD8+ T 细胞数目,以及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 的表达水平;利用ELISA 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 和IFN-酌的水平;利用CFU 菌落计数检测肺脏BCG 攻击后的抗感染免疫能力。结果:与抗原短暂刺激组相比,免疫耗竭未治疗组CD4+和CD8+ T 细胞数目显著下降(P<0.05),细胞表面PD-1 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脾淋巴细胞分泌IL-2 和IFN-γ明显降低(P<0.01);小鼠经BCG 攻击后,抗感染保护效果显著下降(P<0.01)。经补肾健脾方治疗后,脾脏CD4+和CD8+ T 细胞数目得到明显恢复(P<0.05),CD4+ T 细胞PD-1 的表达得到显著降低(P<0.01);脾淋巴细胞分泌IL-2 和IFN-酌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小鼠抗感染的能力显著性增强(P<0.01)。结论:通过结核抗原PPD 持续刺激成功构建T 细胞耗竭模型;补肾健脾方能逆转抗原持续刺激导致的小鼠T 细胞功能耗竭,可为临床治疗肺结核T 细胞功能耗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的抗肝癌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2 年2 月~2016 年6 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65 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肝胆外科提供的正常肝脏组织标本15 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肿瘤及正常组织样本中COX-2 与PD-1 的表达。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HCC 患者COX-2 与PD-1 的相关性。建立H22 肝癌细胞BALB/ c 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塞来昔布组和PD-1 抗体组(每组15 只)。给药4 周后处死全部存活小鼠,取出肿瘤。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及小鼠生存曲线。采用IHC 分析各组肿瘤组织中COX-2、PD-1 的表达水平及CD8+ T 与Foxp3 阳性Treg 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8+ T 与CD4+ CD25+ Treg 细胞数量。分离正常BALB/ c 小鼠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转染PD-1 及对照siRNA,使用塞来昔布处理后,Western blot 检测COX-2、PD-1、CD8 及Foxp3水平。结果:IHC 结果显示HCC 患者肿瘤组织中COX-2 与PD-1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HCC 患者肿瘤组织中COX-2 的表达水平与PD-1 呈显著正相关(R2 =0.673,P<0.001)。塞来昔布、PD-1 抗体治疗小鼠的肿瘤生长曲线和生存曲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塞来昔布组、PD-1 抗体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曲线和生存曲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HC 与流式分析显示,塞来昔布能显著降低肿瘤组织中PD-1 的表达(P<0.05);塞来昔布与PD-1 抗体均能使肿瘤组织及外周血CD8+ T 细胞显著增多(P<0.05),使Treg 细胞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塞来昔布能显著降低小鼠PBMC 的COX-2、PD-1、CD8 及Foxp3 水平,而不影响转染PD-1 siRNA 后PBMC 的CD8 及Foxp3水平。结论:HCC 患者肿瘤组织中COX-2 与PD-1 均显著增高,塞来昔布可能通过抑制COX-2 调节PD-1影响肿瘤免疫从而发挥抗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B7-H1蛋白疫苗对HBV转基因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探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方法。方法:用不同剂量的乙型肝炎疫苗和B7-H1蛋白疫苗联合免疫HBV转基因小鼠,应用ELISA法检测转基因小鼠在不同时间点血清抗B7-H1抗体滴度,同时在免疫后第14周末处死小鼠取脾细胞,检测不同的免疫方法对小鼠脾细胞产生HBsAg特异性Th1类细胞因子(IFN-γ及IL-2)、对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T细胞数量及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完成小鼠的免疫计划,5周起血清中即能测到B7-H1抗体,同一时间点各组之间的抗体滴度值并无明显差异。加B7-H1蛋白免疫各组与相同剂量单用HBsAg蛋白免疫各组相比:IL-2均明显减低(P<0.05),分泌IFN-γT的T细胞数量下降,但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各组间无明显差异;MTT法测定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各组间也无明显变化。结论:B7-H1蛋白疫苗可诱导HBV转基因小鼠产生明显的抗B7-H1抗体应答,但不能增强抗HBsAg的免疫应答。较小剂量的HBsAg即可引起HBV转基因小鼠Th1类细胞因子(IFN-γ及IL-2)的分泌以及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B7-H4在人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浸润的FOXP3+、CD4+T、CD8+T细胞数量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7-H4在30例正常人宫颈组织、3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Ⅱ-Ⅲ,CINⅡ-Ⅲ)和67例子宫颈癌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双标(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double-staining)观察肿瘤内浸润的FOXP3+、CD4+T、CD8+T细胞数量及其TGF-β1和IFN-γ分泌情况。结果:B7-H4不表达于正常人宫颈上皮,仅在部分瘤变宫颈上皮微弱表达;子宫颈癌B7-H4的阳性表达率为46%(31/67),显著高于正常人宫颈上皮和瘤变宫颈上皮(P<0.01,P<0.05);子宫颈癌B7-H4阳性组病灶内浸润的CD8+T细胞以及分泌IFN-γ的CD8+T数量显著低于B7-H4阴性组(P<0.001,P<0.035);B7-H4的表达与肿瘤内浸润的FOXP3+细胞、CD4+T细胞以及分泌TGF-β1的CD4+T细胞数量无关(P>0.05,P>0.05)。结论:B7-H4在人子宫颈癌细胞异常高表达,并与肿瘤内浸润的CD8+T细胞数量减少以及分泌IFN-γ减少有关,提示B7-H4在抑制肿瘤微环境的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酮类化合物3-甲氧基蓟黄素(Cirsilineol)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及CFSE染色法检测Cirsilineol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借助ELISA检测Cirsilineol对活化T淋巴细胞IFN-γ分泌的影响.建立PCl诱导的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在体评价不同剂量Cirsilineol的抗炎效果.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Cirsilineol可以显著抑制anti-CD3/anti-CD28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炎性因子IFN-γ的分泌,并剂量依赖性的抑制T淋巴细胞中STAT1及其上游因子JAK的磷酸化.体内实验发现Cirsilineol可以显著缓解PCl 引起的小鼠耳组织水肿与炎性浸润,抑制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中STAT1/T-bet信号通路的活化.结论 Cirsilineol可以抑制PCl诱导的小鼠接触性皮炎,并且这一抑制活性可能是通过下调T淋巴细胞中的IFN-γ/STAT1/T-be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4-1BBL基因免疫对HBsAg核酸疫苗诱导小鼠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将HBV表面抗原核酸疫苗pcDS2单独或联合共刺激分子4-1BBL质粒肌肉注射免疫C57BL/6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 IgG及亚型IgG1和IgG2a;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反应检测体内细胞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淋巴细胞分泌IL-4和IFN-γ及CD8+T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细胞HBsAg特异性体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CTL).结果 与单纯免疫核酸疫苗pcDS2组比较,pcDS2和4-1BBL联合免疫组小鼠的抗-HBs水平显著提高,抗-HBs IgG亚类以IgG2a占优;免疫小鼠经HBsAg脚掌皮下刺激后,联合免疫组小鼠脚掌的厚度显著高于pcDS2组;联合免疫组CD4+T淋巴细胞的IL-4和IFN-γ表达水平及CD8+T淋巴细胞的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DNA疫苗免疫的各组小鼠,HBsAg特异性体外CIL杀伤作用高于对照组,其中联合免疫组小鼠的体外CTL杀伤作用最强.结论共刺激分子4-1BBL不仅能增强HBV DNA疫苗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还能增强特异性型细胞免疫反应,尤其增强体内CIL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超抗原金黄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SEA)在体内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无应答的规律和作用.方法 利用重组SEA蛋白免疫小鼠,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及其亚类水平,观察两者的产生过程及变化规律.RT-PCR反应检测免疫后小鼠脾脏内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EUSPOT法检测rSEA对脾细胞分泌IFN-γ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的表达.结果 BALB/c小鼠在低剂量的rSEA初次免疫后2周,即产生了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此时体内以体液免疫应答为主,IgG2a/IgG1<1;而在免疫早期,Th1型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Th2型,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短时期内进行再次免疫后脾细胞的IFN-γ分泌频率显著下降;流式细胞仪在rSEA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面检测到了PD-1(programmed death-1)分子的表达,其表达量随时间及免疫次数增加.结论 超抗原SEA初次免疫即能引起强大的体液免疫应答与细胞免疫应答;再次免疫引起了免疫无应答,这与PD-1介导的抑制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MA)对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B16.BL6黑色素瘤皮下移植模型;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微波消融后荷瘤小鼠瘤内浸润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HC-I)的表达;ELISA法检测微波消融对肿瘤内T细胞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环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结果微波消融组小鼠肿瘤内辅助性T细胞(Th)、杀伤性T细胞(CTL)比例显著增高,且肿瘤内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MHC—1分泌显著上调。结论微波消融有效增加CTL比例,并增强局部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Lewis肺癌化疗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对肺癌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构建小鼠Lewis肺癌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单独痰热清治疗组、单独化疗组、联合痰热清化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取各组小鼠外周血后,引颈处死小鼠,取瘤组织、股骨、脾脏和胸腺用于后续实验。观察各组小鼠瘤组织质量、体积,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瘤细胞凋亡水平及瘤组织CD3+T细胞、CD3-NK1.1+细胞浸润情况,HE染色观察胸腺组织结构,计算胸腺指数,并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股骨有核细胞总数、MTT法检测脾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活性。反转录PCR技术检测小鼠瘤组织表达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水平。结果化疗后,联合痰热清化疗组小鼠胸腺指数、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股骨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单独化疗组。化疗后,联合痰热清组小鼠瘤组织CD3+T细胞及CD3-NK1.1+细胞浸润程度均明显强于单独化疗组。化疗后,联合痰热清组小鼠瘤组织表达IFN-γ及TNF-αmRNA水平明显高于单独化疗组,脾CTL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单独化疗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癌化疗造成的机体的免疫功能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并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Vγ9δ2 T细胞识别的肿瘤相关新蛋白质配体人MutS同源蛋白2(hMSH2)在宫颈癌免疫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通过特异性抗体阻断宫颈癌细胞表面异位表达的hMSH2分子,分析Vγ9δ2 T细胞杀伤功能变化及IFN-γ、TNF-α分泌情况;使用ELISA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hMSH2水平;使用肿瘤组织芯片( TMA)分析hMSH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nti-hMSH2抗体封闭后,Vγ9δ2 T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降低,分泌IFN-γ减少,TNF-α分泌无明显变化;宫颈癌患者血清hMSH2水平略高于正常人;hMSH2在宫颈癌组织中存在异常的核浆分布。结论 hMSH2可促进Vγ9δ2 T细胞杀伤宫颈癌细胞及分泌IFN-γ,在宫颈癌固有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