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孙桦  刘建东  黄罡 《肝脏》2023,(5):510-512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起病隐匿,大约一半的患者确诊时已中晚期。2007年靶向治疗开始成为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靶免联合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中的疗效差异较大,寻找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尤为重要。目前尚未有达成共识的肝细胞癌免疫生物标志物,本文就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是一种侵袭性强、发病率及病死率高, 预后较差的癌症。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就已处于肿瘤晚期而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对于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 目前已从系统化疗逐渐过渡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联合治疗, 特别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基础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 联合治疗可形成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已然成为未来肝细胞癌的治疗趋势。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将贯穿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的全过程, 有望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现就晚期肝细胞癌在一线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生物治疗技术的发展,免疫治疗成为了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治疗以手术、介入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全身系统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应用,但效果不理想,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时间仍不尽人意。该文应用Pub 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系统,以"肝细胞癌、免疫治疗、免疫耐受"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分析,总结了最近几年免疫疗法在肝癌治疗方面中的进展。重点是肝脏免疫系统的特殊性、HCC的免疫耐受性和HCC的免疫治疗策略,包括疫苗适应性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因子,以及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希望能为临床医师了解肝癌免疫耐受的机制和HCC免疫治疗的进展和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758-1760
免疫治疗为肝细胞癌(HCC)患者迎来了曙光。目前HCC单用免疫治疗药物已初显疗效,靶向和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在HCC转化治疗、围术期治疗中展现了巨大潜力,探讨HCC靶向免疫治疗,以及治疗评价、预测体系和安全性等问题,系统阐述免疫治疗在HCC中的应用价值及未来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5.
免疫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表现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更小的毒副作用,因而免疫单药或联合治疗成为该领域备受期待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晚期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着重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溶瘤病毒、溶瘤细菌、肿瘤免疫疫苗、免疫细胞治疗及联合治疗等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以期为肝细胞癌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卫生学问题,其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早期诊断率很低,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大多已属中晚期,因而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针对HCC的免疫治疗受到广泛关注,HCC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状态的变化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阐述了免疫抑制性细胞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通过对免疫抑制性细胞的深入研究,将为临床HCC免疫治疗提供新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10年里,肝细胞癌(HCC)系统治疗的进步归功于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及免疫治疗的提高。HCC所处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使肝癌细胞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亦为肝癌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提高针对HCC的免疫杀伤能力,纠正免疫抑制状态是HCC免疫治疗的策略。HCC特异性抗原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治疗、基因工程改造的T淋巴细胞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使免疫治疗效果较过去有了显著提高。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法如局部消融、分子靶向治疗或肿瘤疫苗等综合治疗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预后差,疾病进展迅速且隐匿性强,多数患者初诊时已为中晚期,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在免疫疗法兴起之前,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研究报道免疫检查点PD-1/PD-L1抑制剂或与其他方案联用,不仅能够促进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恢复,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本文总结了PD-1/PD-L1单药及联合抗血管生成剂、CTLA-4、分子靶向药物等其他新型方案在HCC治疗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为HCC患者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淦  孙杰  张婷  卢姗姗  向姣  陆荫英  白文林 《传染病信息》2019,32(2):103-108,118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普及,在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性治疗领域,新技术驱动的个性化治疗逐渐流行,晚期肝细胞癌靶向治疗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就晚期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的现状与过去、新技术驱动的个性化治疗的发展与未来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以sorafenib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的发展历程,以及二代测序、人源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等新技术在个性化精准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5):1205-1207
肝细胞癌是临床上常见且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影像及介入技术的进步,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局部消融治疗等应用日益广泛,在某些早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中甚至能达到与手术相同的效果。精准医学和生物医学也得到蓬勃发展,放化疗被更准确、有效的应用于肝细胞癌的治疗中,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成为未来的突破方向。就肝细胞癌非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胆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及胆道恶性肿瘤(BT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肝胆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初诊即是晚期而失去手术机会。晚期HCC治疗主要依赖系统治疗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多纳非尼以及瑞格非尼、阿帕替尼和全身化疗等治疗,但效果有限。晚期BTC则主要依赖全身化疗,效果差强人意。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给晚期肝胆恶性肿瘤治疗带来新希望。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类似物(达攸同)相继被批准用于晚期HCC的一线治疗。以化疗为基础的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或ICI联合靶向药物等方案在晚期BTC治疗中取得进展。这些方案显著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伴随明显的、甚至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另外,以ICI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在肝胆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治疗中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2.
对于残余肝体积不足的肝细胞癌患者,联合肝脏离断合并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可以达到快速增大残余肝体积并切除肿瘤的目的,但仍有其弊端和未知性存在。ALPPS作为肝胆领域的新技术,在问世的10余年来,其适用范围在扩展,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良。概述国内外对肝细胞癌患者施行ALPPS的经验,分析ALPPS在肝细胞癌患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探讨其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盛行时代中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阻断PD-1/PD-L1通路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肺癌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其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也在逐渐展开。介绍了PD-1/PD-L1作用机制、肝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在肝细胞癌治疗领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认为PD-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肝细胞癌预后的独立指标,PD-1/PD-L1通路的发现为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癌栓是进展期肝细胞癌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肝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生存。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方式、局部介入治疗、放射治疗、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进展期肝癌不再是临床治疗禁区,无论采取单一治疗方法或是联合治疗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阐述了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进展期肝癌的治疗现状和治疗难点以及未来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是我国第三大癌症死因。近年来,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使得肝癌患者生存率得到提高。但受限于肿瘤异质性及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的缺乏,肝细胞癌患者对治疗应答存在显著差异,而以蛋白基因组为核心的多组学研究以及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的发展,将有助于开发肝细胞癌新型临床治疗策略和精准用药疗效预测,从而逐步实现个体化的精准诊疗。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部分肝细胞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阶段,单一治疗方案客观缓解率较低,而联合治疗明显提高了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就近年来中晚期肝细胞癌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邵卫青  钦伦秀 《肝脏》2023,(10):1141-1143
外科治疗为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提供了最佳预后。然而,我国约七成肝癌患者初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近年来,包括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AATD)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内的系统治疗的快速发展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它改变了手术指征,有望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多项研究表明,AATD联合ICI转化治疗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可使不可切除的肝癌降期,从而获得后续根治性切除机会。对于可切除的肝癌患者,许多新辅助治疗显示出降低术后转移复发可能和改善生存的潜力。我们对单独系统性辅助治疗的影响知之甚少。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辅助治疗(IMbrave 050研究)已被证明可改善手术切除或消融后肝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FS)。本中心牵头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LANCE研究)发现,仑伐替尼联合TACE是一种有前景的辅助治疗策略,可为术后复发风险高的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获益和可控的安全性。然而,目前尚未批准用于这些患者的新辅助或辅助全身性治疗。总之,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肝癌外科治疗模式的转变。然而,如何确定最佳组合、解决耐药性以及降低全身毒副作用还需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免疫疗法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应用前景广阔,在治疗相关毒性和疗效方面较传统疗法均具有明显优势。免疫检查点抑制、克服肿瘤免疫逃逸和重建抗肿瘤免疫机制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在肝细胞癌中,免疫治疗尚处于初级阶段,免疫治疗单独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能有利于控制肿瘤进展,但总体疗效仍然有限。本文结合免疫治疗在肿瘤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分析了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大多数肝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不适合接受根治性治疗;适合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早期肝癌患者仍然面临着术后较高的复发风险。鉴于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核心的免疫治疗方案在中晚期肝癌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免疫治疗也逐渐受到重视。在围手术期应用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行性、降低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本文对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在肝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和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肝癌围手术期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乏特异性表现,超过一半的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进展期。靶向治疗和系统化疗是进展期HCC的主要治疗方法,疗效有限。近年来,免疫治疗迅速发展。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PD-1/PD-L1)抑制剂在HCC治疗中的现状,归纳了多项临床试验的数据结果,分析了单药治疗及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通过分析表明,免疫治疗已成为全身系统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HCC的疗效,其安全性亦在可控范围内,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