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治疗后肺转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外科手术治疗宫颈癌肺转移的疗效,研究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宫颈癌治疗后肺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组23例,对照组21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手术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8.2%、34.7%.手术组患者的生存曲线高于非手术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肺转移瘤数目、肺转移性肿瘤最大直径与患者生存率有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肺转移瘤数目及肺转移肿瘤最大直径是宫颈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肺转移灶数目较少,直径较小的患者,可从肺转移灶切除中获益,积极行肺转移瘤外科治疗有助于改善宫颈癌肺转移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王莎莎  田甜  杨丰华 《癌症进展》2021,19(17):1805-1807,1819
目的 分析Ⅰb~Ⅱa期宫颈癌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79例经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5年,记录79例宫颈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析Ⅰb~Ⅱa期宫颈癌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79例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19%.随访5年,79例宫颈癌患者生存54例,死亡25例,总生存率为68.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为腺癌、分化程度为低分化、宫旁转移、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低于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宫旁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为腺癌、存在淋巴结转移均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为腺癌均是Ⅰb~Ⅱa期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对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放疗的临床疗效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102例,均行常规放疗,统计疗效、复发率,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信息,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放疗总有效率为88.24%(90/102),复发率为17.65%(18/102)。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声门型喉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60岁、Ⅱ期、存在淋巴结转移是声门型喉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应用放疗治疗效果确切,但仍存在复发风险,且老年、男性、临床分期Ⅱ期、淋巴结转移是声门型喉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实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宫颈癌术后生存状况,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62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状况,Cox回归筛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2、3、4和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95.8%、91.2%、86.6%、81.7%和75.2%,总体生存时间52.033个月(95%CI:50.188-53.878个月);单因素Cox回归:临床分期高、肿瘤直径大、组织分化程度低、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数量多、肌层浸润深度>2/3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多因素Cox回归有统计意义的变量是临床分期(RR=3.351,RR=6.823)、组织分化(RR=1.487,RR=4.150)和淋巴结转移(RR=4.709,RR=5.318).结论 宫颈癌术后远期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重视宫颈癌的早期筛查确诊和手术切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综合治疗后远处淋巴结复发转移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5例远处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所有患者术前磁共振显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而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2年出现,其中4例发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例合并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经全身化疗及三维适形放疗,4例死亡,平均生存15.3个月.1例带瘤生存24个月。结论:腹主动脉旁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宫颈低分化癌患者远处复发转移部位之一,需要应用手术、化疗及放疗等综合治疗。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扫描(SPECT)技术是诊断、随访及评价预后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同步放疗、化疗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全部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Ⅰa期5例,Ⅰb期16例,Ⅱa期13例;术前放疗、化疗13例,术后全部行同步放疗、化疗;单个淋巴结转移26例,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8例。结果淋巴结转移率22.1%(34/154),34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全部行术后同步放疗、化疗,5年生存率82.4%。转移淋巴结直径〈2cm者,5年生存率86.7%;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cm者,5年生存率57.9%;1个淋巴结转移至1级组患者,5年生存率76.6%;转移至2级组患者,5年生存率45.0%。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术后对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同步放疗、化疗,可有效地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李璐  蔡菁华  郭国峰 《癌症进展》2021,19(11):1137-1139,1152
目的 探讨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9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年,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90例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随访3年未出现失访病例,病死率为27.78%(25/90),3年生存率为72.22%(65/90).不同性别、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肿瘤部位、肿瘤类型、临床T分期、颈部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化疗情况的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复发情况、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放疗情况的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低分化、肿瘤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术后未放疗均是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可根据具体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改善,重视术后复发、转移监测和辅助治疗,降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进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牛新燕  方香香  索仲 《实用癌症杂志》2023,(8):1270-1272+1316
目的 探究手术切除的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N2期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5年,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手术切除的N2期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5年,102例NSCLC患者中有25例生存,占比24.51%;77例死亡,占比75.49%。生存组和死亡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肿瘤直径>3 cm、T3~4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多站转移、非跳跃性转移、术后未辅助化疗比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3 cm、T3~4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多站转移、非跳跃性转移、术后未辅助化疗均是手术切除的N2期NSCL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的N2期NSCLC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3 cm、T3~4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多站转移、非跳跃性转移、术后未辅助化疗,临床应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卵巢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83例于解放军总医院诊治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行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  结果  83例患者中卵巢转移的中位直径为7.1(1.0~24.0) cm,转移病灶位于单侧36例(43.4%),位于双侧47例(56.6%),同时伴有腹膜转移35例(42.2%)。全组患者均行化疗,联合转移病灶切除57例(68.7%),腹腔热灌注化疗22例(26.5%)。74例(89.1%)完成随访,中位生存期15(12.5~17.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6.5%、0。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大于6个、转移病灶切除、同时性胃癌卵巢转移、合并腹膜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阳性、血清CEA及CA125升高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均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病灶切除、同时性胃癌卵巢转移、合并腹膜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阳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 < 0.05)。  结论  同时性胃癌卵巢转移、合并腹膜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阳性患者预后好于阴性患者,转移病灶切除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7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32例(18.60%)发生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68.8%(22/32例);其次为髂外淋巴结转移为34.4%(11/32例),髂内淋巴结转移为25.0%(8/32例),宫旁淋巴结转移21.9%(7/32例),髂总淋巴结转移15.6%(5/32例).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1/2者发生率为87.5%(28/32),<1/2者为12.5%(4/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P>0.05).接受新辅助化疗者盆腹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0.6%(13/32),未接受新辅助化疗者为59.4%(19/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可减少盆腹腔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髂总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但目前单独对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系统研究少见。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特征、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根治术治疗的960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髂总淋巴结转移特征、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结果:288例患者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0.0%,其中45例有髂总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7%。合并有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46.1%,而合并其它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7.5%(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前SCC-Ag4μg/L、宫颈浸润深度2/3、宫旁切缘阳性与髂总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盆腔淋巴结阳性组数(除髂总淋巴结)≥3组、术后复发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差(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SCC-Ag4μg/L(P=0.026,OR=2.303)、宫旁切缘阳性(P=0.045,OR=2.634)为髂总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有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合并其它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治疗前SCC-Ag4μg/L、宫旁切缘阳性为髂总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盆腔淋巴结阳性组数(除髂总淋巴结)≥3组、术后复发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术后放疗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3例宫颈癌术后因盆腔淋巴结转移、局部肿瘤较大、术前误诊手术范围不足、术后残端复发等不同情况的病例,行60Co及近距离补充放疗。结果:全组103例5年生存率69.90%(72/103)。Ⅰ期、Ⅱ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75.86%(22/29)、63.24%(43/68)。复发及未控与术后即时辅助放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38.10%(8/21)、79.27%(65/82),P<0.05。肿瘤直径>4cm与≤4cm病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55.56%(10/18)和69.41%(59/85)。盆腔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病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10/20)、71.08%(59/83),P<0.05。局部肿瘤侵犯深肌层与未侵犯深肌层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7.61%(48/71)、71.88%(23/32)。结论:术前尽可能明确诊断,规范手术治疗;对有预后不良因素患者尽快行辅助放疗;对局部肿瘤稍晚的宫颈癌要有计划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阴道残端复发的相关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贵州省肿瘤医院2007-2016年间收治初诊的Ⅰ-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493例随访至 2018 年5月30日,随访率96.6%(474/493),中位年龄 45 岁,高发年龄40~50岁。451例(91.48%)无复发,平均无残端复发时间51.2个月,中位无残端复发时间44.8个月。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外照射、后装治疗是阴道残端复发的影响因素(P=0.000、0.000),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及盆腔外照射是影响总生存的因素(P=0.045、0.022、0.000)。结论 盆腔外照射及近距离治疗对降低Ⅰ-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阴道残端复发的风险尤其重要,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盆腔外照射是影响Ⅰ-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总生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ng X  Cai SM  Li ZT  Tang MQ  Xue MQ  Zang RY 《癌症》2003,22(11):1219-1223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淋巴结阳性数、淋巴结转移部位及术后辅助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尚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根治术后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Ⅰb~Ⅱb期(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66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40.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1枚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56.5%)明显高于2枚或2枚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6.4%)(P<0.05),前者远处转移率(5.9%)低于后者(32.7%)(P=0.05),而两组患者盆腔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未予辅助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12.6%)明显低于术后辅助治疗者(53.7%)(P< 0.05),而辅助放疗组、辅助化疗组与辅助放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时预后差,术后辅助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5.
任毅 《实用癌症杂志》2015,(4):534-536,540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预后效果以及影响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局部复发情况、远处转移情况以及5年生存情况,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40例患者5例死亡,均为肿瘤相关性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64个月,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9例,3年生存率为99.17%,5年生存率为97.92%。病理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组织学分级、切缘状态以及术后有无放疗均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5);组织学分级及术后有无放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复发率和转移率低,远期生存率高,但需注意保证切缘阴性,术后进行辅助放疗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多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诊治的1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其中78例患者(A组)术前行放疗治疗,82例患者(B组)行术前同步放化疗。比较2组患者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的差别,并对患者预后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B组5年生存率与5年无瘤生存率显著优于A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年龄、淋巴结转移、同步放化疗与患者生存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同步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术前同步放化疗可显著延长局部晚期宫颈癌生存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同步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癌首次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2012年符合入组条件的117例患者,应用3DRT方式,1.8~2.0 Gy/次,5 次/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的1、3年OS率分别为38.5%、14.1%。挽救放疗或放化疗(100例)与未挽救治疗(17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42%、17%与18%、0%(P=0.008);放化疗(32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59%、36%,高于单纯放疗(68例,34%、11%)和未挽救者(17例,18%、0%)(P=0.002);未合并内脏转移(80例)和合并内脏转移(37例)患者1、3年OS率分别为44%、22%和27%、0%(P=0.002);锁骨上挽救放疗剂量<60 Gy (25例)和≥60 Gy (75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25%、8%%和75%、24%(P=0.000)。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锁骨上挽救放疗剂量≥60 Gy、合并纵隔失败、合并内脏转移、挽救方式为影响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生存因素(P=0.001、0.015、0.009、0.025)。结论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建议积极行挽救性放疗或放化疗,挽救性放疗剂量≥60 Gy者可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放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行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患者80例,综合分析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分期、转移与否以及患者月经情况对术后放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80例患者随访2年,7例死亡,2年总生存率为91.3%,11例复发,复发率为13.8%,10例发生转移,转移率为1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影响术后放疗效果(P<0.05);患者年龄、绝经与否以及病理分型与术后放疗效果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患者术后放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年龄、绝经与否以及病理分型与术后放疗效果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术后放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喉癌的远期疗效以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84例喉癌患者。随访3年,分析远期疗效(生存情况),并依据患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一般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84例喉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3年生存率为71.43%(60/84),死亡率为28.57%(24/8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与手术治疗喉癌的预后无关(P>0.05);年龄、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治疗方式与手术治疗喉癌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声门下型、肿瘤>4 cm、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低分化、单纯手术治疗为手术治疗喉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经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3年生存率较高,其预后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60岁、声门下型、肿瘤>4 cm、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低分化、单纯手术治疗,临床需据此施行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疗后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共64例,中位随访34个月(3~80个月)。其中食管癌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3例,治疗时发现31例。所有锁骨上转移淋巴结患者均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为36~70Gy/5~7周,1·8~2·0Gy/d;其中单纯放疗组43例,放疗联合化疗组16例,放疗联合热疗5例。结果:在锁骨上淋巴结放射治疗结束时23例(35·9%)达CR;30例(46·9%)达PR。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5个月,最长随访时间80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6·3%、9·4%和3·1%。随访结束时37例(57·8%)患者死亡,无病生存患者15例(23·4%),7例患者带瘤生存(10·9%),5例失访。多因素分析显示,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直径(P=0·001)、单侧还是双侧(P=0·015)和转移的数目(P=0·042)对其放射治疗后能否达到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生存率只有淋巴结的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在食管癌治疗后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给予进一步的治疗仍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采用综合治疗并未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