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贾志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07-300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与多鼻窦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由于鼻中隔偏曲和鼻腔鼻窦疾病就诊的患者100例,所有对象入院经麻醉准备后一次性接受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鼻息肉切除术、鼻窦切除术及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观察患者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经过7个月~30个月随访,按照鼻窦手术疗效分级,有效65例(65%),好转30例(30%),无效5例(5%),总有效率95%;出现并发症19例(19%),经治疗均获得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麻醉下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与多鼻窦(鼻-鼻窦)联合手术是一种痛苦小、疗效高、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安全可行性。方法:78例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一次性接受上领窦(筛窦、额窦、蝶窦)开放术、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摘除术及中下鼻甲手术,并观察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2年,治愈71例(91%),好转5例(6.4%),无效2例(2.5%),总有效率97.4%,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均获痊愈,无鼻中隔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能一次性完成鼻窦、鼻中隔联合手术,且不会增加和加重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因该术式疗效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能明显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杨君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2,(31):4109-4110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1年10月我院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8例患者治愈262例(73.2%),好转80例(22.3%),无效16例(4.5%),总有效率为95.5%。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临床分型、手术前用药、手术技巧、术后定期换药等综合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分两次分别进行鼻中隔偏曲整形术和鼻窦开放手术;观察组在鼻内镜辅助下一期进行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的患者实施鼻内镜下联合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吴海云  陈河 《华夏医学》2007,20(2):287-288
目的:观察内镜鼻窦手术中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局部麻醉下同期施行内镜鼻窦手术和鼻中隔矫正术87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8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治愈73例(83.9%),好转12例(13.8%),总有效率97.7%,并发鼻腔粘连11例。所有患者鼻中隔于正中位,无鼻中隔脓肿、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同期施行鼻窦手术和鼻中隔矫正术安全可行,并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和探讨鼻窦炎鼻息肉的不同分型、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6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21例(58.3%)痊愈,11例(30.6%)好转,4例(11.1%)无效。总有效率88.9%。结论:鼻窦炎鼻息肉的分型,术前合理用药,术中鼻中隔偏曲的处理,术中窦口鼻道复合体及中鼻甲的合理处理,术后合理用药及随访处理均影响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玲  郑玉美 《安徽医学》2011,32(4):479-481
目的观察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并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1例慢性鼻-鼻窦炎(CRS)伴中-重度鼻中隔偏曲患者,行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和同时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成形术,并观察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临床治愈34例(83%),好转5例(12%),无效2例(5%),鼻中隔偏曲全部矫正;并发眼睑淤血1例,术腔不同程度粘连5例,鼻中隔血肿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中下鼻甲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不仅节省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还提高疗效,对预防鼻窦炎的复发及粘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和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鼻中隔偏曲和鼻窦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鼻中隔偏曲整形术和鼻窦术分两次进行,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值、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联合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进行手术,患者疗效不变,可降低术中出血量,且不增加术后疼痛感和并发症发生率。因此,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培华 《中原医刊》2007,34(16):66-67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215例(391侧)。按照微创手术原则,针对每个病例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处理措施,对其分型、分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全部215例患者均经过3-6个月随访观察,治愈188例(87.4%),好转24例(11.2%),无效3例(1.4%),总有效率98.6%。术后鼻窦出血5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9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创伤小、疗效好,熟练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正确的术后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1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结果:治愈90例(90%),好转10例(10%),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操作熟练准确,是彻底清除病变、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术后定期随访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鼻中隔、多副鼻窦联合手术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鼻中隔与多个副鼻窦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72名双侧上合窦炎,筛窦炎(23人伴鼻息肉),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11名)的患者,在全麻下一次接受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鼻息肉摘除术,筛窦切除术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其术中出血,围手术期的术后疼痛,而部肿胀,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及术后1年鼻通气,鼻腔炎性分泌物,鼻息肉和副鼻窦炎得发的情况,分别于一侧上颌窦根治术,双侧鼻息肉筛窦切除术,单纯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组,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联合手术组除术中出血较多外,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术后疗效明显提高。结论 全麻下鼻中隔与多副鼻窦一次性手术是疗效较好和安全可行的,并能减少鼻息肉及副鼻窦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杨汉霞 《四川医学》2013,(11):1698-1700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鼻内镜联合手术疗效.方法 39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窦炎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鼻内镜鼻窦开放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所有患者鼻中隔矫正居中,无1例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或感染、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 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的鼻内镜联合手术方式有效,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方法:按是否矫正鼻中隔分为2组,A组65例采用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B组87例先行保留方形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再行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随访6~12月。判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39例(60.0%),好转13例(20.0%),无效13例(20.0%),总有效率80.0%;B组:治愈67例(77.0%),好转14例(16.1%),无效6例(6.9%),总有效率93.1%。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疗效优于单纯鼻窦、鼻甲手术,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中隔鼻甲微创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132例肥厚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伴有中隔鼻甲患者施行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时切除鼻中隔鼻甲粘膜下肥厚组织,保持中隔粘膜及软骨膜的完整,修整鼻中隔的形态,行中鼻甲矫形,重建中鼻甲、上颌骨额突及鼻中隔的解剖关系,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随访2年,119例(90.15%)治...  相似文献   

15.
杨凌峰  肖俊  陈建军  严欢  李平  严达忠 《西部医学》2013,(10):1541-154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颞肌筋膜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鼻内镜下颞肌筋膜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观察鼻中隔穿孔的愈合情况及鼻腔生理功能。其中穿孔直径〈1cm小穿孔10例,>1cm大穿孔5例,局麻9例,全麻6例,全部采用鼻内镜下颞肌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鼻中隔明显偏曲者先行偏曲矫正,术后抗炎治疗l周。结果14例鼻中隔穿孔完全愈合,愈合率达93.3%;1例(6.7%)部分愈合。复查鼻腔生理功能改善,无干燥、鼻出血、鼻塞、头痛。随访1~8年,未见再穿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颞肌筋膜鼻中隔穿孔修补术不仅能修补小穿孔,也能修补大穿孔。颞肌筋膜是鼻中隔修补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完成随访的120例鼻内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120例中Ⅰ型25例(20.8%),2型78例(65.0%),3型17例(14.2%)。其中113例在局部麻醉及部分辅以静脉强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Ⅰ型治愈率为80.0%,2型治愈率为74.4%,3型治愈率为58.8%。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7%。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患者89例。其中42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7例行常规鼻腔、鼻窦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术后随访1年出现并发症或复发的情况,并分析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患者术后1年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出现复发或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运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发现工作环境、合并症及术后综合治疗是影响鼻内镜手术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要显著好于常规鼻腔、鼻窦手术,且术后复发率低及并发症少,可操作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煜 《中国医学创新》2013,(29):126-12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加医用胶涂布术止血在顽固性鼻出血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0月因反复鼻出血来本科就诊行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点的25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电凝加医用胶涂布术止血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24例,显效率96%;1例无效患者为鼻中隔高位偏曲,鼻腔极度狭窄,出血点位于嗅裂区,鼻内镜及双极电凝无法到达出血区行电凝治疗,改为医用胶涂布后治愈,有效率100%。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意外、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电凝加医用胶涂布术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其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严志松 《中外医疗》2016,(34):55-57
目的:为了研究鼻内窥镜在鼻中隔手术的治疗中的作用,对比传统手术与鼻内窥镜辅助治疗术对鼻中隔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该院2012年1月_2016年6月所收治的98例鼻中隔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手术,治疗组采用鼻内窥镜辅助治疗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19例,治愈率38.78%;好转21例,好转率42.86%;无效9例,无效率18.37%;治疗总有效率81.63%。术后并发症7例,占比14.29%。治疗组治愈34例,治愈率69.39%;好转15例,好转率30.61%;无效0例,无效率0.00%。术后并发症0例,占比0.0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手术由于视野限制,致使手术深度、手术视野、手术精准度不能达到理想状态,进而大大降低了手术的成功几率,易造成鼻中隔纠正效果不好、鼻粘膜破坏程度较大、鼻中隔软骨切开程度不理想,尤其对于高位偏曲手术尤为困难,甚至会导致鼻穿孔等情况的发生,而鼻内窥镜辅助的鼻中隔手术在术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视野,从而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用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在治疗的鼻息肉病人61例作为观察组,均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与之前行传统根治性手术法鼻息肉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鼻内镜手术临床优点。结果:观察组痊愈率63.9%(39/61),总有效率96.7%(5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4%(19/37)、86.5%(32/37),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如两组Ⅰ期治愈率均达到100%;而观察组Ⅲ期病人痊愈率33.3%,总有效率83.3%,虽较Ⅰ期治愈率低,但仍显著优于对照组常规手术组。结论:鼻内镜是治疗鼻息肉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