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PCI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20例AMI患者均经急诊介入治疗,通过施行规范化全程护理,患者均脱离生命危险,心率、血压恢复正常,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安全度过危险期,7-10d后均康复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只要术前及时纠正心衰及休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抢救;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彭风菊   《中国医学工程》2013,(4):168-169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采用孕悦陨使急性坏死受损心肌血运重建,并给予积极的术前、术中、术后全程全方位护理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急诊PCI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恢复好,急诊PCI安全有效,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严密的观察,精心、全方位的护理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施行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术前、术中、术后病情变化,以及进行健康教育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80例患者中除1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外,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痊愈出院.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施行规范护理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对72例AMI直接PCI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本组72例AMI患者均经急诊介入治疗,通过施行规范化全程护理,患者均脱离生命危险,心率、血压恢复正常,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安全度过危险期,7-10天后均康复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只要术前及时纠正心衰及休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抢救;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小珍 《海南医学》2009,20(7):157-15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护理经过。结果本组中28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因术后并发大量胸腔积液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护理中,除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以外,针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急诊行PCI治疗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资料,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等完整的护理干预程序,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无一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诊PCI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桡动脉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完善各种术前检查、化验.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健康教育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3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急性P C I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能够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致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刘炜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78-1278,1335
目的: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特点,早期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症征象,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减少及避免心脏事件的发生。方法:对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急诊PCI术术中护理。对急诊PCI术中出现的心脏并发症进行分析,找出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实施有效护理。结果:急诊PCI获得成功55例。结论:老年AMI患者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对抢救老年AMI患者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急诊介入后均进行全面的临床护理干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持续心电监护和密切观察病情、体位和肢体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拔管护理等。结果患者均达到冠状动脉再通,无1例发生死亡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康复出院。出院后心肌梗死症状明显缓解,无后遗症发生。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介入治疗后进行精心全面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对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合适的护理策略及护理体会。结果 57例患者经上述针对性护理后康复出院。结论良好的针对性的护理可以预防及减少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得以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严谨、全面、全程护理的重要性及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的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对31例40-7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进行整体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中31例患者有10例通过溶栓治疗,5例介入治疗,溶栓前后及介入治疗的特殊观察与护理。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严谨、细致、周到的观察及人性化的精心护理,对确保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改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269-4270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术后1周的心理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保持患者健康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3.
胡学捷  刘茂辉 《农垦医学》2011,33(6):551-55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提供及时的入院后急诊护理、紧密的医护配合、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对常见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和处理。结果:80例患者急诊介入护理成功率100%。结论:及时的入院后急诊护理、紧密的医护配合、严密的病情观察、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以及对常见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和处理。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使用急诊介入治疗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使用急诊介入治疗和护理具有较好的疗效,降低了心脏不良事件以及死亡率,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和护理以及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58例患者通过急诊PCI术后病变血管再灌通良好,心电图恢复良好,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急诊PCI是一种重建冠脉灌注非常有效的方法,可及时、有效疏通血管,保证良好心肌供血,从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正确的全程护理及出院注意事项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张淑英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263-1264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施行整体护理。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实施等。结果:43例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临床治愈31例,好转10例,未愈3例,疗程最短2天,最长58天。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施行整体护理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体力和心里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接诊的2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包括42例急诊手术、172例择期手术,所有患者皆采用的是经桡动脉路径手术。术前所有患者皆进行迷走神经反射亢进护理,术中针对严重并发症进行了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本次研究214例患者中有28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百分比为13.08%;包括14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2例冠状动脉穿孔、10例心室颤动及2例迷走神经反射亢进;此外,择期手术患者发生并发症多百分比要明显低于急诊手术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严重并发症患者经过急救与护理后都痊愈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术中易发严重并发症,应根据这些并发症特征及相关治疗护理原则加以处理,并且术中加强生理指标与心电监护也是手术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患者148刨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AMI病人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配合医生抢救是护理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关键,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介入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于介入治疗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运动护理。观察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症状的变化,同时比较术后左室功能及血清IL-18、hs-CRP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IL-18及hs-CR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迅速进行术前准备及救治,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术后护理,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26例A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效果显着,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对AMI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可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及防止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CI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