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腊慧  吕婧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3):114-115
目的:探讨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护理中的早期干预措施,旨在提高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救治护理水平,提高治愈好转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57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通过详细了解病史,严密观察,准确判断并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去除诱因,预见性采取措施避免其他诱因,同时做好饮食护理、重症护理和消毒隔离等.结果:通过详细了解病史、严密观察病情供临床准确判断并尽快去除和避免诱因,提高了临床治愈好转率.结论: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护理中应细心观察,准确判断并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是提高肝性脑病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化道护理、饮食结构调整、病情观察、预防感染、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7%(11/30)、23%(7/30),干预组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7%(8/30)、13%(4/30),2组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7.5±2.4)d、(12.5±1.3)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或者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的作用.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就诊的3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干预护理的观察,并随机抽取前期同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结果 34例患者进行观察2个月,与对照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对比有明显差异;干预护理的96例患者数字连接试验的复常率为48.3%.结论 预见性护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起到预防控制作用,可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基于循证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9例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基于循证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HE发生情况及NCT-A得分、静脉血氨、AST、ALT等.结果 干预组患者静脉血氨水平、NCT-A得分在干预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为5.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5%(P<0.05);干预组患者在遵医嘱用药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在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合理锻炼两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以诱因预见性护理、感染预见性护理及认知预见性护理为主体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静脉血氨水平及NCT-A得分,减少HE的发生率,今后需要在干预策略中加入跟踪干预的方法以提高远期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护理中的早期干预措施,旨在提高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救治护理水平,提高治愈好转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57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通过详细了解病史,严密观察,准确判断并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去除诱因,预见性采取措施避免其他诱因,同时做好饮食护理、重症护理和消毒隔离等。结果:通过详细了解病史、严密观察病情供临床准确判断并尽快去除和避免诱因,提高了临床治愈好转率。结论: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护理中应细心观察,准确判断并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是提高肝性脑病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情观察,根据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方法对30例肝性脑病患者实行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结果 30例肝性脑病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25例抢救成功,症状改善,好转出院。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若能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及时去除诱因,进行正确恰当的护理,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住院部收治82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中医证素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36例,占比43.9%,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非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46例,占比56.1%,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的黄疸水平明显增高(P0.05),白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下(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TA和血小板是轻微型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为肝硬化终末期,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发生,气阴两虚证为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的最主要证素特征之一,轻微型肝性脑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慢阻肺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阻合并肺性脑病患者46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常规组患者22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舒适组患者240例,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舒适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呼吸困难完全缓解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合并症发生率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护理干预措施不当引起的严重不良后果。结论:针对慢阻肺合并肺性脑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呼吸困难完全缓解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显著降低合并症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采用加味小承气汤保留灌肠的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26例肝性脑病患者,16例完全缓解,6例从Ⅱ期好转为Ⅰ期,3例从Ⅲ期好转为Ⅱ期,1例无效,总有效率96.15%。结论加味小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施以正确的护理措施,能较为迅速的降低患者的血氨水平,改善肝性脑病症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6例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总结出肝性脑病早期的观察方法及内容,并对肝性脑病的诱因进行了分析,表明了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感染是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因,从而提出了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安全防护和预防肝性脑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对我科收治的56例肝性脑病(HE)患者,密切观察病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对56例肝性脑病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通过预防诱因,运用合理的护理对策,可促使肝性脑病患者苏醒,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56例肝硬化患者,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行Tipss治疗,针对患者术前、术后出现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细致的护理。结果本组56例患者术后门静脉压由(3.96±0.5)kPa下降到(2.34±0.4)kPa(P<0.01)。术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腹水或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出现肝性脑病16例,再次发生出血4例,分流道狭窄或闭塞1例。结论 Tipss是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细致精心的观察与护理是治疗成功关键之一,但术后肝性脑病发病率较高,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早期发现前驱症状采取有效措施可缓解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罗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5):168-169
目的:探讨针对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有效方法。方法: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肝性脑病患者中选取3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得到控制的人数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针对性的临床观察与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结合临床治疗帮助肝性脑病患者恢复健康,使得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主题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轻度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轻度肝性脑病患者共7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包括纠正水电解平衡与饮食指导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循证主题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GQOL-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循证主题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轻度肝性脑病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行为干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整体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舒适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睡眠情况,统计2组住院时间、腹水消退时间及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舒适度、睡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和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腹水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肝病科具有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和前兆症状的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施预见性护理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及致死率。结果:实验组肝性脑病发病2例,死亡0例;对照组肝性脑病发病14例,死亡7例。两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具有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和前兆症状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肝性脑病,是肝功能衰竭的终末表现,可分急性和慢性.慢性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有明确的诱因.在肝性脑病前常出现先兆症状,若能早期发现、诊断,及时处理,预后较好.现将肝性脑病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防治肝癌患者肝性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60例晚期肝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正规的中药抗肿瘤、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并根据护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组均观察2个月。结果:观察组复常率54.2%(13/24),病死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6.7%(5/30)、23.3%(7/30),对照组病死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33.3%(10/30)、43.3%(13/30)。观察组完全缓解14例(58.3%),部分缓解7例(29.2%),轻度缓解3例(12.5%),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完全缓解8例(33.3%),部分缓解7例(29.2%),轻度缓解5例(20.8%),无效4例(16.7%),有效率为83.3%。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晚期肝癌病人发生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护理及应对措施。方法:对本院40例肝性脑病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结果:40例肝性脑病患者中,昏迷前期7例,昏睡期10例,昏迷23例,临床治愈15例,死亡25例。结论:加强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肝性脑病是肝功异常患者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意识障碍、昏迷等.常见于暴发性急性肝衰竭和肝硬化慢性肝衰竭,肝硬化患者主要表现三个亚型,急性发作、慢性复发、慢性持续.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早期变化,做好护理工作对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肝性脑病患者41科例,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