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检测胃癌原发灶及癌旁黏膜组织细胞膜磷脂含量,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胃癌原发灶及癌旁黏膜组织细胞膜PI、PS、PE和PC的含量.结果:30例胃癌患者中原发灶和癌旁黏膜组织中细胞不同膜磷脂的含量(mg/g):PI为1.69±0.09和1.18±0.10;PS为0.55±0.04和0.54±0.04;PE为52.57±5.58和27.54±3.36;PC为121.36±6.49和62.90±5.02.癌与癌旁黏膜组织中PS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发生过程中胃癌原发灶中PI、PE、PC含量高于癌旁黏膜组织(P<0.01).胃癌原发灶与癌细胞膜磷脂发生了明显变化,PI、PE、PC增高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单次大剂量放疗前后肺癌A549 细胞膜磷脂含量的变化,研究细胞膜磷脂代谢及信号传导途径与 肺癌A549 细胞放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HPLC 检测分析经单次5Gy 照射后24 小时肺癌A549 和照射前细胞膜磷 脂的含量,对比分析不同磷脂组分含量变化,并研究其含量变化与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HPLC 分析结果显示PI、PE、 PC 3 种膜磷脂含量在照射后降低,分别为PI:1.53±0.07、1.09±0.20,PE:51.69±4.32、32.47±6.60,PC:128.79±7.40、 82.70±3.02,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 < 0.01),PS 虽改变但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肺癌A549 细胞经单次大剂量照射后细胞 膜磷脂含量发生了改变,并推测与肿瘤细胞,凋亡、坏死等信号传导有关,对其脂类变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探讨肺癌立体 定向放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花  朱金水  王龙  张强  王红建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913-1916
目的:探讨PI3K、P—Akt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胃癌、癌旁和远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胃癌切除术患者胃癌、癌旁及远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I3K、P—Akt、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PI3K、P—Akt、HIF—1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最强(其灰度值分别为176.3±11.3,158.6±20.1,157.5±12.3),在远癌组表达最弱(196.9±7.4,192.3±8.3,194.2±5.3),在癌旁组表达介于上述两组之间(187.9±5.1,173.9±14.3,176.0-1-7.4),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lot的表达与P13K、P—Akt呈正相关(r=0.662,0.674)(P〈0.05)。结论:P13K、P—Akt、HIF一1仪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HIF-1α表达与PI3K、P—Akt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快速胃癌组织芯片(tissuemicroarray,TMA)制作方法,探讨其在RegⅣ编码产物检测和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日本富山大学医学部1993-04-20-2010-11-29胃癌石蜡标本372例和相应癌旁黏膜标本(距离癌组织〉4cm)198例,应用AZUMAYA芯片机构建48阵列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RegIV蛋白和mRNA的原位表达。在OlympusBX41显微镜下选定切取部位,利用2mm的穿刺针切除供体蜡块,不用制备受体蜡块,直接将切除组织放入金属包埋皿的固定盒上制备48阵列芯片。结果:组织芯片经HE染色确定了组织病理学诊断,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均发现在肠上皮化生和黏液分泌性肿瘤细胞质中存在RegⅣ蛋白和tuRNA表达。胃黏膜肠化生中RegⅣ蛋白表达为100%(63/63),高于胃炎的29.0%(27/93,χ^2=73.67,P〈0.001)、腺瘤的85.7%(36/42,χ^2=9.54,P〈0.005)和胃癌的45.2%(168/372,χ^2=65.06,P〈0.001)。胃癌组织中,印戒细胞癌阳性率为95.3%(41/43),高于低分化癌的27.4%(32/117),χ^2=55.89,P〈0.001。原位杂交发现,癌旁黏膜肠化生上皮细胞中RegIVmRNA表达阳性率为95.2%(40/42),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的38.6%(17/44,χ^2=30.63,P〈0.001)和胃癌的20.3%(14/69,X2=55.74,P〈0.001)。结论:制备TMA不需要制备受体蜡块,提高了TMA制作速度。异常RegⅣ表达与胃黏膜肠化生球样异型增生-印戒细胞癌的发生途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错配修复基因hMSH6在胃癌中的表达特点。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36例癌旁黏膜和30例正常胃黏膜hMSH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癌旁组与正常胃黏膜组hMSH6蛋白细胞核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4.44%(11/45)、13.89%(5/36)和53.33%(16/30);细胞质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67%(30/45)、58.33%(21/36)和96.67%(29/30);细胞核和细胞质表达阳性率胃癌组和癌旁组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P〈0.05);而胃癌组与癌旁组hMSH6蛋白在细胞核及细胞质中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MSH6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在细胞质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分期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及癌旁组织均出现错配修复基因hMSH6表达下调,这可能将成为胃癌发生的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6.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D13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原发组织、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和其中8例肝转移灶组织中CD133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13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癌旁、原发、转移组织中CD133mRNA的灰度相对值分别为0.189±0.149、0.3054-0.118和0.359±0.139,癌旁与原发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与转移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稀少。原发组织CD133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Ki-67表达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期、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p53表达均无关(P〉0.05)。结论:CD133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与转移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能在胃癌的诊断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微小 RNA(microRNA,miRNA)表达或功能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微小 RNA-762(mi-croRNA-762,miR-762)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目前仍罕见报道。故本研究探讨 miR-76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 qRT-PCR 检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自治区中医院普外科2009-01-01-2014-12-316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 miR-76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利用 Transwell 检测 miR-762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miR-76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1.98±0.23,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的1.00±0.04,P =0.003;miR-762在转移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2.89±0.23,显著高于未转移组的1.76±0.05, t=25.45,P <0.05。miR-762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 <0.001)及 TNM 分期(P =0.0061)有显著相关性。过表达 miR-762能够显著增强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敲低 miR-762显著降低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miR-762表达增高与胃癌患者的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相关。miR-762能够增强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故 miR-76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PTEN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嵩  于皆平  付萍  于红刚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4):1383-1386
目的:探讨PTEN基因表达、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胃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48.2%(27/56)的胃癌组织和3.6%(2/56)的癌旁胃组织PTEN基因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癌组织PTE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显著增高(P〈0.05):其中,2例甲基化癌旁胃组织均为胃癌组织中有甲基化的病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29例胃癌组织中.19例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淋巴结转移的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RT—PCR结果显示,所有甲基化的胃癌组织中PTEN mRNA均无表达,结论:胃癌中PTEN基因mRNA失表达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有关,这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2-calponin在胃癌原发灶、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意义,探讨H2-cal—ponin与胃癌发生、分化程度以及侵袭、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并选取30例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作为对照进行染色以观察H2-calponin的表达分布和定位情况。结果:H2-calponin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胃粘膜炎(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56.7%、66.7%、58.6%,无显著统计学差异。H2-calponin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有浆膜浸润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浆膜浸润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组织分化等因素无关(P〉0.05)。肿瘤细胞中H2-calponin均表达于细胞质中。结论:胃癌组织中H2-calpon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H2-calponin可能与胃癌的转移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赵毅  邓鑫  王强 《癌症》2009,28(6):593-601
背景与目的:作为一种促凋亡基因,Smac/DIABLO与凋亡抑制基因Livin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调控细胞癌变的起始及发展。本研究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及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DIABLO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表达水平与胃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荧光染料法检测75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Livin mRNA和Smac/DIABLO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结合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及组织学定位。结果:正常胃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无Livin mRNA表达,胃癌组织中Livin mRNA表达显著上调,相对表达量为6.374±4.759,低分化胃腺癌组织及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胃腺癌组织(P〈0.05),其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无关,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之相符;胃癌组织中Smac/DIABLO mRNA的表达(0.731±0.420)低于正常胃组织(1.104±0.276)及癌旁组织(1.061±0.7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ac/DIABLO 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Smac/DIABLO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存在差异。Smac/DIABLO在肠型胃癌(84.38%)与弥漫型胃癌(60.65%)中的表达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Livin与Smac/DIABLO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病理类型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存在差异,Livin基因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分化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13K/Akt途径在朊蛋白(PrPc)介导胃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脂质体基因转染法建立高表达PrPc的胃癌细胞亚系。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细胞中Akt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单独或联用P13K抑制剂LY294002时转染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独或联用LY294002时转染细胞内阿霉素蓄积和潴留。结果:将PrPc正义载体pcDNA—PrP转入SGC7901,成功建立PrPc高表达胃癌细胞亚系并命名为PS;空载体转染细胞命名为BS。Western—Blot显示磷酸化Akt在PS中的表达较Bs及SGC7901增高,而三者的总Akt则无差别。未经LY294002处理时,在阿霉素或长春新碱的作用下,PS的存活率分别为91.4%±3.4%和89.4%±3.8%,较BS(79.2%±4.3%和75.9%±2.1%)明显增高(均),PS细胞内阿霉素蓄积量和潴留量分别为4.4±0.3和4.2±0.4,明显低于BS(8.2±0.5和8.0±0.3)(均);当联合LY294002处理后,PS在两种药物作用下的存活率均随着LY294002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并均在LY294002为30tLmol/L时接近BS(均),PS细胞内阿霉素蓄积量和潴留量逐渐增高,并均在LY294002为30μmol/L时接近BS(均)。结论:PrPc介导的胃癌耐药与P13K/Akt途径活性密切相关,抑制P13K/Akt途径活性可逆转PrPc介导的胃癌耐药。  相似文献   

12.
卿笃桔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1):2162-216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半乳糖结合蛋白(Galectin-1)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即用型孕激素测定试剂盒及鼠抗人Galectin-1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40例同期伴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胃癌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Galectin-1蛋白及PR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中Galectin-1及PR的表达与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之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三者间的Galectin-1及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病灶中的Galectin-1及PR表达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患者术前是否有腹膜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并可为胃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RASSF1A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RASSF1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40例胃癌及40例配对的癌旁组织(距癌2 cm)和40例配对远离胃癌的手术切缘正常组织(距癌5cm以上)RASSF1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RASSF1A mRNA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3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7.5%)和正常组织(100%)(P均〈0.05),癌旁组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且早期胃癌RASSF1A mRNA表达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P〈0.05)。结论:在原发性胃癌组织中,RASSF1A mRNA表达明显缺失或低下,且与胃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58例胃癌及相对应的癌旁标本中PDGF-D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DGF-D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98.2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7.93%)(P〈0.05),胃癌组织中PDGF-D表达水平(0.703±0.33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465±0.208)(P〈0.05)。PDGF-DmRNA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复发及无瘤生存期长短有关(P〈0.05),与其它临床特征无关(P〉0.05)。结论:PDGF-D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复发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PDGF-D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和复发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EB病毒潜伏膜蛋白(EBV—LMP)的同步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胃癌中的相互关系。方法:8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97例胃癌组织,利用HE染色对所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EBV—LMP测定采用免疫组化sP法,H.pylori感染判定采用HE,H.pylofi—DNA PCR和血清ELISA法测定IgG抗体三种方法。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未见EBV—IMP的表达,胃癌黏膜组织EBV—LMP表达阳性率为7.2%(7/97),胃癌组织EBV—LMP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中H.pylofi感染的胃癌黏膜组织中EBV—LMP的阳性表达率为13.5%(7/52),无H.pylori感染的胃癌组织EBV—LMP的阳性表达率为0,H.pylori感染的胃癌组织EBV—LMP表达明显高于无H.pylofi感染的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胃黏膜组织无EBV—LMP的表达,胃癌组织中EBV—LMP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H.pylofi感染胃癌组织比无H.pylori感染胃癌组织EBV—LMP呈现高表达,H.pylofi感染和EB病毒感染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更加深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再生基因蛋白Ⅳ( Regenerating gene typeⅣ,Reg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3例胃腺癌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RegⅣ、EGFR和PI3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73例胃腺癌组织中RegⅣ、EGFR、PI3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7%(37/73)、56.2%(41/73)、69.9%(51/73)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0.5%(15/73)、19.2%(14/73)、21.9%(16/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RegⅣ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 RegⅣ与EGFR、PI3K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3、0.248,P<0.05),EGFR与PI3K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0.384,P<0.05)。结论 RegⅣ可能通过激活EGFR/PI3K/Akt信号通路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产物-MGMT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GMT在62例胃癌和42例胃黏膜异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GMT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轻度异型增生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胃黏膜、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94.4%、91.7%、66.7%、68.2%。MGMT蛋白在轻度异型增生胃黏膜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P〈0.05);在中重度异型增生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早期胃癌(P〈0.05)。胃癌中MGMT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MGMT基因可能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监测胃黏膜早期癌变及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肿瘤易感基因101(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101)在原发性胃癌、癌旁及其对应转移灶中表达情况,及与胃癌临床参数特别是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SG101蛋白在67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及其中28例转移灶中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转移及非转移性胃癌原发灶中表达水平的差异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在所有67例原发灶与28例转移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TSG101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其对应癌旁组织(P〈0.05);在原发灶中阳性表达率与其分化及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及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原发灶(P〈0.05)。结论:TSG10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及转移呈正相关,提示可能在胃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