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 (EGF)与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在人胎儿睾丸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探讨两者在睾丸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用SP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了人胎儿 12~ 32周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生殖细胞EGF、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 结果 EGF在胎儿 12周龄睾丸组织未见表达 ,16~ 32周龄睾丸间质细胞呈阳性表达 ,16~ 2 0周为表达高峰 ,随着胎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 (P <0 0 1) ;PCNA在胎儿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均有不同程度表达 ,16~ 2 0周为表达高峰 ,随着胎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 (P <0 0 1)。 结论 EGF与PCNA在人胎儿睾丸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表明EGF与PCNA在睾丸发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3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TGF-β1和EGF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创伤性骨折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TGF-β1和EGF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对TGF-β1诱导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间质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角蛋白19荧光染色鉴定;细胞分为:对照(normal)组,TGF-β1(TGF-β1)组,5-氟尿嘧啶(TGF-β1+5-FU)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K-19、E-cadherin、vimentin和α-SMA标记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标记蛋白及TGF-β1表达量;Real-time PCR检测细胞Ⅰ、Ⅲ型胶原及TGF-β1 mRNA含量。结果原代培养的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呈多边形或者锥形,CK-19荧光染色为胞质着色;TGF-β1诱导72 h后,胆管上皮出现间质化表现,与正常组比较,vimentin、α-SMA和TGF-β1表达明显增强(P0.05),CK-19和E-cadherin表达显著减弱(P0.05),Ⅰ、Ⅲ型胶原及TGF-β1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5);5-FU抑制胆管上皮间质化,与TGF-β1组比较,CK-19和E-cadherin表达增强(P0.05),vimentin、α-SMA和TGF-β1表达明显减弱(P0.05),TGF-β1 mRNA和Ⅲ型胶原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5-FU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抑制胆管上皮细胞间质化。  相似文献   

4.
<正> 上皮生长因子(EGF)对上皮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起重要作用。它通过与细胞膜上一些高度特异性的受体(EGF—R)偶联,而激发一系列生物效应。晶状体上皮细胞是终生不断地生长、分裂和分化,最后演变为晶状体纤维。晶状体这种生物特性与EGF和EGF—R的关系如何?尚不清楚。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新生SD幼鼠和成年鼠的晶状体内,观察了EGF和EGF—R的定位分布,为探讨白内障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TGF-β3基因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对深Ⅱ度大鼠烫伤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0只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组)、表皮转化生长因子组(EGF组)和TGF-β3转基因成纤维细胞组(TGF-β3组),制作10% TBSA烫伤模型,各组给予对应治疗,检测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烫伤创面组织变化,SP法观察烫伤皮肤组织中TGF-β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烫伤后14d、21d,创面愈合率TGF-β3组最高,与EGF组及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烫伤后14d及21d,C组、EGF组与TGF-β3组之间TGF-β1及TGF-β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烫伤后1d到21d,TGF-β3组与C及EGF组之间的TGF-β3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3转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在创面上持续分泌TGF-β3蛋白,降低TGF-β1及TGF-β2的水平,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分组处理,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免疫组化检测ɑ-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细胞角蛋白-18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TGF-β1 10 μg/L作用3 d,NRK52E小管上皮细胞失去正常的椭圆形,变得肥大,胞体拉长,扫描电镜下,见成纤维细胞状,失去上皮细胞特有的顶端-基底极性和表面的微绒毛结构,透射电镜下胞浆中见到微丝和致密体结构,骨架标志上肾小管上皮细胞较具特征性的细胞角蛋白-18表达减少,肌成纤维细胞标志性的α-SMA表达增多,Ⅰ型胶原分泌增多;加入TGF-β1中和抗体和CTGF反义寡核苷酸可以大部分阻断TGF-β的作用,而正义的CTGF寡核苷酸不能阻断TGF-β的作用。 结论: NRK52E细胞中,CTGF作为TGF-β的下游效应因子,介导了TGF-β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是否通过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参与低氧诱导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以及低氧+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β-APN)组。体外培养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分为常氧组、TGF-β_1组、TGF-β_1+SB431542(TGF-β_1受体拮抗剂)组、低氧组、低氧+SB431542组以及低氧+β-APN组。比色法测定并计算胶原蛋白交联,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TGF-β_1、LOX、E-钙黏蛋白(E-cadherin)以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蛋白表达。结果:在大鼠动物模型中,低氧组支气管上皮细胞TGF-β_1、LOX、vimentin蛋白表达以及胶原交联均明显高于常氧组,但E-cadherin蛋白表达则明显弱于常氧组,低氧对vimentin、E-cadherin蛋白表达以及胶原交联的影响均能被β-APN所逆转。离体细胞实验显示,常氧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为铺路石状形态,TGF-β_1组和低氧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形态逐渐向梭形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而β-APN能逆转大鼠支气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TGF-β_1能诱导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LOX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并被SB431542所阻断。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离体培养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TGF-β_1、LOX和vimentin表达及胶原交联明显升高,SB431542能明显下调TGF-β_1或低氧诱导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LOX和vimentin的表达及胶原交联;TGF-β_1组和低氧组离体培养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减弱,SB431542能逆转TGF-β_1或低氧培养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E-cadherin的表达。结论:TGF-β_1介导LOX表达,促进低氧诱导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浓度氧对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EGF、TGFβ1信号通路及呼吸抑制拮抗基因Sprouty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胎鼠AECⅡ随机分为空气和高氧两个组,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Annexin V和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Sprouty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Sprouty2、EGF受体、磷酸化EGF受体(Tyr1148)、磷酸化EGF受体(Tyr845)、TGF-βⅡ型受体蛋白表达。结果 AECⅡ暴露于高氧后,细胞贴壁不紧,长势欠佳。高氧组早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高氧暴露后24和36 h,Sprouty2 mRNA及蛋白表达随高氧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高氧暴露后24和36 h,EGF受体、磷酸化EGF受体(Tyr1148)、磷酸化EGF受体(Tyr845)表达均减少,而TGF-βⅡ型受体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高氧暴露通过下调EGF信号和上调TGFβ1信号,进而使Sprouty2表达增加,增加的Sprouty2与AECⅡ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晶状体上皮细胞终生不断地分裂和分化,形成晶状体纤维.这过程有一重要变化是细胞核的消失.对去核机理至今未明.Kuwabara等认为去核障碍可能导致白内障形成.为此,我们进行了细胞调节因子与晶状体细胞去核关系的探讨.我们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C—jun和前列腺素合成酶等在晶状体上皮细胞均呈现阳性着色反应,而且相互关系密切.其中EGF—R的着色,在上皮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Smad4在人胚胎睾丸组织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睾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和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GF-β1与Smad4在不同胎龄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TGF-β1与Smad4在胎儿睾丸间质细胞、生殖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TGF-β1在胎儿睾丸中以12~20周为表达高峰,Smad4在胎儿睾丸以12~24周为表达高峰,24周后随着胎龄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结论:TGF-β1与Smad4在人胎睾丸发生、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明其在睾丸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 PNS)对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 acid I,AAI)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K-2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的含量。结果:AA I诱导组HK-2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形态;胞浆内大量表达α-SMA,其积分光密度值增加(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含量均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不同剂量PNS治疗可减轻AA I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不同程度的抑制α-SMA的表达和TGF-β1的分泌,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PNS对照组HK-2细胞形态学、α-SMA表达和TGF-β1分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A I可通过促进TGF-β1的分泌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促进细胞外基质α-SMA的合成;PNS可抑制AA I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作用,减少α-SMA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锌离子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传代、分组:①正常对照组;②TGF-β1组(10ng/ml TGF-β1作用48h);③ZnSO_4作用组(30μM ZnSO_4作用24h后,加10ng/ml TGF-β1作用48h)。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表型改变,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素(E-cadherin)、Ⅰ型胶原酶(collagenⅠ)蛋白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Akt蛋白表达。结果 TGF-β1可以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vimentin、collagenⅠ和p-Akt蛋白表达增高,使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ZnSO_4作用后可有效降低由TGF-β1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vimentin、collagenⅠ及p-Akt的高表达,同时使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多。结论 ZnSO_4阻抑TGF-β1所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EMT,其作用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3.
陈玉琴  俞诗源 《解剖学报》2008,39(3):406-412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水通道蛋白-2(AQP-2)及Bax蛋白在鸡胚肾(小管)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它们的生物活性作用及相互之间的调控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体视学半定量方法,检测EGFR、TGF-β(β1、β2、β3)、AQP-2及Bax蛋白在10~46期鸡胚共36例肾组织发生中的表达,用IPP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第26~46期鸡胚肾的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呈EGFR免疫反应阳性;第26~37期中肾的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和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呈TGF-β免疫反应阳性,第33~40期后肾的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和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呈TGF-β免疫反应阳性,第44~46期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呈TGF-β免疫反应阳性,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呈TGF-β免疫反应阴性;第26~46期鸡胚肾的集合小管上皮细胞呈AQP-2免疫反应阳性;第26~37期中肾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呈Bax反应阳性,第33~46期后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呈Bax免疫反应阳性。图像分析显示,在鸡胚肾发生过程中,EGFR、TGF-β(β1、β2、β3)和Bax蛋白的阳性反应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AQP-2阳性反应呈持续增强的趋势。结论鸡的中肾具有排泄功能,中肾肾小管的退化可能与TGF-β和Bax蛋白的大量表达有关。EGFR、TGF-β、AQP-2和Bax蛋白的协同表达调控着后肾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的发生及分化成熟。在肾脏发育过程中AQP-2可能介导胚胎发育过程中水平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人晶状体上皮组织薄且透明,做冷冻切片和石蜡切片均非常困难,且只能观察到少量细胞。因此,我们通过对常规方法进行改进,即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组织不经过组织切片而直接进行免疫组化PCNA标记,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鼠晶状体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突触素(SYN)的表达情况。方法 各日龄小鼠共150只,HE染色和
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小鼠晶状体的一般结构;用抗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免疫荧光法以及5′-溴脱氧尿嘧
啶核苷(BrdU)技术标记晶状体增殖细胞;用免疫荧标记标价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SYN在晶状体的表达。结果 孕8d(E8)左右,
晶状体由最初的晶状体板分化而来,是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围成的空泡,空泡再进一步分化,被原始晶状体纤维所替代,逐渐形成晶状体;
BrdU和PCNA的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前囊中央区,但出生10d(P10)以后BrdU阳性细胞已不在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布,而PCNA持
续表达。Cyclin D1阳性细胞在胚胎期主要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赤道部表达,出生早期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前囊中央区,出生5d(P5)以后在赤
道前区分布,赤道部有少量阳性细胞;在晶状体发育过程中,SYN可以在晶状体基质中和赤道部胞体中发现。结论 细胞增殖对晶状体的发育和
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cyclin D1可能参与调控赤道部细胞的消失,因此保持晶状体的透明度;SYN在晶状体的表达说明了它对晶状体的透明有
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控钙离子内流入胞体和基质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期烟雾暴露对肺泡上皮超微结构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TGF-β1在长期烟雾所致肺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烟雾暴露模型,电镜下观察烟雾暴露对大鼠肺泡上皮超微结构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TGF-β1及TGF-β1 mRN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烟雾暴露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大鼠肺泡上皮细胞细胞器出现损伤并逐渐加重,5月末最重;随着烟雾暴露月份的增加,熏烟组肺组织TGF-β1和TGF-β1 mRNA表达增多,至5月末时表达最多,6月表达减少。结论:烟雾暴露可导致肺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破坏和TGF-β1表达增强,说明肺组织破坏与TGF-β1表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期吸烟对大鼠肺血管重塑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烟雾暴露2周(S-2W)和烟雾暴露12周(S-12W)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切片观察肺血管重塑的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TGF-β1在肺动脉的相对表达;RT-qPCR检测肺动脉TGF-β1的mRNA表达。结果:随烟雾暴露时间延长,模型组血管壁厚度和血管直径比值(WT%)和完全肌化血管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模型组的PCNA及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增大,且两模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的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S-2W组和S-12W组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TGF-β1的mRNA表达与WT%和完全肌化血管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1);TGF-β1的mRNA表达与PCNA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长期烟雾暴露可导致大鼠肺血管重塑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吸烟上调大鼠肺血管TGF-β1的mRNA表达,诱导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激活法尼酯X受体(FXR)对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表达的变化及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1)采用不同浓度的FXR特异性激动剂CDCA及拮抗剂Guggulsterones处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观察deco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2)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1诱导组(20 ng/ml),TGF-β1诱导加CDCA组(100μmol/L)和TGF-β1诱导加CDCA、Guggulsterones共处理组,48 h后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检测各组decorin、E-cadherin和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1)CDCA激活HK-2细胞FXR,deco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在100μmol/L CDCA和不同浓度Guggulsterones共处理HK-2细胞,随着Guggulsterones浓度升高,deco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减低;(2)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decorin在对照组、TGF-β1组无表达,在TGF-β1+CDCA组明显上调(与TGF-β1组比,P<0.05),在TGF-β1+CDCA+Guggulsterones组表达显著下降;E-cadherin在对照组高表达,在TGF-β1组显著下调,在TGF-β1+CDCA组显著上调(与TGF-β1组比,P<0.05),在TGF-β1+CDCA+Guggulsterones组表达显著下降;α-SMA在对照组无表达,在TGF-β1组显著上调,在TGF-β1+CDCA组显著下调(与TGF-β1组比,P<0.05),在TGF-β1+CDCA+Guggulsterones组表达显著上调。结论 CDCA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FXR能够通过上调decorin的表达,从而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PNS)对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 Ⅰ,AAI)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K-2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a-SMA)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含量.结果:AA I诱导组HK-2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形态;胞浆内大量表达α-SMA,其积分光密度值增加(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含量均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不同剂量PNS治疗可减轻从Ⅰ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不同程度的抑制α-SMA的表达和TGF-β1的分泌,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PNS对照组HK-2细胞形态学、α-SMA表达和TGF-β1分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A I可通过促进TGF-β1的分泌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促进细胞外基质α-SMA的合成;PNS可抑制AA I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作用,减少α-SMA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作为研究对象,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AK1表达的变化。用TAK1 shRNA慢病毒感染肾小管上皮细胞,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对TGF-β1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AK1表达的影响以检测干扰效果。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的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磷酸化的p38 MAPK(p-p38 MAPK~(Thr 180/Tyr 182))的蛋白水平。用p38 MAPK激活剂处理已敲减TAK1表达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检测其对细胞分泌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的影响及对细胞中α-SMA、CTGF和p-p38 MAPK~(Thr 180/Tyr 182)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TGF-β1可以明显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AK1的表达水平。TAK1 shRNA可明显下调TGF-β1刺激下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AK1的表达水平。TGF-β1处理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增多,细胞中α-SMA、CTGF和p-p38 MAPK~(Thr 180/Tyr 182)蛋白水平升高。敲减TAK1表达可以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减少细胞中α-SMA、CTGF和p-p38 MAPK~(Thr 180/Tyr 182)的蛋白水平(P0.05)。p38 MAPK激活剂处理可以逆转敲减TAK1表达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及α-SMA、CTGF和p-p38 MAPK~(Thr 180/Tyr 182)蛋白水平的抑制作用。结论:敲减TAK1表达能够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而降低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