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患者多发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常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短时间者持续数秒钟,长时间者可导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导致。我们采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35例,与用西药尼莫地平治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多为急性发作,病人眩晕症状明显,我们用天眩清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表现,多由动脉硬化、血管狭窄,颈椎病,椎动脉管受压,血管痉挛致脑缺血发作,眩晕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首发症状,可伴头痛、肢体麻木、短暂的意识丧失等症状。本病为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易致急性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现代医学以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为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减少以致脑组织血流不畅,引起缺氧。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症之一。笔者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5月对临床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 0例应用中药脑血康滴丸进行了疗效观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12例 ,男∶女 =2∶ 3,4 0~50岁 8例 ,51~ 62岁 12例 ,病程 1天~ 2周。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条件 :年龄 4 0岁以上 ,症状以眩晕为主 ,3D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及血液流变学检查为主要依据。除外冠心病、内耳眩晕症、前庭神经元炎、颈椎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分级。轻度 :有眩晕感 ,眩晕每天发作 1次以上…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的供血不足引起一过性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个症候群[1]。最常见的症状是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及平衡失调,也可有景物旋转感,并且多数情况下眩晕是最先出现而又最后消失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多因头位改变诱发,以急性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属中医“眩晕”范畴。笔者2006年以来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急性眩晕发作,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形成脑梗死,导致昏迷、肢体瘫痪、脑神经麻痹、失明等。尽快终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应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灸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症状多以眩晕为主 ,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笔者采用针灸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8例患者中 ,男 38例 ,女 4 0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70岁 ,平均年龄 6 0 .78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 6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2 6例 ,对照组 32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4例。1.2 诊断标准①眩晕为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感或不稳感 ,多因头位和 /或体位改变而诱发 ;②眩晕同时至少尚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 ,如眼症 (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的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形成脑梗死,导致昏迷、肢体瘫痪、脑神经麻痹、失明等。尽快终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应用银杏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1.
张菊垣 《河北中医》2009,31(7):1016-10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且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2007—12—2008—12,笔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8例,并与养血清脑颗粒口服治疗3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惠振  王敬卿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62-863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南京市中医院脑科住院的12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特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等资料做回顾分析,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临床呈反复发作性,多伴恶心呕吐;胸闷心慌;面色苍白或出冷汗;面部肢体麻木、或乏力等症状,其相关因素主要为血脂异常、高血粘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高CRP等引起的脑动脉硬化,其次为颈椎病。结论:早期控制动脉硬化的进展,合理干预危险因素,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眩晕的发作。  相似文献   

13.
腹针治疗脾肾两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腹针治疗脾肾两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7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按就诊次序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眩晕症状,并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腹针组改善眩晕症状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针能改善脾肾两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症状和椎基底动脉供血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中药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董少龙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症状较重,反复发作,多见于中老年人。笔者自1995~1997年采用参麦注射液(本院制剂),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此病58例,与单纯使用...  相似文献   

15.
眩晕是一种症状,因此,有许多疾病可以表现有眩晕,如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本文对常见的几种眩晕应用阿托品耳部穴位注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本文报道治疗眩晕22例,美尼尔病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植物神经功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血管病;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脑卒中的预防、治疗中被引起高度重视。我科自1995年~1997年运用自拟镇眩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0例,并与用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者对照,疗效...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表现,并发症状变化多端,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中西药物对其治疗均不理想,我们运用葛龙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瘀血阻络型)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同时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最常见病因,眩晕为临床常见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之一。我们对近2年来经临床确诊的4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取西比灵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沈伶萍  师会 《光明中医》2016,(13):1868-1869
目的探讨自拟眩晕汤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肝阳上亢证患者50例。结果治愈30例,总有效率达88%。结论自拟眩晕汤治疗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肝阳上亢证有显著疗效。"眩晕者,中风之渐也。"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眩晕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均予西比灵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