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3例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或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活动程度及病变范围,本研究采用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外科联合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方式包括肛瘘挂线术、肛瘘切除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以及肠造口术.针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道病变选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TNF单克隆抗体等药物进行内科治疗.治疗后采用门诊治疗和电话方式随访至2012年8月.术前及术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肛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DA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 33例患者中,22例行外科联合内科治疗,7例行单纯外科治疗,4例行单纯内科治疗.首次治疗后18例患者肛瘘瘘口愈合(其中3例行单纯内科治疗),愈合时间为(3.2±2.6)个月(1 ~12个月),其中8例瘘管减少、症状改善;4例瘘口持续未闭;6例出现肛瘘复发或再发,复发或再发时间为首次治疗后(35±56)个月(5~ 148个月).33例患者术前CDAI和PDAI评分分别为(166±100)分(7~ 361分)和(9.2±2.6)分(5~16)分,经治疗后(包括手术及药物治疗)CDAI和PDAI评分分别为(83±53)分(0 ~212分)和(2.7±3.1)分(0~11分),患者治疗前后CDAI和PDA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8.92,P<0.05).12例首次治疗肛瘘未愈合患者再次治疗后,3例愈合,9例未愈合.6例患者出现复发或再发,其中5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4例愈合、1例症状改善),1例仅接受内科治疗瘘口未愈合.直至随访结束,30例患者中20例肛瘘愈合,10例肛瘘未愈合.结论 目前尚无统一的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治疗标准,外科联合内科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疗效较好,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2.
克罗恩病的诊断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年间经病理确诊为克罗恩病30例的临床资料.26例获随访.结果 3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17例(56.7%),结肠镜活检诊断13例(43.3%).17例手术患者中,术前诊断急腹症6例.肠梗阻4例,消化道大出血3例,结肠癌2例.胰头占位病变1例,肠痿1例.随访26例患者中,15例接受过外科治疗,复发5例,21例有服用药物治疗史,治疗总有效率73.1%.近1个月病情缓解患者13例(13/23,56.5%).结论 克罗恩病病情迁延,诊断困难,多因误诊或并发症手术,术后易复发,生活质量低,应对该类患者提高警惕,以早期诊断,并加强随访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引起的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因外科急腹症接受手术治疗的16例克罗恩病例,总结其临床治疗特点.结果 16例中术前确诊8例,误诊率50.0%.本组病人表现以腹痛、腹泻和恶心呕吐为主,分别占81.3%、43.8%、37.5%.16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手术原因以肠梗阻最多,手术方法以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最多.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复发2例.结论 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化,术前误诊率高,可根据术中所见做出判断;克罗恩病急腹症内科治疗无效并有外科手术指征时可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肛周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例肛周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抗炎、抑酸、坐浴熏洗等对症支持治疗,痊愈12例,6例中有2例在术后半年复发、4例在术后1年复发;痊愈患者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肛周克罗恩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容易误诊延误病情治疗,诊断该病主要依靠细致的病史采集、临床表现、以及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误诊,是治愈肛周克罗恩病,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元新 《消化外科》2014,(8):596-599
克罗恩病是一种需用内科药物控制的疾病,病变肠壁长期炎症反应并纤维化导致肠梗阻是克罗恩病最常见的手术原因.近年来克罗恩病的相关基础研究、诊断与治疗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外科医师应与胃肠内科、内镜、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医师合作,严格把握克罗恩病肠梗阻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熟悉其外科治疗原则,积极应用损伤控制外科、快速康复外科和腹腔镜手术等新理念、新原则和新技术,对提高克罗恩病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挂线引流术联合抗TNF-α单抗和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4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37例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行挂线引流术联合抗TNF-α单抗治疗(抗TNF-α单抗组),20例患者行挂线引流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组).比较两组患者瘘口愈合比例、瘘口未愈合比例、肛瘘复发比例、肛瘘复发后再次手术比例、瘘口愈合时间及肛瘘复发时间.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5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抗TNF-α单抗组17例患者中1例使用阿达木单抗,其余16例使用英夫利西单抗.免疫抑制剂组20例患者均使用硫唑嘌呤.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3~50个月).抗TNF-α单抗组和免疫抑制剂组患者瘘口愈合比例、瘘口未愈合比例、肛瘘复发比例、肛瘘复发后再次手术比例、瘘口愈合时间及肛瘘复发时间分别为8/17、7/17、2/17、2/2、(2.5±2.1)个月、(4.0±2.8)个月和12/20、3/20、5/20、3/5、(3.6±3.5)个月、(9.0±8.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0,2.137,0.364,0.018,t=-1.035,-0.619,P>0.05).结论 挂线引流术是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联合抗TNF-α单抗和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8月至2010年8月外科治疗的26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1~13年.结果 术前确诊克罗恩病患者11例,误诊率57.7%.临床表现以肠梗阻为主占57.7%,其次消化道穿孔和消化道出血分别占26.9%和15.4%.以急腹症表现23例,占88.5%;全组均经手术治疗,其中小肠部分切除10例,回盲部切除4例,右半结肠切除7例,左半结肠切除4例,回肠结肠短路术1例.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死亡1例.1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69.2%.16.7%(3/18)患者死亡,27.8%(5/18)患者明确复发,55.6%(10/18)患者无克罗恩病复发症状.结论 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外科手术病例多以肠梗阻、出血等急腹症为主,术式选择和规范化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合并腹腔脓肿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克罗恩病合并腹腔脓肿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仅经皮穿刺引流(PAD)治疗2例,仅行手术治疗5例,PAD治疗后择期手术者3例,PAD治疗后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愈而无需手术治疗3例.结论 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腹腔脓肿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肠管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0年7月~2005年10月外科治疗的胃肠管间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切除21例,未行手术切除2例.病理诊断良性7例,潜在恶性6例,恶性10例.随访时间10个月至6年,3例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5例死亡.结论 胃肠管间质瘤术前确诊率低,超声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胃肠管间质瘤病变的主要手段,其确诊依赖病理结果,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克罗恩病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8~2012年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例克罗恩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行急诊手术6例,择期手术7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2例,回盲部并小肠切除术4例,部分小肠切除术4例,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1例。本组仅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8个月,有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6个月和31个月死亡,死亡原因为营养不良,消化道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另外5例预后良好。结论对克罗恩病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及选择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结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