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带下病质疑     
“带下”之称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经、带、胎、产及杂病等。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金匮要略》中的“此皆带下”亦是此意。狭义又分为生理性带下和病理性带下。生理性带下为白色或无色透明的液体,有濡润女阴及抵御外邪作用。正如王孟英所说:“带下乃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病理性带下专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中的“痰饮”,现在的教科书中均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五版高等中医院教材《金匮要略讲义》认为:“痰饮是一个总的病名,其中又可分为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四种。由于总的病名为痰饮,具体辨证中又有痰饮一证,所以前人对痰饮一名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四饮的总称,后者仅指痰饮停留于肠胃的病变。”五版《中医内科学》、《简明中医辞典》以及李克光主编的《金匮要略译释》也都持此观点。但笔者细绎仲景原意,遍览前人著作,认为广义“痰饮”之说颇感牵强,此辨析如下。 仲景…  相似文献   

3.
阐析《脾胃论》有关阴火的论述 ,认为阴火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阴火泛指内伤之火 ;狭义阴火专指饮食劳倦、情志所伤而致的热中证。东垣所论阴火主要是狭义阴火 ,其病机为脾胃气虚、气机升降失常。其治疗方法包括甘温补中、甘寒泻火、升阳散火、调畅情志四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妇女经、孕、产、乳均以血为本,以血为用,故妇科疾病多血证.然而临床中发现,妇科疾病属痰证者也为数不少.正如<医学入门>所谓:"人知气血为病者多也,而不知痰为病尤多."故有"百病兼痰"之说.在妇科领域中,可涉及到经、带、胎、产四大类疾病中的诸多证候,如妇科痰浊闭塞胞宫不孕(不孕症)、痰涎阻碍胞宫(妊娠呕吐)、月经病、带下病、妊娠恶阻、滑胎等.探讨由痰所致的妇科疾病,对于指导妇科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讨论痰与月经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脾胃论》阴火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析《脾胃论》有关阴火的论述,认为阴火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阴火泛指内伤之火;狭火阴火专指饮食劳倦、情志所伤而致的热中证。东垣所论阴火主要是狭义阴火,其病机为脾胃气虚、气机升降失常。其治疗方法包括甘温补中、甘寒泻火、升阳散火、调畅情志四方面。  相似文献   

6.
风为百病之长,百病之始也,致病广泛,历代医家对"风"的认识有所不同,但始终不离外风与内风之说。随着现今外界环境的变化,风邪伤人较前更甚,临床上对风邪的认识亦逐渐深入。"风"邪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之"风"单指六淫中的风邪,广义之"风"除了六淫中的风邪外,还包括了其他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等特点的一切"外风"以及因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产生的"内风"。文章从广义之"风"入手,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阐述"风邪致病"在儿科疾病发病中的重要性,以期为儿科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命门"的具体含义可概括为生命之门、功能名称的代名词和发号施令的通路。"命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人体的"冲气"功能,即水(精)与气的交融之非水非火的功能状态;狭义指女子胞、男子藏精之处和孕育之态的三合一状态而名为"命门"。其功能在身体不同部位的作用,命名为不同的部位或功能名称,"命门"发挥功用的部位主要在三焦。  相似文献   

8.
梳理《黄帝内经》“两感于寒”内涵的历史演变,提出《黄帝内经》“两感于寒”证实为少阴虚衰情况下太阳、少阴两经同时感受寒邪,属于一种危重证候,与《伤寒论》太阳、少阴两感证有明显的区别。《伤寒论》“两感”证有“狭义两感”与“广义两感”之分。“狭义两感”即特指表里两经之感邪;而“广义两感”则认为,只要是两经感邪,不管疾病是如何发病及传变,皆为“两感”之范畴,不仅涉及互为表里两经的合病,而且亦包括其他两经合病及并病的相关内容,甚至同一经的经腑同病亦可被纳入“两感”。参照《伤寒论》对“两感”的治法,提出《黄帝内经》“两感于寒”可先用四逆汤或通脉四逆汤救里,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再用桂枝汤等解表。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第41条原文有小青龙汤证“不渴”“服汤已渴”以及第40条原文中有“或渴”的记载,似乎存在矛盾之处。该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津液代谢及“渴”的产生机制,结合《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条文及后世医家对小青龙汤证的认识,对小青龙汤证的“渴”与“不渴”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提出以下观点:小青龙汤证“不渴”当属符合病机的主症,是为“病不渴”;“服汤已,渴”属生理性口渴范畴,是为“药渴”;“或渴”当与热病津伤、病涉阳明有关。剖析小青龙汤证的“渴”与“不渴”的病症表现,既可用于判断疗效,亦是加减用药与鉴别其他疾病的指征,可为中医临床运用小青龙汤及提高其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首见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其说影响深远,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试从生理、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诸方面加以阐述。指出女子经、带、胎、产以肝为枢纽,肝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为其生理基础;女子多肝郁之证,多肝血不足之证,多肝郁化火之证等为其病理基础;并就肝病导致妇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调肝养肝是妇科常用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女科撮要》为明代著名医家薛己所撰,文章对《女科撮要》的妇产科学术思想进行探讨,认为其妇产科的学术特点如下:1.重视脾肾,治多以温补;2.重视肝对妇女经血的作用;3.重视七情对妇产科疾病的影响;4.重视房事对妇产科疾病的影响;5.重视脏腑辨证论治妇产科疾病'6.重视针灸和外治法在妇产科疾病中的运用.认为其学术思想对于妇产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值得我们的进一步探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灵枢·五音五味》言:"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女性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机体常处于气血相对不平衡的状态,因而容易患多种妇科疾病,益母草自古以来被视为妇科良药。近年来,益母草的制剂益母草注射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妇产科方面。本文就益母草注射液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作简要总结,促进益母草注射液的进一步研究及在临床上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妇产科学有着显著的成就,具体表现在:宋代太医局设置产科并有产科教授一职,专门培养妇产科医学生,推动了宋代妇产科的发展;著名的妇产科家和妇产科专著相继出现;而且在妇产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诊疗方法方面也日臻完备。至此,中医妇产科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  相似文献   

14.
何碧 《大家健康》2016,(4):18-18
目的:研究分析因妇产科手术导致患者泌尿道损伤的临床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经该院进行妇产科手术引发患者出现泌尿道损伤的患者1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发泌尿道损伤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据此探讨在妇产科手术中预防和治疗泌尿道损伤的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因妇产科手术导致的泌尿道损伤患者均经过有效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妇产科手术常导致患者出现输尿管损伤、膀胱损伤、阴道尿瘘等多种疾病,在各种妇产科手术的临床操作中必须提高医生的临床操作水平和可能造成尿道损伤的危机意识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15.
隋·巢元方等编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该书总结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医疗经验.广泛而系统地论述了许多疾病的病源与证候。同时还非常重视体质与发病及治疗的关系,对小儿体质特点及特禀体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促进后世中医体质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对口支援工作中应实施医学继续教育,以尽快提高基层医院妇产科综合实力。临床思维培训是妇产科继续教育的核心,产科诊疗中应首先考虑危重疾病,而妇科诊断中应首先想到常见疾病。产科培训重点在于危急重症抢救,妇科则需要规范围手术期的管理和对妇科手术循序渐进的带教。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院妇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的年代变化趋势,为衡量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和今后妇科疾病的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山西省妇幼保健院2000-01~2009-12妇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患者疾病种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妇科良性肿瘤由2000年第1位,占住院人数的27.96%,2005年后下降为第2位,占住院人数的27.15%;非炎性疾患由2000年的第2位,占住院人数的12.77%,2003年后上升为第1位,占住院人数的29.16%;非炎性疾患里占主要地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住院患者患病数和构成比逐年上升。内分泌疾患和恶性肿瘤构成比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结论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妇科炎性疾病、良性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上,同时也要对今后发病率将会上升的疾病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对妇女疾病的临床治愈率,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目前妇产科问诊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和临床教学应用情况。该院自2006年开始培训妇产科问诊标准化病人(SP)并建立标准化病人库,且应用在临床教学中,对医学生进行考核评估,取得了良好结果,结果证实妇产科问诊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提高了医学生对妇产科疾病的临床分析能力,增强了与病人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五运内含及其与妇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运内容进行了介绍,探讨五运在妇科临床的指导意义。认为五运推导方法在月经周期的调治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形成经间期疏肝调肝、经前期扶火助阳、经前后运土益气、行经期肃肺降气、经后期滋水补肾治法的理论基础之一;为论治未病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