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脾胃病种类繁多 ,错综复杂 ,论治方法各异 ,历代医家在脾胃病论治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笔者就升降气机法在脾胃病论治中的运用略谈一二 ,敬请同道斧正。1 升降气机法在脾胃病论治中的应用升降气机一法 ,在脾胃病论治中 ,分为升、降、升降结合、欲升先降、欲降先升五法 ,前三种为正治之法 ,后两种为权变之后的从治之法。1 1 升法主要适用于脾胃病中降多升少 ,只降不升的情况。正如《内经》中所言“下陷者 ,升而举之”。病位偏重于脾 ,临床中症见消瘦、面白、短气、语声低祛、倦怠乏力、头晕目眩、自汗、少食腹胀、便溏、久泄、久痢、…  相似文献   

2.
肝性宣发冲和,胆性通泄,肝气升发,可疏利胆腑,调达脾胃,促进血液循环,协调情志,胆主降而善升,升则通达阴阳,协调它脏生理功能。肝胆相连,互为表里,胆气和降,有利于肝气的升发,不致化火灼肺;肝气升发,助胆之功能发挥。若胆气升降失调,可发诸多疾病;如肝升太过,肝火上炎,临床亦可变生诸疾。  相似文献   

3.
气机升降是生命存在的基础,“生死之机.升降而已”。它具体地反映了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的基本形式。正如《医学求是》指出“明呼脏腑阴阳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领”。而脾胃升降又在整个气机升降运动中占非常重要地位,脾胃居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也是一切气机升降的根本。因此,调理脾升胃降是治疗胃病的一个主要方面。调理脾升胃降之大法,内经指出:“病在上者,取之于下,病在下者,取之于上”,“高者仰之,下者举之”,通过疏其气血,调和阴阳,祛其邪恶,复其脾胃升降之序,以达到补其不足,助升运和降,纠其反作,以举陷降逆,辛甘升脾,苦酸降胃之法,具体为:  相似文献   

4.
总结黄穗平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学术思想和辨治方法。黄教授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节、七情所伤、气机内郁、素体亏虚所致;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为标;治疗以通为要,以降为顺,以调理脾胃升降为法,治疗关键在于升脾降胃、健脾理气;寒热错杂者,治以辛开苦降;肝脾相关,活用柴胡汤疏肝理气、开郁散滞。  相似文献   

5.
用脾胃升降理论,对胃病治疗,按胃气以降为和六腑以通为补,胃腑宜通的原则,归纳为疏肝降胃、宣肺舒胃、升脾益胃、益阴和胃、泻肝清胃、活血化淤、消食泻胃等七法。  相似文献   

6.
李东垣强调脾胃不足、气虚下陷、阴火上乘是内伤杂病的核心病机;治疗重视补养脾胃,常用补脾胃(益气)、升阳气、降阴火(或散阴火)之法。在用药方面,常常升阳气与降阴火并进、扶脾阳与养胃阴兼顾、升清阳与降浊阴同施,且具有君药重、药味多、药量轻之特点。  相似文献   

7.
泻黄散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清泻升散脾胃郁热伏火的代表方剂,依其方义,辨证论治高热、盗 汗、滞颐诸症,取效甚捷。  相似文献   

8.
泻黄散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清泻升散脾胃郁热伏火的代表方剂,依其方义,辨证论治高热、盗汗、滞颐诸症,取效甚捷.  相似文献   

9.
张声生教授认为治疗脾胃病重在调畅气机,在临证中善于应用对药,从气机升降、出入、从化三方面提出14种治法治疗脾胃病常见症状,包括升清化浊、重镇降逆、理气消胀、疏肝理气、通腑泄浊、辛开苦降、补气健脾、扶阳益肾、收敛止汗、清热凉血、搜风剔络、醒脾开胃、消食导滞、活血化瘀法,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升降运动是自然界天地阴阳动静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维持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重要形式,气机升降失调是疾病产生的重要病机,而恢复机体正常的升降运动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大法。文章重点从人体之气的升降运动及药物的升降属性出发,分别对升浮药、沉降药,以及升浮药与沉降药共同配伍使用等角度阐释临证用药的方法。升浮药从升阳举陷、升阳散火、升提利水、升提开揖、升阴举陷5个方面,沉降药以降气、降火、降泄3个方面,升降并用以升阳除湿、升阳泻火、升清降浊、升降水火4个方面进行归纳讲解。  相似文献   

11.
介绍李永寿教授疏调肝木法治疗脾胃气机升降的经验。李永寿教授认为肝主疏泄,脾胃是人体气机之枢纽,脾升胃降,中焦气机顺畅,肝气宣达,脾胃升降和顺;肝藏血,主疏泄,厥阴通过任脉与胞宫相连,司血海,调胞脉,肝主冲脉,致月经不调;情志不遂致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以"疏调肝木、气机和畅、脏腑自安"为基本治疗原则,再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加减,常用"疏肝解郁和胃、疏肝理气化痰、平肝降逆止呕、抑肝扶脾止痛、培土抑木止泻、疏肝益气健脾、滋阴疏肝和胃、疏肝除湿散满、清肝散郁和胃、化瘀疏肝和络、疏肝涤痰安神、疏肝理气利水法"治疗肝木不调诸病,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介绍曹志群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曹教授认为该病发病机制多因饮食、情志所致,食湿蕴结化火,胃失和降,胃气夹火上逆;或因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火循经上犯,火毒湿邪灼蚀食管,甚则成疡,临床变生多症。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辨证论治,以疏肝和胃降火,解毒化湿、活血,制酸、生肌敛疮之法。畅达肝胃气机,调理脾胃升降,从而达到疏肝和胃之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董建华教授在脾胃病治疗方面提出的通降理论,不仅对于脾胃病的药物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对于脾胃病脏腑推拿治疗也有重要的意义。在脾胃病通降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对患者病情的辨证,采用振法、摩法、揉法、推法等多种脏腑推拿手法发挥行气导滞、活血化瘀、祛痰除湿、温阳散寒、疏肝和胃、升清降浊、补益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最终恢复脾胃气机升降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治疗脾胃病。此外,应用通降理论指导脏腑推拿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引发的其他脏腑疾病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苦辛通降法是针对寒热错杂所致病证,取苦寒与辛温药物组合成方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此法源于《内经》,而制方于仲景。在《伤寒论》里阐述颇多,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苦辛通降,和中消痞 此法在《伤寒论》中用于痞证。仲景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主治。 脾胃位居中焦,司阴阳清浊之气的升降。脾为阴土喜湿而气主升,胃为阳土喜燥而气主降,脾升则水谷之精气(清气)得以上升,胃降则水谷之糟粕(浊气)才能下行,脾胃相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相反  相似文献   

15.
气机升降是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机升降,各脏皆有,然而气机升降的枢纽则在脾胃.脾气主升,升则运化;胃气主降,降则受纳,是以同主水谷行"仓廪"之官职.因此,中焦脾胃的升降运动就是脾胃主"仓廪"的机制.故叶天士[1]说:"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张景岳[2]亦说:"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通主水谷,故皆为仓廪之官,五味入胃,由脾布散,故曰五味出焉."  相似文献   

16.
升降散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四味药组成,其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能顿消杂气之流毒,故名"升降散",具有宣泄三焦郁热、行气解散、升清降浊之功.  相似文献   

17.
<正> 脾胃生理特性与功能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以气机升降而言,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根据阴阳二气性质,阳气主升阴气主降,但脾胃之气升降与此相反。因为人体脏腑之气属阴者主升,属阳者主降,阴阳之气相互交感,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故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从功能而论,胃主受纳水谷,纳则贵下行故胃  相似文献   

18.
浅议调理脾胃法翟大泗,陶成兰(滁州市中医院239000)关键词调理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是造成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辨证施治上,“调理脾胃”是一个重要的法则。1调理脾胃应重在升降脾主升属阴,胃主降属阳,共居中焦,乃人体升降的枢纽,...  相似文献   

19.
浅谈《伤寒论》之脾胃升降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 ,是机体赖以维持平衡的重要调节机制 ,在气机升降的功能活动中 ,脾胃的升降至关重要 ,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 ,居于中焦 ,通连上下 ,为升降之枢纽 ,本文试就《伤寒论》中有关脾胃升降内容作一浅析。1 脾胃不和 ,寒热错杂 ,辛开苦降  对脾胃不和 ,寒热错杂之证 ,仲师以黄芩、黄连苦寒泄热 ,人参、甘草、大枣之甘补中州之虚 ,半夏、干姜辛温散寒 ,尤黄连与干姜配伍独具匠心 ,干姜祛寒 ,而且辛能开结散痞 ,黄连清热 ,而且苦能降浊化湿 ,热清则胃降 ,湿化则脾升。论中 149、 15 7、 15 8条 (本文引用《伤寒论…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阴土阳土 ,水火喜恶不同 ;脾胃虚弱 ,中气下陷 ,火(邪火 ) 乘土位而元气(真火 ) 不足 ,水湿(客水 ) 停滞而津液(主水 ) 不布是内伤热中证的基本病机 ;脾升则木(肝 ) 升 ,木升则火(心 ) 旺 ,胃降则金(肺 ) 降 ,金降则水(肾 ) 生 ,水随脾升则火不上炎 ,火随胃降则水不下寒 ,失此则脾胃内伤 ,百病由生。指出水火学说是认识脾胃生理、病理及指导脾胃病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