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镜下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esophageal varix ligation,简称EVL),是一种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的新方法。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并发症少,已被临床广泛使用。我科于1992—1998年3月,共有23例食道静脉曲张并出血患实行EVL,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开展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胃镜医师发现,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EVL)与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PHG)的关系密切。为此,我们就套扎治疗与PHG关系及PHG性出血的治疗进行了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连续结扎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连续结扎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对93例患者实施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连续结扎术(EVL)治疗,分为内镜下普通单发结扎组(77例)和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连续结扎组(16例)。结果:普通组中77例患者实施1次EVL,其中60例(77.9%)实施第2次EVL,38例(49.4%)实施第3次EVL;连续结扎组中16例患者实施1次EVL,其中8例(50.0%)实施第2次EVL,3例(18.8%)实施第3次EVL。结果:进行1~3次EVL后普通单发结扎与连续结扎的疗效均较理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比较两组患者EVL次数和EVL结扎点数,第2次和第3次EVL中连扎组的例数及结扎点数明显减少,首次EVL中连扎组患者每根曲张静脉平均结扎点数亦较少,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连续结扎术较普通单发结扎高效、便捷,能更好地预防食道静脉曲张和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4.
EVL 即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esophaeal varix li gation EVL)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的一种新疗法,其简单、有效,并发症少,一次套扎治疗即可将套扎的血管栓塞,局部溃疡及食管穿孔的并发症等较少,全身无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镜下治疗手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硬化术(EVS)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方法,但存在多种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内镜下套扎术(EVL)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疗法,具有止血率高,并发症少,操作容易方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然而,VEL需反复多次进行,复发率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我们采用连续结扎追加硬化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并与 VEL对照观察,初步显示其优点,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硬化术(EVS)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方法,但存在多种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内镜下套扎术(EVL)是近年发展起米的新疗法,具有止血率高,并发症少,操作容易方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然而,VEL需反复多次进行,复发率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我们采用连续结扎追加硬化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并与VEL对照观察,初步显示其优点,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首次出血病死率48%-62%(平均50%)[1].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法[2],操作简便,不影响肝脏功能,能使正在出血或未出血的曲张静脉血管内血流完全阻断,有效的治疗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以往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常选择硬化剂疗法。它对于急性出血及治疗食道静脉曲张预防第二次出血有效,但发生并发症较多,有些是危险的。经内镜曲张静脉结扎术(Endoscopic Vanceal Ligation EVL)是于1986年首先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开展的。最近我所对18例门静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及出血患者进行了EVL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其首次出血死亡率为20%~40%。对于单纯食管静脉曲张,经内镜结扎治疗(EVL)已取得较好疗效;对于不伴有食管静脉曲张的胃底静脉曲张,应用组织粘合剂栓塞也取得肯定的疗效。临床上最为棘手的是同时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此时仅行EVL术将导致胃底静脉曲张加重,而仅行胃底栓塞术不能有效地控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为此,我们尝试采取组织粘合剂联合EVL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EVL即内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esophaeal varix ligation EVL)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的一种新疗法,其简单、有效,并发症少,一次套扎治疗即可将套扎的血管栓塞,局部溃疡及食管穿孔的并发症等较少,全身无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镜下治疗手段和技术。其套扎后的疡理过程为缺血、坏死、急性炎症,然后出现浅溃疡、致密疤痕和静脉栓塞,先为机械性静脉栓塞,后为血栓机化与周围组织的纤维化疤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腔二囊管压迫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89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行EVL治疗的结果,其中176例活动性出血的患者EVL前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EVL后2周内再发出血患者行内镜引导下三腔二囊管置入术,控制出血后再次行胃镜检查,必要时再次EVL治疗。[结果]EVL前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有效率为95.46%(168/176),首次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有效率为96.19%(278/289)。11例EVL后2周内发生再出血患者,行内镜引导下三腔二囊管置入及压迫术,其中9例压迫成功;5例再次行EVL治疗后控制出血。三腔二囊管压迫与EVL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总有效率为99.31%(287/289)。[结论]三腔二囊管与EVL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以提高EVL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返流性食管炎(Reflux Emphagitis,RE)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sophageal variceal ligation,EVL)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行EVL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病人192例,观察术前肝功能、胃镜下RE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术中和术后出血情况。结果肝硬化病人RE的阳性率89.1%,其中轻、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RE的阳性率分别为66.7%、86.0%、96.2%,两者有相关性(Cp=0.9044,P〈0.01);与单纯EVL病人比较,伴RE的EVL病人在术中/术后的消化道出血率增加(29.8%。s4.8%,P〈0.05)。结论RE可增加肝硬化病人EVL的出血并发症,增加EVL的手术风险,因此,积极治疗RE可以降低围手术期消化道的出血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
正【据《Medicine》2016年2月报道】题: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可以降低预防性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早期出血风险: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作者Kang SH等)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是一种控制和预防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但同样会合并EVL术后溃疡出血。一些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PPI)能减少EVL术后溃疡的面积。然而,少有证据证明PPI是否真的可以降低EVL术后的出血风险。来自韩国高丽大学安山医院的Kang等做了一项研究,旨在分析预防性EVL术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评估PPI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影响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52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采用密集结扎法行EVL,其中肝硬化组332例,合并肝癌组70例,肝硬化断流术后组118例。比较各组EVL疗效并观察各种相关因素对EVL疗效的影响。结果 3组EVL后食管静脉曲张(EV)消失率依次分别为42.2%、27.1%、89.8%;EV复发率24.1%、42.9%、8.5%;近期再出血率3.0%、21.4%、4.2%;远期再出血率12.0%、20.0%、3.4%。肝硬化合并肝癌组近期再出血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断流术后组与肝硬化组比较,前者EV消失率高、复发率低(P<0.05)。EVL术前肝功能越差,EV复发、EVB再发率越高(P<0.01)。EVL术后服用普萘洛尔组EV复发率、EVB再发率低,存活率高(P<0.01)。EV复发组胃左静脉径增宽、血流速度快,且绝大部分为离肝血流。结论 EVL是治疗EVB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其疗效受诸多相关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ndoscopicvaricealligation,EVL)后早期再出血及出血后的病死率。方法总结了1992-05~2002-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593例次肝硬化和(或)肝癌单纯EVL治疗的资料,分析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特点、原因及转归。结果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为4.7%(28/593),出血后病死率为64.3%(18/28)。EVL术后早期再出血量大,尤其是对ChildC级病人,与一般静脉曲张出血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6;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病死率较一般静脉曲张出血病死率高。结论对ChildC病人,与一般静脉曲张出血相比,EVL术后早期再出血量大,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56例,其中急性食管静脉出血32例;无临床症状者24例,均为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为一二级预防者。56例均行EVL,术后4~6周评价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急性出血32例中止血成功31例(96.87%),72 h内止血失败1例(3.12%),术后72 h~6周4例(12.5%)出血复发;24例无临床症状者未发生静脉破裂出血。术后4~6周50例获得随访,复查胃镜,静脉曲张根除35例(70%),基本消失15例(30%)。56例中,2例术后3 d出血复发,其中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例,重度静脉曲张一级预防者1例,经及时扩容、制酸、降门脉压等药物治疗后好转,后再次行EVL止血。术后出现胸骨后疼痛12例,吞咽困难5例,恶心不适4例,发热5例,未做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无术后食管穿孔、狭窄者。结论 EVL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疗效较好。术中规范操作、加强围术期管理可提高手术效果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65例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治疗,分析肝硬化者113例与肝硬化断流术后者52例行EVL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并观察各种相关因素对EVL疗效的影响。结果EVL治疗后EV总消失率为88.48%,EV复发率27.27%。肝硬化断流手术组与肝硬化组比较,EV复发率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EVL术前肝功能状态越差,EV和EVB再发生率越高(P<0.01),生存率越低(P<0.05);EV复发组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较非复发组宽,有显著性差异(P<0.01);EVL术后服用哌唑嗪可降低门静脉内径、减少EV复发(18.07%)、EVB再发率(15.66%),提高生存率(85.54%,P<0.01)。结论EVL是治疗EVB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及远期疗效确切,EVL术后服用哌唑嗪可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EV复发和EVB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彭芸 《胃肠病学》2013,(10):613-614,640
背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危重并发症之一,内镜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内镜治疗方案。对于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推荐于EVL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特利加压素3—5d以预防早期再出血。目的:明确特利加压素联合EVL对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96例急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EVL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普萘洛尔10mg/d×5d,干预组静脉推注特利加压素1mg/d×5d,其后两组患者均以维持剂量长期服用普萘洛尔。记录术后5d内和3个月内的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早期(5d内)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对12.5%,P〈0.05),两组近期(3个月内)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异(4.2%对14.6%,P〉0.05)。结论:急诊EVL联合特利加压素预防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早期再出血的效果优于EVL联合普萘洛尔,远期结果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治疗术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确诊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患者,于出血24 h内行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术后1、3、6个月行内镜随访,观察再出血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好转情况.结果 56例病人全部止血成功,1个月内再发出血5例,3例为排胶期轻度渗血,2例出血量较大,5例病人重新进镜行内镜下喷洒正肾液后血止;6个月内复查无再出血发生.食道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6%,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应用内镜组织胶注射联合曲张静脉套扎术是一种安全、疗效肯定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预测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早期再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有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EVL前行HVPG测定患者105例.收集其住院期间HVPG值、内镜下表现及EVL术后2周内是否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等.应用x2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只有HVPG是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HVPG关于EVL术后早期再出血行ROC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当HVPG≥16 mmHg时,AUC为0.838,有一定准确性,其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76.6%.结论 HVPG是影响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VPG≥16 mmHg作为预测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阈值,具有一定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