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期血清铜、红细胞锌、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及与不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妊娠妇女、不孕症患者和正常未孕妇女血清铜、红细胞锌,用放免法测定了体内甲状腺激素T3、T4的含量。结果:孕妇血清中T3、T4明显高于正常未孕妇女,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并且随着妊娠的发展而有快速稳定升高的趋势。孕妇组血清铜明显高于正常未孕妇女组。孕妇组红细胞锌在18~30周明显低于正常未孕妇女。不孕症患者血清锌、红细胞锌均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畸胎、死胎史的夫妇血清及红细胞锌低于正常孕史夫妇。结论:对妊娠各期元素与激素的最佳水平及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观察,对不同的情况产生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并及时加以纠正可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408例正常未孕及妊娠各期妇女,74例有异常分娩史的孕产妇血清,头发及绒毛或羊水或/和脐血中的6种元素。结果发现:①正常孕期血清锌、锰随孕周增长而下降,血铜增加;发锌,发铜下降。②有异常儿分娩史者血清锌、铜、锰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反复流产史者血铜值明显低于正常组。通过对正常曲线的测定以发现异常者及对异常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用Varian SpectrAA-40p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原子化和电热石墨管原子化法测定150例怀有神经管缺损(neural tube defects,NTD)胎儿的孕妇,怀正常胎儿孕妇和健康未孕妇女血清中铜、锌、镉含量。统计处理结果表明,1.NTD组血清铜、锌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孕妇组(P<0.01),血清镉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2.正常孕妇血清锌显著低于健康未孕妇女,铜显著高于健康未孕妇女(P<0.01),而血清镉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NTD组血清铜-锌呈正相关(r=0.238,P<0.05),正常孕妇组铜-锌呈高度负相关(r=-0.424,P<0.01),NTD组和正常孕妇组铜与镉,锌与镉无线性关系。提示NTD组母体血清铜和锌同步下降;胎儿神经管缺损与母体铜、锌缺乏、镉过高有关。注意孕早期母体铜、锌营养的补充对满足胎儿正常发育需要、抑制镉毒性、减少畸胎发生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脐血淋巴细胞凋亡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ICP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脐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率;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ICP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脐血淋巴细胞上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ICP患者脐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低于正常妊娠组(P<0.001),脐血淋巴细胞上Fas、Bcl-2表达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asL表达水平在ICP组高于正常妊娠组(P<0.005).结论 ICP患者存在脐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异常,可能致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异常而在ICP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维生素C E及微量元素铜锌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维生素C、E及微量元素铜、锌的变化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妊娠晚期胎膜早破患者60例(胎膜早破组)及相同孕周的正常孕妇60例(正常妊娠组),分别测定血清中维生素C、E及微量元素铜、锌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胎膜早破组维生素C、E及微量元素铜、锌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生素C、E及微量元素铜、锌水平与胎膜早破呈负相关(均P<0.05),随着体内血清维生素C、E及微量元素铜、锌水平降低,胎膜早破发生程度越高.(3)对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发生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清维生素C、E及微量元素铜、锌下降是妊娠晚期发生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维生素C、E及微量元素铜、锌异常可能导致妊娠晚期胎膜早破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及正常孕妇各20例分娩前、第二产程末、产后24h静脉血及胎儿脐动、静脉血,用Griess法测定NO,另取20名健康未孕妇女作对照,并在胎儿娩出后1min予Apgar评分.结果,正常妊娠时,NO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第二产程下降;PIH组NO浓度在分娩前及第二产程均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在PIH患者脐静脉血中NO浓度明显增高(P<0.05);PIH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孕妇(P<0.05),且与脐血中NO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正常妊娠时NO浓度在妊娠期较未孕时明显升高,临产前逐渐下降,到一定阈值后就诱发进入产程;PIH患者血中NO在分娩前及第二产程均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一方面可以作为血管扩张剂代偿性缓解缩血管物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能也参与PIH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脐静脉血中NO浓度明显增高,但脐血中NO浓度与新生儿Apgar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7.
肾病综合症血清和尿中微量元素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症患儿血清和尿中锌、铜、铁的含量。方法 对 5 4例健康儿童 (正常对照组 )和44例肾病综合症患儿血清和尿中的锌、铜、铁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分析。结果 肾病综合症患儿血清锌、铜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血清铁较低于正常对照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尿中锌、铜、铁均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及尿中锌、铜、铁含量的变化与肾病综合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外周静脉血清、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及在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ICP组28例为研究组,测定其外周静脉血清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的NO、ET、MDA和SOD,以年龄相近的2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ICP患者的MDA和ET含量较正常晚期妊娠显著增高(P<0.01),ICP患者的NO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母血清中NO、ET、MDA含量均较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的含量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及ET水平的增高可能与ICP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岳瑛  李静 《吉林医学》1998,19(1):1-2
本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检测长春地区117例不同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清和胎盘组织中铁(Fe)、锌(Zn)含量,获得正常足月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清以及胎盘组织中铁、锌含量的正常范围;且证明妊娠后孕妇血清中铁含量较未孕妇女血清铁含量高,血清锌含量明显降低;而新生儿脐血清铁、锌含量均因胎盘主动转运明显高于孕妇血清铁、锌含量,且受病理妊娠所影响;而各组间胎盘组织中的铁、锌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微量元素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锌、铜和铁元素的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53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和4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锌、铜和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锌、铁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铜含量未显著性差异。认为血清中锌、铁含量的变化可能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IUGR)孕妇外周静脉血及脐血中神经肽Y(NPY)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 检测 2 0例IUGR病人、2 0例正常妊娠孕妇外周静脉血及脐血中NPY的浓度 ,并测定新生儿体质量。③结果 IUGR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正常妊娠组 ,差异有显著性 (t′ =2 .914 ,P <0 .0 5 ) ;IUGR病人外周静脉血NPY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 ,而脐血中其浓度则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t′ =2 .10 5、2 .6 85 ,P <0 .0 5 )。④结论 NPY可能通过调节母体血管影响胎盘功能或直接参与了胎儿体质量的调节 ,从而在IUGR的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母血及新生儿脐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sICAM -1的浓度。结果 sICAM -1在ICP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 (t=17.85 ,P <0 .0 1) ;而脐血中sICAM -1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孕妇产后1周母血sICAM -1逐渐降到正常非孕水平 (P >0 .0 5 )。结论 ICP患者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在ICP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含量与妊娠及妊高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对33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3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晚孕组)静脉血、新生儿脐血和胎盘组织中的NO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妊高征组血浆及胎盘组织中NO含量显著低于晚孕组(P<0.05)。轻度妊高征患者血浆NO含量与晚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1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浆NO含量显著低于晚孕组(P<0.05)。(2)妊高征组患者新生儿脐血NO含量显著低于明孕组(P<0.05),与母亲血浆NO含量比较两组新生儿脐血N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NO合成和释放减少是妊高征发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NO减少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妊高征患者血浆、脐血与胎盘NO含量的差异,可能与妊高征胎盘部位NO合成和释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母亲和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与肝酶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同时测定118组配对妊娠母亲、脐血、新生儿和42例对照组成人的血清总胆红素(Bil-T)、结合胆红素(Bil-D)和肝酶(ALT、AST、GGT、LD-L),并将母亲和新生儿的血清Bil-T、Bil-D与肝酶结果作相关分析.结果①血清Bil-T、Bil-D含量高低依次为新生儿>脐血>妊娠母亲、对照组(P<0.05);妊娠母亲与对照组的血清Bil-T、Bil-D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血清ALT、AST、LD-L含量高低为母亲>对照组(P<0.05);GGT含量高低为新生儿、脐血>母亲、对照组(P<0.05),新生儿与脐血之间、母亲与对照组之间GGT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清AST、LD-L含量高低为新生儿>母亲、对照组(P<0.05),新生儿与对照组的血清ALT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③母亲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肝酶含量相关(P<0.01),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含量与肝酶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妊娠母亲与对照组成人的血清胆红素含量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儿出生后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增高.母亲的血清Bil-T、Bil-D含量与肝酶的变化一致,新生儿的血清Bil-T、Bil-D的变化不受肝酶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被动吸烟对孕期大鼠锌、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鼠孕期被动吸烟对锌、镉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上海分析仪器厂3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火焰法测定孕鼠血清、胎盘及脐血清锌含量;采用日立180-80型原子分光光度仪,石墨法测定孕鼠血清、胎盘及脐血清镉含量,两者均采用质量控制。结果:被动吸烟孕鼠血清及仔鼠脐血清锌含量代于对照组(P<0.05,P<0.01),而镉含量则高于对照组(P<0.01)。在胎盘组织中,被动吸烟组锌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镉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鼠孕期被动吸烟可使孕鼠血清及其仔鼠脐血清具有低锌高镉和胎盘高镉的代谢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血清生化指标的特点,为新生儿脐血清生化指标参考值调查及新生儿健康情况提供资料。方法:用71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51例新生儿脐静脉血及50例成人静脉血,并作统计分析,性别间、组间比较采用均数的t检验。结果:发现新生儿脐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值不同于新生儿体内血清测定值,在男女间TBIL、HBDH、HDL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脐血CHO在剖宫产组与顺产组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脐血LDH、HDL在胎吸组与顺产组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脐静脉血清生化指标是一组特殊资料,反映了新生儿在宫内的发育状况,并与不同生产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胃癌患者血清铜、锌和硒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探讨血清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与胃癌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胃癌患者 (2 36例 )和健康者 (对照组 5 5例 )血清铜、锌、硒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锌和硒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降低 (P <0 .0 1) ,血清铜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在有、无肿瘤负荷两组间血清锌、硒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有肿瘤负荷组血清铜明显高于无肿瘤负荷组 (P <0 .0 1)。结论 体内缺锌、硒与胃癌发生有关 ,血清铜水平与肿瘤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18.
韦冰  车小群 《河北医学》2006,12(9):845-84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脐血瘦素(Leptin)及胰岛素(Ins)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46例IUGR患儿、孕妇(IUGR组)血清IGF-Ⅰ和脐血瘦素、Ins水平,同期住院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52例(正常妊娠组)作为对照.结果:①IUGR组孕妇血清IGF-Ⅰ为(112.58±21.23)ug/L,低于正常妊娠组的(209.13±25.98)ug/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UGR组脐血清IGF-Ⅰ为(15.68±6.76) ug/L,低于正常妊娠组的(45.19±11.25) ug/L,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②IUGR儿脐血瘦素为(5.35±3.02)ng/ml,低于正常妊娠组的(8.97±4.34) ng/m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③IUGR儿脐血Ins为(8.98±5.60)mU/L,低于正常妊娠组的(16.19±8.15) mU/L,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IGF-Ⅰ、Ins及瘦素可能参与IUGR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铜、锌、硒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铜、锌、硒水平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80-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UV-2100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1 438例恶性肿瘤患者及4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铜、锌、硒水平.结果肿瘤患者血清锌、硒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铜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复发组及有肿瘤负荷组患者血清铜及铜/锌比值高于无复发及无肿瘤负荷组(P<0.01),血清锌、硒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锌、硒水平与其它肿瘤患者组间也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锌、硒进入方程,且为保护因素.结论低锌、低硒可能是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血清铜升高则可能是肿瘤存在的结果.血清铜及铜/锌比值与肿瘤负荷状态及复发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与脐血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子痫前期孕妇4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的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孕妇外周血与脐血血清VEGF浓度,并记录每例孕妇分娩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及胎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子痫前期组孕妇外周血及脐血VEGF水平低于健康孕妇组,子痫前期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胎盘质量低于健康孕妇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两组间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VEGF水平降低可能是引起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并与胎儿、胎盘的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