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16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血生化,血气分析,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96.6%(112/116),主要为心肌酶谱异常,多有2项及2项以上心肌酶异常,其中CK—MB、AST均较敏感,但恢复很快。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与患儿年龄、性别、吐泻程度、脱水、酸中毒、发热、发热程度及有无呼吸道感染均无关系。【结论】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很高,但多为潜伏型或亚临床型心肌损害,主要是心肌酶异常,其发生与病情轻重无关。  相似文献   

2.
展晓玲  黄铁喆 《现代医院》2011,11(12):56-5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动力学对6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住院24 h内、住院1 w、部分住院后2 w血清心肌酶AST、LDH、CK、CK-MB等的测定,同时行心电图检查,心肌酶升高者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心肌酶明显升高者39例,占研究总数的65%,1 w后复查心肌酶28例降至正常,11例明显下降,2 w后复查基本恢复正常。所有患儿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行心脏超声检查者亦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常伴有心肌损害,心肌酶测定可早期发现心肌损害情况,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酶升高及心肌损害多呈一过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8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和60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对照组)的心肌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P<0.01).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可致心肌损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治疗同时注意保护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 对5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及48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清晨血清心肌酶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中42例患儿有心肌酶异常(77.78%),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P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肠炎合并脱水酸中毒患儿CPK-MB、CPK、AST升高较单纯肠炎患儿更明显(P<0.01或<0.05).结论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常伴有心肌损害,且病情越重,心肌酶异常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肌酶动态变化水平及其对心肌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合并心肌损伤患儿65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身体检查的健康同龄婴幼儿6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CK、AST、CK-MB、LDH、HBDH)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K、AST、CK-MB、LDH、HBD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入院24 h内CK、AST、CK-MB、LDH、HBDH水平达到巅峰,随着患儿病情的好转,其水平显著下降,与入院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5 d其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电图异常例数2例(3.33%),观察组心电图异常例数60例(92.31%),两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可作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预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抽取我院2003~2005年中收治住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炎患儿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中男女之比为1.21,在6个月~2岁发病的占86.2%,患儿的心肌酶谱明显异常75例(93.75%),肌钙蛋白升高46例(57.5%),心电图异常80例(100%).除给予病毒唑及炎琥宁抗病毒、口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和肠道微生态制剂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外,均给予维生素C、ATP或尼脉宁等改善心肌营养代谢药物,有效率达100%.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疾病,易导致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易引起心肌炎,尽管绝大多数心肌炎病情较轻,仍应给予足够重视,早期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相关检测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者心肌损害血气指标,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重症肺炎心肌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对58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心肌酶学检查结果分为:心肌酶异常组、心肌酶正常组;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将两组患儿分为心力衰竭组与无心力衰竭组.分析各组患儿心电图、血气指标及心肌酶学的变化,并探讨血气指标与心肌酶学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心肌酶学异常组的血气分析水平较心肌酶学正常组有显著改变(P<0.01),无心力衰竭组心肌酶学变化较正常对照组也有显著改变(P<0.01).心肌酶学异常组32例中CK-MB水平与血气分析结果的-BE值呈正相关(r=0.518,P<0.01).58例重症肺炎患儿中心电图显著改变者51例,其中心肌酶学异常组患儿45例,占88.24%.[结论]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对重症肺炎心肌损害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血气分析、心肌酶学检测及心电图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和判断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儿科住院的105例RV肠炎患儿(观察组)及同期住院的90例非RV肠炎患儿(非RV肠炎组)、同期97名入托体检健康儿(对照组),分别空腹静脉抽血4ml,采用迈瑞BC-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谷氨酸转移酶(AST),酶标法检测患儿大便RV,分析3组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心肌酶谱异常者行心电图检查。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心肌酶谱值高于非RV肠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以α-HBDH、CK-MB增高尤为显著。结论心肌酶谱水平与RV肠炎患儿病情程度有关。α-HBDH、CK-MB可作为心肌损害的标志物,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肌酶的动态变化,以探讨早日确诊轮状病毒腹泻并心肌损害的敏感指标。方法:对482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和200例健康同龄儿动态监测心肌酶及心电图。结果:腹泻组与对照组心肌酶异常率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肌酶是判断轮状病毒腹泻合并心肌损害的重要依据,CK-MB是确定心肌损害的关键指标,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是我国婴幼儿秋冬季节常见的病毒性腹泻病,临床症状以呕吐、腹泻、发热为主,近年来有报道发现,轮状病毒为全身性感染,可侵犯多个脏器[1].为了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本文对16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了心肌酶谱的检测及分析,同时做心电图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升高的原因以及轮状病毒肠炎是否容易合并心肌损害。方法将80例腹泻病患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38例作为观察组,阴性42例为对照组Ⅰ;另选择18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Ⅱ。记录观察组与心肌损害相关的症状和体征,CK-MB活性升高病例的心电图和影像学改变,以及对比3组CK-MB酶活性(免疫抑制法)、酶质量和肌钙蛋白Ⅰ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心肌损害相关症状和体征随腹泻脱水症状的改善而消失,CK-MB活性升高病例的心电图和影像学无心肌损害特异性改变;观察组CK-MB酶活性水平与两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CK-MB酶质量和肌钙蛋白I的水平3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免疫抑制法测定的CK-MB酶活性在轮状病毒肠炎中升高,但不能据此推断轮状病毒肠炎容易导致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损害的情况,探讨心肌损害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集2003年10月-2004年10月轮状病毒肠炎患儿30例,同期住院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8例,对上述两组心肌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导致心肌损害,原因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在补液时要注意速度及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69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进行心电图、血气、电解质及心肌酶谱(CK、CK-MB、LDH、α-HBDH和AST)分析,观察心肌酶谱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高血红素血症新生儿(HBN)心肌损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2年6月入院的260例伴心肌损害的HBN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入院并未发生心肌损害的60例HBN患儿作为对照,比较2组一般资料、心肌酶谱水平肌钙蛋白Ⅰ(cTnI)及IMA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心肌酶谱、IMA与cTnI对HBN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IMA、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表达水平以及心电图QTd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心肌酶谱AST、LDH、CK-MB的AUC分别为0.740、0.751、0.773,cTnI的AUC为0.746,IMA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AUC为0.927。结论 联合检测IMA和心肌酶谱对HBN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周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96-5498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性肠炎与血清转氨酶和心肌酶谱变化的关系。方法:对2010~2011年收治的62例小儿RV性肠炎(观察组)和RV抗原阴性的57例肠炎患儿(对照组)进行血清转氨酶及心肌酶谱测定,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转氨酶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年龄越小肝功异常率越高;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RV性肠炎可引起血清心肌酶谱和转氨酶异常;早期监测血清转氨酶和心肌酶谱变化,对小儿RV性肠炎的诊断和干预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情况,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2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并与140例健康儿童对照,分析并比较其差异。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常规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及早干预治疗,从而防止心肌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酶CK-MB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心肌酶CK-M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5例MPP患儿全部行心肌酶检查,对其中CK-MB升高患儿全部作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胸片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及随访观察。结果:205例MPP患儿中,CK-MB值升高62例(30%),其中仅有3例心电图异常,频发室早、Ⅱ导T波低平、夜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胸片显示的心胸比率均正常。CK-MB升高者仅有2例(1%)诊断为心肌炎。所有患儿经治疗后心肌酶和心电图均恢复正常。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一过性或轻度心肌损伤较常见,但较少导致心肌炎。对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CK-MB较心电图更敏感,故MPP的患儿需常规检查心肌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的心肌酶改变,并且对于心肌酶有改变的新生儿用黄芪注射液干预治疗.方法:对130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检测心肌酶及血肌钙蛋白,与非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进行比较.同时对有心肌损害的新生儿随机分两组进行干预治疗,对黄芪和常规治疗两种方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和对照组比较,CK、CK-MB差异有显著性(P<0.01).cTnI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黄芪组和对照组的AST、CK、CK-MB升高的百分率和酶活性水平改变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相比较,对照组AST、CK、CK-MB活性水平明显高于黄芪组(P<0.05),但两组LDH活性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轮状病毒可以导致新生儿的心肌损害,黄芪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CK-MB/CK)方法减少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过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0例腹泻患儿进行研究,采集其新鲜大便,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并相应分组,其中轮状病毒检测阳性者设为观察组(100例);轮状病毒检测阴性者设为对照组(100例),分别于清晨空腹下抽取两组患儿静脉血液检测CK、乳酸脱氢酶(LDH)、CK-MB。结果观察组患儿LDH、CK、CK-MB水平分别为(297. 84±103. 25) U/L、(374. 14±88. 17) U/L、(42. 14±19. 26) 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2. 74±26. 85) U/L、(122. 76±24. 10) U/L、(6. 95±2. 18)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CK-MB/CK为11. 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 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 85,P=0. 00)。结论临床通过采用传统心肌酶谱检测可排除心肌损害疑似者,但通过检测CK-MB/CK可有利于早期诊断婴幼儿轮状病毒并发心肌损害,为减少临床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心肌损害患儿心电图(ECG)特征和心肌酶谱变化,为合理制定诊治方案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MPP患儿506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合并心肌损害将其分为心肌损害组50例和非心肌损害组456例,同期选取10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心肌损害组患儿的ECG改变及3组儿童的心肌酶谱指标进行检验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PP合并心肌损害患儿均存在ECG异常,其中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患儿最多,分别占28.0%、24.0%和22.0%;心肌损害组患儿的心肌酶谱指标高于非心肌损害组,非心肌损害组患儿的心肌酶谱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常合并心肌损害,联合检测心肌酶谱指标和ECG能够提高针对心肌损害的诊断效率,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