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1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脑干挫裂伤5例,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多发脑挫裂伤伴脑肿胀),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 除1例并发肺挫伤,继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10位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一定优势,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回神丹颗粒对重型颅脑损伤脑保护作用临床疗效。方法中西医结合组60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回神颗粒治疗,40例对照组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回神颗粒中西医结合组血肿吸收明显,且水肿区及软化灶缩小,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回神丹颗粒对重型颅脑损伤所致的脑神经细胞破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残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后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按就诊时间分组,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中西药、电针),对照组只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GCS评分≤8分)】的死亡原因,以降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死亡病人10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为车祸伤,造成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的常见因素为严重的脑挫裂伤、急性脑水肿、急性脑肿胀,其次为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控制创伤后的急性脑水肿、急性颅内高压,防治各种并发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对策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按GOS标准,治疗后6个月评定治疗效果,恢复良好12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7例,死亡5例。结论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脑组织缺氧和低血压、长时间脑疝、严重脑挫裂伤等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正确判断脑膨出的性质,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可防治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降低重残率及病死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醒脑散瘀汤治疗瘀阻脑络证重型颅脑外伤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9例瘀阻脑络证重型颅脑外伤恢复期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依达拉奉组54例(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中西医结合组55例(在依达拉奉治疗基础上增加醒脑散瘀汤煎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高于依达拉奉组,D-二聚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水平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醒脑散瘀汤能够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凝血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并发顽固性呃逆病人的护理。[方法]对38例颅脑外伤并发顽固性呃逆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加强护理,以减轻和制止呃逆的发生。[结果]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结论]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并发顽固性呃逆病人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科2003/2008年40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并发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所采取的处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死亡11例(27.5%),重残9例(22.5%),中残14例(35%),恢复良好6例(15%)。结论:提高对颅脑损伤后急性脑膨出的认识,快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0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影响主要原因是迟发性颅内血肿,其预后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无对冲伤,治疗方法,合并伤和并发症等多因素影响有相关性。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降低急性颅脑膨出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9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CT特征,总结脑膨出形成原因。结果经治疗后6个月恢复良好13例,中残15例,重残8例,死亡23例。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肿胀、低血压、脑缺氧、长时间脑疝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正确判断脑膨出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术中对策是治疗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背景新近研究表明,急性期各种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脑保护措施中,轻度低温的作用受到特别重视,并推荐临床应用.但多限于实验研究和动脉瘤出血,做临床研究亚低温可能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脑血管痉挛期有重要影响.目的以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变化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期的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十六医院神经外科和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对象选择1997-07/1999-08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收治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8例.同期筛选出24例正常人检测其脑循环动力学指标,作为正常组,所有被试对象均自愿参加本实验.方法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抗炎、止血、限液、脱水、支持、高压氧等治疗.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治疗组4~8 h内将肛温降至33℃左右,维持3~5 d.监测项目①伤灶脑水肿体积每例患者伤后当天(0),1,3,7,14,21 d各行1次CT检查,计算伤灶脑水肿体积.②脑循环动力学指标于伤后当天(0,未治疗前),1,3,7,10,14,21天每例患者各检测1次,其中最低血流速度和最低血流量是反映检测点远端脑血管供血状态和血流量的指标,脑血管阻力反映脑微循环通畅程度的指标,动态阻力反映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评估标准伤后1周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判定意识恢复情况,3个月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5分良好,4分中残,3分重残,2分植物状态,1分死亡).4分以上为预后良好.主要观察指标①对照组和治疗组动态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②对照组和治疗组动态伤灶脑水肿体积.③对照组和治疗组伤后1周意识恢复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伤后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可划分为4个期,即低灌注期(0 d)、高灌注期(1~3 d)、脑血管痉挛期(4~14 d)、好转期(> 15d);而治疗组仅表现出3个期,即低灌注期(0 d)、好转期(1~3d)、恢复期(> 4 d),未出现高灌注期.对照组和治疗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出现脑血管痉挛变化者分别是8例和2例(P<0.05).②伤灶脑水肿体积对照组在伤后第14天最大(140.9±22.95)cm3,治疗组在伤后第3天最大(95.83±14.97)cm3,在伤后第14天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42%(P<0.05).③伤后1周内转清醒率对照组为22.2%(4/18),治疗组为55.6%(10/18)(P<0.05);预后良好率对照组为38.9%(7/18),治疗组为66.7%(12/18).结论亚低温通过稳定重型颅脑损伤后脑循环功能,尤其是能平抑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高灌注,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从而明显减少伤灶脑水肿体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依达拉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脑水肿缓解程度。结果出院时治疗组脑水肿改善率高于对照组,GOS评分疗效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常规治疗颅脑损伤有较好的增效作用,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术后治疗对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外伤共133例,均采用常规去骨瓣开颅术清除血肿减压,根据术后急性期(3d)内收缩压状况分为A、B、C3组(〈150mmHg,151~180mmHg,〉180mmHg),术后行脱水及扩血管治疗。术后1、3、7d复查CT。结果:本研究病例共出现49例脑梗死,A、B、C3组分别为20、17、12例,其中死亡9例,A、C组分别为7例、2例。结论:收缩压过高或过低是重型路脑外伤患者术后脑梗塞发生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急性期内维持收缩压于稍高状态(151~180mmHg)可有效减少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和术中处理.方法 对45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术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恢复良好7例(15.6%),轻残7例(15.6%),重残2例(4.4%),植物生存6例(1 3.3%),死亡23例(51.1%).结论 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处理、硬脑膜网状切开、双侧去骨瓣等可以降低重症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致重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枢性低钠血症临床鉴别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外伤及脑出血病程中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确诊为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13例确诊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其中CSWS患者经过治疗后11例低钠血症得到纠正,5例死亡;SIADH患者经过治疗后12例低钠血症得到纠正,1例死亡。结论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病程中易出现中枢性低钠血症,而CSWS及SIADH是中枢性低钠血症常见的病因,CSWS与SIADH病理机制不同,临床上易延误诊断,由于二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并且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所以,正确的诊断在临床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收治的25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1例,治愈8例,死亡3例;脑耗盐综合征14例,治愈12例,死亡2例。结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脑耗盐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都不相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34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均经剖腹探查术,其中15例同时施行颅脑手术。住院期间死亡4例。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处理,早期应明确伤情,处理好休克与颅内高压治疗的矛盾。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 were studied in 44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contusions of the brain and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s) with consciousness depression (moderate coma), hospitalized in intensive neurological care wards. Oxygen supply to the brain was repeatedly evaluated (acid-base status of the jugular vein blood, oxygen arterio-venous difference, oxygen extraction coefficient), oxymetry of the brain was repeatedly carried out, and vital functions were monitored over the entire period of disease. Cerebral blood flow was monitored by rheoencephalography, which helped timely detect the changes in cerebral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during different ventilation protocols used in intensive care. All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three stages: 1) initial stage, when the patients were brought to intensive neurological care wards after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during normoventilation (paCO2 36-40 mm Hg; 2) moderate hyperventilation (paCO2 35-26 mm Hg); and 3) pronounced hyperventilation (paCO2 25-20 mm Hg). Specific changes in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during the acute period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were detected during different ventilation regimens in 2 groups of patients: group 1 with lethal outcomes and group 2 with positive chang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性假设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要点,为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23例颅脑损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及治疗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假性动脉瘤,颅脑损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颅脑损伤后突发头痛20例,反复大量鼻衄2例,反复癫痫大发作3例,另外15例检查认定为颅内血肿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假性动脉瘤位置为:6例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5例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4例在颈内动脉A2段,8例在颈内动脉床突旁段。23例患者均采用开颅切除载瘤动脉、覆膜支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弹簧进行栓塞。术后12月随访发现痊愈19例且均无并发症。其余4例有2例偏瘫,2例死亡。结论利用全脑血管造影技术有助于确诊颅脑损伤性假性动脉瘤。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在治疗颅脑损伤性假性动脉瘤有着突出的作用,其中后者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脑部功能恢复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科治疗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远隔部位行再次手术(再次手术组),72例无需手术(非再次手术组)。单因素和Logistic因素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科治疗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千伤、脑积水、着力部位、着力部位与血肿位置、远隔部位骨折、去骨瓣减压术、手术体位、术中出血量、术中急性脑膨出均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科治疗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脑干伤、脑积水、枕部着力、着力部位与血肿对侧或双侧、远隔部位骨折、去骨瓣减压术、术中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科治疗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脑干伤、脑积水、枕部着力、着力部位与血肿对侧或双侧、远隔部位骨折、去骨瓣减压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应加强监测,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