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和评价连续2次低pH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效果,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病毒灭活工艺提供进一步技术支持。方法将一定量指示病毒加入IVIG中,在pH4.1±0.3,24±1℃条件下孵放24 d,并在灭活过程中的不同时间节点取样进行残余病毒滴度检测。结果低pH孵放法可有效灭活VSV、Sindbis、HIV指示病毒,3种指示病毒滴度下降均大于4个Logs,符合国药监注[2002]160号文件要求。结论低pH孵放病毒灭活工艺能有效地增加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水泡性口炎病毒(VSV)、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和伪狂犬病毒(PRV)为指示病毒,验证S/D和低pH孵放2种处理方法对富含IgM制剂的脂包膜病毒灭活效果。方法将指示病毒加入富含IgM制剂中,在无保护剂状态下,分别经S/D和低pH孵放处理后,测定残余病毒滴度,以病毒滴度下降数代表灭活效果。结果 S/D法使PRV和Sindbis的病毒滴度下降分别为2.94和5.25 Logs;低pH孵放使PRV和VSV的病毒滴度下降分别为6.03和4.94 Logs。结论 S/D法和低pH孵放2种处理方法对脂包膜病毒的模拟病毒VSV、Sindbis和PRV病毒,均能有效灭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常用病毒灭活方法对血液制品中登革病毒(DENV)的灭活效果。方法将单采新鲜冰冻血浆(FFP),人凝血因子Ⅷ(FⅧ)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3种血浆及其制品中加入高滴度(8.00-9.25)的登革病毒液,分别采用亚甲蓝(MB)光化学法灭活FFP、有机溶剂/去污剂(S/D)法灭活FⅧ、低pH常温孵化法和巴氏消毒法灭活IVIG;以1×10~6/mL A549细胞接种于T25的培养瓶中作为病毒传代及滴度滴定指示细胞,将灭活前后的血浆及制品接种于A549细胞并检测其DENV滴度,并通过qRT-PCR对DENV RNA做定量检测;评估不同的灭活方法对DENV的灭活效果。结果 DENV滴度下降:MB光化学法灭活FFP下降滴度≥5.92 log,S/D法灭活FⅧ下降滴度≥5.17 log、巴氏法和低pH法灭活IVIG均下降滴度≥5.92 log,其中MB光化学法灭活FFP、SD灭活FⅧ及巴氏法灭活IVIG后DENV RNA(cp/mL)降低1.25 log-2.25 log,低pH法灭活IVIG后DENV RNA(cp/mL)降低0.17 log。所有血浆和血液制品样品经灭活后,在DENV宿主细胞上3代盲传后均未检测到DENV RNA。结论 4种常用病毒灭活方法均能有效灭活血浆及血液制品中的DENV。  相似文献   

4.
S/D法用于人凝血因子Ⅷ病毒灭活效果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蕾  袁进  何勤 《中国输血杂志》2001,14(4):222-223
人凝血因子Ⅷ(FⅧ)浓制剂是用于甲型血友病治疗的血液制品,患者需终身输注.本所用低温乙醇法制备了纯度>3IU/mg蛋白的FⅧ浓制剂,为减少该剂品传播病毒的危害并保证制品的质量,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Solvent/detergent (S/D) 法[1]进行病毒灭活.S/D法是由美国纽约血液中心[2]于20世纪8 0年代中期开发的,采用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进行协同处理,用于灭活血浆制品中的脂包膜病毒而不影响蛋白质的性质,已获得美国FDA认可.为验证该方法的效果,笔者对制品在处理前后的活性和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采用HIV、VSV、Sindbis 3个指示病毒对S/D处理人凝血因子Ⅷ进行病毒灭活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水泡性口炎病毒(VSV)为指示病毒,验证应用有机溶剂/去污剂(简称S/D)法灭活血液制品中病毒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S/D法对于包膜病毒有显的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用Cohn低温乙醇法结合聚乙二醇(PEG)制备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过程中,对各种血源性病毒如: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和Sindbis病毒(SV)的灭活情况。制备方法:收集抗-HIV阴性血浆,加入病毒,经Cohn低温乙醇法分级分离后,得(?)组份(Fr)-Ⅱ+Ⅲ或组份Fr-Ⅱ。将Fr-Ⅱ+Ⅲ或Fr-Ⅱ悬于冷水中,用HCl调至pH 5.3-5.8,使悬液离子浓度低于1/10浓度的生理盐水,加入PEG 4000于2±1℃20小时,离心收集上清(IVIG),检测病毒灭活情况。结果:(1)在血浆及Fr-Ⅱ+Ⅲ悬液中加入1/40体积的HTLV-Ⅲ溶液,并经Cohn低(?)乙醇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病毒灭活工艺对静注免疫球蛋白质量和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病毒灭活工艺对静注免疫球蛋白质量和收率的影响。方法以相同品质的FⅡ沉淀溶解液为原料,分别经低pH孵放、纳米膜过滤、巴氏消毒和S/D病毒灭活工艺处理后来制备原液,比较原液质量及蛋白收率。结果4种工艺所制备原液的主要质量指标相互间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蛋白纯度、IgG单体+二聚体、PKA、抗体以及热稳定等质量指标相互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巴氏消毒工艺制品的抗补体活性明显低于其它3种产品(P<0.01)。4种工艺的蛋白收率差异较大,采用巴氏消毒工艺制备的制品最低,仅为(72.7±5.6)%。结论不同病毒灭活工艺对静注免疫球蛋白的质量有一定影响,而对蛋白收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制品的纯度是该制品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采用低温乙醇法分离所得到的IVIG半成品IgG含量一般在97%~98%,通过低pH孵放灭活病毒 [1,2] 过程后,可使IVIG中杂蛋白(主要是白蛋白)部分降解,从而使制品纯度提高约1%~2%. 在 IVIG半成品中加入一定量人血白蛋白经低pH孵放后也证实了这一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7~2011年国内血液制品供应情况和供应特点,对未来血液制品市场供应做出评估,为建立血液制品供应信息管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供应品种、批签发批次、生产数量、实际供应数量等多个角度考察2007~2011年我国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人凝血因子Ⅷ等血液制品的批签发信息;分析中国血液制品市场供应情况。结果生物批签发批次从2007年不完全统计的800批次增长到2011年2 353批次,其中人血白蛋白供应量从2007年59.52吨增长到2011年182.93吨,2011年进口人血白蛋白达到78.22吨,占42.76%,国产达到104.71吨,占57.24%;人免疫球蛋白(肌注)2011年减少至183.6 Kg,约合61.2万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含冻干剂型)从2007年5.30吨增长到2011年14.15吨;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2011年供应为41 662万IU;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2011年供应为49 432.3万IU;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2011年供应为65 390.9万IU;其他血液小制品,2011年人纤维蛋白原供应69 901.5 g;2011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供应为4 400.1万IU;2011年人凝血因子Ⅷ供应增长7 159.4万IU。结论施行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制度能使国家监管部门更准确地掌握生物制品的生产及质量情况,进一步保证血液制品的临床有效性,提高了血液制品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超高压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灭菌消毒的物理手段,对灭活血浆中模型病毒的条件及灭活效果探讨。方法取正常人血浆按10%的比例分别加入PRV、PRV、VSV、PV1、PPV等指示病毒混匀,放在超高压试验机的样品仓中,以不同的压力和不同的时间进行处理。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超高压处理前后各组样品的病毒滴度。结果 600 Mpa处理10 min、500 Mpa处理20 min、400 Mpa处理60 min、350 Mpa处理90 min可灭活PRV、PRV、VSV等3种脂包膜指示病毒达4 lgs以上。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灭活的病毒是HBV和HCV的指示病毒。符合"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中病毒灭活工艺有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血液制品的病毒安全性问题,国外对低温乙醇法生产的制品已进行了充分研究,但对利凡诺工艺生产的却报导很少。从已发表的文献资料看,Geiger和Chariatte在70年代初,分别对他们使用的利凡诺结合硫酸铵盐析法、利凡诺结合低温乙醇法生产人血白蛋白和人血丙种球蛋白过程中HBsAg的分布与去除情况进行了研究。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单纯采用利凡诺工艺生产人血白蛋白,对该工艺生产过程中的病毒分布、去除与灭活情况还没有人进行过研究。本文仅就乙型肝炎标志物HBsAg,在用利凡诺纯化白蛋白过程中的分布与去除情况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S/D法灭活血液制品中Sindbis病毒效果验证实验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95年开展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工作以来有数十个企业应用S/D法灭活血浆蛋白制品中的病毒 ,并由中检所进行病毒灭活的验证工作.其中大部分应用含有4%小牛血清的最低必需成分培养液(minimum essential medium,MEM)作为终止液 ,终止S/D的灭活作用.在以Sindbis为指示病毒的灭活验证实验中发现某些因素直接影响灭活指标的判定.为此笔者进行了比较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国内静注丙种球蛋白Fc段生物学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静注丙种球蛋白 (IVIG)制品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 ,了解国内不同生产工艺生产的IVIG制品Fc段生物学功能及IVIG制品的二级结构。方法 采用激活补体方法、抑制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方法 (ADCC)检测国内 7种工艺生产的IVIG制品 ,用圆二色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检测IVIG制品的二级结构。结果 在制品激活补体和抑制ADCC的活性方面 ,低pH制品平均高于中性IVIG制品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0 0 1) ;低 pH孵放与低 pH孵放加纳米膜过滤制品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 低 pHIVIG制品在保持IVIGFc段生物学活性方面可能比中性IVIG制品有更好的稳定性 ;低 pH孵放法与低pH孵放加纳米膜过滤双重灭活 /去除病毒方法相比对IVIG制品的活性无影响 ;在低 pH孵放法病毒灭活工艺中 ,是否加入稳定剂对IVIG制品的活性无影响 ;有稳定剂条件下巴氏消毒加低 pH孵放双重病毒灭活方法对IVIG制品的生物学活性无影响 ;无稳定剂条件下进行巴氏消毒加低pH孵放双重法灭活病毒的某厂家生产的IVIG制品几乎没有Fc段生物学活性 ,圆二色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表明其制品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辛酸钠对α1-抗胰蛋白酶制剂病毒灭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辛酸钠在α1-抗胰蛋白酶(α1-AT)病毒灭活中的应用,确定保护剂和灭活的条件,并在最大限度保护α1-AT活性的条件下,对病毒灭活效果进行检测。方法室温(25℃左右)条件下,在α1-AT溶液中加入不同的保护剂,加入0.3%的辛酸钠,调节pH至5.38、5.50、5.60,分别在不同的孵育时间观察α1-AT活性的变化;对选定的灭活条件,用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和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进行灭活验证。结果纯化的α1-AT样品加入40%蔗糖和2%白蛋白作为保护剂,加入0.3%辛酸钠,pH5.60±0.02,5min内Sindbis病毒和PRV各下降>5LogTCID50,1h内α1-AT活性下降<10%。结论辛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以灭活α1-AT制剂中的脂包膜病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低温乙醇蛋白分离工艺和离子交换层析工艺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备过程中的杂质去除效果。方法对2种工艺的过程样品和成品进行人血白蛋白、人纤维蛋白原和IgA含量检测,并进一步对成品纯度、分子大小分布、ACA和PK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离子交换层析工艺与低温乙醇蛋白分离工艺相比,离子交换层析工艺可以明显降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的IgA和人血白蛋白含量。其他杂质残留量和关键质量指标无统计学意义,且指标均符合2015版药典规定。结论离子交换层析工艺可降低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品安全性相关的关键杂质残留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生产过程中酸性孵放法灭活艾滋病病毒的效果。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对含有艾滋病病毒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酸性孵化法灭活效果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将含有艾滋病病毒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酸度调整为pH4,于21~25℃条件下放置4d,其中艾滋病病毒的滴度(TCID50)由9.50log下降至2.00log以下,下降值达到7.00log以上。相同的样品在pH值7.0条件下放置14d,其中艾滋病病毒滴度仍在3.3log以上;经放置21d,所有样品中艾滋病病毒滴度均在2.0log以下。经过对3批样品重复测定,均未出现细胞病变;经过将样品盲传三代仍未出现细胞病变。结论采用酸性孵放法常温下放置21d,可使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中艾滋病病毒完全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17.
巴氏法结合低pH孵放法在IVIG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进一步提高IVIG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 :在Cohn’s低温乙醇法分离制备IVIG的基础上 ,引入液态及无保护剂状态下的巴氏法结合低pH孵放法的两次病毒灭活工艺 ,并对该工艺制备的IVIG的IgG纯度、SephadexG 2 0 0层析、SDS PAGE及圆二色谱分析 ,对病毒灭活有效性、制品稳定性及其它生物学活性检测。 结果 :制品的所有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要求。结论 :巴氏法结合低 pH孵放法病毒灭活效果优于单一的巴氏灭活法或低 pH孵放法以及其它方法 ,IVIG制品在液体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冻干低pH静注免疫球蛋白酸孵放灭活病毒方法的验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冻干低pH静注免疫球蛋白酸孵放灭活病毒方法的验证610063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王玉1廖红茹2吕家成鲁涛郭中平朱关福2李敬方2王宏霞2贾丽丽3周铁群3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的原料血浆是混合血浆,尽管对供血者在血源性病毒传播方面实行了越来越严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加入几种天然脂肪酸灭活血浆衍生物中的病毒进行了评价。用疱疹性口腔炎病毒(VSV)、辛德华斯(Sindbis)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作为灭活脂包裹病毒的标记物。加入油酸,11-甘碳烯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灭活抗血友病因子浓缩物(AHF)中10~4个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_(50))的标记病毒,并且AHF的活性保留60-100%。在这些脂肪酸中,病毒灭活程度和AHF的活性保留取决于使用的脂肪酸浓度和作用的时间。病毒被灭活程度依次为:油酸>甘碳烯酸,花生四烯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在一些情况下,作用1小时适宜。当在0.01%脂肪酸浓度时,AHF浓缩物中的少量病毒即被灭活。在其它血液衍生物中,作者评定了油酸钠灭活  相似文献   

20.
光化学法灭活红细胞浓缩液中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化学法灭活红细胞浓缩液中病毒的研究进展王敦成卜凤荣许金波(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关键词血液消毒病毒灭活光化学法红细胞浓缩液(redbloodcelconcen trates,RBCC)是重要的血液制品之一。如何灭活该类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