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周易参同契》是汉朝魏伯伯集《周易》、《内经》易理和道家学派思想的丹经汇合而成的"丹经之王"之天书。是名释周易交象,实为论作丹之书。二、《周易参同契》内容中的精髓是"火候"。不论外丹或内丹均要使用火候去炼。三、火候怎样产生?操作方法和关键应用有那些?这关系着得道的成功与失败。故火候是《周易参同契》的精髓。大宇宙是大自然,人体小宇宙是小自然,大自然的运行造化规律,类比人体小自然造化规律,所以"参同"。大自然有什么火候,人体也有什么火候,没有一丝一毫差错,所以给后学者留下此"契"以做验证。这就是《周易参…  相似文献   

2.
30年前即知《周易参同契》系万古丹经王,苦于读不懂;遍索群书,仍不得要领,真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越糊涂”了。不意在人类伴随高科技迈入21世纪的时候,看到《〈周易参同契〉解读》,顿开茅塞,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藏有《金丹正理大全》一部,明嘉靖十七年周藩刻本,四函,每函六册,共二十四册,收《金丹大要》(十卷,元代陈致虚撰)、《金碧古文龙虎上经》(三卷,宋代王道注疏,周真一印证)、《周易参同契通真义》(三卷,五代后蜀彭晓注)、《周易参同契解》(三篇,宋代陈显微注)、《周易参同契分章注》(三篇,元代陈致虚撰)、  相似文献   

4.
《参同契》的作者及分篇浅议陆峥嵘《气功》第九卷刊载孟乃昌《周易参同契通考》,当时读后颇不以为然,今日重读,又发现了一些新东西,虽然对于实际修行没有多大用处,但《参同契》盖称"万古丹经王",而错简异常如碎磁(可能是有意为之的),未免可惜,若能因此而略有...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被誉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多同契》,历来是一部难以猜测的天书。最近,我们得知一位自名为“通灵山人”的隐修者在动态中破译了这部著作。他的结论是,《周易多同契》隐出了三大内修丹法:即日月法门、天地法门、天人法门。《金同契》内外丹之争,历代见仁见智,备持其理。外丹派虽然研究其法却不得其证,内丹派虽然研究其理却不得其法,历代如此。这位“通灵山人”明确指出,《参同契》有其理、有其法、有其证.实为难能可贵。他还认为,要读懂《参同契》必须向内看,完全都要往身体里边看,“只要能把应用的文字看到体内来,…  相似文献   

6.
道家的内炼丹法,不管是静的还是动的,是文的还是武的,在海内还是在海外,都产生过巨大影响。被史家认为是丹经之王的《周易参同契》集外丹和内丹之大成,在东汉直至宋代漫长的岁月中,凡爱好丹道的人,包括上层显赫之士和下层布衣庶民,无不受到它的影响。宋朝的张伯端承继《周易参同契》的理论,援佛入道,主张性命双修,结合自己的修炼实践,写出了《悟真篇》。行世以  相似文献   

7.
谢怀宇  谢怀昭 《气功》1999,20(7):304-305
丹道的修炼与气功不同,气功的练习是顺人体生理及自然大道,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为目的的,多施加于后天意识,配之特定的动作及呼吸,以调整人体之气血阴阳,使其生化运行发生改变。而丹道则不然,乃依人体生理及自然大道却逆反用之,从后天寻先天之源,重在化育元精、元气、元神,使其充沛,再顺着人体自身之气血经络之流通网络,以先天的精气神来营养、培补和完善、升华后天之形体躯骸,最终使身躯升华为先天的生命系统,“脱胎换骨”、“改形移命”、“长生久视”、“成仙成道”。正如《周易参同契》中云:“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  相似文献   

8.
《气功》1999,(7)
[1]用究:须要加以研究。[2]较而可御:较,大旨。御,掌握。意思是说大旨就可以掌握起来。[3]径路:道路。[4]根株:即根。[5]素:这里指正常的生长规律。本节讲三道归一是《参同契》的学术体系。俞琰指出:“道无不在,头头俱是。三圣如其度以作易,黄老究其妙以作丹,炉火盗其机而为烧炼之术。或著于言,或修于身,或寓于物,此皆仰观俯察,明阴阳配合之法,远取近用,得造化变通之理,于是有此三道。三道殊途而同归。”(《周易参同契发挥》)所谓大易情性,正指坎离二物。日月为易,真精互藏,情性二字,即一金一木、一…  相似文献   

9.
鼎,最初见于《周易·鼎(卦)》,卦象为上高下巽。自汉代魏伯阳奠定内丹术,著《周易参同契》,"援易以为说",借以喻上下丹田,后世诸丹道之书,多遵从之,甚得妙合处。如清·刘一明《易理阐真》曰;"鼎者,烹煎锻炼之器";张松谷《丹道发微》曰:"凡可藏丹者,皆可言鼎,总当于吾身中求之,不可他寻外索";《性命圭旨》亦云:"火带金形颠倒转,自然鼎内大丹凝";王笃先生在《气功》杂志1997年第1期"性命双修谈体验"文中说:"内鼎的部位在下丹田,在脐下三寸"。从其卦象论,离者火也,巽者风也。若论内炼,则是以呼吸之巽风,烹炼丹田之…  相似文献   

10.
《周易参同契》与飞腾八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汉魏伯阳撰写的《周易参同契》(以下简称《参同契》),是我国古代方士的经典著作,它享有“万古丹经王”的称号。然而,古往今来的很多学者,往往因其“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而误解、妄解、曲解它,以至于长期受到埋没。周士一、潘启明的《“周易参同契”新探》(简称《新探》)出版后,使其重新得到重视。《新探》全书五万七千字,论述颇得《参同契》奥旨。飞腾八法,是子午流注——我国传统时间医学即经典时间医学的针灸开穴模式之一。它的渊源可溯至《周易》和《内经》。飞腾八法所涉及的时间观念(例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等认为年与四时、日与四时等皆互相蕴含、互寓互藏,每个时间片断或层次  相似文献   

11.
养己与炼己     
内丹术有养己、炼己之说 ,此两术语起于何时?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中云 :“内以养己 ,安静虚无。原本隐明 ,内照形躯。”养己之名 ,所由起也。至于炼己一词 ,唐宋以后 ,才见于丹书。吕祖“沁园春”云 :“七返还丹 ,在人先须炼己待时。”张三丰“一枝花”词云 :“时时降意马 ,刻刻炼心猿 ,昼夜不眠 ,炼己功无间。”至明代 ,陆潜虚《金丹就正篇》乃剀切示明炼己之要。己者 ,心也。养己 ,即存心养性 ;炼己 ,即修心炼性。两者功夫虽同 ,然潜虚翁曰 :“养之与炼 ,亦当有辨。”养己有如栽花培木 ,日益增长 ;炼己则如用火煅金 ,愈炼愈净 ,两者之义不无差别。上阳子陈致虚曰 :“宝精裕气 ,养己也 ;对境忘情 ,炼己也。养己则主于静 ,炼己则兼乎动。”是故片尘不杂 ,万虑皆空 ,常静而常应 ,处动而恒寂者 ,炼己之功也。气满神全 ,早复早积 ,养己之效也。若会而通之 ,则能心息相依 ,一直至于大定。以定的功夫来养己 ,则符合《周易参同契》所云“内以养己 ,安静虚无”之说 ,其义易晓。至于云“以定炼己” ,必须无悖于潜虚翁讲的兼动之旨。但其义难明 ,今再剖析之。神息两定之际 ,其时内外皆空 ,以内外空寂之故 ,感...  相似文献   

12.
气功的意念锻炼马济人作者简介:马济人,上海市气功研究所研究员。出生于中医世家,六十年代初从著名周易学者、气功家杨践形学习气功经典《周易参同契》,对各种古典功法特别是内丹功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颇有造诣。有《中国气功学》、《实用医学气功辞典》等著述和数十篇...  相似文献   

13.
魏伯阳的养生术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少才 《光明中医》2010,25(1):8-10
魏伯阳的养生术主要体现在其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一书中,展示的丹道法门,传至晚唐吕纯阳之后,开创了道家养生的新格局,至北宋则被称之为"万古丹经王"。因此,魏伯阳所创立的丹道养生思想在正统道家养生典籍中占有独特的统领地位。  相似文献   

14.
魏伯阳     
《气功》1996,(2)
魏伯阳魏伯阳,名翱.字伯阳,号云牙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气功家和化学家,所著《周易参同契》,是现存系统阐述炼丹理论的最早著作。魏氏的生年年月不详,约生活在公元一二世纪,即东汉顺、担两帝期间。魏伯阳,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市)人,据《上虞县志校续》记载:...  相似文献   

15.
用唯物辩证法指导练功张阳国从接触气功以来,我苦读《悟真篇》、《周易参同契》、《金刚经》、《愣严经》、《道德经》、《易经》等有关气功的经典著作,希望有朝一日能大彻大悟,超凡脱俗,但最终也没有获得新的认识和成就。自从研读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规律,...  相似文献   

16.
易经与传统医学——易经与临床模式浅说人体科学与八卦(之一) 人们认为,易经是关于天地人的探索。太极八卦则是天地人的模式。所谓“画八卦,效天图”(《周易参同契》),古往今来的大家特别是医家正是依此去探索天地人,特别是探索人。例如,《黄帝内经》便认为人为天地之子,人与天地相统一——人天合一。人在天地中,又自为天地。《易·说卦传》说:“乾为首,地为腹”,也是这含义。人体寓乾坤,自为小天地。石寿棠说的“一为清阳,一为浊阴,人身所以为天地  相似文献   

17.
高少才  王志勇 《陕西中医》2009,30(4):485-485
魏伯阳,东汉会稽上虞方士,出于“将欲养性,延命却期”的目的而著述了一部养生专著《周易参同契》,共3卷,其说似解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魏伯阳的思想对道教的炼丹术影响很大,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一位最早的炼丹家。其所论兼及内丹和外丹,被后世尊奉为“万古丹经王”。为了使广大养生爱好者对其人其作有个简要的认识,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魏伯阳在其所著《周易参同契》中曾提到“阳禀阴受”,“阳擒阴伏”,“阳倡阴和”等说法。《悟真篇》则提出“阴阳得奏归交感,二八相当是合亲”,都很有道理。惜其文字古奥,又多隐言喻语,使人难以卒解。兹概括古人最常用而又易于理解应用者简述如下:(一)重视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阴阳变  相似文献   

19.
妙哉!玄矣──功境得失谈经历郭振元《伍柳仙宗》说:“修炼之士,贵夫忘言守一。一非虚名也,即太极也,玄关也。圣人隐言曰‘玄关一窍’,曰‘抱一修行’。黄庭在一之内。人壮一灵,人衰一敝。铅汞皆从人生。守静极於虚无,则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借一之形,炼一之气,...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子午流注纳甲法机理的思考510516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黄泳符仲华1子午流注纳甲法的运用概况纳甲法,又称纳干法,天干以甲字开头,故名纳甲法。为子午流注针法之一。“纳甲”一词首次在晋代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中提到,“纳甲法”首见于金代阎明广的《子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