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孙印臣  王炳胜  柴亮  刘晓伟  张河 《人民军医》2010,(8):553-554,560
2008年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非洲占59%,且平均每30S就有1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疟疾。在非洲3大致命疾病中,疟疾居首位。联合国维和部队中国二级医院所在任务区利比里亚大吉德州首府绥德鲁市,是利比里亚疟疾发病率最高的地区,蚊虫带疟率高达97%。2009年1—12月,维和中国二级医院在利比里亚共收治疟疾232例,采用国产抗疟药联合或复方制剂治疗,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利比里亚民众和在利比里亚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中国官兵来说,传染病是他们面对的首要威胁.利比里亚的主要传染病有疟疾、艾滋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性传播疾病、血吸虫病、盘尾丝虫病、结核病、霍乱、百日咳、肝炎、脑膜炎、伤寒、拉沙热和黄热病等.深入了解利比里亚任务区传染病的种类和流行概况,对赴利比里亚维和期间的疾病诊断和防疫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利比里亚任务区的传染病概况,结合我们在赴利比里亚维和期间的防疫工作经验,建议各维和分队从以下方面加强和改进防疫工作:(1)采取综合性媒介生物控制措施进行虫媒与动物媒介传染病预防;(2)重视用水安全,做好水质消毒和水质安全检测;(3)有针对性地装备各种传染病的疫苗、诊断试剂、治疗药物和抗血清;(4)加强营区和个人卫生管理,做好卫生安全常识教育,提高疾病预防意识;(5)严格日常生活管理.以上传染病概况和防疫工作建议对赴其他非洲国家的维和分队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6年4~12月,我们随中国第4批维和医疗分队在利比里亚执行二级医院维和医疗任务。联合国维和二级医院在任务、人员编制及设备配置等方面与野战医疗所有相似之处,结合利比里亚中国维和二级医院开展眼科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就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2011年8月,我院承担了第11批利比里亚维和二级医院(维和医疗分队)的卫勤保障任务,为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团,UNMIL)军事人员和民事人员提供医疗救助。现结合参加维和任务的实践,就维和医疗分队药材保障特点等相关问题报  相似文献   

5.
维和二级医院骨科疾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中国第七批赴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骨科疾病特征,为后续分队本专业的组训及进一步做好维和卫勤保障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查阅2007年6月18日—2008年2月28日门诊及住院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驻刚果(金)布卡武地区维和二级医院骨创伤专业共诊治门诊患者182例,住院病人42例。手术病人20例,骨关节脱位闭合复位13例。其中膝踝肘关节扭挫伤居多,占42.4%,其次是手足外伤,占14.3%,腰痛腿占17.0%,各类骨折占9.8%,骨关节脱位,占5.8%,其他占10.7%。结论根据刚果(金)布卡武维和任务区的疾病特征,充分准备维和任务区内常见病及执勤训练伤疾病的防治药物和器材;国内组训阶段应着重做好维和任务区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  相似文献   

6.
孙景豫  胡剑超  杨玲  唐斌 《人民军医》2011,(11):954-955
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们担负中国驻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治任务,共收治门诊患者14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祝敏燕 《人民军医》2007,50(2):64-65
2005年7月~2006年5月,我们赴非洲利比里亚执行维和卫勤保障任务,在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眼科,共接诊眼部疾病397例。现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接诊的397例中,军人313例,其他人员84例。主要以结膜炎、眼外伤、角膜炎、角结膜异物、白内障为主,其他包括虹睫炎、青光眼、睑腺炎  相似文献   

8.
驻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眼科门诊病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康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9):905-907
目的:总结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眼科门诊的病例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3~9月在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门诊治疗的眼科130例患者的资料,分别统计性别、年龄、疾病种类、主要眼病的分布时间和患者国籍.结果:年龄集中在20~40岁,角膜异物和角膜外伤合计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急性结膜炎和慢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的发病有季节性,角膜异物和慢性结膜炎呈散发.印度、尼泊尔籍患者的发病率较高.结论:根据当地眼病的发病特点,需要有针对地准备相应药品,在多发病的高峰期前进行必要的卫生宣教,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下的治疗在维和军人严重创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我国第11批赴黎维和二级医院收治了3例严重创伤患者,遵循损伤控制理念治疗,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损伤控制治疗后,2例已痊愈出院,1例已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康复中。结论在国际维和军人这个特殊群体中,根据维和二级医院的体系特点,对于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我军在联合国各地维和医院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方法:对本组2006-01~2009-10收治的23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0例好转出院,治疗有效率达到87%,3例转上级医院。其中1例患者好转出院后半年后因呼吸和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老年人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学改变以及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易使呼吸道反复感染,可能是老年COPD发病率增加的原因;治疗上除常规抗感染、使用茶碱类药平喘外,宜根据病情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及抗胆碱药等。此外,应同时注意其他脏器病变的治疗及防治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加重的预防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11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噻托溴铵组及舒利迭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与舒利迭,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急性加重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 O2)、均显著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均显著下降,噻托溴铵组变化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TNF-α均显著降低,噻托溴铵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噻托溴铵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舒利迭组为81.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噻托溴铵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舒利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噻托溴铵组治疗期间急性加重次数(1.19±0.58)次,舒利迭组为(4.17±2.06)次,噻托溴铵组治疗期间急性加重次数显著低于舒利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肺功能,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对预防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加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UNIFIL)中国二级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皮肤病谱及不同时段的变化规律,为后续维和医疗分队皮肤专科训练、药品采购以及进一步的维和卫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UNIFIL 中国二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9年11月-2011年7月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皮肤专科门诊就诊人次占全院门诊就诊总人次的构成比以及前10位皮肤病各病种就诊人次占皮肤专科门诊就诊总人次的构成比,并分析不同时段上述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软件x2检验模块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905人次门诊病例中,皮肤病专科门诊占8.2%(648/7905),其中时段A(2009年11月1日-2010年6月30日)、时段B(2010年7月1日-2011年2月28日)和时段C(2011年3月1日-2011年7月 31日)专科门诊构成比分别为6.2%、6.8%、11.9%(x2=66.37,P=0.000).皮肤癣菌病(16.05%)、湿疹(10.65%)、疣(7.72%)、慢性单纯性苔藓(5.71%)等前10位的病种占皮肤病患者的54.17%.常见病多发病、感染性皮肤病、心身性皮肤病多见是其疾病潜的重要特征;不同时段皮肤病谱不同,时段A、B病种相对集中,时段C则相对分散(x2=13.12,P=0.001).结论 UNIFIL中国二级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疾病谱以常见病多发病、感染性皮肤病、心身性皮肤病为主,不同时段有一定变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掌握疾病构成与规律,为中老年的疾病防治、减少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1年12月干部病房15 895例住院患者中全部死亡病例。结果死亡415例,其中男性413例(99.52%)、女性2例(0.48%)。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为恶性肿瘤205例(49.4%),心血管疾病59例(14.2%),呼吸系统疾病58例(14%),脑血管疾病32例(7.7%)。结论应加强恶性肿瘤的早期防治,重点防治肺癌、消化道肿瘤,此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应作为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胃癌患者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逐渐增多,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产生了较大不良影响,我科2012-06~2013-08手术治疗了25例胃癌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将患者分入A组(n=72,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和B组(n=28,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实验室和预后相关指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气促程度、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B组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1年再入院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维和人员传染病的发病率较高,可占门诊患者的17.0%,住院患者的51.4%,HIV感染率更高达50%。因此,维和医院医疗废物具有较高的感染危险性,合理处置医疗废物成为维和部队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2007年9月~2008年6月在黎巴嫩中国维和二级医院担任卫生军官,  相似文献   

17.
肖青川  赵志勇  周童辉  肖勇 《武警医学》2016,27(12):1241-1244
 目的 分析驻高原山地藏区医院住院武警官兵疾病谱特点,为当地武警官兵的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11至2016-05在本院治疗的武警官兵住院患者,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其病案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611例次住院信息,年平均收治住院官兵约244例次,平均22.7岁。住院官兵系统疾病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消化系统(23.7%)、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12.6%)、皮肤和皮下组织(10.8%)、损伤和中毒(10.6%)、呼吸系统(9.0%),且不同特征患者有不同的疾病谱特点。导致官兵住院的疾病排名前5位的是胃肠炎(6.2%)、腰椎间盘突出(4.9%)、上呼吸道感染(4.7%)、阑尾炎(4.4%)、痔(3.9%)。除秋季以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最高发外,其余季节均以消化系统疾病排在首位。军事训练伤占住院患者的19.3%。 结论 消化系统、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是高原山地藏区部队卫生工作的重点,要根据不同人群及季节疾病谱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维和官兵来自不同的国家,且任务期长短不一,维和官兵的口腔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日常维和任务的顺利完成.联黎中国二级医院担负黎巴嫩东区维和医疗保障任务,为了对今后的维和医疗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笔者对2011年2月~2011年9月来院就医的维和部队男患者进行了牙周疾病抽样调查与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现患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了解传染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危险因素等 ;在 18例感染者中 17例为慢性肝病患者 ,其中4 0岁以上肝病患者占 77 78% ;腹水、下呼吸道和血液感染占感染总数的 77 78% ;多数医生凭经验使用抗生素 ;传染病专科医院 4 0岁以上的慢性肝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 ;腹水、下呼吸道和血液为常见感染部位 ;腹穿、肝穿和腰穿为医院感染前 3位外源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n atypical pneumonia)为一种新发现的由冠状病毒亚型引起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ILS)。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我们对北京小汤山医院部分病区193例SAILS病人进行综合临床分析,旨在提高我们对SAILS这种新型传染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