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01~2009-01间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颈椎带锁钛钢板固定51例,后路切开复位侧块钢板固定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严重骨折脱位5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1.8个月,植骨于3个月左右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按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有3例无恢复,其余病例至少有1~3级以上的恢复或改善。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根据颈椎损伤机理、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郭涛  宋跃明  肖杰  龙浩  赵滨  陈艺新 《山东医药》2009,49(34):63-64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疗效。方法1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患者,一期行后路复位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骨折均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颈椎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融合率为100%,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功能有1~2个级别恢复。结论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复位满意、减压彻底,可即刻重建稳定性,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颈椎骨折伴脱位在临床常可见,多由车祸、工伤等意外事故引起,属不稳定型骨折,有时合并颈髓损伤.如不及早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建立颈椎稳定性,就可能伤及颈部脊髓,导致高位瘫痪,甚至危及生命[1].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骨折伴脱位常用而可靠的术式,但该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对32例颈椎骨折伴脱位的患者施行了该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治疗下颈椎损伤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手术经验。方法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骨质疏松患者23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经6个月~2年随访观察,相应椎间获得满意骨性融合,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前路钛网钛板复合固定可有效保证相应椎间的稳定性,配合术中合理的预见性措施,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6例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半脱位4例,Hangman骨折2例),应用APOFIX系统行后路C1-2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后定期摄颈椎X线片。结果6例内固定均成功,并获6个月以上随访,椎板钩及植骨块无松动及移位。植骨融合。认为APOFIX应用于上颈椎后路内固定,安全、简便、有效;术前解剖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对低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不完全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低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不完全损伤患者45例,分为上段组(C3~C4水平)20例、下段组(C5~C7水平)25例.两组均采用颈椎后路减压侧块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日本矫形科学学会(JOA)脊髓功能评分评定脊髓感觉及运动功能.结果 4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椎弓根钉位置良好.术后44例肢体功能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褥疮等导致的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与入院时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感觉及运动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 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低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27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颈脊髓损伤,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A级9例、B级15例、C级3例),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27例术中未出现神经损伤加重及重要血管、脏器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提高1~3级.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术前增加(P均<0.05).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复位并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未见内植物松动、断裂.植骨在术后3~6个月融合.结论 下后路解锁、复位及减压联合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2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患者。依据Frankel分级评价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观察术后植骨融合情况、椎间高度和颈椎椎体序列。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2个月(6~36个月),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物和植骨稳定无松动,融合满意,X线示椎间隙高度和颈椎序列恢复满意。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9例,C级7例,D级3例,E级0例。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A级2例,B级4例,C级6例,D级7例,E级2例。结论采用早期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融合率高,远期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AO带锁钢板螺钉对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3月 ,我们采用 AO带锁钢板螺钉 ( Cervical Spine Locking Plate,CSLP)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2 4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0例 ,女 4例 ;年龄 1 9~67岁 ,平均 45岁。急性颈椎外伤 2 0例 ,其中椎体爆散骨折 5例、椎体爆散骨折并脱位 1例、骨折 /骨折脱位 1 8例 ;陈旧性骨折及骨折脱位 4例。车祸 1 1例 ,高处坠落伤 7例 ,行走或骑车摔伤 4例 ,重物砸伤 2例。C3~ 4 脱位 1例 ,C4~ 52例 ,C5~ 68例 ,C6~ 77例 ,C4~ 5、C5~ 61例 ,C6椎体爆散骨折 2例 ,C7椎体爆散骨折 2例 ,…  相似文献   

10.
1991~1997年,我院应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孟媛  宋淑香  万宪玉 《山东医药》2004,44(32):61-61
自2000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患者72例,疗效较好。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椎骨折脱位是颈部损伤之一,多由外在暴力引起.常常破坏椎体的连续性,导致椎管容积明显减少,使脊髓受压或损伤时产生的牵张伤直接导致严重的脊髓损伤,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而对于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现仍尚存争议,尤其是对于早期治疗、复位方式、手术时机的把握国内外存在很大争议.早期解除压迫,给予脊髓恢复的机会是脊柱外科医生共同的愿望.但早期手术风险大,尤其是颈椎脱位患者,因脊髓受压、脊髓水肿,常常导致患者早期出现呼吸肌无力、窦性心动过缓(甚至窦性停搏)、高热、离子紊乱等,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早期手术(72 h内)与晚期手术(72 h后)对术前、术后6个月Frankel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分析早期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13.
潘宏  薛锋 《山东医药》2011,51(23):68-68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SCIWFD)临床诊断及治疗指导中的意义。方法对同期收治的64例颈部外伤后SCIWFD患者分别行颈椎CT、X线、MRI检查。结果本组均未见颈椎骨折现象,其中CT和X线检查示椎体后骨质增生10例、颈椎病理性前凸或后凸17例、椎间隙狭窄12例、钩椎关节骨质增生6例、椎间孔缩小4例、棘突间距增宽4例;MRI检查示颈椎间盘退变分级平均为2.3级,其中后纵韧带骨化10例、椎间盘突出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7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4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6例、黄韧带骨化9例、并颈椎不稳8例。结论 CT、X线、MRI检查可为SCIWFD提供准确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此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措施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寰椎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斌  田伟 《山东医药》2010,50(28):49-50
第一颈椎也称为寰椎,是颅骨与颈椎过渡的重要结构,是由前后弓与侧块组成的特殊环形。在成年人中,寰椎骨折占枕颈部损伤的25%,占颈椎损伤的3%~13%,占脊柱损伤的1.3%~2%。寰椎骨折中有80%~85%是由摩托车车祸伤或坠落伤引起,其他危险运动还有跳水、滑板等。寰椎骨折常合并其他颈椎损伤,其中40%~44%合并枢椎骨折,其他包括寰枢椎半脱位、横韧带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等。  相似文献   

15.
杨桂海  张忠信 《山东医药》2002,42(12):10-10
自 198 5年以来 ,我院共收治股骨干骨折并同侧髋关节脱位患者 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8~ 42岁。左侧 3例 ,右侧2例。车祸伤 4例 ,土方砸伤 1例。股骨干中下段骨折 3例 ,上段骨折 2例。同侧髋关节后脱位 4例 ,前脱位 1例。合并骨盆骨折 1例 ,坐骨神经损伤 1例。本组有 4例髋关节脱位漏诊 ,2例在股骨干骨折治疗 2周内确仍 ,2例行骨牵引治疗股骨干骨折 ,半年后因同侧髋关节畸形才发现髋关节脱位。 5例股骨干骨折牵引治疗 2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3例 ,骨折解剖复位且愈合良好。 3例早期发现的髋关节脱位均经闭合复位成…  相似文献   

16.
赵建彬  张洪磊 《山东医药》2007,47(23):45-45
2003年3月~2005年8月,我们采用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16例,获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6例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9~72岁,平均53岁。重度脊髓型颈椎病4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外伤3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9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升降式颈椎骨折牵引床治疗颈椎骨折的监床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6例颈椎骨折病人在常规治疗(颅骨牵引和(或)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根据杠杆原理设计的升降式颈椎骨折牵引床。观察患者生活自理和护理情况。结果 26例均治愈,无1例出现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栓塞性静脉炎、直立性低血压。有1例压疮。护理难度明显降低。结论升降式牵引改变了传统平卧位牵引的方式,明显减少了患者卧床所致的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护理和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AO带锁钢板螺钉固定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AO钢板螺钉改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颈前路内固定技术,国内于1995年用于临床。自2000年4月以来,我院采用该项技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6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滕加文 《山东医药》2009,49(22):87-87
桡骨小头骨折脱位临床少见。1998年12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桡骨小头切除术治疗中老年桡骨小头骨折脱位12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手术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一脱位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祥义  衣英豪  王汝武 《山东医药》2010,50(10):108-108
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是月骨周围脱位伴舟骨骨折的腕部较为严重的损伤,并发症较多。2005年10月-2008年11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及韧带修复的方法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