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 选择广西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患者24例为观察组,同期血糖检测正常的健康孕妇24名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孕妇HbA1c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HbA1c为(10.3±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0.3)%,P<0.05.观察组中患者胎膜早破、羊水异常、胎儿窘迫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出现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并发症概率与血清HbA1c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A1c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胎膜早破、早产、羊水异常、胎儿窘迫和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孕期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孕期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120例CT感染给予治疗的孕妇为A组;选择在年龄、孕周与之匹配因故未治疗的57例CT感染孕妇为B组;同期行围产监测的120例正常孕妇为C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及宫内感染率.结果B组的自然流产、胎膜早破、早产、低体重儿、产褥感染、新生儿结膜炎、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高于C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组与B组相比,其妊娠结局好转、宫内感染率下降,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孕期CT感染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治疗降低了宫内垂直传播率,应在孕前、孕早期常规筛查以便早诊早治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及不良妊娠结局,三者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 2 月至2022年 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24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是否胎膜早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20 例.分析两组生殖道感染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胎膜早破组感染支原体、衣原体、B 族链球菌、细菌及总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感染支原体、衣原体、B族链球菌、细菌及总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P<0.05);研究组胎盘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破膜时间>24 h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破膜时间≤24 h组(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易引起胎膜早破,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以预测和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孕妇宫颈分泌物及新生儿痰液Uu,根据是否检出Uu将孕妇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产后母婴病率。结果感染组胎膜早破、早产、产褥病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及新生儿Uu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流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产前Uu常规筛查,及早发现无症状携带者,加强孕期监测并对感染者进行治疗,是避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降低围产儿病残率、死亡率、产褥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秋宇 《医学信息》2008,21(3):401-402
目的 研究早产性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及母儿结局.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月因胎膜早破而早产的206例孕妇的调查分析.结果 联合应用抗生素及宫缩抑制剂等适当保胎治疗可延长孕周.保胎组与无保胎组宫内感染及剖宫产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35孕周的孕妇促胎肺成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围产儿死亡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产性胎膜早破的主要病因是感染,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可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围产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476例35~ 37周孕妇生殖道分泌物,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以及培养法检测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对分离培养出的GBS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将实时定量PCR检测GBS阳性孕妇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B两组,A组孕妇分娩开始即静脉注射敏感性抗生素直至分娩结束,B组孕妇在发现GBS阳性时即口服抗生素7d,其余治疗方法同A组,分析两组治疗方案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476例孕妇围产期生殖道分泌物经实时定量PCR检测GBS阳性者148例,阳性率为31.1%,细菌培养法检测阳性者38例,阳性率为8.0%.分离培养的38株GBS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0%、0%、0%、23.7%、31.6%、52.6%.A组孕妇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早产以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高于B组孕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产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发生率高,GBS感染可导致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早产以及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加,GBS感染后采用敏感性抗生素预防治疗可以改善孕妇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209例高危孕妇TOX、CMV、HSV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危孕妇中TOX、CMV、HSV感染对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随机抽样对209例高危孕妇,采用套式PCR检测TOX、CMV、HSV感染率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①209例高危孕妇中109例来自农村.有1-3种病原体感染者达88%,但HSV、TOX、CMV感染率分别为58%、46%、27%.新生儿死亡率27‰,高于同期新生儿死亡率2.45‰(P<0.01),畸形儿占6.2%,略高于同期分娩畸形儿4.8%(P>0.05).②141例TOX、HSV、CMVDNA(+)孕妇产时对羊水、脐血、尸体肝、脑复查DNA,诊断为宫内感染者100例,3种病原体的垂直传播率分别为55%、49%、40%,3者无明显差异(P>0.05).③活胎宫内感染率65.8%,显著低于死胎85.7%(P<0.01)死胎中16/24例≤33孕周,7/24例有3种病原体感染.④宫内感染儿32例在产后一周内复查血DNA,22例同种DNA阳性,10例阴性.⑤41例有宫内感染的婴儿在10-15个月随访生长发育正常39例,DDST正常38例,复查血DNA已转阴者22项次,其中CMV、HSVDNA转阴者16例中14例IgG(+).结论①高危孕妇T0RCH感染率较高,乡村妇女尤然.②孕早、中期有多种病原体严重感染易致死胎、畸形、早产,增加围产儿死亡率.文中讨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 2019 年 6 月-2022 年 6 月治疗的ICP患者 115 例.检测患者血清HGF、IL-10 水平,随访至患者分娩,观察并记录患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根据妊娠结局不同将患者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和正常妊娠结局组.收集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HGF、IL-10 与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15 例ICP患者中出现不良妊娠结局 28 例,占比为 24.35%,其中胎儿窘迫 8 例,新生儿窒息7 例,产后出血 4 例,早产9 例,不良妊娠组血清HGF、IL-10 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对比两组产妇类型、年龄、孕前体重指数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GF、IL-10 水平与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GF、IL-10与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有关(P<0.05).结论:血清HGF、IL-10 水平与I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孕期血清学筛查结果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2年11月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中孕期三联(AFP、h CG、u E3)血清学筛查、在本院分娩并随访到妊娠结局者22 011例孕妇,回顾性分析风险值的高低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关系。结果 (1)22 011例孕妇中唐氏综合征筛查低危者20 138例,高危者1873例;比较两组妊娠高血压疾病、难免流产及早产、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死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盘残留、新生儿窒息与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 011例孕妇中神经管缺陷筛查高危53例,低危者21 958例。不良妊娠结局中难免流产及早产、死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少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妊娠期糖尿、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盘残留、新生儿窒息与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孕期血清学筛查结果异常与部分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关系,神经管缺陷高风险的孕妇在产前检查中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群链球菌(GBS)显色培养基在孕产妇感染中的检测效果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孕产妇感染患者126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阴道分泌物和肛周分泌物采集,采用血平板(BAP)和B群链球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STRB)筛查孕产妇感染情况,并完成药敏试验进行常规耐药性分析;对入组孕妇进行随访,直到胎儿娩出,记录孕妇(早产、流产、产褥感染、胎膜早破)、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胎儿窘迫、窒息、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 126例标本中,用BAP共培养出感染GBS患者24例,感染率为19.05%.用STRB共培养出感染GBS患者30例,感染率为23.8%.结果 表明STRB用于GBS的筛查效果优于BAP.药敏试验结果 表明,鉴定的B群链球菌30株中耐药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克林霉素、红霉素及左氧氟沙星,分别为66.67%、50.00%及16.67%;30例感染GBS患者中孕妇影响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早产与胎膜早破,分别占25.00%和8.33%;新生儿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8.33%.结论 围产期B群链球菌感染会影响母婴健康,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加强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给予敏感抗生素干预能提高围产期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根据妊娠结局分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且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5.85%;不良妊娠结局组与非不良妊娠结局组在体重指数(BMI)≥25kg/m2、腰臀比≥0.8、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总睾酮(T)、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空腹胰岛素(INS)、游离睾酮指数(FTI)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COS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BMI、腰臀比、GDM、INS、FTI,保护因子为SHBG(均P<0.05).结论 PCOS不良妊娠结局主要包括早产、流产等,其发生与患者高BMI、大腰臀比、GDM、FTI等密切相关,需根据相关因素积极纠正,以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应用超声测量前置胎盘孕妇子宫颈管长度,探讨其与阴道出血和早产的关系。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产检并分娩的82例前置胎盘孕妇按孕周28~30周、31~33周、34 ~ 36周分为3组,采用超声测量各组孕妇子宫颈管长度,记录3组前置胎盘孕妇子宫颈管长度>30 mm和≤30 mm例数,观察各组子宫颈管长度>30 mm和≤30 mm孕妇出现的阴道出血、下腹痛、宫缩临床症状的例数并统计对比早产率、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分别绘制子宫颈管长度预测阴道出血和早产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和最佳临界点。结果 3组前置胎盘孕妇子宫颈管长度>30 mm和≤30 mm的例数分别为28~30周组:20例、8例,31~33周组:19例、11例,34~36周组:11例、13例。子宫颈管长度≤30 mm的前置胎盘孕妇阴道出血率、早产率均明显高于子宫颈管长度>30 mm者(28 ~ 30周组:阴道出血率87.50%比20%,早产率75%比15%;31~33周组:阴道出血率72.73%比26.32%,早产率63.64%比21.05%; 34 ~ 36周组:阴道出血率69.23%比27.27%,早产率38.46%比18.18%;均P<0.05),3组出现下腹痛和官缩临床症状的比例也是子官颈管长度≤30 mm的前置胎盘孕妇高于子宫颈管长度>30 mm者;3组子宫颈管长度≤30 mm的孕妇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则低于子宫颈管长度>30 mm者(均P<0.05),新生儿窒息率在28 ~ 30周、31~ 33周组子宫颈管长度≤30 mm的孕妇高于子宫颈管长度>30mm者(均P<0.05),而34~36周组的孕妇均未出现新生儿窒息。子宫颈管长度预测阴道出血及早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3.4%、65.3%,30.5 mm为预测的最佳临界点。结论 超声测量前置胎盘孕妇子宫颈管长度可作为预测阴道出血与早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筛查的重要性,为妊娠中期妇女甲状腺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77例妊娠中期妇女为妊娠组,162位非妊娠育龄妇女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FT3、FT4,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检测TSH.结果 ①妊娠组甲状腺疾病总患病率为14.08% (39/277),对照组甲状腺疾病总患病率为8.02%(13/1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妊娠组中甲亢(包含亚临床甲亢)患病率为1.44%(4/277),和甲减(包含亚临床甲减)患病率为12.64%(35/2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甲亢(包含亚临床甲亢)患病率为1.23%(2/162),和甲减(包含亚临床甲减)患病率为6.79%(11/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甲减(包含亚临床甲减)患病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FT3、FT4、TSH结果比较,妊娠组FT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T3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妊娠中期妇女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增高,以甲减(包含亚临床甲减)居多,对妊娠中期妇女甲状腺功能进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妊娠期特异性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有待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女性HPV感染与其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关系,为临床预防宫颈癌发生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537例HPV感染阳性患者样本来源于解放军第210医院妇科门诊,分析患者感染HPV基因亚型与数量及患者年龄数据,研究其与患者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统计学关系.结果 单一高危亚型HPV感染患者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高于单一低危亚型HPV感染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高危亚型HPV感染患者4种具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均高于低危亚型HPV感染患者,其中ASC-H及LSIL发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多重HPV感染患者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差别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HPV感染患者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高于单一HPV感染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HPV感染患者ASC-US发病率高于单一HPV感染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患者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病率在41 ~ 50年龄组最高,65.04%(80/123),与其它各年龄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基因亚型种类、数量及感染者年龄均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生有一定关联,其中高危亚型HPV感染、多重HPV感染与中年妇女三种因素,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河源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分布,为预防HPV感染及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6745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结果 检出HPV感染1 701例,总阳性率为25.20%,其中单一感染1 265例(74.40%),多重感染436例(25.63%),又以二重感染和单独高危型复合感染较为多见.六重感染和九重感染仅见于≤24岁年龄组,50岁以上年龄组均未见五重以上感染.HPV总阳性率、高危型HPV阳性率和低危型HPV阳性率均呈现“U”型特异性分布.受检21种亚型均被检出,常见的3种高危型为HPV52(25.69%)、HPV16(17.34%)和HPV58(15.52%),2种低危型为HPV81 (8.23%)和HPV6 (6.94%).各年龄组中最高感染率型别也有所差异.结论 河源地区受检女性HPV的感染率较高(25.20%),多重感染者占25.63%.HPV总阳性率、高危型HPV阳性率和低危型HPV阳性率的年龄分布存在双峰现象,出现在≥60岁和≤24岁年龄组.最常见亚型是HPV52,不同年龄组HPV感染亚型分布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入院治疗的肝硬化并肺部感染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肝硬化细菌致肺部感染组(观察组)42例与肝硬化非细菌致感染组(对照组)41例,另选本院同期进行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并记录各组PCT、CRP,并采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水平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4,P>0.05);观察组治疗后PC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91,P <0.05);对照组治疗后PCT水平略高于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928,P>0.05).治疗前观察组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825,P >0.05);观察组治疗后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6.032,P<0.05);对照组治疗后CRP水平略高于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3,P>0.05).观察组患者PCT、CRP单独检测以及PCT、CRP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依次为8.517、14.624、5.433,均P<0.05).PCT、CRP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PCT、CRP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肺部感染风险,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PCT与CRP联合检测,对肺部感染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肺腺癌各亚型EGFR和ALK基因状态分布.方法:应用ARMS方法检测手术切除肺腺癌石蜡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和ALK融合基因情况.结果:276例肺腺癌手术样本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54.71%(151/276),其中19del为28.99%(80/276),L858R为23.19%(64/276),20-ins为0.72%(2/276),L861Q为0.72%(2/276),G719X为1.09%(3/276),S768I为0.36%(1/276)和T790M为0.72%(2/276),其中包含G719X+S768I,19del+T790M,L858R+T790M各1例,ALK基因融合阳性率为5.80%(12/207),在肺腺癌各亚型中EGFR基因突变附壁状腺癌,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实体状腺癌和浸润性黏液腺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9,P=0.023,P<0.001和P=0.030),与其他类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腺癌各亚型中ALK融合基因突变各亚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学亚型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附壁状腺癌、腺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出现EGFR基因突变比其他亚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荧光定量PCR法快速检测B族链球菌(GBS)感染并探讨其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收集1235例妊娠晚期孕妇阴道拭子,采用细菌培养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是否感染GBS,并比较GBS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法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菌培养法(19.51% vs.9.7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和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健康状况如宫内感染、新生儿感染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BS可早期预防治疗,有效改善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后健康状况,对孕晚期孕妇进行GBS感染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速冷冻和玻璃化冷冻方法对人卵裂期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卵裂期冷冻胚胎移植的1331个周期,包括慢速冷冻周期431个和玻璃化冷冻周期900个,比较两种不同冷冻方法的胚胎复苏率、完整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等各项指标,并分析卵裂球损伤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结果玻璃化冷冻的胚胎复苏率(92.53%)、完整胚胎率(75.43%)、临床妊娠率(45.72%)、种植率(27.41%)高于慢速冷冻(76.93%、48.46%、39.52%、19.88%,P0.05);而流产率分别为12.20%、12.56%(P0.05);周期取消率分别为3.71%、1.33%(P0.05)。慢速冷冻移植0、1、2、3个无卵裂球损伤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6.2%、37.7%、42.0%、44.3%(P0.05);玻璃化冷冻移植0、1、2、3个无卵裂球损伤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0.5%、42.3%、48.8%、54.1%(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法更适合于人卵裂期胚胎冷冻保存,其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要优于慢速冷冻法;卵裂球损伤对玻璃化冷冻复苏胚胎的发育潜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