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口服替莫唑胺同步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口服替莫唑胺化疗同步全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腑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单纯全脑放疗患者(对照组)21例和口服替莫唑胺,同步全脑放疗患者(治疗组)19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组放疗的方法相同,采用6MV X线,全脑照射2.0~3.0Gy/次,TD30~40 Gy/2~4周。治疗组口服替莫唑胺200mg/次,1次/d,连服5d,28d重复,口服2~3周期。随访3~24个月。结果对照组完全缓解47.62%(10/21),部分缓解42.85%(9/21),无变化9.52%(2/21),总缓解率90.48%;治疗组完全缓解78.95%(15/19),部分缓解21.05%(4/19),总缓解率100.00%。2组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肿瘤局部复发中位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11个月,治疗组相应为12个月和13个月,2组比较肿瘤局部复发中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替莫唑胺同步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安全有效,能达到延缓中位生存期的目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羟基喜树碱联合同期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同期全脑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HCPT 10mg/d,连续用5d;全脑放疗剂量为40Gy,每次2Gy;化疗分别于放疗的第2周及第4周进行。治疗结束行脑部CT或MRI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56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中位生存期10.6个月,1年生存率为21.4%。脑部病灶总有效率为64.3%,其中完全缓解16例(28.6%),部分缓解20例(35.7%)。肺部原发病灶有效率17.8%(部分有效8例)。全组有51例(91.1%)患者KPS评分有提高。化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结论 HCPT联合同期全脑照射治疗NSCLC脑转移毒性反应低,患者能够接受,临床疗效可靠,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肺癌脑转移37例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脑转移在恶性肿瘤脑转移中占第1位,是引起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率为18%~58%,如果不治疗,其自然生存期为1~3个月[1]。肺癌脑转移患者常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偏瘫等定位体征,故又属中医头痛、呕吐、中风范畴。由于肺癌脑转移患者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脑放射治疗配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全脑放疗加SRT治疗26例,单用SRT治疗5例脑转移瘤,共47个病灶。5例先行SRT后全脑照射,21例先行全脑照射后SRT。SRT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实施治疗,处方剂量16—36Gy,分次照射;全脑照射用6MV-X射线DT:30—40Gv/2—4周。结果SRT加全脑照射组CR+PR97、2%,与单纯SRT组为71.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X^2=6.008,P〉0,05)。SRT加全脑照射组复发率为13.8%,中位复发时间为10.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5个月;与单纯的SRT组的42.9%,4个月,6.5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的意义(X^2=3、248,P〈0、05)。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是63.9%,41.2%,无显著性差异(X^2=1.084,P〈0.05)。治疗失败的原因为肿瘤复发或全身多部位转移。结论SRT加全脑照射在脑转移瘤治疗中,对减少肿瘤的复发,延长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单纯SRT。  相似文献   

5.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居各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肺癌初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随着MRI的应用,肿瘤综合治疗的进展,生存期的延长,脑转移有增加趋势。脑转移瘤如不治疗,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本文就肺癌脑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延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贾克刚  丛伟  薛洋  王雪海  刘胜中 《华西医学》2012,(11):1634-163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5月4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35~67岁,平均53.2岁;所有患者均行肺部原发肿瘤及脑部转移肿瘤切除术,其中肺叶切除术42例,全肺切除术4例,术后全部患者行全脑放射治疗,部分患者行系统化学疗法3~6周期。对随访患者的生存时间采用对数秩检验,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腺癌27例,鳞癌15例,大细胞癌2例,其他类型2例。患者1年生存率80%,2年生存率41%,3年生存率14%,中位生存期23个月,平均生存期(27.8±4.5)个月(乘积极限法)。对数秩检验结果提示N0与N1患者比N2患者生存率高(P=0.024),腺癌患者生存期比非腺癌患者生存期长(P=0.002)。结论外科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腺癌患者及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65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行单纯放疗,20例行单纯化疗,55例行放化联合治疗。所有患者中,79例接受全脑放疗及脑转移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SRT),92例接受肺部原发灶放疗。对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单纯放、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均为5个月,而同步或序贯放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单纯WBRT与WBRT+SRT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个月和9个月,WBRT+SRT明显优于单纯WB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肺部原发灶放疗患者中位生存期(11个月)明显优于未接受肺部原发灶放疗的患者(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发现,肺部放疗为患者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NSCLC脑转移患者预后较差,肺部原发灶放疗是其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不同剂量预防性全脑照射(PCI)对降低脑转移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组,根据患者治疗要求分为标准PCI剂量组、较高PCI剂量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两年脑转移发生率、总生存率以及放射性脑损伤引发的不良反应。结果标准剂量PCI组与较高剂量PCI组的2年脑转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发生脑转移患者与未发生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6个月和47.4个月;标准剂量组的1年和3年生存率高于较高剂量组,但差异不明显。结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后预防性脑照射可以降低脑转移率,25Gy的PCI仍然应该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不同治疗方法的放疗效果。方法7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均行全脑放疗。A组:全脑照射Dr30Gy/10次/2周;B组:全脑照射Dr40Gy/20次/4周,可追加剂量Dr10Gy/1周,即总剂量为Dr40-50Gy/4—5周。结果所有病人脑转移瘤放疗后总缓解率91.0%,中位生存期6个月。A组:症状缓解率为91.1%(31/34),B组:90.9%(40/44),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结论建议对一般情况差,估计生存期短的病人,且原发病未得到控制,应采取全脑照射Dr30Gy/10次/2周;对于一般情况好,单发脑转移,能耐受手术者,且原发病得到控制,可采用手术 术后常规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者应采用Dr40Gy/4周,局部追加剂量Dr10Gy/1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射治疗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对13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全脑放疗,照射方法为30Gy/11次或40Gy/20次,应用SPSS软件计算生存期,采用Kaplan Meier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颅内转移灶数目、有无颅外器官转移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颅内转移灶数目、颅外器官转移2个因素影响预后。结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主要预后因素为颅内转移灶数目及有无颅外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患者原发病灶切除及不同方法处理脑部转移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7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患者接受开颅摘除脑转移瘤+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开颅组);16例患者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γ-刀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开颅组和γ-刀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但两组的生存曲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患者应积极外科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脑放疗加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001年7月至2003年6月,54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入临床研究,采用全脑放疗加伽玛刀治疗方案,全脑照射每次1.8~2.0Gy,每周5次,总剂量36Gy后采用伽玛刀针对转移灶局部加量18Gy。结果:54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85.2%(46/54),其中CR35.2%(19/54),PR50.0%(27/54),中位生存期为16.2个月,1年生存率为72.2%(39/54),1年无颅脑病灶进展生存率为64.8%(35/54)。主要毒副作用为颅内高压和骨髓抑制,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患者耐受良好。结论:全脑放疗加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近期疗效显著,患者耐受艮好。  相似文献   

13.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例均为不能耐受化疗或化疗失败的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WBRT(40Gy/20次,4周)并同期口服厄洛替尼150mg,每日1次,共计30d。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脑MRI,观察肿瘤大小,每3个月一次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直至疾病进展,并统计1年生存情况。结果厄洛替尼联合WBRT对NSCLC脑转移的总有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为87.5%,临床获益率[CR+PR+疾病稳定(SD))]为100%(2例CR,12例PR,2例SD);临床症状缓解率10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0个月。13例(81.3%)出现1—2级皮疹,6例(37.5%)发生轻度腹泻。结论厄洛替尼联合WBRT治疗NSCLC脑转移具有较好疗效,毒副作用轻,可耐受,生存期延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朱桔 《上海护理》2005,5(3):36-37
肺癌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肺癌脑转移如不积极治疗,患常在3个月内死亡。我科自2003年以来,采用全脑放射治疗(放疗)配合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45例,通过严密观察和悉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肺癌脑转移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贤  叶圣雅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270-1271
脑转移是肺癌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上升,各种先进影像诊疗技术的进步,肺癌脑转移的诊断率呈现明显增高趋势。有文献报道,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初诊脑转移的发生率为10%,2年后可达到80%,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llcer,NSCLC)脑转移的发生率约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单发脑转移患者接受外科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分析行脑部和胸部病灶联合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21例患者进行了单发脑转移病灶切除和后续的肺癌根治术,18例(86%)患者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N1淋巴结阳性8例,N2淋巴结阳性10例。中位生存期32个月(95%置信区间15~49个月),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3%、22%。对可能影响预后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02)。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的患者,在保证病灶完全切除和手术耐受性的前提下,宜对胸部和脑部病灶同时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策略,以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转移瘤综合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有病理诊断的多发性脑转移瘤病人16例。采用全脑照射加口服司莫司汀的治疗方法,全脑照射DT40GY,常规分割,放疗的同时加司莫司汀15MG/6周口服。结果 有效率93.7%(15/16)中位生存期11.2月,1年生存率52.65%(9/16)。结论 对于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采用积极的放疗加司莫司汀综合治疗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方法,痛苦小、副作用少,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全脑放疗同步VM26 DDP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近期疗效和毒性。方法:全脑照射剂量30Gy,每次3 Gy,5次/周,或40 Gy,每次2 Gy,5次/周。化疗DDP20 mg/m2,静脉滴注,连续4 d;VM26 60 mg/m2,静脉滴注,连续3 d,3~4周为1周期。全脑放疗5次后开始同步化疗。放疗结束并完成2周期化疗后复查头部CT或MRI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均完成全脑放疗及2周期化疗。脑转移灶有效率68.4%,CR11例(28.9%),PR15例(39.5%)。结论:全脑放疗同步VM26 DDP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较好,毒副反应不大,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放疗联合Vm-26加顺铂治疗肺癌脑转移近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Vm 2 6加顺铂综合治疗肺癌脑转移的近期疗效及其毒性。方法  18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 ,全脑两侧野对穿照射 ,DT 量 4 0 0 0cGy/ 4周 ,对单发转移瘤再缩野局部追加照射DT15 0 0cGy/ 1 5周 ;Vm 2 6用量每日 6 0mg/m2 ,连用 3~ 4d ,顺铂用量每日 30mg/m2 ,连用 3d。结果 CR6例 ,PR 9例 ,有效率 83 3% ,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结论 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联合Vm 2 6加顺铂治疗近期疗效好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晚期严重并发症,其中大部分为非小细胞肺癌来源。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若不治疗,整体生存中位时间约2~3个月。传统治疗包括:系统性化疗、全脑放疗、立体定向伽马刀放射治疗及手术切除,但患者总体生存中位时间也不超过1年。近几年,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靶向治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时间,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几乎都出现耐药现象,耐药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