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半野照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览峰  甘晓春  朱荣  林承光 《癌症》2000,19(1):95-96
乳腺癌的放疗技术比较复杂,照射野间如何避免重叠或遗漏,是乳腺癌放疗技术的关键之一.我院参照国内外乳腺癌的放疗方法,采用半野或四分之一野照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此问题.本文介绍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半野照射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放疗诱发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放疗设野的临床意义.方法:1997至1999年122例乳腺癌患者行胸壁切线、锁骨上野照射,部分行内乳野、腋锁野照射.结果:放射性肺炎多发生在行腋锁野照射的患者.结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腋锁野照射和照射的体积有关,放射时应尽量减少肺的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瘤放疗后骨髓磁共振成像(MRI)的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肿瘤放疗前后照射野内的骨髓行MRI检查.结果 与放疗前相比,放疗后照射野内局部骨髓的T1WI、T2WI信号有明显提高,信号均匀,分界清晰.T1WI增强扫描,骨髓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肿瘤放疗引起的照射野内骨髓MRI信号改变具有特征性,能够指导肿瘤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放疗和化疗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关于放疗临床靶区目前仍存在争议.理论上,选择性淋巴结照射可以给区域淋巴结递送一定的剂量,进而控制微转移灶.然而,大的靶区增加放疗相关毒性的发生.累及野照射是减少照射体积并由此降低毒性的选择方法.本文就累及野照射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结果进行综述,探讨食管癌累及野照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肺癌不规则斜野定位技术,该技术方便易行,照射范围更接近靶区的形状,较适用于无“适形放疗”条件的医院。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引起放射性肺炎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术后放疗的乳腺癌,观察放疗的照射野、照射剂量,使用化疗药物的时间、种类,内分泌治疗,患者的年龄和肺部基础病变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发生放射性肺炎29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与照射野、照射剂量和使用化疗药物的时间有关(P<0.05),与化疗药物种类和肺部基础病变也有一定关系.结论 照射野和剂量的增加、放疗前化疗及肺部基础病变均会增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1989年3月至1993年10月采用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治疗恶性淋巴瘤16例,与同期收治的采用局部野照射治疗的恶性淋巴瘤18例进行比较分析。霍奇金淋巴瘤采用局部野照射后5年生存率为54.5%,采用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可以提高到88.9%。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局部野照射后5年生存率为50.0%,采用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可以提高到75.0%,采用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总的复发率可以由局部野照射的44.4%下降到25.0%,野外复发率由27.8%下降到6.3%。结果显示,采用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恶性淋巴瘤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在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中,乳腺胸壁和内乳区通常作切线照射,以减少肺的受照射容积,切线野的定位技术比较复杂,照射野间如何避免重叠或遗漏,是乳腺癌放疗技术的关键之一.目前大多数放疗中心采用模拟定位机定位,下面介绍一种在模拟定位机下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等中心半野照射技术.  相似文献   

9.
肺癌不规则斜野定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肺癌不规则斜野定位技术,该技术方便易行,照射范围更接近靶区的形状,较适用于无“适形放疗”条件的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放疗胸壁切线野等中心照射,确定等中心的定位方法.方法: 利用三角函数定位法,在模拟定位机下确定等中心照射的中心点.结果: 可以等中心定位,原点位于射野中心轴线的中点.结论:利用三角函数定位法行乳腺癌胸壁切线野放疗定位,可以快捷、准确地将射野参考点(即机器)等中心置于照射野中心轴线的中点,保证治疗的有效深度.  相似文献   

11.
通常的调强放疗计划包含了多个照射野,并且每个照射野又包含了多个子野;因此在临床上实施调强放疗时增大了射线与治疗床相交的概率,治疗床对吸收剂量的影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设计常规鼻咽癌放疗计划时,经常使用一些不规则野来适应靶区和计划区形状的需要,同时保护了射野内的重要器官或者正常组织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这时要利用多叶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MLC)或者低熔点铅挡块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与累及野照射对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lymphoma ,NHL)的疗效。方法 :对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 (2 0例 ) 化疗与累及野照射 (2 0例 ) 化疗治疗NHL的疗效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 5年生存率、近期急性反应及局控率基本相同 ,而累及野远期后遗效应则少于大面积野。结论 :对NHL的治疗 ,累及野照射与大面积照射的疗效相似 ,但累及野照射的远期放射并发症明显降纸。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腮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腮腺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照射剂量、照射野范围之间的关系,以及随访中腮腺功能恢复程度.方法1995年8月-1997年8月,82例鼻咽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分别在放疗前、放疗第5次(鼻咽肿瘤剂量约9.5Gy)或第10次(鼻咽肿瘤剂量约19Gy)、疗程结束时以及放疗后2年内每半年进行一次定量的腮腺99mTc清除率测定.面颈联合野照射44例,鼻咽中位肿瘤剂量7393cGy,53天;耳前野照射38例,鼻咽中位肿瘤剂量7138cGy,51天.静脉注射185MBq(5mCi)的过锝酸盐,探头连续记录30分钟双侧腮腺及头颅正位放射性计数,15分钟时给予酸刺激涎液排泄.资料经计算机处理,得出腮腺功能评价参数摄取率(UR)、酸反应排泄率(ER)及酸反应排泄指数(EI).结果酸反应排泄率及酸反应排泄指数在鼻咽放疗肿瘤剂量9.5Gy,5次和19Gy,10次后就明显低于放疗前,在放疗结束时降低到最低点,且在随访2年时间内未见明显升高.摄取率放疗前和放疗后1年内无差异,但在1年后进行性下降.面颈联合野和耳前野相比较,放疗前和放疗后6月内酸反应排泄率和排泄指数两者无差异;但在放疗后1-1.5年,耳前野照射病例的酸反应排泄率和排泄指数较面颈联合野照射者高(P<0.05).结论腮腺功能在鼻咽放疗小剂量9.5Gy后就明显下降,并在放疗后2年内未见明显恢复.在保证肿瘤达到根治性放疗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腮腺照射容积及其剂量,将有利于改善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44例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胸部肿瘤尤其是左肺癌时对心脏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933年1月至1984年12月收治的胸部恶性肿瘤44例,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时分别作心电图检查。左肺癌38例,右肺癌2例,其他肿瘤4例。浣野放疗30例,大面积不规则野放疗14例;加速超分割放疗5例,大面积不规则野放疗14例,常规野规放疗25例;<55Gy19例,≥55Gy25例。结果 本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3.2%(19/44),其中心动过速27.3%,心动过缓4.5%,S-T段下移6.8%,传导阻滞4.5%。左下肺癌心电图异常率远远高于其他胸肿瘤(P<0.01);≥55Gy组高于<55Gy组(P<0.05);加速超分割照射组明显高于常规分割照射组(P<0.01)。结论 放射治疗期间可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其损伤程度与心脏受照体积、放射剂量、分割方式有关。超分割、加速超分割照射胸部肿瘤尤其是左肺癌时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与累及野照射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疗效。方法:对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20例)+化疗与累及野照射(20例)+化疗治疗NHL的疗效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近期急性反应及局控率基本相同,而累及野远期后遗效应则少于大面积野。结论:对NHL的治疗,累及野照射与大面积照射的疗效相似,但累及野照射的远期放射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术后放疗诱发放射性肺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放疗诱发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放疗设野的临床意义。方法:1997年至1999年122例乳腺癌患者行胸壁切线、锁骨上野照射,部分行内乳野、腋锁野照射。结果:放射性肺炎多发生在行腋锁野的患者。结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腋锁野照射和照射的体积有关,放射时应尽量减少肺的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一种能更好地解决鼻咽癌常规放疗中射野之间衔接问题的新方法。方法 使用三维计划系统模拟鼻咽癌2D-适形放疗(CRT)或3D-CRT治疗中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与常规放疗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的布野方法,进行剂量学分布比较。结果 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与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的靶区剂量超过6000 cGy的包绕体积都达到95 %以上,满足临床上肿瘤治疗的剂量需要,但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出现明显的剂量热点,最高剂量可达8900 cGy,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的最高剂量达7200 cGy。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的喉部高剂量范围比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小,前者喉部剂量超过6500 cGy的体积为19.64 %,后者为31.95 %。结论 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在照射野之间衔接和剂量分布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常规放疗迟发性反应与改进放疗技术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改用面颈联合野后的迟发性反应状况及原因,并提出改进常规放疗技术的一些建议.方法:收集1997年3月至2006年3月初治鼻咽癌206例资料.患者给予60Co或6MV-X线放疗,第一阶段采用面颈联合野+下颈前切野,第二阶段耳前野+颈前大切线野照射,第三阶段再次缩小耳前野,颈部行深部X线小野照射至根治剂量.受损器官或组织的迟发性反应参照RTOG/EORTC的SOMA分级标准判断.结果:全组206例鼻咽癌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唾液腺损伤,且不可逆转.颈部软组织的迟发性反应检出率85.9%.后组颅神经损伤44例,占颅神经损伤的84.6%.结论:面颈联合野二野照射方法,其高剂量区分布于两侧的颞底部、颞颔关节、腮腺、颈部Ⅱ区软组织等处;颈前大切线野,其上界与耳前野的后下角相重叠,使该区照射剂量过高.两者是造成鼻咽癌常规放疗迟发性反应发生率仍较高的基本原因.鼻前面颈联合野三野照射方法可明显改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放疗引起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相关因素,为优化放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对96例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方式,术后放疗的照射野、照射剂量,辅助化疗的种类、年龄、肺部原有基础疾病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96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生放射性肺损伤19例,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与照射野、照射剂量有关(P<0.05)。结论 术后放疗照射野的设计和放疗剂量的增加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增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