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日本东亚公司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网织血小板比率(IPF)等多参数的检测。结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ITP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组(DIC组)的MPV,IP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组)与对照组比较MPV略有减低,IPF略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性血小板减少组MP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假性血小板减少组IP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分析MPV与IPF可评价血小板减少时骨髓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一个鉴别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判断的良好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参数在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鉴别骨髓性和非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Cell-Dyn37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减少症(TP)76例、特发性(免疫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6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TP)8例、获得性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8例、造血干细胞疾病(HSCD)(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HSCD患者的MPV显著减少,PDW明显增加;STP患者MPV、PDW显著增大.②AATP患者MPV正常,PDW增大.③ITP组和TP组与对照组的MPV、PCT、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④HSCD组与对照组、ITP组和TP组比较,MPV、PCT和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⑤骨髓性TP组与非骨髓性TP组比较,其MPV和PDW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⑥当ITP患者治疗有效时,PLT升高,其MPV和PDW下降.结论 通过观察MPV和PDW数值的升降,特别是MPV的变化可初步判断血小板减少是由骨髓病变(MPV<参考值)还是由骨髓外病症(MPV>参考值)所引起.另外,当ITP患者治疗有效时,可用PDW和MPV较早地(比PLT提前5 d)观察到疗效.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有助于ITP的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肝硬变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川崎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家族性血小板增多症、肝母细胞瘤等血小板异常疾病中的变化,探讨TPO与血小板异常疾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甲(进修医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常见哪几类型? 教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因很多,常见的有骨髓受损、血小板生成受抑制,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等。此  相似文献   

5.
血液病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和骨小梁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248例血液病患者骨髓纤维组和骨小梁变化的观察结果。恶性血液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转癌等)发生骨髓纤维组织和骨小梁增生远较良性血液病(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明显;髓细胞性白血病上述增生较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明显;骨小梁增生与骨髓纤维组织增生密切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组织减少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E-5000检测网织血小板在血液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5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3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3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10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的网织血小板比值(IPF%)、绝对值(IPF)、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 IPF%:ITP组、CGL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CGL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F:CGL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ITP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治疗后的MPV显著降低,IPF显著升高(P<0.05)。结论网织血小板可反映骨髓巨核系统生成血小板的情况,有利于血小板疾病的病因诊断,也是疗效判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血小板抗体检测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对108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血小板同种抗体和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结果 108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检测出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77例,阳性率为71.3%,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急性白血病14例,慢性白血病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血小板减少症27例.对77例血小板同种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同种异型和自身(结合、游离)抗体的检测,结果仅血小板减少症表现为同种异型、自身(结合、游离)抗体及同种异型+自身抗体三类情况均有阳性病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均仅表现为单一同种异型抗体阳性.结论 患者机体对来自不同血小板抗原刺激可产生不同类型的血小板抗体,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临床有着重要的诊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生成素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Tpo水平及其与网织血小板(RP)、血小板计数(BPC)、骨髓巨核细胞及其成熟度的关系,以及Tpo水平在治疗中的预测作用.方法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Tpo水平;噻唑橙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RP;骨髓巨核细胞双重荧光染色后,多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成熟度.结果22名正常对照和33例CITP患者血清Tpo水平分别为(204.05±65.70)ng/L和(345.46±222.23)ng/L(P>0.05);2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1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Tpo水平分别为(1427.62±468.84)ng/L和(596.09±462.95)ng/L,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ITP组RP比例明显增高,AA组及AML组网织血小板绝对计数(RPC)明显降低;C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组的Tpo水平高于有效及对照组(P<0.05).结论CITP组Tpo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升高.Tpo水平与RPC、RP比例相结合可反映骨髓血小板生成情况,鉴别血小板减少原因.Tpo水平与巨核细胞成熟度无相关性.血清Tpo水平可作为预测CITP患者对治疗反应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获得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cquired amegakaryocyt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AATP)是一类因骨髓中巨核细胞缺如或极度减少所致血小板生成不足引起的出血性综合病征。临床较为少见,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混淆。作将收治1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有关献资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S-500i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的网织血小板(RP)及其在血小板(PLT)减少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5例和健康体检者60例,利用XS-500i分析仪对其血样(RP、PLT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健康对照组RP(7.16±1.99)%低于ITP患者的RP%为(23.61±7.26)%(P0.01);高于AA患者的RP为(4.12±1.81)%、(P0.05),ITP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R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和AA两者绝对值都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RP对诊断和鉴别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及监测AA等血液病化疗后骨髓增生情况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