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问卷并结合现场观察手卫生过程和采样的方法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洗手频率、洗手方法、干手方法、影响手卫生执行的相关因素、手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洗手前后手的带菌情况等。结果有89.5%的医务人员接受过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有97.6%的医务人员认为洗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有1.1%的医务人员认为手卫生对临床治疗结果无影响;洗手前手部细菌总数平均为54.327 CFU/cm2,但洗手后手部带菌量明显减少,手部细菌总数平均为8.520 CFU/cm2(P0.001);无菌操作组洗手前后手部细菌总数均低于总体水平(P0.05),其余组与总体间洗手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士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和洗手合格率明显高于医师(P0.01)。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存在着不重视手卫生和不规范洗手问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因手接触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陪护家属手卫生培训对介入诊疗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降低患者感染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180例在医院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陪护家属,按日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名,对照组陪护家属只进行常规住院须知培训,观察组陪护家属接受常规住院须知培训和手卫生培训,比较两组陪护家属的手卫生知识、手部平均带菌量、洗手依从性及患者的医院感染率。结果对照组陪护家属洗手方法、洗手指征、洗手重要性及总分得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陪护家属的洗手次数和正确洗手次数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陪护家属的手部平均带菌量(22.85±6.24)CFU/c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3.62±89.73)CFU/cm2,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陪护家属进行手卫生培训可以增加其手卫生知识、洗手依从性,降低手部平均带菌量,降低介入治疗患者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分析不规范洗手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采样检测的方式对病房和门诊共计34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洗手前手部带菌量平均值为(161.21±8.98)CFU/cm^2,洗手后为(15.87±6.96)CFU/cm^2,洗手后手部带菌量明显减少(t=5.32,P〈0.001)。病房医务人员在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每位患者前后、非工作状态时的洗手率分别为59.46%、51.89%、97.84%,均高于门诊医务人员的43.87%、29.03%、84.52%(两两比较,分别X^2=8.22,P〈0.01;X^2=18.16,P〈0.005;X^2=18.08,P〈0.01)。护士在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每位患者前后的洗手率分别为73.43%、49.76%,均明显高于医生的19.55%、28.57%(两两比较,分别X^2=14.98,P〈0.005;X^2=94.24,P〈0.005)。结论临床医务人员普遍存在不重视手卫生和不规范洗手问题,亟需加强培训教育,特别是对门诊的医务人员和住院部医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开展手卫生集束化管理对预防感染的作用,2018年1—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开展常规管理措施,将其作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开展集束化管理,将其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依从性、清洗前后手部平均细菌数量、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分别是95.24%、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别是95.0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99,P0.05)。清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医务人员手部平均细菌数量分别是(27.18±6.27)CFU/cm~2、(27.27±6.32)CFU/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3,P0.05);清洗后观察组医务人员手部平均细菌数量是(6.57±1.80)CFU/cm~2,低于常规组(10.20±2.11)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96,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知识、洗手指征以及手卫生概念知晓率分别是97.62%、96.43%、100.00%,高于常规组的72.62%、75.00%、7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24、19.461、18.914,P0.05)。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开展手卫生集束化管理能够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以及依从性,减少其手部平均细菌数量,提高对自我防护知识、洗手指征以及手卫生概念知晓程度,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干手措施对洗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4月某院ICU医务人员210人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干手纸巾法、B组采用干手器法、C组采用个人小毛巾法干手,分别对其洗手前、洗手后和干手后进行手卫生现场采样检测。结果A、B、C 3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洗手前手部菌落数分别为(29.10±15.08) CFU/cm2、(31.42±14.76)CFU/cm2和(30.36±15.52) CFU/cm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8,P>0.05);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湿手采样,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数分别为(3.26±0.61) CFU/cm2、(2.98±0.59) CFU/cm2和(3.87±0.67) CFU/cm2,与洗手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采用不同的干手方式干手后,3组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2,P<0.05);A组菌落数[(1.29±0.58) CFU/cm2]低于B、C组,B组[(9.51±0.73) CFU/cm2]低于C 组[(22.76±4.11) CFU/cm2];A组合格率(90.00%)高于B、C组,B组合格率(68.57%)高于C 组(47.14%)。医务人员手分离病原菌居前5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2013年度该院ICU分离居前5位的多重耐药菌高度一致。结论ICU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后,手部污染严重;若干手方法不当,会导致手二次污染;其手分离的病原菌与患者分离的多重耐药菌高度一致。及时、正确地洗手和干手是保证手卫生质量的关键环节,对降低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家庭式母婴同室新生儿陪护人员手卫生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协和医院100名家庭式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陪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标准,对其手进行采样.结果 洗手前陪护人员手上的菌落数为(11.34±26.50)CFU/cm2;洗手后,菌落数为(10.52±26.75)CFU/cm2,洗手前陪护人员手上的菌落数多于洗手后;洗手前陪护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为64.0%;洗手后,合格率为65.0%.结论 家庭式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陪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感染伤口换药后医护人员手污染的状况,分析手污染的原因和途径并提出有效的手卫生管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为患者的感染伤口换药的10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医护人员洗手前、常规洗手以及六步洗手法后分别采样,监测手部的病原菌种类和带菌量,对比不同维持手卫生方法的左右。结果 1医护人员为患者感染伤口换药后其带菌率为100%,平均带菌量为32.8 CFU/cm^2,病原菌种类和患者伤口分离出的菌种基本一致;常规洗手之后带菌率为31%,平均带菌量为13.7 CFU/cm^2;依据六步洗手法洗手后,手部带菌率为4%,平均带菌量为5.2 CFU/cm^2,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洗手后合格率为42%,六步洗手法洗手后的合格率为95%,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污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感染伤口换药后医护人员手污染率为100%,洗手可以有效减少手污染,因此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意识和洗手条件,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污染,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体检中心人员手卫生状况,探讨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合格率.方法 对体检中心全体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手卫生监测,根据调查和监测结果进行手卫生干预,每月检查考核1次,6个月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手卫生监测,了解持续干预后体检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体检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平均得分由(74.8±6.2)分提高至(94.6±2.8)分;洗手率由71.8%提高至97.4%;洗手正确率由70.5%提高至92.3%;洗手后手部微生物由(18.1±5.3) CFU/cm2降低至(10.1±3.8)CFU/cm2;各项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体检中心人员手卫生干预,能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合格率,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手术室护工手卫生现状,提高护工手卫生意识,以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率.方法 将仙居县4所县级医院的23名护工作为研究对像,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标准,对其手进行采样,并采用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对手术室护工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工手菌落数洗手前为(11.25±6.58)CFU/cm2;洗手后为(10.35±6.67)CFU/cm2,洗手前手术室护工手上的菌落数多于洗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室护工手卫生的合格率洗手前为43.5%,洗手后为47.8%,手术室护工手卫生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无菌物品后执行率分别为47.8%及52.2%.结论 手术室护工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手卫生执行率低,洗手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案改善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达到降低手术室感染的目的。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进入医院手术室的326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应用于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改善,针对前期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分析目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并进行质量监控;观察改善前后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洗手情况,比较改善前后手术室患者感染率。结果应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改进前手术室医护人员洗手率为52.01%,正确使用六步洗手法的医护人员为47.60%;改进后医护人员洗手率为93.89%,93.47%的医护人员可以正确使用六步洗手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医护人员手部菌落数为(2.3±0.5)CFU/cm2,显著低于改进前的(7.1±2.8)CFU/cm2;改进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4.40%,显著低于改进前的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可以明显改善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度,减少手术室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