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浓度苯乙烯对作业工人健康危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3.
4.
通过添加聚乙烯醇和丙酮,找到了一种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高浓度单分散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胶体粒子的新途径,粒子半径达纳米数量级,体系的固含量大于50%,研究了聚乙烯醇和丙酮对反应过程,胶乳粒子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和丙酮对高浓度无皂纳米胶乳粒子的形成与稳定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无皂乳液聚合 ,在苯乙烯 (St)的反应体系中引入适量的苯乙烯磺酸钠 (NaSS)参加共聚合 ,在聚合过程中分两阶段加料 ,第一阶段中NaSS浓度是决定乳胶粒粒径及单分散性的关键因素。当反应达到较高转化率 ( >90 % )时加入第二阶段单体混合物 ,此阶段中NaSS与St的比例决定了最终胶粒的表面电荷密度。利用上述两阶段无皂乳液聚合法成功地制备了粒径小于 10 0nm、单分散性指数小于 1.0 5以及表面电荷密度大于 3 0 μC·cm-2 的一系列乳胶粒  相似文献   

6.
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体系为例,在共聚单体敏感点组成附近做重复实验,进行了40、60、80、100、120℃下的低转化率的共聚合,用气相色谱测定共聚物的组成,用Mayo-Lewis微分组成方程的误差变量法计算竞聚率,同时给出竞聚率的95%可信椭圆区间。通过与FTIR、NMR方法的比较,对气相色谱法测定竞聚率的准确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8.
采用一维活塞流的反应器数学模型,结合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传质,传热方程,建立了文题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反庆温度,水蒸汽与乙苯的摩尔比,压力对苯乙烯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用实际生产装置的数据检验数学模型,证实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苯乙烯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乙烯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聚乙烯、丁苯橡胶和ABS工程塑料。过去一致认为苯乙烯是低毒的 [1 ] 。为进一步探讨苯乙烯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我们对本公司苯乙烯车间的工人进行健康状况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从事苯乙烯作业 1年以上的工人 (接触组 )共 196例 ,男10 2例 ,女 94例 ;年龄 2 1~ 49岁 ,平均 (31.5± 5 .2 )岁 ;接触苯乙烯平均 11.7年 (1~ 15年 )。对照组为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后勤人员共 10 8例 ,男 6 2例 ,女 46例 ;年龄 2 0~ 5 1岁 ,平均年龄 (32 .5± 4.8)岁 ;平均工龄 12 .5年 (1~ 35年 )…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临界CO2作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溶剂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溶胀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MMA与SBS的接枝聚合物(SBS-g-MMA)。MMA的接枝率达26.3%。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用FT-IR、GPC、DSC以及SEM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后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增大,接枝后产物的玻璃化温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共混的方法,将聚碳酸酯对苯乙烯-甲基丙烯本共聚物进行增韧改性,并DSC,SEM,FT-IR和力学测试为手段,对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SOCl2/SnCl4引发体系的苯乙烯聚合反应很快,但所得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宽(Mw/Mn=4.37),且其GPC曲线呈多重峰;单独加入季铵盐(n-Bu4NCl)或二甲基亚砜(DMSO)可使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明显变窄,并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但程度有限,不显示活性聚合特征;DMSO和n-Bu4NCl同时加入,表现出协同效应,不仅能保持较高的聚合反应活性,而且产物分子量分布很窄(Mw/Mn=1.27),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增加而增加,且线性关系良好,聚合物链数只与引发剂初始浓度相关,显示活性聚合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单体,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了三元无皂乳液共聚胶粒。用TEM观测了胶粒形态、大小及其分布;以电导滴定法测定了胶粒表面-COOH的密度。考察了不同的聚合阶段加入不同量的丙烯酸对所得胶粒形态、大小及其表面-COOH的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前加入丙烯酸,随着丙烯酸浓度的增大,胶粒粒径减小、分散系数增大;在成核后期滴加丙烯酸,胶粒粒径较大且随丙烯酸浓度增大粒径变化不大而分散  相似文献   

14.
随着毒理学的进展 ,国内外学者对生活和生产中存在的多种毒物的毒性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并分别制定出不少单个毒物在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卫生标准。但是 ,无论生产环境还是生活环境 ,有毒物质都不可能单独存在 ,往往是多种毒物同时存在 ,它们对人体的危害也是多种毒物的联合作用。因此 ,对毒物联合毒性的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丙烯腈和苯乙烯是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树脂等的重要原料 ,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丙烯腈属于高毒类物质 ,它对机体脏器的损害是多方面的。苯乙烯属于低毒类物质 ,它可以引起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二甲基硅二苯基硅共聚物(P(DMS-co-DPS))作为光敏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进行光聚合的过程。结果表明,聚合为自由基引发的链式反应,聚合速率与P(DMS-co-DPS)浓度的0.37次方成正比;本体聚合活化能为30.6KJ/mol,氧气对聚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聚酯二元醇经氯甲基化制备了聚酯二元醇大分子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合成了聚酯二元醇-g-聚苯乙烯接枝聚合物。用^1H-NMR、FT-IR和GPC表征了接枝聚合物,结果表明分子量与转化率呈线性关系,且分子量分布较窄,接枝聚合反应是一个可控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豆科植物锦鸡儿Caragana sinica(Buc’hoz)Rehd的根(中药金2根)中分离出4个二苯乙烯低聚体。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a-viniferin(Ⅰ)、miyabenol C(Ⅱ)、pallidol(Ⅲ)、kobophenol A(Ⅳ)。其中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单组分、双组分、三组分烷基镁稀土催化体系对苯乙烯催化聚合的活性,以及在三组分体系中不同配体、第三组分、溶剂、稀土元素催化苯乙烯聚合的影响,发现Nd(P204)3-Mg(n-Bu)2-HMPA对苯乙烯聚合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而且所得到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可达百万.  相似文献   

19.
α,ω—双羟基聚苯乙烯与α,ω—双羟基聚丁二烯及聚乙二醇为预聚体,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偶联剂,聚合得到(苯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多嵌段共聚物。研究了聚合条件的影响。产物分别用热环已烷及水萃取提纯。并用IR、~1HNMR、GPC、动态粘弹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