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不同人群130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一DNA进行了检测,阳性结果60例.资料揭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肝硬化(LC)、肝癌(HCC)和无症状携带者(ASC)PCR阳性率均高于急性肝炎(AH),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CAH、CPH、LC、HCC、ASC,患者体内多数有HBV的存在,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3例重型乙肝(SH)(亚急性8例:SSH;慢性25例:CSH及13例急性乙肝(AH)、23例慢活乙肝(CAH)、1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和28个正常人的血清检测了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e),并同时对照观察了HBV的其它几项相关血清学指标。PHSA-Re在SH病人血清中的阳性率与AH、CAH和ASC组病人血清中阳性率无明显差别,但阳性P/N值明显低于CAH组(P<0.05)和ASC组(P<0.01)。说明PHSA-Re在SH病人血清中的存在状态不同于ASC和CAH病人,PHSA-Re与HBeAg、HBV-DNA有明显的相关性,但PHSA-Re与重型乙肝病人预后的关系尚待明确。  相似文献   

3.
刘修虎 《陕西医学杂志》1991,20(11):654-654
对56例无症状HBsAg 携带者(ASC),97例病毒性肝炎做肝活组织检查,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ASC 病理检查绝大多数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中的其他类型,或将发展为肝硬化(HLC)的CAH 误诊为CAH,肝穿刺活检是确诊CAH 比较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应用火箭电泳法检测 2 2 7例HBsAg阳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甲胎球蛋白 (AFP)水平 ,并与血清谷丙酸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和碱性磷酸酶 (AL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AFP异常率 ,慢性肝炎 (慢迁肝 ) <急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活肝 ) <肝硬化 <重症肝炎 <原发性肝癌 ,AFP异常值 ;慢迁肝 <急性肝炎 <重症肝炎 <慢活肝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AFP升高多>40 0 μg/μL ,其AST多异常且增高比ALT明显 ,慢活肝肝硬化AFP增高在 1 5 0 μg/μL~ 30 0 μg/μL ,ALT、AST异常较原发性肝癌明显 ;ALP增高在原发性肝癌为 71 % ,且幅度较大 ,其余呈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增高 ,慢迁肝则均正常。提示原发性肝癌与AFP升高幅度呈正相关 ,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AFP为一过性升高 ,慢活肝和肝硬化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检测血清 HBVDNA 是诊断 HBV 复制的直接方法,地高辛标记 HBVDNA 斑点杂交法是一种较敏感的方法。我院自1991年8月~1992年2月对158例各型 HBV 感染者血清 HBVDNA 进行了检测,探讨了其临床意义,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1 病例选择 158例为1991年我院诊治的各型HBV 感染者,诊断按照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其中急性肝炎(AH)38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51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32例;肝炎后肝硬化(LC)16例;无症状HBsAg 携带者(ASC)21例。另外有不明原因肝损害者12例。  相似文献   

6.
作者检测了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过氧化脂质(LPO)和血硒浓度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其中急性肝炎(AH)21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1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34例,重型肝炎(FH)15例。结果显示:血 LPO 浓度在 AH,CAH 和 FH 分别为6.914,6.044,15.454nmol/ml,均显著  相似文献   

7.
文国泰 《四川医学》2008,29(7):914-916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3例原发性肝癌,29例转移性肝癌.46例肝硬化,71例病毒性肝炎和60例健康对照者,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FP和CEA.结果 原发性肝癌AFP极度增高,达(3542.3±5647.4)μg/L.肝硬化组AFP中度增高,为(115.3±218.4)μg/L,病毒性肝炎组争转移性肝癌组AFP均轻度增高,分别为(36.4±52.6)μg/L和(26.9±79.4)μg/L;肝病患者以AFP>400μg/L作为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73.49%,特异性达99.32%.CEA以转移性肝癌组最高,为(75.6±162.1)μg/L,明显比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和健康对照组高(F=10.97,P<0.01).结论 联合检测AFP和CEA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AFP等的生化改变关系.方法 将6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及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研究对象,采用微粒子酶免包被法对研究中所有患者进行AFP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生化改变关系.结果 AFP>25ng/mL肝癌患者TB明显低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同时ALT、TBA低于急性肝炎以及慢性肝炎患者,而GGT则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AFP若是连续3个月均在350ng/mL以上、GGT在350μ/L以上,但ALT并无明显增高时,应当怀疑是否为癌性AFP,此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CT检查以及B超检查,对患者的肝癌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测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白蛋白(ALB)血清水平三项指标对肝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TBA,连续监测法检测ALT,溴甲酚绿法检测ALB。测定肝病患者160例,其中急性肝炎(AH)8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48例,肝硬化(LC)26例,肝癌(HCC)5例。并与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对照。结果:对照组TBA,ALT,ALB检测(x-±s)结果与肝病各组比较除急性肝炎组白蛋白测定无差异外,其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且TBA检测的异常率在AH,CAH,LC,HCC各组都达到80%以上。结论:血清TBA是一项较灵敏的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可以提高肝病的诊断率,在疗效监测方面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肝癌高发地区自然人群中HBsAg、HBsAb的检测(肝癌高发地区人群还检测AFP)和抽样检测HBcAb、HBeAg、HBeAb的结果分析,提示该地区肝癌发病率高可能与HBV的广泛传染有关。肝癌组及AFP阳性组的HBsAg及HBcAB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自然人群,而HBsAb则显著低于自然人群,提示长期携带HBV可能是一种致癌因素。AFP转阴组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AFP持续阳性组及发展为肝癌组,提示HBsAg的存在可影响AFP转阴,且较易发展为肝癌。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动态监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敏  刘涛  孙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58-3859
目的:动态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及肝功能指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各模式与AFP定量变化及肝功能改变的关系,高度警惕肝癌的发生。方法:对1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用RIA法进行AFP检测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检测。AFP升高者分别作B超、CT检查,排除肝癌后每2个月复查1次AFP、肝功、B超,连续进行2a~5a追踪随访。结果:189例中146例AFP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升高。随访中HBsAg、抗-HBe及抗-HBc3项阳性(即"小三阳")中发现AFP稳定上升型的11例(15.5%)均发展为肝癌;HBsAg、HBeAg及抗-HBc3项阳性即"大三阳"中发现AFP稳定上升型的3例(4.8%)发展为肝癌;HBsAg、抗-HBc2项阳性组中1例AFP稳定上升型发展为肝癌。一过性升高和一直未升高型均未出现肝癌。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小三阳感染模式动态监测AFP变化,对早期发现肝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对象及方法 3组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134例(男84,女50),平均年龄42。5岁。急性肝炎(AH)组32例;慢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CH、LC)组36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组66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血清HBV,DNA均阳性,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eptidlyl-proplyl isomerase 1,pin1)在正常、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了解pin1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组织芯片上同时检测10例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40例肝硬化、19例肝细胞性肝癌及34例正常肝组织中pin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in1在不同肝脏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pin1在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10)、82.5%(33/40)、100%(19/19)、55.8%(19/34),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同时肝癌中pin1的表达强度也明显高于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P<0.001),而在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pin1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pin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pin1参与了HBsAg阳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到肝细胞性肝癌的疾病进展过程,在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10例肝病患者血清白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白蛋白降低最明显的为肝硬变组(LC)。与急性肝炎组(AH)和慢活肝(CAH)比较,LC的AIb量显著的低于AH和CAH(P<0.001),提示血清白蛋白越低腹水出现率越高,认为肝病患者血清白蛋白持续低于30g/L,特别在25g/L以下者,予示着肝硬变存在。  相似文献   

15.
钟永根  古旭东 《热带医学杂志》2009,9(12):1420-1421,1426
目的探讨AFP(甲胎蛋白)联合CA19—9(糖链抗原)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系统对300例各类肝病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AFP和CA19—9检查。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值(838.5&#177;175.4)μg/L较其他患者明显增高,而肝硬化患者AFP中度升高,病毒性肝炎和转移性肝癌患者AFP仅轻度升高。当以AFP〉500μg/L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界值时,其灵敏度为70.3%.特异性为98.8%。转移性肝癌患者CA19—9值(1265.8&#177;113.4)U/ml较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患者明显增高。结论AFP联合CA19—9检测在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以及对其他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涂睿  ;刘孝桥 《铁道医学》2014,(10):1134-1137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PHC组,n=45例)、肝硬化组(LC组,n=35例)和病毒性肝炎组(VH组,n=36例)患者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的表达水平,选择同期4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的表达水平,并比较GP73、AFP-L3、AFP单一检测和GP73联合AFP-L3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结果:PHC组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C组和VH组(P〈0.05);PHC组AFP-L3和GP73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8.9%、77.8%)均明显高于AFP检测阳性率(62.2%)(P〈0.05),两指标联合血清检测可提高阳性率(86.7%)(P〈0.05)。结论:GP73和AFP-L3联合血清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表文对76例乙型肝炎及32例肝硬化患者的e系统和肝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e抗原(HBeAg)的检出率,以急性肝炎(AH)和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为最高。32例肝硬化(Hc)中,检出e抗体者(抗—HBe)28例(87.5%),肝功受损虽不如急性肝炎和慢活肝明显,但e抗体的持续存在,予示着病情向慢性化方面进展  相似文献   

18.
血清酶活性联检在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联合检测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水平,以探讨四项指标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TBA;连续监测法检测ALT、γ-GT、ALP。测定肝病患者160例,其中急性肝炎(AH)8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48例;肝硬化(LC)26例;肝癌(HCC)5例。健康体检人群共80例。结果:对照组TBA、ALT、γ-GT、ALP检测(x-±s)结果与肝病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有差异P<0.05。TBA、γ-GT检测的阳性率在AH、CAH、LC、HCC各组都达到80%以上。结论: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转化常导致酶合成异常,酶学改变出现在形态学改变之前,联合检测四项指标可以提高肝病的诊断率和鉴别诊断,在疗效监测方面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携带(ASC)、慢性肝炎(CHB)、肝硬化(LC)、肝癌(HCC)患者的HBV DNA病毒载量、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甲胎蛋白(AFP)的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乙型肝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根据临床诊断为ASC、CHB、LC、HCC的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标本80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速率法检测ALT、AST,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BV DNA定量结果及ALT、AST、AFP的异常率在男性和女性的各疾病组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定量结果在男性中以CHB组最高;女性中以ASC组最高,男性及女性均以HCC组最低;ALT异常率在男性及女性中CHB组均最高;AST异常率在男性以HCC组最高,在女性以LC组最高;AFP异常率在男性及女性中均以HCC组最高,ALT、AST、AFP在男性及女性中均以ASC组最低。结论 HBV DNA病毒载量与ALT、AST、AFP的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等有重要意义,尤其是ASC者中男性及女性的ALT、AST、AFP的异常率均不高,但HBV DNA病毒拷贝数均不低,建议密切监测这类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自1980~1992年共对87例肝炎或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进行了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现就临床与病理的有关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文87例肝穿活检者均为住院病人。男70例,女17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12岁,平均37岁。临床诊断分别为急性肝炎(AH)9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2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8例,肝硬化(LC)7例,ASC24例。诊断符合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南宁会议分型标准。其中具有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至少一项阳性者共75例。本组病例均无肝穿刺禁忌症。穿刺采用Menghini一秒钟快速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