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张晨昕 《吉林医学》2014,(13):2850-2851
目的:观察研究阿托伐他汀控制急性冠脉综合征炎性反应的效果以及对于脂蛋白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思路。方法:将就诊的76例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一个月后对比两组的炎性反应因子和脂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炎性反应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脂蛋白(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具有明显的改善炎性反应及降低脂蛋白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CS患者67例和对照组70例,检测血清CRP和IL-6。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治疗组)34例,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3例,进行治疗前后血清CRP和IL-6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ACS组患者CRP和IL-6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血脂康和阿托伐他汀均可明显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均<0.01。结论:ACS患者CRP和IL-6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血脂康治疗能有效抑制此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冠脉病变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0例血脂正常的ACS患者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100例和非氟伐他汀治疗组10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82例,测定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1(IL-1)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RP、IL-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②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8周后血浆CRP、IL-1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非氟伐他汀组两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阻滞ACS患者冠脉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程道金 《中原医刊》2011,(14):54-5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测定血清hs—CRP、IL06和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汝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的各个测试点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DL-C达标率、T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适当增加阿托伐他汀的剂量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快速改善血清hs CRP水平,提高血脂达标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血脂及总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93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血清hs - CRP、血脂浓度变化及两组治疗后总缺血事件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丽荣 《中原医刊》2007,34(15):36-37
目的 观察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炎症反应的差异,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ACS病人炎症指标的变化及对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检测52例糖尿病ACS病人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52例非糖尿病ACS病人入院时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并分析糖尿病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未使用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hs—CRP和白细胞计数的差异及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糖尿病组ACS病人hs—CRP和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中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hs—cRP和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常治疗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 ACS合并糖尿病病人的炎性指标较非糖尿病病人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炎症指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支架植入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术后炎症因子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非ST抬高ACS患者76例,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于PCI前24h内服用80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未服用阿托伐他汀,术后监测6h、12h及1周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d(TNF-or),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水平及两组的术后30d和60d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的12h及1周的血清CRP、TNF-a、IL-1β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h两组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0d和60d,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促进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行PCI术后的疗效,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无明显降低,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苯扎贝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尉氏县中医院收治的12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和苯扎贝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51/60),观察组为96.67%(58/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5/60),观察组为5.00%(3/6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扎贝特可有效提高ACS治疗效果,促进血脂水平的降低,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