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麻醉药对心血管的抑制作用及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常引起血液动力学较大幅度的波动,因此,全身麻醉诱导时段易发生心血管意外.依托咪酯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有利于其稳定[1],但此药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影响的报道尚存在争议[2,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同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皆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血管凝血情况,总结分析凝血功能与心血管意外的相关性。结果:112例冠心病患者中,因心血管意外而死亡的患者有15例,心血管意外但无致死情况的患者有32例,皆与心血管高凝血状态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与高凝血状态有一定的关系,为了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需要做好及时的预防与治疗,而抗凝血治疗预防和纠正高凝血状态则是预防、治疗心血管意外的常用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拔牙术中心血管意外的预防方法。方法对97例心血管患者在拔牙前采取预防措施,观察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情况。结果无1例发生心血管意外。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拔牙术前后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防工作,能够避免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和凝血功能相关性。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9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冠脉CT检查心血管凝血情况,分析了解凝血功能与心血管意外的相关性。结果 9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有16例患者因心血管意外而死亡,其中有34名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但并不致死,死亡以及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患者的调查中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浓度较低,同时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浓度较高;心血管意外死亡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显著高于比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而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又显著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因子水平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v WF、PAP、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纤维蛋白原、TAT水平与年龄无关,其他凝血功能参数和心血管影响因素的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与高凝血状态有一定的关系,为了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分析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预测价值。方法427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接受心电图检查并进行随访,观察1年后心血管意外发生率,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计算,发生心血管意外患者同未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的差异。结果427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39名,发生率为9.14%,其中发生心血管意外患者校正QT间期(QTc)、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ed)、QT间期标准差(SDQT)、QT间期最大差值(ADQTD)高于未发生心血管意外患者。结论Q—T间期离散度能够反映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肌功能状态,对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意外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进行观察研究。方法以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检测患者血液中的D-二聚体(D-dimers)、血浆纤维蛋白原(F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等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在其出院后保持6~12个月的随访,统计患者出现心血管意外的情况。结果 98例患者在随访期,24例死于心血管意外,占24.49%,15例出现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占15.31%,剩余59例无心血管意外,占60.20%。按照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3组,通过对照3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死亡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显著高于比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和无心血管意外组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与其凝血功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凝血功能指标异常升高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重点对此类患者给予预防性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意外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蔡扬  黄莹 《广东医学》1998,19(4):279-280
肾功能衰竭是老年人多发病之一,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较有效的方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透析患者也随之增多[2]。晚期肾脏病老年患者,常有血液动力学和代谢的变化,引起心脏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国内外资料显示,老年血透患者在透析过程发生的心血管并发症是主要的死亡原因[1,2],如何提高这部分病人的治疗水平和防治心血管并发症,是血液净化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我院11年来血液净化中心108例老年血透患者透析前及透析过程所发生的心血管改变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机体各器官组织已发生退行性的功能下降,且常合并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临床手术中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老年患者的安全性究竟如何?本文通过ANH和AHH时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机体内环境相关指标的观察,比较ANH和AHH对老年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电子医学的飞跃发展,采用心血管无创伤检查方法获得的血液动力学数据,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拟就高血压患者血液动力学无创伤性测试结果作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全麻诱导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之一.可造成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脑血管的严重意外,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影响尤为严重。艾司洛尔是一种超短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具有降低心率和减小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我们通过全麻患者诱导插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观察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且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324例,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81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其余3组均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结果经6个月随访,各药物治疗组心血管意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药物治疗组之间心血管意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发生,而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之间对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通常认为CHF主要表现为血液动力学变化。随着近年来对CHF的深入研究,有作提出以神经激素模型代替血液动力学模型,从而引起人们对β-受体阻滞剂(以下简称β阻滞剂)治疗CHF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气管拔管前应用表面麻醉和喉上神经阻滞来预防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患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气管拔管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并做出统计学处理;结果经t验验,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实验组气管拔管时的血液动力学较稳定,对照组液动力学反应较明显;结论表面麻醉和喉上神经阻滞可有效地抑制患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的全身血液动力学异常隋建超,五年吉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64400)肝硬化时,人体各部脏器的血液动力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1心血管系统许多作者认为[1,2],高动力循环是肝硬化的循环特征。如心输出量和心率明显增加,全身...  相似文献   

15.
经皮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86例分析刘振德(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麻醉科柳州市545005)关键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高位临床上在心血管以及其他大而复杂的手术中,由于手术及失血的原因,易导致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建立快速的静脉输液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对152例明确记载死后血液不凝或凝固的尸解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死后血液不凝是正常的尸体现象,其机制类似生前血液在心血管内不凝的情况死亡原因与死后血液在心血管内是否凝固关系不大,而与死亡病理过程中凝血系统是否正常有关死后心血管内暗红色凝血块可能是生前凝血系统受损的反应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清降糖方对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且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三清降糖方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其余二组均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结果各药物治疗组心血管意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阿卡波糖组与三清降糖方组比较心血管意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应用三清降糖方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TURP和TUVP对生命体征及心肌酶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TUVP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探讨TUVP与TURP对血液动力学及心肌酶学影响的程度。方法:60例BPH患者随机行TUVP或TURP术,测定TUVP术围手术期临床表现、生命体征、血象、生化、血清心肌酶CK、CK-MB及肌钙蛋白Ⅰ水平、心电图等。结果:TUVP(32例)围手术期生命体征较TURP(28例)平稳,无心血管意外或TUR综合征发生,TUVP组心电图改变轻微。二组术后各时间点CK、CD-MB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塞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危重病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急性冠状动脉血液供应障碍,使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导致部分心肌发生坏死。病情发展迅猛,病人的心理反应复杂,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病症的治疗及预后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