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之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90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组,吞咽功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吞咽功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组进行康复治疗.结果 生物反馈治疗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组(P<0.05);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优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术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对环咽肌功能障碍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吞咽障碍患者分为球囊扩张组、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及联合治疗组(n=20)。患者分别给予6周的导尿管球囊扩张技术、表面生物反馈技术及两种技术联合的治疗措施。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摄食-吞咽障碍等级评定及VFSS评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3组吞咽功能障碍等级评定及VF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3组患者在接受了6周的治疗后均显效(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的吞咽功能障碍等级评定及VFSS评分均显著高于球囊扩张组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组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环咽肌功能障碍所致吞咽障碍优于单一方式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吕金龙 《浙江医学》2016,38(23):1913-1914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早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早期合并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照组仅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吞咽—摄食管理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科就诊的125例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加用吞咽—摄食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吞咽功能,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性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吞咽功能评级5级以下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研究组133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加用v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2个疗程后进行吞咽评级比较。结果:2研究组吞咽评级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用神经电刺激治疗后,单侧大脑卒中组疗效优于双侧大脑卒中组:缺血性脑卒中组疗效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明显提高卒中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34),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诱发肌张力或缓解肌张力,激活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提高偏瘫肌肉的紧张度,使瘫痪肌肉恢复机能.针灸技术与现代肌电生物反馈技术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郏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5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训练组(67例)和联合组(68例)。训练组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联合组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盆底肌Ⅰ类及Ⅱ类纤维肌电压,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电压均高于治疗前,联合组盆底肌Ⅰ类、Ⅱ类纤维肌电压均高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前提高,联合组SF-36评分高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肌电压,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和综合组(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结果:3组患者吞咽功能治疗后均有改善,但综合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组的总有效率(85.0%)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总有效率(87.5%)(均P <0.05).结论: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尚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季  庞稼燕  龚明霞 《现代医学》2014,(9):1034-1036
目的:了解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就诊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68例,其中90例接受了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设为治疗组,78例予盆底肌肉锻炼又称为Kegel运动,设为锻炼组。结果:治疗组及锻炼组盆底肌力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锻炼组(P=0.01);治疗组与锻炼组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有差异(P=0.000),治疗组疗效优于锻炼组。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164例ACI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常规训练组(40例)、电刺激组(42例)、电针组(41例)和联合治疗组(41例)。4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吞咽X线透视检查法(VFS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4组治疗后VF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电针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 VFSS评分和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训练组,联合治疗组较电刺激组、电针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与电针组VFSS评分和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电刺激治疗均可改善ACI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N M ES与电针治疗相结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D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均经标准吞咽评估(SSA)确诊,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疗程为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个体化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明显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其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782-78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以及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69例)及综合康复治疗组(6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基础治疗,常规训练组患者进行常规吞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吞咽训练。根据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疗效进行比较,并观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优于常规训练组(P<0.01);综合康复治疗组、常规训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4%、73.9%,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训练组(P<0.01);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常规训练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并可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环咽肌失弛缓会引起吞咽功能障碍,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扩张的治疗球囊可以刺激食管上段外周压力感受器,继而经传入神经刺激吞咽中枢,最终使环咽肌的协调性和顺应性得以改善.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接收吞咽活动相关肌肉的收缩电信号,然后经过信号转换反馈给接受治疗者,通过长期锻炼可完善吞咽反射,提高吞咽中枢兴奋性,重新塑造大脑功能,同时可以反映患者吞咽波形,为康复提供强有力证据.现阶段国内外研究对于环咽肌失弛缓的康复治疗手段多样,但是将球囊扩张术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应用到患者的研究较少,因此深入探究二者联合的康复方案并积极应用于临床,意义重大.本文收集球囊扩张术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康复产生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40例,行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40例,单行吞咽功能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随访1-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和第4周后疗效,并统计误吸、感染、死亡等不良预后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内比较,治疗后第4周患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均优于治疗第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间相比,治疗第4周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各项不良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早期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疗效,明显降低长短期内各项不良预后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所致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56例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均接受吞咽训练和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2.86%,对照组78.57%,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及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10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5例,分别为对照组、针刺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对照组仅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综合组则采用以上所有的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分别在治疗1、2、3个疗程后对4组患者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1、2、3个疗程后,每组的VFSS评分都呈递增趋势,其中针刺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的VFSS评分,针刺组、电刺激组和综合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组与针刺组、电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疗程后,各组的VFSS评分改善值均有提高,综合组的VFSS评分改善值最高,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康复训练、针刺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均有效,但3种治疗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宋社更  饶高峰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2):190-191,215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疗程为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藤岛一郎摄食-吞咽障碍评分表”进行吞咽功能评分。结果经28d治疗后,治疗组吞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高(均P〈0.01);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痊愈数、显效数、总有效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Vitalstim结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4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16)和常规治疗加Vitalstim电刺激治疗组(治疗组n=2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饮水试验及吞咽障碍等级评定.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效(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Vitalstim结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明雪  刘晓芳  卢宗杰  何泉江 《重庆医学》2021,50(5):767-771,775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7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98例经阴道产者分为A组,78例剖宫产者分为B组;继而行常规康复联合电刺激及者分为Aa、Ba组,常规康复联合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者为Ab、Bb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盆底神经肌电生理指标、盆底肌功能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Aa组较Ab组,Ba组较Bb组总有效效率降低(P<0.05).治疗前Aa组与Ab组比较,Ba组与Bb组比较,患者盆底神经肌电生理指标、盆底肌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a组及Bb组各盆底神经肌电生理指标、盆底肌功能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均较对应的Aa组及Ab组高,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较对应的Aa组及Ab组低(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盆底肌功能指标、SOD及GSH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MDA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Ab组较Aa组、Bb组较Ba组升高或下降幅度更大,且治疗后Aa组较Ba组、Ab组较Bb组神经电生理指标、盆底肌功能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结论 阴道产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较剖宫产产妇更严重,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佳,经阴道产者盆底神经肌电生理及氧化应激指标较剖宫产改善更优.  相似文献   

20.
邹鲜 《吉林医学》2013,(34):7254-7256
目的: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通过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的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观察研究。方法:对神经内科由2012年1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实行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和康复训练,采用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30例在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治疗的同时进行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经过1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洼田氏饮水实验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患者通过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康复训练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只做常规治疗的患者。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经过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和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