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1例,经胸大肌行入路清扫腋淋巴结,保留ICBN;对照组37例,清扫液淋巴结同时切除肋间臂神经(ICBN).结果:两组乳腺癌根治术,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实验组为(150±10)min.对照组为(140±10)min.实验组34例术中有31例成功保留ICBN,且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2.9%(4/31),对照组发生率为70.3%(26/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术后6个月至3年随访,上肢感觉障碍实验组4例有3例一年后好转;对照组26例中一年后好转11例,两组肿瘤均无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改良根治术中保留ICBN可有效防止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22例),另一组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术后对并发症及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保留肋间臂神经2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皮肤感觉障碍3例(13.6%),切除肋间臂神经的患者中则高达12例(66.7%)。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楠  朱江  宋张骏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2):1784-1786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切除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186例Ⅰ、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97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ICBN,对照组(89例)手术切除ICBN,两组术后均行康复运动。结果:经随访6个月,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异常分别为15.5%及77.5%,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1.6%及86.4%,有显著区别。试验组上肢麻木和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米玮  朱艳  刘力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0):1221-1222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癌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试验组)49例,经胸大肌入路清扫腋淋巴结,保留肋间臂神经;B组(对照组)33例,经胸大肌入路清扫腋淋巴结,切除肋间臂神经。观察随访两组术后情况。结果:A组49例中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45例(91.8%),感觉障碍4例(8.2%);B组感觉障碍31例(93.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9.30,P<0.01)。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能够有效地防止患侧腋窝及上肢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腋窝淋巴结切除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186例Ⅰ、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97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时保留ICBN,对照组(89例)手术切除ICBN,两组术后均行康复运动。结果全部病例经随访6个月,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5.5%及77.5%,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1.6%及86.4%,实验组上肢麻木和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I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科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26例I-Ⅲ。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常规保留ICBN,若患者出现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黏连、固定或ICBN受肿瘤黏连、侵犯则不保留ICBN。126例中,成功保留ICBN93例(保留ICBN组),未能保留者33例(未保留ICBN组)。术后随访1~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患侧胸壁和上臂内侧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的发生情况(卡方检验)和淋巴结切除情况(t检验)。结果术后随访率100%。保留ICBN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5±12)min,未保留ICBN组为(115±11)min。保留ICBN组淋巴结切除数目是(19±3)枚,未保留ICBN组是(17±2)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比较术后1、3、12个月两组患者ICBN支配区感觉异常情况显示,保留ICBN组的ICBN支配区感觉异常情况明显低于未保留ICBN组(P〈0.050)。随访期内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ICBN明显降低了术后患侧胸壁和上臂内侧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的发生,合理的解剖途径不会延长太多手术时间,也不会增加胸壁和腋窝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7.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84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共有80例成功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共9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结果]有患侧上肢感觉障碍者实验组为6.25%(5/80),对照组为54.3%(50/9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5.51,P<0.01),经随访2组无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有效地防止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行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50例,切除15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50例中,术后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46例(92.0%),感觉异常4例(8.0%);切断肋间臂神经15例均有感觉障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42,P〈0.001)。随访1年,50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 2例)和对照组(38例),前者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后者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1.9%,而对照组高达4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复发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乳腺癌需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不影响手术的根治性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行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112例,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72例(试验组),切断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40例(对照组),观察随访两组术后情况。结果:神经保护能够明显减少术后6个月胸肌萎缩、运动及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两组胸肌萎缩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运动及感觉障碍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能有效防止胸大肌萎缩和患侧腋窝上肢感觉及运动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根治术 ,既往考虑患肢术后功能活动情况 ,多强调胸长神经、胸背神经保留 ,而对纯感觉的肋间臂神经(ICBN)下称ICBN的临床作用未引起足够重视 ,1999年以来 ,我们对Ⅰ期、Ⅱ期乳腺癌施行保留ICBN的根治术 ,术后患肢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85例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完整保留ICBN的患者43例,切除ICBN的患者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观察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区的皮肤感觉异常、疼痛的发生及转归。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与非保留组比较,手术时间(Z=-0.0314,P=0.754)、出血量(Z=-1.068,P=0.285)、淋巴结清扫数目(Z=-0.477,P=0.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留组及非保留组在术后第3天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的感觉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而术后腋窝及上臂内侧区的皮肤感觉异常术后1个月(P=0.000)、术后2个月(P=0.000)、术后6个月(P=0.000),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区皮肤感觉异常的完全缓解率均为P=0.000,患侧上肢疼痛发生率术后1个月(P=0.000)、术后2个月(P=0.005)、术后6个月(P=0.006),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疼痛的完全缓解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术式不增加手术难度,减少了患者术后患侧上臂的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的临床意义.方法 106例行根治术的I、Ⅱ、Ⅲa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行腋窝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对照组(60例)行腋窝清扫术时常规切除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两组患者术后按乳腺癌治疗,进行严密随访观察.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1个月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8.70%、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6.52%、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1~5年随访均无局部复发.结论 对于I、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可明显减少患者上肢内侧感觉障碍和上肢水肿发生率,并能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切除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186例Ⅰ 、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97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ICBN,对照组(89例)手术切除ICBN,两组术后均行康复运动。结果:经随访6个月,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异常分别为15.5%及77.5%,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1.6%及86.4%,有显著区别。试验组上肢麻木和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24例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1.5%,而对照组高达5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复发率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乳腺癌需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不影响手术的根治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4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28例(试验组),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对照组)。术后对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46例患者在随访第6、24个月时局部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试验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22例(80 %),感觉异常6例(20 %);而对照组18例患者全部感觉异常;术后疼痛:试验组1周4例(17.25 %)、3个月0例,对照组1周5例(27.78 %)、3个月2例(11.25 %)。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及疼痛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刚  苏晏  王建荣 《实用癌症杂志》2014,(10):1238-1240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乳腺癌保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采用保留ICBN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36例采用未保留ICBN传统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转移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保留ICBN成功率为97.2%(35/36),治疗有效率为91.7%(33/36),高于对照组77.8%(28/36),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完全缓解率77.8%(28/36)显著高于对照组50.0%(1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2.8%(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36);远处转移率5.6%(2/36),也低于对照组13.9%(5/36)。观察组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为22.2%(8/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2%(26/36);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13.9%(5/36),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7%(15/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保留ICBN保乳手术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完全缓解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保留ICBN(肋间臂神经)的可操作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完整保留ICBN,对照组切除ICBN.从手术时间,手术时出血量、清除淋巴结个数以及术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6个月对患者患侧的腋窝及上臂进行检测,产生异常感觉、上肢疼痛及转归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0.113,P=0.933;出血量比较,t=-0.397,P=0.674;清除淋巴结个数比较,t=0.699,P=0.4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患者患侧的腋窝及上臂感觉异常,2组比较,x2=24.233,P=0.001;术后2月2组比较,x2=23.213,P=0.002;术后6月2组比较,x2=20.677,P=0.001.2组术后1月、2月、6月患者患侧的腋窝及上臂感觉异常的完全缓解率比较,分别为:x2=89.887、P=0.001,x2=30.007、P=0.001,x2=74.676、P=0.001.2组患侧上臂疼痛发生率术后1月、2月、6月比较,x2=24.013、P=0.001,x2=13.467、P=0.001,x2 =11.447、P=0.001.2组患侧上肢疼痛完全缓解率比较,x2=36.003,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运用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时保留ICBN减少手术难度,可以减轻患者在术后侧腋窝处及上臂的皮肤的疼痛,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43例乳腺癌患者在行腋淋巴结清扫时,游离并保留腋下脂肪组织中的肋间臂神经,术后测试上臂内后侧的感觉功能,观察其效果。结果 41例成功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上臂内后侧感觉异常发生率为4.9%(2/41),3周后症状消失,经1~4年随访,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上臂内后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2009年在108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8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6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8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78例(95.1%),感觉异常4例(4.9%);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26例感觉正常3例(11.5%),感觉异常23例(88.5%)。随访2~5年,108例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对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利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