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天麻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认识天麻的生活史.天麻种子无胚乳及其他营养贮备,无外源营养供给不能发芽.蜜环菌对天麻种子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发现天麻种子必须与紫萁小菇等萌发菌建立营养关系才能发芽.发芽后的原球茎在当年进行第一次无性繁殖,必须同化蜜环菌才能正常生长。天麻与紫萁小菇等萌发菌及蜜环菌先后共生,三年(24个月)完成由种子到下一代种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天麻种子萌发动态及紫萁小菇菌丝侵入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麻种子靠消化侵入胚细胞的真菌——紫萁小菇等一类萌发菌获得营养而发芽。紫萁小菇以菌丝形态由胚柄细胞侵入胚,被原胚体细胞消化、吸收,分生细胞即开始分裂。初步被消化的菌丝由菌丝结集细胞侵入大型细胞,被最终消化。分生细胞不断获得营养,旺盛分裂,胚体长大突破种皮而发芽。  相似文献   

3.
天麻种子萌发菌——紫萁小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79年以来,作者先后从天麻种子发芽的原球茎中分离到12个种子萌发菌,选其中较优良的01号菌株与天麻种子伴播,天麻种子发芽率在20%以上,推广应用于大面积生产取得较好的效果。最近在室内成功地诱导出大量的子实体,经鉴定为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小菇属(Mycena)的紫萁小菇(Mycena osmundicola Lange),属国  相似文献   

4.
白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与紫萁小菇等4种真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白芨种子荫发特点及紫萁小菇等4种真菌在其萌发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白芨种子在常规条件下能正常发芽,为兰科植物中易萌发的种子类型。种子伴紫萁小菇等4种真菌播种,真菌对原球茎的子叶分化、生长及假根形成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用紫萁小菇培养物的醇、水粗提液及二者混合液播种种子,混合液有利于种子萌发;醇提液可加快原球茎子叶的分化与生长,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天麻在我国入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但由于它无叶无根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国内外多年研究都未能人工栽培成功。 6 0年代初 ,中国医学科学院徐锦堂教授等科研人员分离培养出与天麻共生的蜜环菌 ,使人工栽培获得成功。 70年代 ,徐锦堂教授等又研究出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新技术。然而 ,天麻经过多代无性繁殖 ,退化现象严重 ,产量骤减。 80年代初 ,徐教授等首先分离、筛选和鉴定出与天麻种子共生萌发的紫萁小菇等优良菌株 ,后又分离出兰小菇等三个同属新种 ,经观察证明 ,天麻必须与小菇属一些真菌共生 ,消化侵入菌菌丝获得营养才能发芽 ;…  相似文献   

6.
天麻为名贵的传统中药,自1911年Kusano报道了“天麻与蜜环菌共生”以来,许多学者都认为天麻(Gastrodiaelata Bl.)靠同化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Fr.)获得营养,甚至在种子萌发阶段都离不开蜜环菌。近年我们的试验证明,蜜环菌对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从天麻种子发芽的原球茎中分离筛选出12种对种子萌发有效的共生萌发菌株。研究了这些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培养技术。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天麻种子接菌萌发动态及菌床伴菌直播方法,推广于生产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天麻属兰科植物,是一种重要的常用中药材。由于它无根、无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自养.多年来,有关学者大都认为其整个生长周期都是靠蜜环菌提供营养,进行无性繁殖。天麻种子极小,仅由胚及种皮构成,无胚乳及其他营养储备,因此种子发芽异常困难。70年代中期,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原药研所栽培室)与陕西省合作,研究成功夭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即将天麻种子播种在带有蜜环菌材的树叶播种床上,发芽率达7.43%,播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柴胡种质、发芽温度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中柴1号(ZC)、三岛柴胡(SD)、山西柴胡(SX)、甘肃柴胡(GS)4种柴胡种子在15、20、25、30、15~25、20~30℃的光照培养箱中发芽。结果恒温发芽,20℃种子萌发率高于15℃,20~25℃迅速下降,30℃时发芽受到严重抑制,但该抑制可用变温解除,变温15~25℃或20~30℃较恒温显著提高了萌发率,萌发启动天数变化规律与萌发率相似;发芽适温下ZC种子萌发快、萌发集中、萌发率高;不同柴胡种子萌发对发芽温度反应显著不同,ZC对恒定低温、高温及变温均能较好适应,SD萌发性能与ZC相似,SX与GS相似。结论发芽温度、种质对柴胡种子萌发均有显著影响,且二者存在显著互作效应;ZC种子具有优良萌发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发芽条件及赤霉素引发对阳春砂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以阳春砂种子为材料,比较光照条件、不同发芽床(基质)、不同培养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观察外源激素对阳春砂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1)阳春砂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2)种子在湿润滤纸上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优于MS培养基。(3)25℃~30℃培养有利于种子的萌发。(4)400 mg/L的GA3引发有利于促进阳春砂种子的萌发,缩短发芽时间。【结论】适合阳春砂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0℃,在湿润滤纸上进行光照培养,并用400 mg/L GA3引发,有利于快速获得大量阳春砂苗。  相似文献   

10.
应用1/2MS和MS两种浓度的培养基,对天麻种子进行无菌萌发的试验。经过190天的培养,前一处理的所有重复都获得了良好结果,平均萌发率为16.23%,最高达49.80%;在MS培养基上所播种子则无一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提供营养物质(包括植物激素等)能使天麻种子萌发,开创了此项工作研究的一条新途径。本试验中还观察了种子无菌萌发的大致过程和形态变化。此外,针对天麻种子极其细小的特点,设计了相当实用的果表消毒法。  相似文献   

11.
天麻种子发芽营养采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eeds of Gastrodia elata lack an endosperm and other stored nutrition and thus do not easily germinate. Armillaria mellea inhibit germination of the seeds, which exist in a type of symbiotic relationship with fungi. The nutrition necessary for germination is derived from Mycena osmundicola invading cells of the embryo. The tree leaves provide a good medium for Mycena osmundicola growth and an indirect nutritional source for germination.  相似文献   

12.
真菌在罗河石斛和铁皮石斛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本实验证明,从兰科植物原球茎中分离的3种真菌对促进石斛种子萌发有显著效果,采用种子伴菌播种方法,罗河石斛种子发芽率达20%,铁皮石斛种子发芽率达64%,而无菌播种则无1粒种子萌发。对铁皮石斛种子接菌萌发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菌丝由胚柄侵入种胚,染菌的胚细胞器消失;菌丝被胚细胞质包围并加厚,菌丝逐渐被分解作为胚萌发的营养物质,邻近染菌细胞的未染菌胚细胞代谢功能旺盛。  相似文献   

13.
Purpose To review the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Gastrodia elata Bl, a r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 sources The data come from our previous research and published review articles on G. elata cultivation. Study selection After review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G. elata from 1960 to 1995, we selected the core research on G. elata and a complete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r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 elata. Data extraction Some important data were arranged in different tables, and new cultivation methods were reviewed. Results A. mellea has been found to have inhibiting effects on G. elata seed germination. The seeds are able to sprout only when a nutritional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G. elata and a fungus of the same genus as M. osmundicola. The sprouted tubers have to set up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with A. mellea during their clone propagation period so as to grow normally. Conclusions G. elata has to symbiosize with M. osmundicola and A. mellea so as to complete its life cycle from seed to seed. These findings have revealed the secret of the life cycle of G. elata that has been puzzling biological circles for yea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的机理,探讨南方红豆杉种子浸提液内源抑制物活性.[方法]分别采用低温层积处理及混合营养液加变温层积法处理南方红豆杉种子,通过测定不同方法处理后南方红豆杉种子浸提液对油莱种子幼苗萌发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以确定其内源抑制物的存在部分及初步活性.[结果]南方红豆杉种子种皮、胚乳中含有抑制油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随着该物质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相同浓度的胚乳浸提液对油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种皮浸提液;低温层积处理的南方红豆杉种子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混合营养液加变温层积法处理南方红豆杉种子浸提液.[结论]南方红豆杉种皮及胚乳中均含有内源抑制物,经混合营养液加变温层积法处理能显著降低其内源抑制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不同温度对百合科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和休眠的影响,提出了不同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发芽适温、发芽所需天数及发芽率,对于中药村生产中掌握不同种子的发芽适温,确定合适的播种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处理方法对秦艽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筛选加速种子萌发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采用药剂处理、温汤浸种等方法处理秦艽种子,用统计学的方法比较不同处理间发芽率的差异。结果:恒温暗培养条件下,各处理间差异较大,用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较高,用NaHCO3溶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次之;在室温条件下,各处理对发芽率影响差异较小。结论:在恒温暗培养条件下,赤霉素可以显著提高秦艽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寻破除西伯利亚白刺种子休眠的方法,提高其发芽率。方法 采用温水催芽、低温沙藏、98%浓硫酸、GA等不同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后的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到达发芽高峰期的时间。结果 温水催芽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30%和10%,种子7 d开始萌动,10 d达到发芽高峰。低温沙藏37 d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55.5%、26.5%,种子2 d开始萌动,10 d达到发芽高峰。低温沙藏95 d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86.8%、60.3%,种子2 d开始萌动,7 d达到发芽高峰。98%浓硫酸处理2 h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0%,种子1 d开始萌动,4 d达到发芽高峰。98%浓硫酸处理2 h后播种在MS0.5 g/mL GA0.5 g/mL BA的暗培养基上,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8.1%,种子1 d开始萌动,4 d达到发芽高峰。结论 西伯利亚白刺种子休眠属种壳休眠,98%浓硫酸处理2 h后接种于MS0.5 g/mL BA0.5 g/mL GA的暗培养基上培养,打破硬实种子休眠效果最好,发芽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