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治疗眩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风  路洁  边永君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42-2143
路志正教授注重对后天之本的调摄,认为许多眩晕病的发生当责之脾胃。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湿热中阻,上蒙清窍;脾虚湿盛,清窍失养;脾阳不足,寒饮上泛为其主要病机,由此提出燥湿化痰、升清降浊;清热祛湿:芳香化浊;补气健脾、升运清阳;温化寒饮、健脾利湿等治疗方法,验之临床,其效甚佳。  相似文献   

2.
路志正教授注重对后天之本的调摄,认为许多眩晕病的发生当责之脾胃。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湿热中阻,上蒙清窍;脾虚湿盛,清窍失养;脾阳不足,寒饮上泛为其主要病机,由此提出燥湿化痰、升清降浊;清热祛湿、芳香化浊;补气健脾、升运清阳;温化寒饮、健脾利湿等治疗方法,验之临床,其效甚佳。  相似文献   

3.
升清降浊法在耳鼻喉科临床应用广泛,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脾主升清,胃主和降.升清降浊的基础当从脾胃出发.耳、鼻、咽喉皆属清空之窍,依靠清阳之气濡养,清阳既升,浊阴亦降,官窍才能正常通利.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当从脾胃论治,培养后天之本,在辨病和辨证的基础上,益气健脾,升阳通窍.耳鸣耳聋则补中益气,盈其耳窍;咽炎喉炎则补益脾气,水至金充;鼻炎口疮则健脾通窍,化浊清道.另外,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可适当添加升提之品引药上行,以助药力.  相似文献   

4.
于晓东 《四川中医》2007,25(12):11-12
路志正教授注重对后天之本的调摄,认为许多眩晕病的发生当责之脾胃,痰浊阻滞,清阳不升;湿热中阻,上蒙清窍;脾虚湿盛,清窍失养;脾阳不足,寒饮上泛为其主要病机。由此提出燥湿化痰、升清降浊;清热祛湿、芳香化浊;补气健脾、升运清阳;温化寒饮、健脾利湿等治法,验之临床,其效甚佳。  相似文献   

5.
陈祖琨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认为耳鸣耳聋的发生多责于肝脾,宜从肝脾论治。临床辨证常以肝郁化火、痰湿上蒙、脾虚下陷、肝肾阴虚多见,宜给予清肝泻火、燥湿化痰、健脾益气、滋补肝肾之法治之。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注重耳窍局部病变特点,强调辨证与辨病的结合,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归纳总结谢晶日教授治疗胃癌前病变"对药"临证经验,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论治。谢晶日教授临证对于胃癌前病变患者之基础治疗大法大致有疏肝理气,健脾燥湿和中,使用对药有薏苡仁、苍术,佛手、砂仁、苏子,茯苓、焦白术,六曲、陈皮和藿香、佩兰等。清热燥湿,健脾和胃止痛,其中对药为黄连、吴茱萸和黄芩、栀子等。在基本方药基础上运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法随症加减,施以对药。  相似文献   

7.
五官科中的“清阳”为生理概念,指气化产生的精微物质;“浊阴”为病理概念,包括湿邪、痰浊、瘀血等。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有升清降浊的功能,脾胃虚则九窍不利。清阳不升多表现为虚证,宜健脾升清濡窍;浊阴不降,多表现为实证,宜利湿祛痰化瘀降浊以开窍。认为升清降浊是五官科疾病普遍适用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白芷辛温,教科书多将其列入辛温解表药中,用于解表、止痛、消痛。其实该药还有悦脾土、升胃阳、除湿浊的功效。《本草正义》谓其“芳香特甚,最能燥湿……振动阳明之气,固久泻之良剂。”白芷有较强的除湿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湿浊所致的泄泻、带下疗效满意。笔者常将白芷配白术组成药对,用于湿盛困脾或脾虚湿困之泄泻。白芷芳香悦脾燥湿,温升阳明清气,白术健脾运湿,二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升清降浊之  相似文献   

9.
孙平 《四川中医》2010,(10):74-75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升清降浊类中药配伍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采用葛芪二术汤(葛根、黄芪、苍术、白术、芍药、茯苓、厚朴、木香、泽泻、陈皮、干姜)治疗本病40例,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益气健脾、升清降浊而止腹泻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陆瑾教授临证尤重病机审查,认为耳鸣病因主要有情志内伤、年老体虚、起居失常和外感风邪。其病性分虚实两端:虚者为气、血、精不足,耳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扰乱,清窍失宁。治疗以调理中焦、清肝、补肾为基本法则,运用腹针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调理中焦以升清降浊。按照神龟全息理论重用阴都穴疏调耳窍,结合常规针刺远近选穴、辨证取穴、随证加减选穴以清肝火、补肾健脾豁痰、疏散风邪,辅以耳穴压豆、鸣天鼓法敲打耳后穴位及疏导心理、畅达情志、调摄起居和饮食治疗各型耳鸣。  相似文献   

11.
根据已故河南中医学院著名耳鼻喉专家蔡福养教授临床经验,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或虚损而衰、元阳不足、窍失温养、寒从内生,则诸窍司属失灵而为耳鼻喉常见疾病。据此提出耳鼻喉疾病"非独火热论",并通过温肾健脾法治疗慢性脓耳、温补肺脾肾治疗鼻鼽、温中健脾治疗慢性口疮、温补脾肾治疗慢性耳鸣等4则验案,总结出"阴盛阳病""阳虚致寒"需用温法的经验之谈,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西京  支忙郎 《陕西中医》2012,(9):1173-1173
目的:观察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生姜、大枣等)治疗眩晕患者10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结论:本方治疗眩晕有燥湿祛痰、健脾、平肝熄风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吴茱萸用于寒湿方面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茱萸暖肝温胃,升清降浊,燥湿,疏肝下气,止痛,止呕,止泻。适用于: (1)寒凝所致诸痛,如厥阴头痛,症属脾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以及寒疝、腹痛、脚气痛、牙齿痛等。例如风热牙痛(见《疡医大全》),以吴茱萸、白芷;等分,浸水频漱,吐涎。此乃取吴茱萸辛麻之性以止痛,又以性味辛温芳烈,通血痹,开腠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探讨升清降浊法的源流和内涵,总结升清降浊法治疗原发性头痛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 用。认为头痛病机总属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升清降浊法可使精微上升,脑窍得养;浊邪下降,脑窍清明。临 床应用升清降浊法,通过健运脾胃,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助清阳上荣,引浊阴下降以治疗原发性头痛,可为 临床治疗原发性头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多由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致心肌供血减少,心肌急剧、暂时缺血缺氧所致。文中从五脏相关的角度阐述肝、脾功能失调与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关系。通过运用疏肝解郁通络、温振肝阳通络、养血柔肝通络及升清降浊、升阳举陷、燥湿健脾等方法治疗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病因复杂,病机多变,易反复发作。代二庆教授秉承古训,结合自己临床经验采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健脾益气、升清降浊,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抑木扶土、调和肝脾,温补肾阳、固涩止泻六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腹泻,且在治疗中灵活运用经方,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益气健脾、燥湿和胃、理气止痛中药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方法:应用自拟和胃汤(党参、半夏、白术、茯苓、黄连、吴茱萸、柴胡、炒白芍、砂仁等)治疗本病116例。结果:总有效率90.5%。提示:本方具有扶正祛邪、消补兼施、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特点,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刘大新教授认为脾虚是特发性耳鸣的基本病机,肝郁是耳鸣的关键病理因素。治疗特发性耳鸣以健脾疏肝为基本法则,兼以他法。具体应用为健运脾胃以固后天之本,疏肝解郁以安定心神,在此基础上重视交通心肾助睡眠、化瘀通络开耳窍。本文对刘大新教授治疗特发性耳鸣的常用对药、角药进行分析总结,如:生黄芪—炒白术—茯苓健脾升阳;木香—砂仁醒脾理气;柴胡—香附—川芎疏肝活血;合欢皮—合欢花—玫瑰花解郁安神;生龙骨—生牡蛎敛肝调神;栀子—淡豆豉—莲子心清心降火;盐知母—盐黄柏—川牛膝滋阴降火;女贞子—墨旱莲—黄精滋阴补肾;石菖蒲—路路通化湿通窍;丹参—葛根活血开窍。  相似文献   

19.
重用吴茱萸治疗头痛的经验上海市金山县亭林医院(201500)张俊【关键词】头痛,中医药治疗,吴茱萸,临床应用吴茱萸,又名吴萸、茱萸,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药用其干燥果实。入肝、胃二经,性味辛苦,温热有毒。功用:温中、止痛、理气、燥湿。其挥发油有驱蛔、镇...  相似文献   

20.
李平 《中医研究》2010,23(7):56-58
眩晕常见于中老年人,由多种疾病引起,如内耳前庭及迷路感染、高血压、贫血、颈椎病、眼睛曲光不正、高脂血症等,病因复杂。中医学认为,眩晕的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窍。2006—03—2008-11,笔者采用平肝潜阳、健脾益气、活血化瘀、镇静安神的方法,利用中药特点,发挥中药健脾疏肝、强肾、化痰祛湿、通络安神、升清降浊的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在短期内消除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