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估尿促性素(HMG)序贯低剂量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耐克罗米芬(CC)无排卵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5例耐CC的PCOS不孕症患者进行66个周期HMG序贯低剂量方案促排卵治疗,以阴道B超和血雌二醇(E2)水平作为监测卵泡发育的指标。结果除3例因卵泡发育数目大于10个而中止、1例卵泡不发育而放弃外,余周期均排卵,15个周期为单卵泡发育。其中20例单胎妊娠,4例双胎妊娠,1例多胎妊娠而减胎成双胎。无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HMG序贯低剂量方案是治疗耐CC的PCOS无排卵不孕症有效而安全的排卵选择。适时准确的阴道B超是适时调整剂量减少治疗中止、防止OHSS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疗效。方法101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氯米芬(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组(联合组)55例,和HMG组46例。两组患者经过3~6个月预处理后,分别予以CC+HMG与HMG两种促排卵方案处理125个周期和118个周期。结果联合组排卵日成熟卵泡数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低于H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排卵率和多胎妊娠率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COS患者通过充分的预处理后,CC+HMG促排卵方案在妊娠率方面与HMG方案相似,但可减少OHSS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来曲唑(Letrozole,LE)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序贯治疗及单用HMG治疗枸橼酸氯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诊治的42例CC抵抗的PCOS患者共125周期的治疗资料.根据患者促排卵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单纯用HMG诱发排卵,20例患者,共63周期)和观察组(使用LE和HMG序贯治疗诱发排卵,22例患者,62周期)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周期相关指标、HCG日E2水半及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结局和促排卵治疗安全性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促排卵时间短于观察组,但HMG用量多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周期排卵率相当,但观察组患者单卵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多卵泡发生率(成熟卵泡≥3个)则低于对照组.对照组HCG日的E2水平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间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间临床妊娠率(22.2%vs 21.0%)和流产率(14.3%vs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卵巢囊肿发生率、OHSS发生率及多胎妊娠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其中多胎妊娠发生率受限于例数较少,未能显示出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应用LE和HMG治疗CC抵抗的PCOS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治疗方案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均预处理3~6个月,对照组采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方案,观察组采用氯米芬(CC)+HMG促排卵方案。比较两组促排卵效果。结果两组排卵率、妊娠率及子宫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HMG促排卵方案在排卵率、妊娠率方面与单独HMG方案接近,但其可有效降低OHSS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陈凤群 《河北医药》2015,(6):900-901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是育龄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疾病,在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中占75%[1]。传统的促排卵方案为:克罗米芬(CC)、人绝经期促性腺素( HMG)、人绒毛膜促性腺素( HCG),其妊娠率低且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 OHSS )。对PCOS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治疗是目前治疗PCOS 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应用来曲唑、HMG、曲普瑞林联合促排卵方案治疗PCOS的不孕,与传统方案对照,能显著提高妊娠率,明显减少OHSS的发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97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接受氯米芬(CC)联合尿促性素(HMG)治疗,B组接受来曲唑(LE)联合HMG治疗,C组单纯应用HMG治疗。对于有肥胖、高雄、胰岛素抵抗者先给予预处理后再进入促排卵治疗。观察比较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子宫内膜厚度:B组与C组相似(P>0.05)与A组有明显差异(P<0.01);排卵率:A组与B组相似(P>0.05)与C组比较有差异(P<0.01);妊娠率:C组周期妊娠率高于A组及B组(P<0.01),而A组与B组妊娠率相似(P>0.05);并发症:A组与B组无多胎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C组有1例双胎1例轻度OHSS发生。结论 PCOS患者采用CC联合小剂量HMG或LE联合小剂量HMG促排卵治疗,HMG低剂量递增方案促排卵治疗,均可获较好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 CC )联合尿促性素( HMG )对多囊卵巢综合症( PCOS )患者促 排卵效果及其对妊娠的影响。 方法:以 126 例 PCOS 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 CC 组、 来曲唑组和 CC+HMG 组, 3 组各 42 例。 观察 3 种治疗方案对患者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卵泡情 况、激素水平、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 )以及妊娠的影响。 结果: CC+HMG 组完成周期 171 个,其中有排卵周期 67.8% ( 116/171 ),高于 L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8.782 , P<0.001 )。 CC+ HMG 组注射人促绒毛膜性腺激素( HCG )日子宫内膜厚度及成熟卵泡均高于其它两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雌二醇( E2 )水平明显高于 LE 组,但是和 CC 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 意义( q=1.932 , P>0.05 )。 CC+HMG 组促排卵中出现 OHSS 4 例( 9.5% , 4/42 ),略高于其它两组,但 是 3 组 OHSS 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χ 2 =1.941,P>0.05 )。 CC+HMG 组妊娠率 57.2% ,高于其 它两组,和 C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3.892 , P<0.05 )。 3 组流产率和多胎妊娠发生率组间 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CC+HMG 组临床妊娠者平均用药周期( 2.8±0.4 )周,明显短 于 CC 组和 L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7.335 , P<0.001 )。 结论:克罗米芬联合小剂量尿促性素 注射方案用于多囊卵巢综合症性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促排卵效果好,用药周期短,临床妊娠率高, 为克罗米芬抵抗的患者以及卵巢低反应患者提供了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与枸橼酸氯米芬(CC)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妇女的促排卵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PCOS患者62例服用LE,记录卵泡发育、排卵率、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多胎妊娠率等临床指征,并与同期使用CC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排卵前优势卵泡数CC组明显高于LE组,LE组和CC组在排卵率方面基本相同,但妊娠率以及HCG日子宫内膜厚度LE组明显高CC组,OHSS发生率LE组低于CC组,流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LE用于PCOS患者,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其妊娠率显著优于CC,有可能作为一线促排卵药物而取代CC。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国产氯米芬(CC),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G)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因排卵障碍所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8例无排卵不孕患予以CC/HMG/HCG序贯治疗,采用宫颈粘液评分及B超监测卵泡发育、卵泡数目及卵巢大小以改变HMG剂量的方法促进卵泡生长,当优势卵泡≥18mm,宫颈评分>8分,根据卵巢大小应用HCG诱发排卵,观察用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用CC/HMG/HCG序贯治疗102个周期,68例病人中周期排卵率17.3%,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周期发生率为15.6%,其中以PCOS患最高占21.4%。结论 国产CC/HMG/HCG治疗下丘脑-垂体性排卵障碍和不孕有效、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坤泰胶囊联合克罗米芬( clomifene citrate capsules,CC)对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引起的不孕症患者的促排卵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80例PCOS不孕症患者,试验组口服坤泰胶囊,2个月后联合应用CC促排卵1个周期,对照组单纯应用CC促排卵1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加用HMG的例数和剂量,诱排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形态,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2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诱排日子宫内膜厚度和“A”型内膜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B”型和“C”型内膜的比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排卵率分别为80.9%和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宫颈黏液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妊娠率(31.3%)高于对照组(3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坤泰胶囊对PCOS不孕症患者在促排卵方面对内膜、排卵、宫颈黏液性状及最终妊娠率均有积极作用,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促排卵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07年9月-2010年7月在我科就医的PCOS不孕患者108例,随机分为CC组、HMG组、CC+HMG组和LE组,每组27例,监测用药期间四组患者的促排卵情况、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CC组有较高的排...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来曲唑配合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排卵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PCOS患者300例,随机分为3组:枸橼酸氯米芬(CC)组100例(188周期)、尿促性腺激素(HMG)组100例(104周期)、来曲唑(LE)组100例(155周期)。比较3组治疗后成熟卵泡出现率、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畸胎率、取消周期数、无优势卵泡发生数、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参数。结果:CC组出生30人,HMG组出生34人,LE组出生43人;在成熟卵泡出现率、排卵率、妊娠率方面,LE组高于CC组、HMG组(P<0.05),HMG组高于CC组(P<0.05);在流产率、畸胎率、取消周期数、无优势卵泡发育数、OHSS方面,LE组低于CC组、HMG组(P<0.05),CC组、H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胎率HMG组高于CC组、LE组(P<0.05)。结论:应用来曲唑配合中药可治疗PCOS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排卵率及妊娠率较高,经济、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房梅芳 《江苏医药》2012,38(4):430-432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患者采用妈富隆及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PCOS诊断的不孕患者264例分为两组:A组,136例,共计210个周期,采用口服妈富隆、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再用克罗米芬(CC)+人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方案治疗;B组,128例,共计194个周期,直接用CC+HMG促排卵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LH/促卵泡素(FSH)、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以及周期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LH、LH/FSH、T、FIns均见下降,但A组各指标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B组(P<0.05)。A组周期排卵率显著高于B组(83%vs.37%)(P<0.05),A组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45%vs.11%)(P<0.05)。结论采用妈富隆及二甲双胍联合预处理治疗PCOS不孕,可更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LH、LH/FSH、T水平,并且提高PCOS不孕患者的排卵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来曲唑(LE)和枸橼氯米芬(CC)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诱导排卵的效果.方法:经达英-35和二甲双胍治疗后,内分泌正常的PCOS患者72例拟行诱导排卵治疗.随机分为LE组36例和CC组36例,分别于月经周期的第4天开始服用LE与CC,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在卵泡直径≥18 mm时,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排卵,同时在HCG日抽血测定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睾酮(T),并跟踪观察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HMG用量、排卵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发生率和临床妊娠率等.结果:LE组的周期排卵率、妊娠率与C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组HCG日E2水平低于CC组(P<0.05),但子宫内膜厚度大于CC组(P<0.05),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明显低于CC组(P<0.01),LE组单卵泡排卵率优于CC组.结论:在PCOS诱导排卵治疗中,LE促排卵单卵泡排卵率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好,可降低多胎妊娠和OHSS的发生率,更适用于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有望成为PCOS新一代一线诱导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时多个卵泡发育改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效果。方法对PCOS合并不孕的患者进行促排卵,如果发育卵泡≥7个者建议改行IVF-ET,设为研究组,PCOS患者常规进行IVF-ET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研究组促性腺激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4.74±6.76 vs 22.41±7.55)支,P〈0.05,妊娠率略高于对照组(70.6%vs 48.4%),两组取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数、多胎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PCOS患者诱发排卵卵泡发育过多时改行穿刺取卵体外受精可有效降低OHSS和多胎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排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控制性促排卵(COH)治疗的PCOS患者124例(共333个COH周期), 患者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30.6岁, 不育时间3~8年、平均不育时间4.6年。将患者根据不同给药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其中分次给药组为研究组, 共61例, 162个周期;1次给药组为对照组, 共63例, 17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曲格列酮、来曲唑、促卵泡激素(FSH)、尿促性腺激素(HM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平均周期用药量、成熟卵泡数、临床妊娠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研究组的平均周期用药量17.5支、临床妊娠率42.6%(26/61), 高于对照组的14.4支平均周期用药量及25.4%(16/63)的临床妊娠率, 而平均每个周期获得的成熟卵泡数2.11个及OHSS发生率3.3%(2/61), 低于对照组的3.43个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高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用来曲唑(LE)或尿促性腺激素(HMG)两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就诊的高龄PCOS患者56例共70个周期.分为LE组和HMG组,分别应用LE或HMG方案促排卵治疗,LE组:在月经周期第3~5天口服LE 2.5 mg/d,共5 d;HMG组: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注射HMG 75~150 U/d.比较HCG注射日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形态、优势卵泡数、排卵数及妊娠率.结果 LE组与HMG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1.2)mm比(9.2±2.1)mm,P>0.05],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比23.5%,P>0.05);AB 型子宫内膜率(66.7%比41.2%)、优势卵泡数[(1.3±0.5)个比(3.4±3.2)个]、排卵数[(1.2±0.4)个比(2.2±1.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HMG方案相比,高龄PCOS患者用LE方案有明显的单卵泡发育优势,可获得更好的子宫内膜形态,并不降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郭彩凤  林兰  林善英 《中国医药》2014,(12):1801-1805
目的 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致不孕患者诱发排卵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 将67例PCOS致不孕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来曲唑组(34例)和克罗米芬组(33例),先分别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1片/(次&#183;d)和二甲双胍0.5g/次,每日2次,共3~6周期来调整其内分泌相关指标,相关指标恢复正常后来曲唑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口服来曲唑5 mg/d,连续5d;克罗米芬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口服克罗米芬50 mg/d,连续5d,通过超声监测、血清学检查观察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卵泡发育、子宫内膜、性激素水平、妊娠结局等方面的影响.观察1~3个月经周期.结果 克罗米芬组患者成熟卵泡数量及平均直径均大于来曲唑组[(2.2±1.5)个比(1.4±1.1)个;(25 ±6)mm比(20±5)mm],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容积均小于来曲唑组[(7.6±2.0)mm比(9.5 ±1.8) mm;(3.5±1.8)ml比(5.4±1.2)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当日来曲唑组的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克罗米芬组[(869±131) pmol/L比(1 248±112) pmol/L],黄体生成素峰天数明显高于克罗米芬组[(14.3±1.5)d比(12.5±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来曲唑组患者的排卵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发生率(LUFS)、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克罗米芬组[64.7% (44/68)比80.0%(56/70);2.3%(1/44)比14.3%(8/56);0.0% (0/44)比10.7% (6/56)],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克罗米芬组[50.0%(22/44)比32.1% (17/56);47.7% (21/44)比28.6% (1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虽然克罗米芬治疗PCOS致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效果优于来曲唑,但来曲唑的妊娠率较高,多胎妊娠率、LUFS发生率及OHSS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