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在脊柱外伤诊断中运用16排螺旋CT扫描技术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脊柱外伤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对所有患者安排进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通过多平面重建和表面遮盖等方式成像,对所有患者的伤情进行观察记录。结果:经过扫查,发现在50例患者中,单纯屈曲压缩型外伤的患者有28例(56%),爆裂性外伤的患者有9例(18%),骨折脱位伤的患者有11例(22%);其中,有2例患者漏诊误诊,诊断准确率为48例(96%),漏诊误诊率为2例(4%)。结论:在脊柱外伤患者诊断中运用16排螺旋CT扫描技术进行诊断扫查,有助于快速查清患者受伤原因,能够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漏诊误诊率较低,对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值得大力推广应用于临床的伤情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机选择42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所有患者都经过X线拍片、CT与MRI检查进行诊断,并给予后路椎弓根固定手术治疗。经过检查,12例确诊为胸椎损伤,28例确诊为腰椎损伤,2例确诊为胸椎与腰椎同时受损,所有患者都为外伤引起的骨折导致脊柱损伤。所有患者手术完成顺利,进行1年的随访调查,未发现后路椎弓根固定失败、并发症与致死亡的患者。经有效治疗,所有患者椎体压缩高度恢复的平均水平为40.1°,畸形角恢复的平均水平为19.1°,38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已恢复到D级与E级水平。X线拍片、CT与MRI检查各有优缺点,有效地将三者结合起来对诊断创伤性脊柱损伤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患者行后路椎弓根固定术,其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少,致死率得到有效降低,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是治疗外伤性骨折引起的急性胸、腰椎脊柱创伤的有效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MRI在诊断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MRI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6例颈椎外伤患者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其中18例行CT检查。结果:36例中伤及C5-7椎体的有26例,占72.2%。根据MRI表现,将颈椎外伤分为4类:单纯压缩性骨折,爆裂骨折,骨折脱位,无骨折脱位。全部病例中32例伴有脊髓信号异常:脊髓肿胀12例,水肿12例,脊髓出血3例,脊髓横断2例,脊髓萎缩1例,脊髓空洞2例。结论:MRI可以对颈椎损伤形态及脊髓、韧带、间盘等软组织损伤做出准确的评价,并可明确颈椎外伤后稳定性的预后。所以,MRI应作为颈椎损伤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RI在隐性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 2014年4月间诊断的44例隐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本组44例患者中,X线检查结果均为阴性,MRI扫描结果显示全部为阳性,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骨挫伤,23例患者有关节囊积液和关节腔积液、21例患者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挫伤、韧带损伤30例、髌下脂肪垫损伤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8例.结论:MRI在骨关节外伤中隐匿性骨折诊断应用效果好,可发现隐匿的骨折合并损伤,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78-2279
观察64层螺旋CT诊断鼻部外伤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鼻部外伤患者,对其伤后1周内的头部64层螺旋CT检查和鼻骨侧位DR检查资料进行分析。80例患者CT诊断结果显示鼻骨线性骨折39例,粉碎性骨折32例,正常9例,伴邻近周围部位骨折26例。DR检查结果显示骨折患者45例,疑似骨折15例,未见骨折20例,未发现邻近周围部位骨折。在诊断阳性率方面,CT检查显著高于DR检查(P0.05)。应用64层螺旋CT检查鼻部外伤患者显著提高骨折、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以及有无合并邻近周围部位骨折诊断正确率,可以将其当成检查鼻部外伤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1990年至1995年,共收治颌面部急诊外伤病人68例,由于颌面部外伤后,在护理上有其特殊性,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68例患者中,单纯软组织损伤48例,伴有骨折者16例(其中颌骨骨折10例,颧骨骨折6例),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四肢骨折外伤创面的护理方法。【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对VSD技术治疗38例四肢骨折软组织严重缺损创面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所有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维持患者适当的体位,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密切的护理观察和引流管的管理是VSD治疗四肢骨折外伤创面的护理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12汶川地震中脊柱骨折患者的外伤特点及治疗体会,以便采用有效的诊治措施。方法:以我科收治的地震伤致脊柱骨折患者113例为对象,从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复合伤及外伤急救、骨折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脊柱骨折患者获得较高的治愈率和较低的伤残率。结论:正确的早期处理、全面的诊治方案、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救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殊摄影体位在临床外伤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中心接受治疗的38例外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25例患者在常规摄影基础上采用了特殊摄影方法进行诊断.对特殊摄影方法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特殊方法能够发现常规X光片不易发现、或容易漏诊的骨折.结论:特殊摄影体位在外伤骨折诊断中与常规摄影诊断有明显的区别,诊断作用较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提高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断意识(附七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骨折及严重外伤的严重并发症 ,我科近 10年来收治的骨折及外伤患者中 ,有 7例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 ,均漏误诊 ,现将漏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中 ,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2 6~ 5 2岁 ,平均 37岁。入院诊断为股骨骨折 3例 ,骨盆骨折 2例 ,胫腓骨骨折 1例 ,左尺桡骨骨折伴右下肢皮肤环状撕脱伤 1例。1 2 临床表现  4例在外伤后 1~ 2天出现皮下出血点 ,3例痰中带血且肺部闻及散在的干湿音 ,4例体温>38 5℃ ,6例出现心动过速。1 3 医技检查 血红蛋白 <10 0 g/L 4例 …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5年2月~1998年6月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陈旧性胫腓骨骨折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22~54岁,平均37岁。10例均为外伤直接暴力造成胫腓骨粉碎和多段骨折。AO长管状骨折综合分类中属于C类骨折。所有病例都在本院或外院曾经进行过不同术式的手术,而临床上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者。其中第1次手术使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者5例,矩形髓内钉2例,Ender2例,外固定支架1例。拆除所有原失败的内固定物,有创口者给予小范围清创、复位、植骨等。视各自不同情况,10例中3例行闭合穿钉方法,7例行半开放穿钉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鼻内窥镜辅助下治疗鼻面部外伤的效果.方法:24例鼻面部复合性外伤患者,在鼻内窥镜辅助下进行相应处理.其中,眶底(内侧壁)爆折10例,筛窦骨折6例,鼻骨合并额窦骨折2例,合并前颅底骨折伴持续性脑脊液鼻漏2例,鼻骨合并鼻中隔骨折2例,鼻骨合并上颌骨骨折2例.结果:24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外观与功能效果.结论:在处理鼻面部复杂性外伤中应用鼻内窥镜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近期收治的开放性鼻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开放性鼻外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7例开放性鼻外伤病例资料,其中工伤事故21例,车祸15例,其他11例,包括摔伤、咬伤、砍伤等。结果所有病情稳定的患者术前均行鼻骨CT+三维重建,判断伴发骨折。创口较小或无组织缺损者,充分止血后直接分层对位缝合36例;有真皮层挫伤,皮肤成片缺失,而皮下组织无缺损者,给予局部植皮后加压包扎3例;伴局部组织缺损,无法拉拢缝合或拉拢缝合严重影响外观及鼻腔功能者,行修复手术8例。有骨折的患者34例,依据CT报告,一期给予复位固定手术33例。1例伴发颅脑损伤二期手术复位。结论开放性鼻外伤,术前均应全面细致地检查,准确的诊断判断病情,依据每例患者不同的病情具体分析,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术中仔细清创,合理运用手术技巧,准确整复外伤,复位骨折的鼻骨,术后认真护理。早期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手术,是获得术后满意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骨盆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盆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损伤 ,约占整个外伤患者数的 3%~ 8 2 % [1 ] 。在所有的骨盆骨折中 ,4 6 %的患者 (按Tile分型 )为不稳定骨折[2 ] ,由于不稳定骨折常常合并其他组织脏器的损伤 ,因此有些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通过对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82  相似文献   

15.
复合创伤的早期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3月~2004年12月,我院接诊复合创伤患者600例,抢救脱险550例,抢救成功率为91.6%。现将早期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0例,男490例,女110例,2~79岁。颅脑并胸部外伤133例,腹部伤并骨折210例,胸腹联合伤95例,内脏破损及骨折129例,四肢及五官外伤33例。2急救与  相似文献   

16.
眶内隐匿性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眶内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摄眼眶X线片和眼眶CT横断扫描,其中9例加扫眼眶冠状位。结果23例中,眶内壁骨折12例,底壁骨折9例,顶壁骨折2例,8例无直接骨折征像(约占348%)。结论CT检查对眶内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对有外伤史,临床怀疑有骨折,应常规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选择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外伤患者,其普通X线平片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利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进行扫描,然后在后处理工作站再进行处理,得到高清晰度的二维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以及三维容积再现(VR)、表面遮盖(SSD)图像,通过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对是否有骨折作出诊断。52例患者通过多排螺旋CT检查发现骨折的有45例,阳性率达86.54%,其中下颌骨髁突骨折2例、环枢椎骨折6例,肋骨骨折5例,肩胛骨骨折6例,腕骨骨折2例,腰骶椎骨折4例,髋关节4,例,股骨颈骨折3例,胫骨平台骨折7例,足跗骨骨折6例。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是一种有效而且可靠的检查手段,对临床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微型外架治疗急性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使用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应用微型外架治疗急性闭合性第一掌骨基底骨折20例,男17例,女3例。I型(Bennett骨折)13例,II型(Rolando骨)折4例,III型骨折3例。所有病例均在C臂透视下复位骨折并应用Stryker Hoffmann 2 micro微型外架固定,如骨折移位明显或不稳定加用克氏针固定。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定期复查拍摄患指X线片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指间关节活动度(TAM法)及VAS评分。结果除2例男性I型骨折患者失访外,余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20(平均11.6)个月。1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平均7.6)w。用TAM法评价患者术后指间活动度,各型骨折患者随访时患指活动度优良率均为100%。与健侧比较:I、II和III型骨折患者TAM平均较健侧减少4.0%、8.4%和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关节无不稳定发生。结论微型外架治疗急性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方法可靠、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以在急诊推广应用。并发症主要为日常生活不慎导致的针道感染和外伤后骨折再移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软读片在急诊外伤患者细微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在本院PAcs服务器上随机调取2005年2月~2006年5月1256例急诊外伤病人的x线图像.直接在显示屏上读片,并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调节图像,初步筛选出可供分析的细微骨折病例73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可供分析的细微骨折病例73例中,经过随访确诊的细微骨折28例,1例排除细微骨折.其中读片医师漏诊18例,占总病例的62.07%.所有病例的诊断中,核片医师认为放大或调节对比度起了作用的26例(89.66%),未起作用的3例(10.34%),经过x2检验,P<0.05.结论:应用显示屏软读片,可提高阳性X线征象的显示率,特别是对细微骨折的显示更为重要.尤其是肋骨细微骨折,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扁骨骨折在临床外伤中比较常见,目前主要依靠X线诊断,但不是所有的骨折都可经X线确诊。近年来,高频超声已应用于扁骨中的肋骨、肋软骨、小儿颅顶骨疾病的诊断,鲜见应用于锁骨和胸骨的报道。本院自2003年2月-2007年5月对58例扁骨骨折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