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逐渐取代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而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但两种手术方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规律。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6/11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完成。 对象:选择2005-06/2005-11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50例进行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肝肾功能均正常,无严重急性肝、肾功能不全。 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匹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30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20例),分别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射血分数、术前肝肾功能及手术危险因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及2周抽血测定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及肌酐值评价患者肝肾功能。 结果:纳入患者5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肝功能变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于术后2周内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②肾功能变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尿素氮及肌酐值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尿素氮及肌酐值于术后2周内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 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肝肾功能均有一定的损害,但在术后早期均可恢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较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肝肾功能的不利影响更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安丽惠  黄晓明 《现代护理》2002,8(12):929-930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36例瓣膜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教训,提高护理质量。结果:3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加强对病人的心肺功能的训练,以及充分的心理准备是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和痊愈的基础,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患者病情平稳,对患者顺利恢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失败后的心脏外科急救经验。方法 2001~2008年,我科共有10例病人在行PCI时出现意外,其中1例行心包引流术,3月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行冠状动脉修补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急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结果 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心绞痛症状消失,无围术期心肌梗死,无脑出血或栓塞并发症。结论 PCI失败后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心脏外科急救措施进行急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7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采用持续动脉血压监测、控制性降压、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加强呼吸系统管理、血气检测、心电监护及维持麻醉深度、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并制定康复计划,做好出院指导。结果:47例患者术后除1例发生肾功能衰竭,经治疗无效死亡外,余患者经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17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术前周密准备、术后严密监护及护理,可预防术后移植的冠状动脉再栓塞、肝肾功能衰竭、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Ⅱ级。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妥善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2年1月-2009年2月间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非体外循环组发生并发症1例,体外循环组6例;非体外循环组住院死亡1例,体外循环组死亡3例.结论 在多支病变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再血管化的应用上无差别;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低,但是合并瓣膜病或严重的3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更适宜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能取代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7.
康复锻炼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新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944-2944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影响,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康复质量。方法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8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各14d康复锻炼疗法,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心脏功能评定对比。结果18例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1&;#177;2)d痊愈出院,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由术前第14天的(4.56&;#177;0.56)METs提高到术后第14天的(8.76&;#177;2.32)METs。结论康复锻炼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质量,促进恢复,改善术后心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1 mg/kg肝素钠抗凝下,应用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实现吻合器内膜和动脉壁之间形成无血环境,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750例患者均未出现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方面并发症,有2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突发室颤,1例于术后恢复期突发脑梗栓塞,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经过对症治疗后预后较好,其余患者恢复均较好,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和术后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结论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Enclose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0例非糖尿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监测其术前、术后血糖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后血糖水平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发病率为82%。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较高,因此加强术后监护及血糖控制,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5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1例患者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人均旁路移植3.28根;术后出现低心排4例,低氧血症18例,胸骨哆开3例,快速房颤15例,经治疗后均治愈,无围术期死亡,疗效满意。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妥善细致的围术期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OPCAB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