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吉林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吉林市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对1389人进行粪便普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检出肠道寄生虫9种,总感染率为71.13%,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蛔虫(64.07%)、肝吸虫(2.23%)、贾第鞭毛虫(1.94%)、结肠阿米巴(1.51%)、鞭虫(0.79%)、嗜碘阿米巴(0.28%)、肠人毛滴虫(0.14%)、痢疾阿米巴及钩虫(均为0.07%)。结论:吉林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应注意建立一套完整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独龙族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改良抗酸染色法查稀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结果共检查239人,感染211人,总感染率为88.28%,共查到9种寄生虫,各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鞭虫71.55%,蛔虫66.95%,钩虫9.21%,微小内蜒阿米巴3.77%,蓝氏贾第鞭毛虫2.51%,哈氏内阿米巴1.67%,溶组织阿米巴、结肠阿米巴和布氏嗜碘阿米巴均为0.42%。钩虫虫种为美洲钩虫,蛲虫和隐孢子虫均未检出。蛔虫、钩虫和鞭虫的感染度均以轻度感染为主。性别、年级和民族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来源于龙元村委会的学生感染率最高,为95.45%(21/22),马库学生的肠道感染率最低,为30.00%(3/10),各地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独龙族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当地卫生环境差、不良的卫生习惯和学校的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缺乏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兴宁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兴宁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与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涂片法检查肠道寄生虫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检查钩虫;用肛门透明胶纸拭擦法检查蛲虫卵。结果共调查1663人,查出肠道寄生虫4种,有200人感染,总感染率为12.03%,其中感染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者分别为38人、117人、45人和87人;感染率分别为2.28%、7.03%、2.70%和23.84%。男女感染率为11.74%和1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小于7岁儿童总感染率为11.76%,7~14岁学生总感染率为15.82%,大于14岁的人群总感染率为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1,P<0.01);不同镇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1,P<0.01);结论肠道寄生虫感染与生活居住环境、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广泛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卫生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是控制或消除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胡缨  卢作超  石焕焕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82-1383,1395
目的 了解医院就诊患者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健康状态的评估和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1年39 671例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患者进行肠道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查,并分析阳性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 共查出感染者5 751例,总感染率为14.50%.检出8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华支睾吸虫5.96%、蛔虫0.45%、鞭虫0.24%、钩虫2.46%、溶组织内阿米巴0.82%、人芽囊原虫3.91%、蓝氏贾第鞭毛虫0.65%、人毛滴虫0.09%.男性感染率为16.78%,女性为10.77%,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01); 30~岁组感染率最高,为24.19%;感染者大多有不良饮食习惯和或卫生习惯;感染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结论 医院就诊患者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但华支睾吸虫和人芽囊原虫感染率较高,是今后防治的重点,除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患者外,还应加强宣教工作力度,提高人群的疾病预防意识.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1989年对河北省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与分布,抽样调查31个县115个村13926人,总受检率95.72%,总感染率53.21%。检出肠道寄生虫20种,其中单一虫种感染率39.95%,2—5种感染率(%)分别为11.92、1.13、0.19和0.02。主要虫种及感染率(%)是:蛔虫39.85,鞭虫0.88,钩虫0.27,蛲虫27.48,溶组织内阿米巴1.13,贾第虫2.34,人酵母菌1.00。对主要虫种的分布做了描述,并对本省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防治工作提出建议。本次全省范围的抽样调查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6.
用饱和盐水浮聚法、碘液染色法、透明胶纸法在巴马县巴发、巴定瑶族村各检查434人、(包括碘液染色法214人)和儿童170人。肠道线虫感染率为84.33%,是比较高的,与汉、苗、土家族相比,似乎不存在民族差异性;溶组织阿米巴包囊感染率为5.1%,可能低于当地实际感染率;蛲虫感染率为2.9%,显著低于城镇。对瑶族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仍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镇噶尔县小学藏族学生的肠道寄生虫检查结果,其感染率为48.94%(69/141)。69名学生均为原虫感染。44例感染结肠内阿米巴的学生中9例伴有数量较多的酵母菌。作者从地理景观、自然因素及饮食习惯等方面对仅有肠道原虫感染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卢湾区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卢湾区居民寄生虫感染情况,为今后中心城区开展寄生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滕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抗原皮内实验查肺吸虫,用ELISA方法查弓形虫和丝虫短程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查隐孢子虫感染。结果肠道寄生虫感染率0.44%,肺吸虫皮试阳性率0.84%,孕妇弓形虫抗体阳性率2.85%,隐孢子虫感染率4.80%,丝虫抗体阳性率0.32%。结论中心城区存在各种寄生虫感染,针对各种寄生虫感染途径积极开展寄生虫病健康教育,对防治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沈阳市普通级昆明小鼠寄生虫感染情况,对市内不同区5个单位的小鼠肠道内寄生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短膜壳绦虫(小肠及结肠),隐藏管状线虫(盲肠)及四翼无刺线虫(结肠)。感染率在95%~100%,而三种分别的感染率为30%~70%、53%~100%及40%~100%。  相似文献   

10.
医院人体肠道寄生虫虫种及感染率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近年来医院病人肠道寄生虫分布情况。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粪便的显微镜检查中直接涂片法进行。结果:在46339例粪检中,感染虫种有华支睾吸虫、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绦虫、痢痰阿米巴原虫7种;总感染率0.311%,其中华支睾吸虫最高,达0.214%;男性感染率0.517%明显高于女性0.133%;门诊病人检出率0.411%高于住院病人检出率0.275%;近3年感染率,2000年为0.273%;2001年为0.233%;2002年为0.419%。结论:说明病人肠道感染率与性别、饮食习惯、生活环境、个人卫生、性别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肠道原虫感染资料,了解济市宁儿童肠道原虫感染现状,探讨肠道原虫感染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数据统计处理采用计算相对比和x^2检验分析。结果 (1)108795例受检中,肠道原虫感染8920例,感染率为8.21%;(2)共发现肠道原虫8种,其中蓝氏贾第鞭毛虫、人毛滴虫、结肠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为主要感染虫种,占原虫总感染人数的96.06%,其感染率依次为5.15%、1.25%、0.9%、0.5%;(3)肠道原虫感染率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由1981—1982年的5.31%增至1999~2000年的12.2%,其中蓝氏贾第鞭毛虫增幅最大,结肠内阿米巴和溶组织内阿米巴次之,但近5年来递增速度明显变缓,并且原虫多重感染的数量明显减少;(4)肠道原虫感染率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结论 肠道原虫感染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虽近年来增势趋缓,但感染率仍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2.
虞春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455-1456,1459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280例,术后随访≥2年,统计植入术2年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80例患者发生远期并发症共17例,总发生率6.07%。其中≥60岁组13例,发生率6.34%;<60岁组4例,发生率5.3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中包括相关静脉血栓6例(2.14%)、起搏导线血栓形成4例(1.43%)、电极脱位3例(1.07%)、囊袋破溃感染2例(0.71%)、起搏综合征及起搏阈值明显升高致起搏不良各1例(0.36%)。结论:血栓、电极脱位和囊袋破溃感染在≥60岁患者中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应重视起搏器植入术前准备,术中强调规范的无菌操作,术后加强随访,早期发现并发症并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南省燕山-太行山生态区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为本地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6月按照经济条件和地理方位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随机选择林州市、获嘉县、辉县市、孟州市、温县、沁阳市、博爱县、修武县和济源市等9个县(市)26个调查点,采集人群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感染情况,钩蚴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感染情况,碘液染色法检查肠道原虫感染情况。结果 共收集粪样6 754份,检出肠道蠕虫4种,肠道原虫4种。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48%(100/6 754),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1.02% (69/6 754),肠道原虫总感染率为0.47%(32/6 754)。3~6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6.09%(37/608)。钩蚴经鉴定均为十二指肠钩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的3个县分别是博爱县3.82%、济源市2.51%和获嘉县2.40%。男性和女性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54%(49/3 178)和1.43% (51/3 5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的为大专及以上组3.75%(3/80)和文盲组3.75%(37/986),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4岁和5~9岁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59%(13/502)和4.38%(29/662),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职业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学龄前4.56%(36/789)、其他职业1.88%(7/373)、学生1.57%(16/1 016)和农民0.89%(41/4 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河南省燕山-太行山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情况较前两次调查有显著下降,学龄前儿童和学生是今后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开平市人体寄生虫感染状况。方法选出有代表性的村民,作人群粪便检查和透明胶纸肛检。结果共调查粪便1516人份,检出5种肠道寄生虫,阳性人数170人,阳性率11.21%。其中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68%、0.59%、0.59%、25.49%和4.42%。结论肠道线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和分析广西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寄生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5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7个县(市、区)为调查县(市),再从这些县(市)抽取22个农村调查点和24个城镇调查点,采集 1 岁以上常住居民 (居住超过 6 个月以上)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肠道蠕虫卵并计数,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3~6岁农村儿童蛲虫卵,采用直接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滋养体或包囊。结果 共调查11 938人,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13.41%(1 601/11 938)。检出钩虫、蛔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等5种肠道蠕虫,钩虫、蛔虫、鞭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11%(252/11 938)、0.67%(80/11 938)、0.77%(92/11 938)和9.62%(1 148/11 938);3~6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8.69%(51/587);肠道原虫感染率为4.31%(246/5 702)。肠道蠕虫感染率男、女性分别为16.41%(945/5 758)和10.61%(656/6 180),男性高于女性;40~49岁年龄组人群感染率最高,为20.08%(431/ 2 146);壮族人群感染率为22.18%(1 094/4 932),较其他民族高。结论 广西人群肠道蠕虫、原虫感染率较第1、第2次全国寄调有较大幅度下降,华支睾吸虫是现阶段感染最严重的肠道蠕虫,应成为今后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青海省回族人群肠道寄生虫分布状况,为防治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抽样和调查。结果 在青海省西宁市、化隆县、民和县和平安县的7个调查点共检2035人,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8.72%;检出寄生虫13种,其中蠕虫5种,原虫8种,以蛔虫、蛲虫和贾第虫流行为主。结论 青海省回族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十分严重,其分布随性别、年龄和职业各不相同,以女性、5~14岁儿童和学生感染为重;地区分布中三个农业县的感染率显著高于西宁市。  相似文献   

17.
王毓  杨佩才  袁琪  谢朝勇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2):1197-1201
目的 评价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项目的防治效果,分析流行趋势的动态变化,为调整肠道线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19年南京市肠道线虫病监测数据、以及实施驱虫服药、健康教育、农村改厕等防治策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9 年,南京市共粪检191 172人次,检出肠道线虫阳性感染2 596人次,年平均感染率为1.36%,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逐年下降趋势(P<0.01)。南京市肠道线虫感染以蛔虫、钩虫、蛲虫、鞭虫为主,且以轻度感染为主,共计2 345例(占96.98%),感染人数分别为1 724例、564例、179例和129例,感染率分别为0.90%、0.30%、0.09%和0.07%。以2001年的人群感染率最高,为7.00%,2018年和2019年的感染率最低,均为0.01%,各年份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南京市儿童蛲虫病专项监测累计检查儿童 114 940人次,阳性感染者 500人次。儿童蛲虫感染率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0.01)。截至2019年12月,南京市已累计服药驱虫923 750万人次,人群肠道线虫病卫生知识知晓率大于90%,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为99.99%。结论 南京市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防治项目取得显著效果,但仍需不断完善肠道线虫病的监测网络,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适时调整防控策略,有效巩固肠道线虫病的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大鹏新区居民华支睾吸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广东省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地理方位选取5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收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寄生虫卵;3~<10岁儿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寄生虫感染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大鹏新区3个街道5个调查点共调查居民1 000人,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1.50%(15/1 000),其中蛲虫感染率为1.00%(10/1 000),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50%(5/ 1 000);蛔虫、鞭虫、钩虫等其他土源性寄生虫卵未检出。大鹏、葵涌、南澳3个街道居民的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75%、1.50%和1.00%,不同街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3.95%,均为蛲虫感染;其次为40~<50年龄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1.28%;男、女性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鹏新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但儿童蛲虫感染及成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的防治工作需要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湖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调查采用分层正群抽样方法,在2014—2015年选取15个县36个点农村人群开展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和肠道原虫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9 718人;选取8个县10个点城镇人群开展华支睾吸虫病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2 77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带绦虫卵、华支睾吸虫卵,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对3~6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湖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57%,共检出肠道寄生虫8种,分别为肠道线虫4种,吸虫1种,绦虫1种,肠道原虫2种,蛲虫的感染率最高(2.55%);全省4个生态区中湘赣丘陵山地生态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3.06%;不同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6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2.25%),且以钩虫为主。不同性别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高于男性。本次调查共涉及到14个职业,仅4个职业人群发现有土源性线虫感染,不同职业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农民的感染率最高为1.59%。结论 湖北省第3次的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及肠道原虫感染率与湖北省第2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农村老年人、女性、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感染率仍然相对较高,需加强这类人群的寄生虫防治健康教育。儿童的蛲虫感染应成为今后寄生虫病防治重点。防治重点地区为农村,重点人群是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和文化程度低以及年龄大的农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局部用药治疗方法,观察聚雄酮碘剂治疗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疗效。方法:将129例衣原体抗原检测阳性宫颈衣原体感染病例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国产聚线附碘剂1:20及1:10稀释液阴道冲洗,红霉素口服及阿奇霉素1g顿服,观察疗效。结果:3种药物治疗中,用药后阴道宫颈局部症状明显改善(P<0.05),衣原体抗原阴转率分别为68.75%,74.07%,76.92%,82.14%(χ2=0.26,P>0.05)。结论:聚维酮碘剂与传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比较,对宫颈衣原体感染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