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士瀛 ,字登父 ,号仁斋 ,南宋时福建人。公元1 2 64年 ,杨氏著《仁斋直指方论》二十六卷 ,该书大部分篇幅为内科杂病证治方剂 ,少部分是杨氏治疗妇产科病证的总结。他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对后世医家有一定影响 ,对当今治疗妇产科疾病仍有借鉴价值。杨氏认为 :“气者 ,血之帅也 ,气行则血行 ,气止则血止 ,气温则血滑 ,气寒则血凝 ,气有一息之不运 ,则血有一息之不行。”[1] 《仁斋直指方论》一书在诊断及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 ,充分体现了杨士瀛的这一观点。1 月经失调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杨氏认为月经先期及后期的病…  相似文献   

2.
杨士瀛 ,福建古代四大名医之一 ,是南宋时著名民间医学家 ,以治学严谨 ,经验丰富 ,对中医学有所贡献而为中医界学仁关注 ,对其研究日益增多 ,现就目前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1 杨士瀛生平、著作及时代背景杨士瀛 ,字登父 ,号仁斋 ,闽三山郡 (今福州 )人 ,南宋时著名民间医学家 ,具体生卒年代不详 ,俞氏[1] 认为 ,杨氏约生活于公元十三世纪下半叶 ,出生于中医世家 ,学贯《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籍 ,穷究医理 ,注重临床 ,融会贯通而自成一家 ,著述颇丰 ,主要有《仁斋直指方论》、《仁斋小儿方论》、《医学真经》、《察脉总括》、《脉…  相似文献   

3.
以往认为惊风“四证八候”出自《普济方》(1406)。近来有关资料表明,南宋杨士瀛的《仁斋小儿方论》(1260)已载有惊风“四证八候”,惜较简略。而元代《活幼心书》(1294)卷中“拾遗”所载“明小儿四证八候”专篇,论述颇详,但非曾世荣所作。  相似文献   

4.
南宋医家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论》成书于南宋景定 5年 (12 6 4 ) ,全书 2 6卷 ,以论治内科杂病为主 ,并兼论妇、外科病证 ,内容颇切实用 ,是一部较有影响的临床参考书。该书对气血理论和气血病证的调治论述精详 ,颇有创见。本文就此探析如下。《灵枢经·本脏》说 :“人之血气精神者 ,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指出气血为人身至宝 ,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杨氏根据这一思想 ,进一步阐发气血的重要作用 ,认为气血与生命存亡休戚相关 ,为人身之根本。然而他强调气血二者的关系不是对等的 ,而是以气为主导。如曰 :“气者 ,血之帅也 ,气行则血…  相似文献   

5.
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南宋著名医家(约1121—1190);处州(浙江省丽水市)十大历史名人之一。长于对中医学术进行理论归纳,执简驭繁。淳熙甲午1174年,著《三因极一病源论粹》(又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病因分作外因六淫,内因七情及不内外因三类。  相似文献   

6.
《仁斋小儿方论》是一部儿科著作,作者为宋代名医杨士瀛,全书共4卷,分为初生、变蒸、惊、中风、疳、积、热、伤寒、脾胃、丹毒、杂症、疮疹12类,系统阐述了儿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该书理法缜密,内容丰富,既继承了前贤儿科理论,又结合家传经验和个人临床心得体会,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现将《仁斋小儿方论》一书的用药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论》中提出“气为血之帅”的气血理论 ,并贯彻于辨证论治当中 ,其理论特点有四 :源出经旨 ,阐发气血功能 ;阴阳两仪 ,气血相关 ;重视脉诊 ,着重气血 ;五脏论治 ,突出气血辨证。  相似文献   

8.
论杨士瀛治疗小儿脾胃病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士瀛《仁斋小儿方论》有关脾胃病的学术思想有:(1)食积疳劳,皆脾胃受病;(2)论治脾胃,重虚实寒热气血变化;(3)崇钱乙法文中,药善甘温补脾。认为脾胃虚弱,诸邪乃生。治病多从调理小儿脾胃入手,对惊、疳二证的辨治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以杨士瀛的《仁斋小儿方论》为研究对象.总结杨士瀛儿科脾胃学术思想和临证诊治特点,认为杨士瀛对儿科疾病的阐发和调治有独到之处.其脾胃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对宋以后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辩证、论治、用药3个方面对南宋名医杨士瀛名著《仁斋小儿方论》中的小儿急惊风的诊治特色进行探讨,认为其特点是:辩证提纲挈领,简捷实用;论治层次分明,园机活法;用药独具特色,尤擅散丸,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方论肇始于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115 6 )。然而考察现存医学文献发现 ,在成无己之前 ,已有四部医著载有方论。如北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110 0 )载有半夏泻心汤方、生姜泻心汤等方论 ;朱肱《活人书》(1111)载有桂枝加桂汤等方论 ;寇宗《本草衍义》(1116 )关于仲景医方中药物功效主治的分析 ;南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1132 )所载的真珠圆等方论。在成无己之后 ,南宋《太医局诸科程文》(12 79)“假令论方义”所载方论更多。方论产生于北宋 ,与当时理学的影响和太医局将其作为医学教育的一个部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顾炎武《大小诸证方论·序》真伪的问题,近30年来,一直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以道光五年(1825年)刘朴庵《产门方论·序》为关键证据,同时参阅《日知录·医师》相关内容,采用非正常分段、拼凑组合方式,分辨对比三者之间相互雷同的段落章节,获得不容置疑的可量化结果。证明所谓的1673年“康熙癸丑仲秋东吴顾炎武拜序”的《大小诸证方论·序》,实际上是清末道光五年(1825年)以后,一般民间文人的伪托抄袭之作。  相似文献   

13.
陈无择医学心理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言,(公元1131至1189年)字无择,南宋青田人(今浙江青田)。其主要著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下简称《三因方》)。明确提出了“三因论”,认为内伤七情、外感六淫及不内外因是形成疾病的主要病因。他的医学心理学思想主要围绕着“七情”病因系统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感冒”一词始见于南宋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此书卷3“伤风”后附诸方中引《和剂局方》参苏饮和《简易方》冲和散,提及“感冒风邪”和“感冒风湿之气”。杨氏之文系引自他书,故不可据以认为“感冒”一词始自杨氏。  相似文献   

15.
地榆散出自《仁斋直指方论》,由地榆、茜草、黄连、黄芩、山栀、茯苓组成,具有清化湿热、凉血止血等功用,原治肠风热证下血。笔者以本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治疗多种病证,每获佳效,兹举案例数则,以示一斑。一、便血(内痔) 赵×,男,26岁,工人,1984年7月6号诊,患者三年来反复便血,加重一月余,常先血后便,日行2~3次,下血鲜红,血量或多或少,少则滴血,数毫升,多约100毫升,血下如溅,大便欠畅,腹  相似文献   

16.
《针灸资生经》灸方浅析许青峰(卫生部新药审评中心100050)关键词王执中,针灸资生经,灸方,灸法《针灸资生经》为南宋王执中(字叔权,今浙江瑞安人)所撰,该书广罗前人针灸经验,兼抒已见,以穴屑病,切于临床,是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针灸学专著。是书尤以炙法...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春,面对"非典"来袭,杨巨奎先生遍览医籍经典,认真分析病情,其从本病具有潜伏期、病情重、传变快、成年人多发等特点出发,认为此次非典,外邪(病毒)是肺热咳喘的主要成分,外邪(病毒)入侵,损伤正气,触发伏痰,痰气搏结于气道,形成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阻塞。遂在《仁斋直指方论》"五虎汤"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组方遣药,取名"五虎汤冲剂",药物组成简单,却有桴鼓相应之效。其在配方中注重中药复方的作用,认为中药复方的作用不仅仅是各药原有药理作用的相加,而且也可能是这些药理作用复杂结合以及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易简方》系列著作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简方》系列著作明朝后期国内即已失传,现存版本均系日本传回:王硕《易商方》著于庆元丙辰(1196),原本已失传,现存本即无名氏《校正注方真本易简方论》,是日本贸延元年望三英重刊四明杨伯启纯德堂小字巾箱本,经光绪戊戌孙让重刊,才得保存;孙志宁《增修易简方论》著于淳佑辛丑(1241),王玮《续易简方脉论》著于淳佑甲辰(1244),均已失佚,仅在《医方类聚》还可以见到些许条文,但孙氏《伤寒简要》尚保存于《医方类聚》;施发《续易简方论》著于淳佑癸卯(1243),卢祖常《易简方纠谬》著于淳佑辛丑至甲辰间(1241~1244),现改题《续易简方论后集》,附于施发《续易简方》以行,现有日本文政十年张推直重刊的松屏舍藏板本。各种版本均极少流传,处于亡佚的边缘,应予抢救重刊。  相似文献   

19.
福建著名医家杨士瀛,精通内、外、小儿诸科,临证经验丰富。其儿科专著《仁斋小儿方论》处处体现其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临证诊病,补虚泻实,均顾及胃气,辨证用药尤有独到之处。杨氏的脾胃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对宋以后儿科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证因方论集要》是清代新安医家汪汝麟的著作,该书秉持“证各有因,因各有方,方各有论”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