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TP/PD-ECGF与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骨肉瘤病理分级、肺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骨肉瘤标本中TP/PD-ECGF与VEGF的表达,并分析TP/PD-EEGF、VEGF表达与病理分级及肺转移的关系.结果:TP/PD-ECGF和VEG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TP/PD-ECGF和VEGF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统计学意义,但与肺转移显著相关.结论:TP/PD-ECGF与VEGF在骨肉瘤中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并与骨肉瘤肺转移密切相关,可联合作为评价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P/PD-ECGF与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骨肉瘤病理分级、肺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骨肉瘤标本中TP/PD-ECGF与VEGF的表达,并分析TP/PD-EEGF、VEGF表达与病理分级及肺转移的关系.结果:TP/PD-ECGF和VEG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TP/PD-ECGF和VEGF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统计学意义,但与肺转移显著相关.结论:TP/PD-ECGF与VEGF在骨肉瘤中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并与骨肉瘤肺转移密切相关,可联合作为评价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胸苷磷酸化酶(TP)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的平衡状态在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4例骨肉瘤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中TSP-1及TP的表达,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骨肉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骨肉瘤TSP-1的表达程度与MVD呈负相关(Spearman秩和检验:rs=-0.241,P=0.000);TP的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Spearman秩和检验:rs=0.511,P=0.000);TSP-1、TP的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都与肺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TSP-1及TP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血管形成及肿瘤侵袭性,两者表达的不平衡是骨肉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组织中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hymidine phosphorylase/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TP/PD-ECGF)表达、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和血小板(PLT)计数的变化.方法:收集有详细临床资料,并有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资料的归档病理切片标本117例,分别作TP/PD-ECGF、MVD(应用CD34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PLT计数.结果: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肠型胃癌组织中TP/PD-EC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34.88%、65.71%和92.9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7例不同胃组织中TP/PD-ECGF表达积分与MVD具有相关性(r=0.441,P=0.000),TP/PD-ECGF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的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不典型增生组织TP/PD-ECGF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的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VD行4组不同胃组织间的两两比较显示,除肠上皮化生组与不典型增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胃黏膜组与肠型胃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存在TP/PD-ECGF表达增加和MVD增多.伴随TP/PD-ECGF表达增加,MVD也随之增加.血小板在胃癌的形成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din-1,TSP-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骨肉瘤组织血管生成、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7年2月手术切除的54例骨肉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中TSP-1的表达,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骨肉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 ).结果: 骨肉瘤TSP-1的表达程度与MVD呈负相关,TSP-1高表达组的MVD明显低于TSP-1低表达组;骨肉瘤TSP-1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但与肺转移显著负相关.结论:TSP-1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血管形成及肿瘤侵袭性,有望成为治疗骨肉瘤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P/PD-EC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血小板增多情况,并对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7例胃癌组织中TP/PD-ECGF的表达,记录血小板增多情况,并分析二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中TP/PD-ECGF阳性表达率为71.0%,与血小板增多呈正相关(P<0.01)。TP/PD-ECGF表达、血小板增多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TP/PD-ECGF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04%、18.12%和88.87%、75.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3);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87%、17.92%和82.73%、35.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P/PD-ECGF及血小板增多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TP/PD-ECGF表达与血小板增多呈正相关,二者与胃癌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术前希罗达化疗对大肠癌胸苷磷酸化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P/PD-ECGF)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术前应用希罗达化疗的大肠癌和30例术前未化疗的大肠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P/PD-EC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结果术前化疗组TP/PD-ECGF表达阳性率为35.0%,对照组为63.0%;化疗组和对照组MVD值分别为37.4±18.0和65.8±12.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前化疗能使TP/PD-ECGF活性降低,从而抑制大肠癌的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din-1,TSP-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骨肉瘤组织血管生成、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7年2月手术切除的54例骨肉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中TSP-1的表达,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骨肉瘤微血管密度(mi—eI'ovesse]density,MVD)。结果:骨肉瘤TSP-1的表达程度与MVD呈负相关,TSP-1高表达组的MVD明显低于TSP-1低表达组;骨肉瘤TSP-1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但与肺转移显著负相关。结论:TSP-1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血管形成及肿瘤侵袭性,有望成为治疗骨肉瘤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病人胸苷磷酸化酶(TP/PD-ECGF)表达与内膜癌血管生成、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子宫内膜腺癌石蜡标本48例,其中Ⅰ期36例、Ⅱ期8例、Ⅲ期4例(HGO分期),绝经者28例。不典型增生石蜡标本22例,正常内膜石蜡标本15例。用TP/PD-ECGF单抗免疫组化染色确定组织内的TP表达,用CD(34)单抗免疫组化染色确定组织内微血管,然后分析内膜癌TP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D)以及TP表达和MVD分别与临床病理特征(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宫颈浸润、淋巴结转移)、与无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内膜组80%病例TP在腺体细胞表达,而不典型增生组及内膜腺癌组TP以基质及基质和腺体同时表达为主(分别为91%、78.2%),正常组与不典型增生组及内膜腺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不典型增生组与内膜癌组比较,TP表达无显著差异(P>0.1)。不典型增生组MVD(平均为32.7),较正常的内膜组MVD(平均为27.1)高(P<0.01),但明显较内膜腺癌组MVD(平均为78.9)低(P<0.001),子宫内膜癌TP基质+癌染色组MVD(平均值79.1)低于基质染色组MVD(平均值86.2,P<0.05),但明显高于癌细胞染色组MVD(平均值60.5 P=0.005)。子宫内膜腺癌TP表达及MVD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基质TP染色及高MVD的病人无病生存期短。结论:子宫内膜癌T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而与MVD及预后有关。TP在内膜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TP和MVD一样能预测内膜癌病人的预后。血管生成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P可能与内膜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VEGFR-2、MVD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大肠癌组织、1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R-2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VEGFR-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26%,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R-2阴性表达者5年总生存期明显高于VEGFR-2阳性表达组(分别为48.97%及20.64%,P<0.05)。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MVD分别为(28.57±9.41个/HP、10.53±3.94个/HP),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MVD≤28个/HP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期较MVD>28个/HP患者明显延长(分别为63.63%及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相关分析,VEGFR-2阳性表达率与MVD呈正相关(r=0.463,P<0.01)。结论:VEGFR-2、MVD可作为大肠癌发生侵袭转移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