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现代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后囊混浊”是影响术后视力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3~5年达50%,儿童几乎是100%.国内外研究表明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1ens epithelial cells,LEC)向后囊表面的增殖和移行在后囊混浊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激光后囊打孔可以解决部分患者的后囊混浊,但此法影响了眼前节的完整性.改善人工晶体本身的特性,改良人工晶体的固定方式,术中彻底清除残留的LEC,以及术后抑制LEC的增殖无疑是减少后囊混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术后防治晶体后囊混浊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内障术后防治晶体后囊混浊方法的研究现状中国医大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才娜,张劲松,张洋晶体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除、有或无人工晶体植入的一个主要并发症。被认为是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移行所致,非创伤性手术和彻底的皮质清除可减少混浊。临床、病理实验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合并后房人工晶体植入(PC-IOL),术后有两个主要远期并发症,即后囊混浊(PCO)以及人工晶体脱位。后囊混浊指的是后发障、囊膜纤维化、上皮珠样体。后囊混浊这个名词是一种误称,因为后囊本身  相似文献   

4.
晶体上皮细胞清除和抑制与后囊混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了晶体上皮细胞增殖与晶体后囊混浊及纤维化形成的关系,介绍了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及术后清除晶体上皮细胞的方法以及抑制晶体上皮细胞生长繁殖的研究进展,包括超声波,激光,冷冻,β射线及生物制剂和抗代谢药物的应用,虽然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尚待进一步研究,但为临床解决后囊混浊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报告375例(424眼)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术后矫正视力达0.5以上者占92.69%。瞳孔改变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晶体后囊混浊是术后视力不良的主要因素,最严重的并发症为感染性眼内炎,提示熟练的手术操作,术中使用Healon 以及给病人宣传术后护理知识均为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晶体上皮细胞清除和抑制与后囊混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综述了皮细胞增殖与晶体后囊混浊及纤维化形成的关系,介绍了白内障囊外出术中及术后清除晶本上皮细胞的方法和以及抑制晶体上皮细胞生长繁殖的研究进展,包括超声波,激光,冷冻,β射线及生物制剂和抗代谢药物的应用,虽然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尚待进一步研究。但为临床解决后囊混浊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两步法作未完全混浊白内障囊外摘出的报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甘宇业,刘文敬过去认为待晶体完全混浊时才是白内障摘出的最佳时期。我院眼科198?年以来,对55例(6眼)各种类型不完全混浊白内障,采用两步法即先作白内障截囊术,数日后待晶体完全混浊时再作囊外...  相似文献   

8.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出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在儿童尤其明显,可直接影响白内障手术效果。后囊混浊是由于残存的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移行并增殖所致,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可清除细胞移行与增殖的支架,保持视轴区的长期透明。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为防止玻璃体脱出,保证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也可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本文就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应用进行综述,介绍其手术操作、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手术注意事项及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后囊处理方法.方法对24例29只眼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术后随访13±5.76个月.结果 21只眼玻璃体前界膜完整,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成功,其中2只眼术后3个月视轴区玻璃体前界膜轻度混浊,其余19只眼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减少对玻璃体、视网膜干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时机、屈光度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 79例 (先天性 2 6例 ,外伤性 53例 )儿童单侧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以上者占 72 1 % ,后囊混浊发生率高 ( 93 6% )。结论 植入人工晶体最早年龄 3岁为宜 ,影响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是弱视和后囊混浊  相似文献   

11.
儿童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59只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及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对3岁以上儿童38例(53只眼)同期成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3岁以上儿童术后裸眼视力≥0.3者先天性白内障25只眼(69.4%),外伤性白内障14只眼(82.4%).术后,先天性白内障1只眼发生后囊混浊;外伤性白内障3只眼轻度瞳孔上移,1只眼轻度晶体偏位.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白内障的重度弱视和外伤性白内障的角膜瘢痕.结论儿童白内障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是防止术后并发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出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在儿童尤其明显,可直接影响白内障手术效果。后囊混浊是由于残存的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移行并增殖所致,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可清除细胞移行与增殖的支架,保持高轴区的长期透明。  相似文献   

13.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晶体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它直接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的恢复。自Van等1959年培养成功动物晶体上皮细胞、Hamada等在1978年培养成功人晶体上皮细胞以来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从细胞水平探讨晶体后囊混浊的发生机制,治疗及预防方法。 一、后发性白内障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正常人晶体上皮细胞仅限于前囊下,赤道部及赤道弓部,为单层立方上皮,分为三个不同的生物活性区域;中央区、赤道前区和赤道区。有丝分裂在年轻人的晶体分布于整个前囊,而在成人,大多数有丝分裂发生于赤道前区。晶体上皮…  相似文献   

14.
保留晶体前囊的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hen G  Zhang X 《中华眼科杂志》1997,33(6):444-446
目的评估白内障合并玻璃体病变的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只眼白内障合并玻璃体混浊或炎症或异物病变,采用经平坦部保留晶体前囊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术中16只眼一期植入睫状沟部位人工晶体。结果经12~36个月随访,20只眼中18只眼视力得到提高,其中0.3~0.5者7只眼,0.5以上者11只眼,最高者为1.2。19只眼前囊保持透明,1只眼术后6个月发生混浊。结论该术式保留晶体前囊利于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对眼前段组织损伤轻,术后晶体囊混浊发生率低,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病变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  相似文献   

15.
儿童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并发症,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防治办法.我们近年来对8例10眼儿童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者行I或Ⅱ期后囊开窗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后发性白内障或继发性后囊混浊是伴随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和晶体乳化摘出术的一个难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Nd:YAG激光囊切开术,以前的研究表明第二次用刀或针作囊  相似文献   

17.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合并轴性高度近视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膜混浊状况。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3年 5月于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合并轴性高度近视眼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89例 ( 1. 35眼 )和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90例 ( 1. 36眼 ) ,平均随访时间 1 2 6 5± 8. 73( 3~ 34)个月 ,比较两组囊膜混浊程度、囊膜混浊及YAG激光后囊切开百分率。结果 合并轴性高度近视老年性白内障组及单纯老年性白内障组囊膜混浊百分率分别为 2 3. 70 %、 9. 56 % ;YAG激光后囊切开百分率分别为 1 0 .37%、1 .4 7% ,两种百分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 0 1 )。两组囊膜混浊程度分级后行秩和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 0 1 )。结论 轴性高度近视是影响白内障术后囊膜混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各种原因引起的瞳孔区晶体前囊和/或后囊下或核性白内障,尽管其余晶体皮质大部分清亮透明,但常严重影响视力。过去治疗这些病例要分两次手术,第一次是刺囊术,第二次是作白内障摘除术或灌吸术。自钕钇铝石榴石激光(YAG激光)问世,给白内障手作提供新途径,已有应用YAG激光行晶体前囊膜切开术,可较刺囊术更好地促使晶体皮质混浊,使白内障摘除术更容易。但是,YAG激光前囊膜切开术后常发生眼压升高和前房内炎症反应,为避免这种不良反应,利用YAG激光在晶体皮质内发生的微小爆炸和冲击波作用,促进晶体皮质液化和混浊,这样保存了完整的晶体囊膜,激光后前房内既无炎症,又无眼压升高。我  相似文献   

19.
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预防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对59例65眼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行一期连续环形后囊撕囊联合术后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乙组单纯行一期连续环形后囊撕囊.结果术后随访3年Ⅱ级以上后囊混浊甲组5眼,乙组13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27,P<0.05).视力≥1.0甲组16眼,乙组6眼,两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χ2=6.42,P<0.05).结论一期连续环形后囊撕囊术后联合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能有效防止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柔毛霉素──人类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剂[英]/PowerWJ...∥JCataractRefractSurg.-1994,20(5).287~290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及晶体乳化吸出术的主要并发症。目前有许多防治后囊混浊的方法,抑制晶体上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