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腰扭伤为针灸门诊中的常见病之一,疼痛部位在腰、骶及骶髂关节,常由劳动时姿势不正、负荷过重或弯腰提取重物时用力不当等造成骶棘肌或棘间韧带损伤所引起。以上各种原因引起的腰部软组织损伤都可导致局部气血瘀阻、经脉不通,针刺治疗的目的是“疏通经脉,调和气血”。过去我们采用局部取穴法针治本病,疗效不够满意,以后根据疼痛部位  相似文献   

2.
笔者运用现代检索方法,通过计算机对《甲乙经》论述咳嗽的原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甲乙经》治疗咳嗽通常采用局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局部取穴主要选用肺部周围以膀胱经、肺经、任脉、肾经为主的腧穴;远道取穴则主要选用相关经络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特别是特定穴.治疗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常针灸并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辨经远道取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确切疗效.方法通过对29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行辨经远道取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并与26例行局部取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相比较,对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辨经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腰扭伤患者行辨经远道取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鞠庆波 《中医药学刊》2008,26(3):663-664
目的:了解辨经远道取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确切疗效。方法:通过对29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行辨经远道取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并与26例行局部取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相比较,对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辨经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腰扭伤患者行辨经远道取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针引阳气”为治疗“血痹”的原则,是采用针法振奋、鼓舞、推动卫阳之气,激发人体正气以抵御外邪的一种方法。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属于“血痹”范畴,其轻症病在营卫,可卧针浅刺,针引阳气,通阳行痹治之,取穴以四肢局部腧穴为主;而CIPN重症,患者多素体虚弱,为“不荣则痹”合并“不通则痹”,治疗当益气扶阳、固本培元,同时兼取四肢局部腧穴以畅通经脉、和营通痹,临床可结合艾灸、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辨证论治,探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以远近配穴和辨证取穴,以特定穴为主的远道刺法,采用针灸取穴为主或用火针点刺。结果与结论:针灸可消除水肿,以温通经脉,正气充气血和,起到治痛作用。对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同经相应取穴法是根据《内经》中缪刺、巨刺(可能是互刺之误)、远道刺的原则,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疗法。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一、何谓同经相应取穴法同经相应取穴法是以患部的压痛或自觉疼痛最剧处,作为对应标志,然后取与患部相交叉对称之同经相应穴位或部位(阿是穴),进行针刺的一种方法。所谓“同经”,系指所取的针治经穴与患处必须同属一经,更须是左手经与右足经相对。例如患部正当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行部位,治疗时应取足太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籍中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收集第5版《中华医典》针灸推拿分部中所收录的53部医籍中涉及针灸治疗面瘫的相关条文,建立"针灸治疗面瘫的古籍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法则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用穴特点及规律。结果:共纳入条文298条,针灸处方103条,涉及腧穴53个,总频次448次,腧穴选用以地仓、颊车、承浆、水沟为主,经脉以阳明经为主,部位以头面颈项部最频繁,特定穴应用中以交会穴及五输穴的荥穴为主;聚类分析得出4个有效聚类群:上关-下关,翳风-通天-冲阳-腹通谷,偏历-行间-内庭-二间,合谷-水沟;关联分析得出常用穴组共8对。结论:古代针灸治疗面瘫尤其重视地仓-颊车-听会,水沟-合谷-承浆与其他腧穴的灵活配伍,体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则,通过配伍丰富腧穴的多效性,且常见配伍方式主要为局部取穴结合远道取穴。  相似文献   

9.
运用现代检索方法,通过计算机对《针灸甲乙经》论述癫病的原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针灸甲乙经》治疗癫病通常采用局部取穴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局部取穴以头面部膀胱经、胆经、督脉的腧穴为主;远道取穴则特别选用相关经络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特别是特定穴,且常常针灸并用,对个别症状还重用灸法,同时,刺络放血疗法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分析现代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及规律。搜集从1990年1月—2015年12月发表在中英文数据库中的针灸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月经性偏头痛针灸临床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筛选出使用频次最高的经脉、腧穴及取穴部位,探索总结出现代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选经用穴的潜在规律。从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上看,足少阳经为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首选经脉,风池、率谷、百会、太冲等穴的使用频次较高,取穴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颈项部,所以对月经性偏头痛的治疗还是以局部取穴为主,同时现代还比较注重远端取穴;太冲穴不仅为足少阳经的表里经脉上的腧穴,同时还是足厥阴经的原穴、腧穴;此外,对交会穴的选用也是现代针灸处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厥阴头痛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以头顶痛为主,项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等症状。笔者采用循经远道取穴,以太冲穴为主,刺入捻进之平补平泻手法,疏泄厥阴经的逆气,达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等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针刺对厥阴头痛的治疗,首先要辨别头痛的部位。然后再确定疼痛的部位是哪条经脉所濡养的,进而循经选穴。在辨病施治的原则下,本病取穴上痛取之下,头部经气下行以治上之病,故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足跟痛的用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足跟痛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对筛选合格的文献中使用的腧穴提取并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72篇,腧穴26个,腧穴使用频次480次,十四经取穴最多的经脉是足少阴肾经8个,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是太溪穴73次,阿是穴使用频次87次。结论针灸治疗足跟痛腧穴选取上局部取穴和阿是穴是主流的思路,同时根据受累经脉和辨证的不同铺以不同的远端穴位。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头痛,头痛部位有手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足厥阴经、督脉、跷脉等经脉循行,而以少阳经脉分布范围最广.针刺治疗偏头痛有确切疗效,取穴以足少阳胆经腧穴使用频次最高.除了头痛处局部取穴这个原则外,作者认为取足少阳胆经腧穴治疗偏头痛还与阳跷、阳维等奇经,以及经筋有关,而表里经、同名经配穴的运用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灸选穴以循经取穴为主,主要包括局部取穴和远道取穴。《针灸大成》中人体各部病证远道取穴有较强的规律,所选穴位以特定穴为主,所选经脉以手阳明大肠经居首,治疗头面部疾患以合谷穴为首选,腹部疾患以足三里为首选,腰部疾患以委中为首选,与四总穴歌相呼应。  相似文献   

15.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30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300例报告山东省定陶县人民医院(274100)张连记,孔祥庚,郭祥坤,卢汉中,桑爱芹主题词腰扭伤.急性/治疗,针灸疗法/治疗应用,运动疗法/治疗应用,病例报告自1991年以来,笔者根据远道循经取穴的原则,采用针刺运...  相似文献   

16.
陈佳红 《陕西中医》2008,29(1):92-93
目的:观察辨经取穴为主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2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针水沟穴等。对照组105例,取腰阳关、肾俞、大肠俞等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愈患者治疗次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辨经取穴为主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优于局部取穴法,远道取穴配合局部阿是穴快速针刺,不留针,局部痉挛的肌肉随着针拔出的瞬间即刻放松,与局部取穴留针相比,提高疗效,而且缩短临床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7.
古籍中有大量对腧穴配伍的记载,但多数记载为配伍规律形式的概括,而无法揭示腧穴配伍规律的本质。腧穴因其所在部位、所属经脉不同而有其不同的功效主治,而腧穴配伍,无论是按照腧穴部位配伍或者所属经脉配伍,均是以所选穴位的功效主治为前提的;辨证论治中,辨证取穴是在治疗本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因、证候或者体质施以穴位的加减,无法完全遵循腧穴配伍以腧穴特异性为前提这一规律,是腧穴配伍的延展部分。  相似文献   

18.
远道取穴法是在距离病痛较远的部位(一般肘膝以下)取穴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也叫远道刺。它的临床运用历代文献都有详细记载。如《内经》中有"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如《针灸甲乙经》云:"足不仁刺风府"。《类经图翼》云:"申脉治腰背强痛不可俯仰"。《四总穴歌》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1979~2013年2月中国知网(CNKI)中国内有关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将纳入文献中腧穴分类整理,设计资料提取表,运用频数、百分数对文献中相关腧穴的归经、分布部位、特定穴应用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纳入文献125篇,用穴115个。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夹脊穴、大椎、肾俞、命门、腰阳关、至阳、脊中、身柱、腰俞、中枢;使用腧穴数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使用频次最高的经脉是督脉;分部取穴主要以背腰部为主;特定穴选用最多的依次是五输穴及背俞穴。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穴注重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及特定穴的选用,但遵循辨证取穴之临床研究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20.
单针远道取穴治疗急性痛症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针远道取穴治疗急性痛症60例刘敏勇(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330006)关键词急性痛症,针灸治疗,单针笔者于1991年7月至1993年7月,赴乍得中央医院援外工作期间,选取了60例急性、非器质性痛症患者,采用单针远道刺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